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江苏省专转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专转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阅读理解、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完形填空、翻译、作文。
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100分)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Ⅰ: )第二部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 Ⅱ: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 Ⅲ:)第Ⅱ卷(主观题):(50分)第四部分:翻译()第五部分:写作( Ⅴ:)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Ⅰ: ):(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要求考生阅读4篇短文,每篇阅读量不超过300词。
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选材的原则是: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知识、科普常识等,但是所涉与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文章的语言难度中等,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会用汉语注明词义。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阅读理解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准确,也要求有一定速度。
第二部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 Ⅱ: ):(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题目为词和短语的用法和语法结构。
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试题主要相关于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强调句、倒装句、从句引导词、虚拟语气等。
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运用词汇、短语与语法结构的能力。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 Ⅲ:):(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一篇或两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00词)中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辨析和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3.掌握基本句式。
掌握识别句式、变换句式、压缩语段的能力。
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5.识别古今词义有差异的重点词汇;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 识别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文言词语。
6.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者、也、所、诸、焉、则、而、与、于、以、且、乃、为等。
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7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时代、国别、名号、所属流派(社团)及代表作,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描写为主,间用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手法。
安徽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2023一、考试性质与目的安徽专升本语文考试是为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语文能力。
通过考试,考生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良好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考试旨在考核考生的语文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内容1.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2.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的常用字、词义、句式、音韵等);3.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重要概念、重要细节,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等);4. 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价值);5. 写作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二)考试要求1. 考生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2. 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3. 考生应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4. 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5. 考生应具备良好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3小时;3.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写作题等。
四、样题及难度分析样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岑寂(jì)B. 暴虐(làn)C. 膏粱(liáng)D. 骠悍(piào)2. 下列句子中,语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B. 他很快地吃完了早餐C. 教室里坐着很多老师D. 这本书我读了两次以上。
分析题: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都不如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谁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大学语文》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知识内容比例1.汉语基本知识约20%2.文学基本知识约20%3.阅读约20%4.写作 40%试题题型及赋分1.选择题约15%2.古文翻译题约15%3.填空题约5%4.阅读题约25%5.作文 40%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45%难题约25%五、参考书目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六、考试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一)汉语基本知识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
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稳重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1.了解教材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的名句。
3.了解教材中涉及的古今类文体知识。
4.了解教材中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教材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三)阅读阅读教材选自材料或教材外的文本。
1.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作品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大纲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及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川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强调素质教育和语文实用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来看:
1. 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命题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素质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同时,结合专科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育人性特点,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引导考生提升这些能力。
2. 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综合应用题等。
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较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四种,试卷总体难度应适中。
3. 考试内容结构:考试要求应试者对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4月进行,考试科目不得少于三门。
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由全省统一命题,其考试大纲参照之前制定的相关文件执行。
综上所述,考生在准备四川专升本语文考试时,应重点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要熟悉各种题型和难度分布,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江苏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
江苏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语言文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书写规则和基本汉字常用词语,能辨析汉字,正确使用汉字标点符号;
2、语言文字应用:能翻译语言文字,掌握文言文的结构,明确文言文的表意;
3、现代文学:熟练掌握现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熟练阅读、理解、分析分析文本;
4、传统文化: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其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影响;
5、现代文化: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理论,明确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6、当代政治知识:掌握当今政治经济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语言描述政治经济社会现象;
7、文字表达与书面表达:能按要求正确书写书面表达,能正确使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
二、考试要求。
1、基础考查: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文字表达书面表达基本规则及其形式的掌握情况;
2、应用考查:考查考生掌握语文知识结合当代政治社会现实的能力,对考生现代文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知识领域的探究研究能力的考察;
3、内容考查:考查考生逻辑分析、文字推理、语言表达能力,并考
察考生的文字表达书面表。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以下简称“专转本”考试)是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的选拔性试。
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因此,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作为“专转本”考试的文科类专业考试课程之一,大学语文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专科院校以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重点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本科院校培养学养深厚的专业人才。
二、命题原则根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对于文化素质的要求,大学语文“专转本”考试命题将以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语文》(专科)课程标准实施情况为基础,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本科)课程标准为要求,参考教育部《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2011版)对专科起点《大学语文》考试的规定,结合江苏省近年来“专转本”考试命题的实际,依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命制本课程试题。
三、考查内容【考查目标】1.考查学生在专科阶段应掌握的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的转化,提高对母语的应用能力,提升对母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句段和文本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文本分析和赏析。
3.考查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即通过任务驱动,结合生活和学习现实,撰写应用类文章的能力,引导大学语文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对现实的关注,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4.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综合能力,引导大学语文教学在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考查内容】1.语文基础知识1.1语言文字运用1.1.1识记: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的音、形、义。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大纲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新疆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言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等四个方面,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能力。
