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014
- 格式:pptx
- 大小:17.32 MB
- 文档页数:83
弹力绷带包扎过紧会出现下肢远侧肢体水肿或青紫,应适当松解绷带㊂24h后去除弹力绷带并检查穿刺点的皮肤情况及曲张的变化,然后改穿弹力袜2月,术后第1周全天穿,鼓励病人在非睡眠时间每小时步行5m i n,以促进血液循环;第2周开始仅白天穿即可[4]㊂鼓励病人适量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并且尽量减少增加腹压的机会㊂2.2.3注射部位的护理观察病人注射部位有无渗血㊁红肿㊁压痛等感染征象,保持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㊂如注射部位出现轻度肿胀,低热(体温低于38ħ),属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2周后一般可自行缓解㊂2.2.4体位护理病人卧床时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ʎ~30ʎ,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减轻患肢水肿与疼痛㊂2.2.5肺动脉栓塞的观察与护理肺栓塞是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即刻引起死亡㊂在护理上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㊁胸闷㊁咯血㊁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嘱病人平卧,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避免深呼吸㊁咳嗽㊁剧烈翻动㊂2.2.6健康教育①饮食指导:宜进食低脂㊁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戒烟戒酒㊂②休息与活动:休息时适当抬高患肢,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血管壁弹性㊂③去除诱因:避免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站和久坐,避免双膝交叉过久㊂④若出现发热㊁皮肤水疱㊁麻木㊁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应及时来院就诊㊂⑤术后2周回院随访,以后3个月随访1次㊂3小结在D S A显影下利用泡沫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仅去除曲张静脉而保留隐静脉主干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㊁手术时间短㊁病人痛苦小㊁不影响皮肤美观等特点㊂本组病人在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下静脉曲张得以消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刘小平,温朝阳,郭伟,等.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4例报道[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136137. [2]刘小平,郭伟.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7375.[3]傅建华,何旭,王亚非,等.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9):753756.[4]李龙,李彦豪,曾欣巧,等.X线透视引导下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1):11801184.作者简介朱怡,本科,单位:23001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孙静茹单位:23001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625)(本文编辑王钊林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留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胡金梅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和成熟,很多传统需要开放手术的输尿管疾病,现在可以通过腹腔镜实现微创治疗㊂经腹腔镜输尿管手术具有创伤小㊁出血少㊁术后疼痛少㊁恢复快㊁并发症少㊁伤口美观㊁住院时间短㊁疗效显著等特点㊂经腹腔镜输尿管手术常规需要在患侧输尿管留置6F双J管㊂过处是从切口处向下置入斑马导丝至膀胱,经导丝将6F双J管推至膀胱,拔出导丝,再同法将双J管上端置入肾盂内㊂此方法的缺点:①容易漏气,影响气腹;②易损坏斑马导丝;③操作难度高,对于经验缺乏的医生术中操作较为困难㊂在工作中对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留置双J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㊂现介绍如下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S T O R Z5mm外鞘杆,输尿管镜密封帽㊂1.2方法将S T O R Z5mm操作钳取下手柄和内芯,留下外鞘杆,用输尿管镜密封帽套在外鞘杆的金属端,另一端经5mm T r o c a r置入腔内,从输尿管镜密封帽的固有通道小孔置入斑马导丝至膀胱,经导丝将6F 双J管一端推至膀胱,拔出导丝,再同法将双J管另一端置入肾盂㊂2优点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既解决了漏气的问题,又降低了斑马导丝的损耗,降低了手术成本㊂取材方便,只需临时在手术台上现拆一把腔镜操作钳,输尿管镜密封帽提前和腔镜器械一起消毒,不延误手术时间,不增加成本,省时省力㊂作者简介胡金梅单位: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625)(本文编辑王钊林)㊃7362㊃全科护理2014年10月第12卷第28期(总第337期)。
五步骤法在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寻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虞利民;陈尧康;黄正【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TPLU)术中寻找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技巧.方法:TPLU术中采用五步骤显露、处理输尿管结石:(1)大致位置;(2)解剖分离;(3)肌性管道;(4)局部膨隆;(5)硬物感.切开结石区输尿管,取出结石.结果:230例TPLU中,225例采用五步法准确找到输尿管结石,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结石残留或邻近肠管、血管损伤.结石寻找时间5~ 20 min,平均(11±8) min,结石最大径1.2 ~3.0 cm,平均(1.5±0.7) cm.寻找时间随操作熟练而逐步缩短.5例患者未能顺利按五步法找到结石,均发生于手术开展初期,其中因腹腔及输尿管周围严重粘连1例;腹腔镜下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因解剖分离不当,结石上移进入肾盂或肾盏导致无硬物感3例,其中2例行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仅行输尿管内D-J管引流,后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结论:五步骤法寻找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可减少邻近肠管、血管误伤,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20)007【总页数】4页(P493-496)【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作者】虞利民;陈尧康;黄正【作者单位】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3+.42004年1 月至2014年9月我院施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TPLU)230例,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寻找结石段输尿管常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尤其肥胖患者。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输尿管结石占33%~ 54%[1]。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完善和普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越来越深受患者的欢迎。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采用后腹腔镜对125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行切开取石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89例,女36例,年龄24~84岁,平均46岁。
左侧结石71例,右侧结石54例,结石直径1.0~2.5cm,平均1.5 cm。
64例有1~2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史,36例术中发现输尿管不同程度炎性息肉。
除1例因输尿管结石下移改开放手术取石外,其余124例均成功取出结石,术后3~5d拔出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7d。
