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调制解调器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引论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P1-9(重点)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P11-123、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哪些资源P124、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P135、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
P136、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P14-177、什么是耦合度按耦合度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计算机系统P128、比较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主要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P14-16(重点)9、设有5个路由器要连接成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子网。
在每对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一条高速线路、中速线路、低速线路或不设置线路。
如果生成和检查每一种拓扑结构需要100ms的计算时间,则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查完所有可能的拓扑结构参考答案:n*(n-1)/2=5*4/2=1010*100=1000ms=1s10、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611、总线型结构是否适合于广域网,为什么参考答案:不适合。
总线型拓扑结构只适合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而由于广域网规模过大,连接节点数量过大无法使用广播式通信方式。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P23-242、说明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以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方法。
P263、如何利用话音通道传输计算机数据P25-264、调制解调器的解调部分与编码解码器的编码部分都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二者有区别吗参考答案:(1)编码器接受任意的模拟信号,并从它产生数字信号。
而解调器只接受调制了的正弦(或余弦)波,产生数字信号。
(2)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和解调不会失真,信号没有损失,过程可逆。
编码器的编解码允许一定程度的信号失真,如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
5、信道的通信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用的是哪种方式为什么P276、请比较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的概念和传输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基础(00894)一、基础部分(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来分为:1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用电子管。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用晶体管。
3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①巨型化;②微型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计算机的性能特点:1 运算速度快;2 计算精度高;3 存储功能强;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 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与其它计算工具最本质的区别。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实时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判定,按最佳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4、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教学。
5、人工智能●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1 物理上容易实现2 不易出错,可靠性好3 易于进行逻辑运算●计算机的分类:原理:电子数字式计算机、电子模拟式计算机、混合式计算机用途:通用机和专用机规模: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数制计算:2、8、16转变为10进制(分别乘以2、8、16的位数)10转变为2、8、16 (分别除2、8、16) 8转变为2 (4 2 1) 16___2 (8 4 2 1) 8____16 (先变成二进制)●位权:对于多位数,处在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的数值的大小,称为该位的位权。
例如,十进制第2位的位权为10第3位上的位权为100,而二进制数的第2位上的位权为2,第3位上的位权为4.一般情况下,对于N进制数,整数部分,第i位上的位权是N i-1,而小数部分,第j位上的位权为N-j●二进制数算术运算:加法:0+0=0 0+1=1+0=1(进位) 减法:0-0=1-1=0 1-0=1 0-1=1(借位)乘法:0*0=0 0*1=1*0=0 1*1=1除法:0/1=0 1/1=1●会做练习册和辅导书上的计算题。
国家开放大学《微机系统与维护》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一、单选题(每题5分)1.以下选项中,()不是微机的输入或输出设备。
A. CPUB. 扫描仪C. 键盘D. 鼠标2.以下选项中,()属于应用软件。
A. LinuxB. Office 2003C. DOSD. Windows XP Home3.CPU的主要功能是对微机各部件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它包括运算器和()。
A. 触发器B. 指挥器C. 控制器D. 判断器4.1981年IBM推出首款个人电脑开创了全新的计算机时代,该电脑选用的芯片是()。
A. Intel 80286B. Intel 4004C. Intel 8088D. Intel 80865.以下选项中,()是Intel公司推出的80x86系列中的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芯片。
A. Intel 80386B. Intel 8086C. Intel 80286D. Intel 80886.()是用于微机与电话线路之间进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装置。
A. 调制解调器B. 网卡C. 交换机D. 路由器二、多选题(每题5分)7.以下选项中,()属于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内容。
A.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B. 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思想C. 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D. 软件工程思想8.以下选项中,()属于微机的输入设备。
A. CPUB. 扫描仪C. 鼠标D. 键盘9.以下选项中,()可用于评价微机的性能指标。
A. 内存容量B. 外存容量C. 运算速度D. 字长10.以下选项中,()是可用于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A. 内存B. 硬盘C. 光盘D. U盘11.以下选项中,()是微机发展的方向。
A. 多媒体化B. 网络化C. 智能化D. 巨型化12.关于微机选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选购微机要从微机的主要用途出发B. 选购微机一定要选原装机C. 选购微机要考虑用户类型D. 选购微机一定要选组装机三、判断题(每题5分)1.微机的核心部件是CPU,它是微机的控制中枢。
第2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1.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差错控制和(自动反馈重发/ARQ)。
2.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要进行(脉冲编码调制)处理;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数字编码),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并抗干扰能力;3.同轴电缆按阻抗可分为50欧姆和75欧姆两种,50欧姆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信号,此类同轴电缆叫做(基带)同轴电缆。
而75欧姆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此类同轴电缆又称为宽带同轴电缆。
4.在RS-232C的DB-9针接口中,(二)号针定义为发送数据,(三)号针定义为接收数据,而(五)号针定义为信号地线。
