物理化学二组分体系相图
- 格式:pdf
- 大小:13.91 MB
- 文档页数:89
一、实验目的1.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固液平衡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主要实验器材和药品1、仪器:KWL-II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微电脑控制器、不锈钢套管、硬质玻璃样品管、托盘天平、坩埚钳2、试剂:纯锡(AR)、纯铋(AR)、石墨粉、液体石蜡三、实验原理压力对凝聚系统影响很小,因此通常讨论其相平衡时不考虑压力的影响,故根据相律,二组分凝聚系统最多有温度和组成两个独立变量,其相图为温度组成图。
较为简单的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瓦溶成固体混合物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 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 Cd 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 Sn或Bi- Sn系统。
研究凝聚系统相平衡,绘制其相图常采用溶解度法和热分析法。
溶解度法是指在确定的温度下,直接测定固液两相平衡时溶液的浓度,然后依据测得的温度和溶解度数据绘制成相图。
此法适用于常温F易测定组成的系统,如水盐系统。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金属相图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物系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又称为冷却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可以判断体系有无相变的发生。
当体系内没有相变时,步冷曲线是连续变化的;当体系内有相变发生时,步冷曲线上将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部分。
这是因为相变时的热效应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发生了变化。
因此,由步冷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确定体系的相变点温度。
测定不同组分的步冷曲线,找出对应的相变温度,即可绘制相图。
实验30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预习要求1.理解热分析法。
2.理解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及停歇线表示的含义。
3.本实验所测定的Zn-Sn二组分,在液相及固相的相互溶解情况。
4.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
(参阅附录1.2.3)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①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溶体的系统,如Cu-Ni,溴苯-氯苯;②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如Bi-Cd;③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
本实验研究的Zn-Sn系统属于第二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Zn在固相Sn中的最大溶解度为w Zn=0.09。
热分析法是绘制金属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即利用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相变热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即为步冷曲线(见图3-13)。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不发生相图3-13步冷曲线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度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所以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当系统继续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如图中c点),系统中有低共熔混合物析出,步冷曲线出现温度的“停顿”;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系统完全凝固后,温度又开始下降(如图中de线段)。
图3-14 固相完全不互溶的A-B二组分金属相图及其步冷曲线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到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各转折点、停歇线的温度,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
实验七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采用热电偶进行测温、控温的原理和装置。
二、实验原理用来表示多相体系的温度、压力与体系中各组分的状态、组成之间关系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图。
二组分固-液相图是描述体系温度与二组分组成之间关系的图形。
由于固液相变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因此在绘制相图时不考虑压力因素。
若二组分体系的两个组分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一般具有简单低共熔点,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根据相律,对于具有简单低共熔点的二组分体系,其相图可分为三个区域,即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和固相区。
绘制相图时,根据不同组成样品的相变温度(即凝固点)绘制出这三个区域的交界线—液相线,即图1(b )中的T 1E 和T 2E ,并找出低共熔点E 所处的温度和液相组成。
步冷曲线法又称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将某种组成的样品加热至全部熔融,再均速冷却,测定冷却过程中样品的温度 – 时间关系,即步冷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上的温度转折点获得该组成的相变点温度。
步冷曲线有三种形式,分别如图1(a )中的a 、b 和c 三条曲线。
a 曲线是纯物质A 的步冷曲线。
在冷却过程中,当体系温度到达A 物质凝固点时,开始析出固体,所释放的熔化热抵消了体系的散热,使步冷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平台的温度即为A 物质的凝固点。
纯B 步冷曲线e 的形状与此相似。
a b c d e a b c d eA B x B t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固相区低共熔点T 1T 2TT (a )(b )E图1 步冷曲线b 曲线是由主要为A 物质但含有少量B 物质样品的步冷曲线。
由于含有B 物质,使得凝固点下降,在低于纯A 凝固点的某一温度开始析出固体A ,但由于固体析出后使得B 的浓度升高,凝固点进一步下降,所以曲线产生了一个转折,直到当液态组成为低共熔点组成时,A 、B 共同析出,释放较多熔化热,使得曲线上又出现平台。
实验6 二组分合金相图姓名曹峻华学号班级材03 同组实验者李琦实验日期2011-10-21 提交报告日期带实验的老师柳清1 引言人们常用图形来表示体系的存在状态与组成、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以体系所含物质组成为自变量,温度为应变量所得到的T-x图是常见的一种相图。
二组分相图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固-液相图多用于冶金、化工等部门。
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熔体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部分也互溶的系统,如Pb-Sn系统。
本实验研究的Bi-Sn系统就是这一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Bi在固相Sn中最大溶解度为21%(质量百分数)。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是绘制凝聚体系相图时常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使得温度-时间关系图上出现平台或拐点,从而得到金属或合金的相转变温度。
由热分析法制相图,先做步冷曲线,然后根据步冷曲线作图。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
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通过记录仪记录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步冷曲线)。
以合金样品为例,当熔融的体系均匀冷却时(如图2-6-1所示),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率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系统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
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图中c点),此时熔液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固体析出。
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中de线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