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对此缺乏了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2]。
手术前1d,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提供的信息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后访视患者,通过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以及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同时,耐心细致地解释家属担心和焦虑的问题,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另外还要检查手术野备皮情况及口腔内是否有义齿或松动牙齿,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叮嘱其术晨服用降压药(饮水量以能吞下药为宜),以免术晨血压升高,导致手术无法进行。
2.1.2器械物品准备电视监视系统1套,腹腔镜30°镜及配套设备,二氧化碳气腹机、高频电刀、无菌石蜡油、引流管、双J管、导丝。
与摄像机接头的连接线,使用时可用无菌布套套上,避免因经常取下消毒带来损耗。
术前先接通电源,调试仪器,检查整机是否正常运转及二氧化碳压力是否足够。
2.2巡回护士配合用平车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主刀医生再次对患者进行安全核查后,用18~20号留置针在患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行气管插管。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5.078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郑龙宝,孟庆超,李明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南平353000[摘要]目的探讨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RLU)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4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其中通过RLU治疗的3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n=32)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住院时间、手术耗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时采用RLU,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对肾功能损伤更小,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肾功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2(b)-0078-04Effect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Incarcerated Upper Ureteral Calculi and Its Influence on Renal Func⁃tionZHENG Longbao, MENG Qingchao, LI Mingfeng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907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RLU) on renal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carcerated upper ureteral calculi.Methods64 patients with incarcerated upper ureteral calculi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907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rom March 2020 to April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in toss method. Among them, 32 patients treated by RLU were set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2) was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is. The calculi clearance rate, operative index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nal function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tone clear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267, P<0.05).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oper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levels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作者简介] 郑龙宝(198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泌尿及男科。
精品文档腹腔镜下左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置双J管术
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左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在腋前线髂前置直径5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在腰大肌前分离输尿管,沿输尿管向上游离。
见输尿管距肾盂交界1.5cm处膨大,其上输尿管略扩张,其下输尿管正常大小。
用输尿管抓钳控制输尿管结石上方防止结石向上移位,在输尿管前壁纵行切开至黏膜,见结石与黏膜粘连,用血管钳分离结石后取出,结石大小1.5cm×1.0cm。
用血管钳向下探查输尿管通畅,放开输尿管钳大量肾盂尿涌出。
放置双J管,一端入膀胱(膀胱注美兰证实),一端放入肾盂。
用4-0 dexson 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壁。
创口用水冲洗,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一引流管,拔出穿刺套管,逐一缝合穿刺切口。
术毕,病人安返病房。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对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的术前、术中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以提高手术的配合水平。
方法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医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创伤小、安全、康复快等优点,洗手和巡回的手术配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结石;手术配合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以微创为特点。
与传统的经腹切开输尿管取石相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本院自2007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实施了这项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后健侧卧位,经后腹腔气囊[1]建立间隙后实施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0~59岁。
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中段结石4例,结石直径1.0~2.5cm。
均为单侧结石伴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术后均留置双J管作内支架4~6周。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访视术前1日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病人,详细阅读病历,查看病人术前抗体、肝功能、X光片等各项检查,泌尿系准备如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B超、CT、肾图等,了解结石形态、位置及肾功能情况等。
然后去病房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自我介绍,询问手术史、药物史、过敏史等,检查手术部位及皮肤准备情况,了解病情,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条件、环境、麻醉方法、手术体位和手术大概过程,并告知入手术室前准备(包括更衣,取首饰和义齿,勿化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等)。