5.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变;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编码),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6.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的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采样)、(量化)和(编码);7.五类UTP又称为数据级电缆,它的带宽为___100___MHz,能够运行__100___MBPS以太网,此类UTP的阻抗为__100__欧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在多路复用技术中,FDM是_A_。
(A)频分多路复用 (B)波分多路复用 (C)时分多路复用 (D)线分多路复用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出现差错的类型主要有突发差错和(C)。
(A)计算差错(B)奇偶校验差错(C)随机差错 (D)CRC校验差错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 的编码方式是 ___C____。
(A)ASK (B)FSK(C)PSK (D)NRZ4.下列说法中不对的是___B____。
(A)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B)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C)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最底层为网络接口层,最高层是应用层。
(D)类型不同的网络只要使用TCP/IP协议都可以互连成网。
5.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___B_____。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的。
2.(√)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信息速率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越多,表示信道容量越大。
3.(×)波特率是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是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4.(×)在单信道总线型网络中,带宽=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5.(√)在共享信道型的局域网中,信号的传播延迟或时延的大小与采用哪种网络技术有很大关系。
6.(√)DTE是指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住宿。
7.(√)DCE是数据通信设备,是介于数据终端设备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8.(×)Modem属于DTE。
9.(√)在单工通信的两个节点中,其中一端只能作为发送端发送数据不能接收数据,另一端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10.(√)在半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1.(×)在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2.(√)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用的是基带数据传输方式。
13.(√)信道带宽的单位是赫兹。
1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的信道容量=吞吐量×传输效率。
15.(×)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16.(√)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17.(√)分组交换是以长度受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的。
18.(√)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连接三个通信过程。
19.(√)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高,但实时性差。
20.(√)ATM(即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广域网主干线常采用的技术。
21.(√)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22.(×)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第1章概述1.以数字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2.数据通信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3.数据通信网络按照覆盖的物理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5.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由单一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6.计算机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三大组成要素),即①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若干主机;②由一些专用的通信处理机(即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一个或数个通信子网;③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者通信子网中各个结点之间通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协议。
7.计算机网络按通信方式分为广播网络和点到点网络。
8.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利用率。
9.OSI模型有七个层次,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10.因特网使用的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
11.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的语法定义了所交换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协议的语义定义了源端和目的端所要完成的操作。
12.服务指同一开放系统中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操作,但不涉及这些操作的具体实现。
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14.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论坛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共同合作制订的。
标准可分为两大类: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一.数据通信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答:从系统设备级的构成出发,可以认为数据通信系统由下面三个子系统组成:(1)终端设备子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及有关的传输控制设备组成。
(2)数据传输子系统,由传输信道和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
(3)数据处理子系统,指包括通信控制器在内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段标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段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介绍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文章将从网络概述、网络分类和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通过传输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信息和服务的系统。
它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灵活、可靠安全等特点。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规模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广域网覆盖范围最广,局域网覆盖范围最小,而城域网则介于两者之间。
1.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网络规模和传输需求。
第二章物理层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设备和传输介质等内容。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实现比特流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可靠传输。
2.1 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包括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的基本单位和信道的分类等内容。
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2.2 物理层设备物理层设备包括中继器、集线器、网卡和调制解调器等。
中继器用于信号的放大和整形,集线器用于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上。
2.3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数据传输的媒介,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而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包括帧的概念、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内容。