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一)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
语言积累与运用包括准确认读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根据语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辨识、修改常见语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仿写、续写、缩写;表达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个性阅读的评价。
现代文阅读包括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检测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探究及鉴赏能力。
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能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和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应重点关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四)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作要求符合题意,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专升本考试语文提纲专升本考试语文提纲(一)语文基础知识1.语言知识理解教材文言文中文字、词汇、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用法;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方法。
(1)识别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仍然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是”和“所以”、“是以”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等,并能正确译成现代汉语。
(2)修辞知识理解识别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问、设问、借代、层递、拈联、双关、顶真、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并能联系作品说明其修辞的作用。
2.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与识记中外作家的姓名以及重要作家的字、号,所属国别、时代,主要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的贡献、代表作)等。
理解和识记所选课文的出处、写作背景、体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3.文体知识(1)议论文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对论点、论据的要求,论据的种类,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掌握驳论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人称;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及要求;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写景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3)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种类、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诗、词、曲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了解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富有形象性和音乐美的特点。
了解诗、词、曲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识记所选作品分属何种体裁。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语言知识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
(二)文学知识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流派。
4、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流派。
5、识记常见的文学体裁知识,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三)阅读1、能理解并分析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2、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1、能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文章立意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3、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二)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 150 分。
2、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3、选择题约占 30 分,填空题约占 10 分,简答题约占 20 分,论述题约占 30 分,写作题约占 60 分。
四、备考建议(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等。
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阅读规范的文章来提高。
(二)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涵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创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专升本)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识别通假字,理解其含义。
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如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等);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种问题或现象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的文章叫议论文。
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整理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专科起点升本科33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按论证的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2.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或暗示思想感情的文章叫记叙文,其中往往间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法。
福建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
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
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28篇精读课文具体考核要点:1、《庄子·养生主(节选)》(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2024年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专升本语文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本考试是选拔性考试,旨在选拔具有较好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 语音:能够正确读出常用汉字的音节,了解语音的规范和变化趋势。
2. 汉字:能够正确书写常用汉字,了解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能够辨识常见的错别字。
3. 词汇: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常见词语。
4. 语法:能够正确运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包括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运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一般现代文,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 古文阅读:能够阅读和理解一般古文,了解古文的用词特点、句式结构等。
2. 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判断词性。
3. 音韵学: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知识,能够正确判断古文的韵部和声调。
要求考生能够阅读和理解一般古代文献,能够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运用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文学作品鉴赏1. 文学体裁:了解常见的文学体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 作品分析:能够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3. 鉴赏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表现手法等,能够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阅读理解与信息处理能力1.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情感等,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2. 信息处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等,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和分析。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专升本语文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考试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考试内容1. 语言知识(1)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
(3)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术语。
2. 阅读理解(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
(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3)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含义,理解复杂句子的含义。
3. 写作能力(1)能够根据给定题目或要求,撰写符合题意、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的文章。
(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使文章表达清晰、流畅、生动。
(3)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专升本语文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一般为150分。
四、题型与分值分配1. 语言知识: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分值约占20-30分。
2. 阅读理解: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分值约占40-50分。
3. 写作能力:主要题型包括议论文写作、记叙文写作等,分值约占40-50分。
4. 附加题:一般为文学常识或文化素养题,分值约占10-20分。
好的,以下是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的具体考试要求:(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0分)1. 语音:能够准确识别并正确拼写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不出现明显的语音错误。
2. 文字:能够正确书写汉字,不出现错别字和明显的笔顺错误。
3. 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成语等,不出现明显的语义错误。
4. 语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辨析常见的语法错误,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A. 《水浒传》
B. 《红楼梦》
C. 《西游记》(正确答案)
D. 《三国演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
B. 王维(正确答案)
C. 杜甫
D. 白居易
下列哪个成语与“亡羊补牢”寓意相近?
A. 画蛇添足
B. 刻舟求剑
C. 防微杜渐(正确答案)
D. 掩耳盗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文学家的名言?
A. 辛弃疾
B. 范仲淹(正确答案)
C. 欧阳修
D. 苏轼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 《资治通鉴》
B. 《史记》(正确答案)
C. 《汉书》
D. 《后汉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的是哪位诗人的田园生活?
A. 陶渊明(正确答案)
B. 孟浩然
C. 王之涣
D. 李商隐
下列哪个词语与“春天”无关?