介绍腹腔镜手术的目的、过程、必要性及优点等,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并告知病人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晚、术日晨灌肠,以排空肠道的积便积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减少膀胱充盈而影响手术[2]。
2.2 手术间准备术前1天将术中所需仪器摄像系统一套,冷光源,气腹机及物品合理摆放在手术间相应处,保持手术间清洁、整齐,并检查各仪器性能,以保证术中正常使用,术日晨将手术间温度调在22℃~25℃。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作者:张士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本院近年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96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腔组(经腹腔途径手术)和经腹膜组(经腹膜后途径手术)各48例,比较组别疗效。
结果 9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且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观察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腹腔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两种入路方式差异不大,均具有高效性和微创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结石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其微创性和高效性已经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
作者在此对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9月~2013年6月期间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实例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所选96例患者均经CT、B超、肾盂造影或静脉尿路造影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男53例,女43例,年龄29~81岁,平均56.3岁。
结石直径11~36 mm,平均(16.9±5.1)岁。
病程1个月~15年,平均(2.9±0.8)年。
结石部位为:输尿管上段52例,中段44例。
临床检查可见明显的肾盂肾盏积水,结石部位输卵管不同程度扩张,其中6例合并重度肾积水, 14例合并明显肾功能损伤。
治疗史:73例无治疗史, 12例行冲击波碎石术无效, 11例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无效。
排除标准:有腹部或腹膜后手术史,有肠粘连症状或有肠粘连诱因,合并腹膜炎、腹水、全身出血性疾病。
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组别间在上述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手术方法术前进行常规麻醉(气管插管)、消毒,留置导尿管,腹腔镜选用Storz型(产自德国史托斯),进行KUB常规结石定位片。
输尿管镜取石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尿结石的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探讨输尿管镜取石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尿结石的疗效对比观察。
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本院采取随机数乱序法方式将100例尿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
再对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有效率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更优,P<0.05。
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对尿结石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尿结石尿结石,也称尿石症,是一种由于尿中某些物质沉积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内形成的结晶状物质,也就是俗称的“尿结石”或“尿石”。
长期患有尿结石,尤其是重复患病,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受损时,身体无法有效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可能导致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
因此尿结石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尿结石的常见手段,现在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持续健全,治疗指导理念的更新。
对于尿结石患者有了多种手术方式,所以为了观察两种手术的效果。
本次实验则以我院选取的尿结石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现将实验进行如实报告: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选择100例尿结石患者,并采取随机数乱序法的方式进行分组,50例患者一组,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①患者诊断为尿结石,无其他对本次研究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因素。
②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血管、肺部和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
③本次研究开展之前,本院工作人员告知了患者以及所在家庭有关此次研究的全过程,患者已经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实验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
①腹腔镜手术具体如下:1.麻醉: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4例临床分析作者:槐元刚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4期【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50~180 min,平均为95.6±22.8 min,失血量20~60 ml,无一例行中转开放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之后带导尿管出院,随访6个月~1年无术后后遗症出现。
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痛苦少、创伤轻、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技术,但临床应用中医师应根据结石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微创;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石术上世纪末,我国多数医院已采用微创手术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本世纪初,此方法也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流行。
微创法治疗优点主要为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创伤轻[1]。
毫不夸张的说,当前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处理输尿管结石的手段。
于2007年6月~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为24例,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现总结临床经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分布为28~66岁,平均年龄为(44.3±10.2)岁。
24例患者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左侧结石14例,右侧结石10例。
结石直径6~23 mm,平均(13.6±3.3)mm。
患病时间2个月~12年,其中2~12个月为16例,13个月~10年为5例。
1.2 患者病史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IVU、KUB或CT等证实输尿管上段存有阳性结石,其中有5例患者(均为男性)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结石史,其余19例为初次治疗。
1.3 手术方法对于有尿路感染的患者(14例)在治疗前给予抗感染控制,待尿中白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再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