数据链路层负责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共享传输介质。
3.1 帧的概念帧是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它包括起始标志、帧头、帧数据和帧尾等部分。
帧的概念对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非常重要的。
3.2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可以通过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等实现。
O 0000000796.03功能和库简介指南05/2010本文档中提供的信息包含有关此处所涉及产品的性能的一般说明和/或技术特性。
本文档并非用于(也不代替)确定这些产品针对特定用户应用的适用性或可靠性。
任何此类用户或集成者都有责任就相关特定应用或使用方面对产品执行适当且完整的风险分析、评估和测试。
Schneider Electric 或是其任何附属机构或子公司对于误用此处包含的信息而产生的后果概不负责。
如果您有关于改进或更正此出版物的任何建议,或者从中发现错误,请通知我们。
未经 Schneider Electric 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通过任何电子或机械手段(包括影印)复制本文档的任何部分。
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时,必须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相关的安全法规。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和为了帮助确保符合归档的系统数据,只允许制造商对各个组件进行维修。
当设备用于具有技术安全要求的应用时,必须遵守有关的使用说明。
如果在我们的硬件产品上不正确地使用 Schneider Electric 软件或认可的软件,则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损害或不正确的操作结果。
不遵守此信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 2010 Schneider Electric。
保留所有权利。
目录安全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5关于本书. . . . . . . . . . . . . . . . . . . . . .7章 1库的一般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9有关库的一般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SoMachine 中的库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12章 2库的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15 Schneider Electric 库.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SoMachine 中使用的其他库. . . . . . . . . . . . . . . . . . . .22章 3功能和功能块表示形式 . . . . . . . . . . . . . . .25功能与功能块之间的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26如何通过 IL 语言使用功能或功能块. . . . . . . . . . . . . . . . .27如何通过 ST 语言使用功能或功能块 . . . . . . . . . . . . . . . .30章 4创建您自己的库. . . . . . . . . . . . . . . . . . .33创建您自己的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安全信息重要信息声明在尝试安装、操作或维护设备之前,请仔细阅读下述说明并通过查看来熟悉设备。
循序渐进系统轮廓所有系统网络和设备的设置都是通过在系统轮廓(System Profile)下进行。
在完成网络和设备的设置之后,您最终要以图象的方式来表现您的楼宇控制系统。
在您的楼宇系统所定义的每一个设备和网络都可以用一个图标来表示,并显示在系统树中。
您可以对该系统树进行扩展或收缩。
启动系统轮廓在Insight主菜单中选择System profile(系统轮廓)按钮。
屏幕显示系统轮廓(System Profile)窗口。
系统设置的定义系统树最上层的图标代表管理层网络(MLN),它是在Insight的安装过程中自动以隐含名增加上去的。
您可以对该隐含名进行修改,以便更直接地反映您的楼宇系统;您可以设定您自己的每周起始日;您还可以设定在系统活动日志(System Activity log)中Insight事件的保留时间长度。
定义系统设置1. 在System(系统)菜单中选择Settings(设置)。
屏幕显示System Settings Definition(系统设置定义)对话框。
2.完成System Settings Definition(系统设置定义)对话框中的字段设置:●Job Site Name(工程地点名称):表示工程地点的名称。
在这里键入工程地点的名称。
名称的最大长度为30个字符,它可以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空格的任意组合构成。
随后,该名称将显示在系统轮廓树中;●Scheduler(时间表):定义每周时间表的起始日期。
它可以是周日,也可以是周一。
这里所选择的起始日期也同时作为时间表应用中日历的起始日期。
●History Logging(历史日志):定义Insight系统活动日志中所记录的系统活动情况的保留天数,超过这个时间的记录将被新的记录所覆盖。
您可以在该字段直接输入数字,或利用上下箭头键来选择数字。
历史记录的最大保留天数为999天。
3. 选择确定。
如果您对工程地点名称进行了修改,则新的名称将显示在系统树的MLN图标的旁边。
第二章物理层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曾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
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①.由于在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锁采用。
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心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答:在数据通信的早期,对通信所使用的各种规则都称为“规程”(procedure),后来具有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开始使用“协议”(protocol)这一名词,以前的“规程”其实就是“协议”,但由于习惯,对以前制定好的规程有时仍常用旧的名称“规程”。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例如正文输入到PC 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例如,调制解调器将PC 机输出的数字比特流转换成能够在用户的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比特流。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辅导资料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4)第1章的考点 (4)第2章的考点 (4)第3章的考点 (4)第4章的考点 (4)第5章的考点 (4)第6章的考点 (4)第7章的考点 (5)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练习题 (6)(A卷) (6)(B卷) (8)(C卷) (10)(D卷) (13)(E卷) (15)(F卷) (18)(G卷) (20)(H卷) (22)(I卷) (25)(J卷) (27)(K卷) (30)(L卷) (33)(M卷) (36)(N卷) (39)(O卷) (42)(P卷) (44)(Q卷) (47)(R卷) (50)数据库部分的练习题 (53)程序设计部分的练习题 (62)第三部分:操作部分考点 (66)1、Windows操作考点 (66)2、办公软件操作考点 (66)3、网页制作操作考点 (66)4、多媒体操作考点 (67)第四部分:操作练习题 (67)第1套 (67)第2套 (68)第3套 (70)第4套 (71)第5套 (73)第6套 (74)第7套 (76)第8套 (77)第9套 (79)第10套 (80)第11套 (82)第12套 (85)第13套 (88)第14套 (90)第15套 (92)第16套 (94)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第1章的考点1、信息技术的几个发展阶段和几次重大变革。
2、信息技术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存储技术、传输技术。
3、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第2章的考点1、2/10和16/10进制整数的转换,电子计算机的组成;流水线和平行处理的简单原理,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有关概念,包括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工具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
3、计算机的分类及发展趋势,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简单概念,以及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的通俗介绍。
第3章的考点1、数据通信的传输媒体、接口标准,以及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数据传输类型,包括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概念;调制解调器的标准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