A. 春暖花开
B. 夏日炎炎(正确答案)
C. 春意盎然
D. 春风化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爱国情怀(正确答案)
B. 友情深厚
C. 思乡之情
D. 离别之愁
下列哪部作品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A. 《西厢记》
B. 《牡丹亭》
C. 《窦娥冤》(正确答案)
D. 《桃花扇》。
【重庆市专升本考试信息网- 重庆专升本考试】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0年)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考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之组成部分。
考试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力的情况。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体(含文体写作)知识两个方面。
本部分分值为45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本市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实际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以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为准。
本部分分值为20分。
3.应用能力的考核
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应用文写作、修改、写作常识运用三个方面。
本部分分值为55分。
以上三部分的分值合计120分。
每部分分值均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30小题)30分
2.多项选择题(设5或10小题)10分
3.判断题(设10小题)10分
4.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5.修改或写作常识运用题10分
6.写作题(一般设一大一小两个文种)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5分)
1.语言知识(15-20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理解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
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包括成语、通假字)的具体含义;
辨析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
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应用文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现代应用文中常用的模式化词语和句式。
具体要求是:
明确应用文以书面语为主,使用得到全社会认同的通行语体;不采用个性化语言、方言俚语以及超常规的句式和生僻字词;一般不用口头语。
明确应用文的句类一般使用陈述句、祈使句,较少使用疑问句、感叹句。
能分辩与正确运用领起语、承启衔接语、称谓用语、结尾用语。
明确应用文为了表达的庄重、简洁,保留和使用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如:兹、拟、尚、悉、谨、予以、责成、业经、承蒙等;能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
明确应用文常使用书面辅助语言(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以替代、补充文字语言。
2.文体知识(25-30分)
(1)应用文体知识
1.应掌握、理解:
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应用文选择材料的原则;
应用文结构的特点;
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应用写作对叙述、说明、议论的基本要求。
2.识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13种);熟悉各文种的适用范围。
<
3.熟悉行政公文的格式及制作要求(以国务院《办法》和《国家标准·行政公文格式》要求为准)。
重点是:
眉首部分的要素(项目)及标注要求;
公文标题(完全式)的构成;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应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行政公文成文日期的确定原则与标注要求;
版记部分的要素(项目);
一份公文的主题词应不超过5个(类别词除外),词与词之间空一字(格),不加标点。
4.识记常用事务文书的种类:计划、总结、简报、信息、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讲话稿
感谢信、慰问信、贺信、公示、启事、声明、申请书。
5.掌握简报的基本格式;简报报头的主要格式项目(四项)及标注位置。
6.识记常用专用文书的种类:意向书、合同、起诉状(三种起诉状)、策划书、自荐信。
(2)文学(文章)文体知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掌握、理解(能准确指出某篇目是何种文体):
1.古代散文的特殊文体分类:语录体、纪传体、论说体(政论、史论)、书信体、游记体、寓言体。
2.古代诗歌的文体分类:
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乐府和歌行诗在体裁上与上述各体有重复。
如《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又是七言歌行,还属于七言古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
3.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4.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此三种系按内容与表达方式划分)。
(二)阅读与分析(20分)
1.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及所属国别或时代,所属文体类别。
2.识记精读篇目中所选部分作品(以标题后加“*”号为准)。
3.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
4.理解精读篇目所表达(抒发)的思想情感。
5.理解精读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6.理解精读篇目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7.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艺术(写作)手法。
8.识别并理解精读篇目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诘、反语、设问、借代,以及某一段或某句中几种修辞手法的结合运用)。
(三)应用能力(55分)
1.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公文:
通告、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商洽、询问、答复3种)。
2.根据所给材料,按文体写作要求拟写常用事务文书与专用文书:
事务文书——总结、计划、慰问信、感谢信;
专用文书——买卖合同、自荐书(用试题规定的学校、单位名称、姓名与地名)。
【特别提示:在所写的任何文章中,均严格按给定的地名、单位、当事人进行写作;严禁出现表明或暗示考生本人的字样,否则将按违纪卷处理】
3.掌握计划正文主体部分的核心内容(三要素),写作计划的注意事项。
4.掌握总结正文(四部式)的结构形式(内容),写作总结的注意事项。
4.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
5.掌握起诉状的结构与内容项目。
6.修改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文章或文句中的错误。
7.修改或指出公文格式、简报格式、合同及起诉状内容项目中的缺失与错误。
8.根据特定情景与写作内容,准确选用应该使用的文种(与“应用文体知识”对应)。
附:课文篇目
(一)精读篇目(21篇)
1.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等)(孔子)
2. 谏逐客书(李斯)
3. 寓言二则(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
4.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5.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6. 氓(《诗经》)
7.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8.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0. 登高* (杜甫)
11.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4.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15. 书愤* (陆游)
16.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7. 炉中煤(郭沫若)
18. 雨巷(戴望舒)
19. 风波(鲁迅)
20. 背影(朱自清)
21. 秋夜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巴金)
(二)泛读篇目(10篇)
1. 国殇(屈原)
2.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3. 山居秋暝(王维)
4.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5. 游子吟(孟郊)
6. 前赤壁赋(苏轼)
7.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8. 都江堰(余秋雨)
9.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
10. 苦恼(契可夫)
参考教材:
1. 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 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专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4. 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以上教材可选一种,所缺篇目用其他教材补充)
5.张家恕,郑敬东,林心治.现代应用写作教程,重庆出版社,2006年8月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