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_白细胞计数
- 格式:ppt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20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它们是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主要力量之一。
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而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人体中,白细胞主要由五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
这五种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维持着人体的免疫平衡。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4000-11000个/微升之间。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芳龄、性别、季节和个人生理状况等。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白细胞计数往往较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而随着芳龄的增长,白细胞计数逐渐趋于稳定。
女性的白细胞计数通常比男性稍高,这可能与女性的荷尔蒙水平和免疫反应有关。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的指示。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骨髓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或长期炎症等问题。
而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感染、炎症、肿瘤或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在评估白细胞计数时,医生通常还会结合其他指标,如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虽然有一定的参考值,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
身体的健康状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彼此补充。
在评估白细胞计数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理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读。
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了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个人观点和理解:白细胞计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通过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免疫问题,得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理状况和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血液检查的结果,不能仅仅依赖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它们主要负责抵抗病原体、维持免疫平衡以及清除废旧细胞。
在临床检测中,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是评估免疫功能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单位内,数出的白细胞总数。
通常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或显微镜进行数计。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均可提示机体存在问题。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引起,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
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是根据白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的过程。
通过白细胞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病原体和进行巡行杀菌。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50-70%。
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应激等原因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由于感染性疾病、骨髓抑制等引起。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它们具有识别和记忆病原体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0-40%。
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性白血病等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受损、慢性病等引起。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清除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8%。
单核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是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细菌感染等引起,而计数的降低则可能是骨髓抑制、急性感染等引起。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1-5%。
白细胞分析参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数量和特定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白细胞分析参数,并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总白细胞计数(WBC)总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00至11,000个/μL。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感染的指标。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提示有感染、炎症或肿瘤存在,而降低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下降。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负责体内细菌和真菌的消灭。
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是总白细胞计数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绝大多数。
在诊断感染和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非常有参考价值。
例如,在细菌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增加。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另一类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计数的一定比例。
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约为20-40%。
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
例如,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下降。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另外两种类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是衡量这两种细胞数量的指标。
它们的增加通常与某些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诊断中,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析参数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也被称为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是我们身体抵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概念、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它通常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检测某些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常用单位是每升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计数每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4,000-11,000每升之间。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手工计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
手工计数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白细胞。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自动进行计数和分类。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级技术,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白细胞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类。
2. 白细胞分类计数除了总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也很重要。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各种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血液样本来进行。
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血液样本涂片染色,并使用显微镜分析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
一些先进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可以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3.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意义。
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免疫反应的存在。
相反,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系统缺陷或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白细胞计数是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更细致地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疾病和炎症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类型和进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WBC)介绍: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 )×109/L;新生儿(15.0~20.0)×109/L。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WBC)注意事项: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有晕针史的客人请提前说明,我们将做特别安排;二、抽血后应注意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
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
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
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白细胞计数(WBC)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临床检验之白细胞计数-练习题及答案(一)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内血液中各种细胞总数。
2.下列不属于白细胞三分群分类的是()A.小细胞B.中间细胞C.大细胞D.单核细胞解析:D 白细胞三分群分类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大细胞。
白细胞数计算的方法包括手工法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而白细胞三分群的计数法是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中的电阻抗原理。
3.下列不属于白细胞五分群分类的是()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解析:B 白细胞五分群分类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是()A.手工计数法B.电阻抗原理C.电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法D.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法解析:A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是手工计数法;而电阻抗原理、电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法、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法、容量电导光散射(VCS)白细胞分类法、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属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计数法。
5.下列关于白细胞手工计数法描述错误的是()A.计数血涂片体尾交界区域的白细胞数B.有核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中,要单独报告C.幼稚异常的WBC应计入白细胞计数中,并分类报告D.白细胞分类计数无需有序进行解析:D 在手工计数白细胞时,一般计数血涂片体尾交界区域的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需有序进行;手工分类计数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进行确定计数,如白细胞数<3×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100个白细胞即可,如白细胞数3-15×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200个白细胞即可,如白细胞数>15×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50-100个白细胞即可;有核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中,要单独报告;幼稚异常的WBC应计入白细胞计数中,并分类报告;计数时需注意观察WBC、RBC、PLT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寄生虫。
白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其数量能够反映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
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计算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人体内是否存在免疫系统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白细胞计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白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白细胞计数,通常是以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来计数。
常用公式为: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值×体积稀释倍数例如:先将1毫升医用药片瓶(Pipette)吸取血液,然后加入一定的药液进行稀释,再通过显微镜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计数,最后可以得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方法:白细胞计数通常是在临床实验室中进行的。
要求受检者提供静脉、指尖或耳垂等部位的血液样本,血液样本采集后,需要将血液放在抗凝剂管内,避免血液凝固。
接下来需要将血液稀释后再使用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数量,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出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需要注意的事项:1.血液样本应该注意采集的时间和采集的方式,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2.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以避免出现细菌感染。
3.受检者应该遵守医生的指导,按时去医院做检查。
4.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值一般在4-10×10^9/L之间,如果超过了此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
总结:白细胞计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其能够反映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确的采样方法和计算公式是保证检查准确的关键。
如果白细胞计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并及时治疗。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操作要领。
2. 熟悉瑞氏染色方法。
3. 识别正常外周血中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
4. 学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
5. 通过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计算每mm³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二、实验原理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并计算其在血液中的相对比例,从而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三、实验器材1. 香柏油、盖玻片、推片、采血针或注射器、小滴管、消毒棉球。
2. 瑞氏染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
3. 计数板及专用盖片、针1ml刻度移液管、1ml EP管。
4. 光学显微镜、20ul刻度移液管、推片。
四、实验步骤1. 血涂片制备- 取一滴血液,滴于洁净无油脂的玻片一端。
- 左手持玻片,右手取边缘光滑的另一玻片作为推片。
- 将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使血液均匀附在两玻片之间。
- 以约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玻片另一端,推时角度要一致,用力应均匀,推出均匀的血膜。
- 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
2. 瑞氏染色- 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各划一道线,以免染料外溢。
- 将涂片置于染液中,静置数分钟。
- 轻轻摇动,并轻吹液体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静置数分钟。
- 用水冲洗,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或先用滤纸吸取水分迅速干燥,即可镜检。
3. 白细胞分类计数- 用低倍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之处(体尾交界处)。
- 转浸油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 按照城垛形的方式往血涂片头部方向进行计数,将观察到的白细胞分类,以正“字计数,直至计数满100个白细胞。
4. 结果计算- 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
- 利用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计算每mm³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五、实验结果1. 白细胞总数:10,000/mm³2. 各类白细胞百分率:- 中性粒细胞:70%- 嗜酸性粒细胞:5%- 嗜碱性粒细胞:2%- 单核细胞:15%- 淋巴细胞:8%3. 各类白细胞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7,000/mm³- 嗜酸性粒细胞:500/mm³- 嗜碱性粒细胞:200/mm³- 单核细胞:1,500/mm³- 淋巴细胞:800/mm³六、实验讨论1. 本次实验中,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处于健康状态。
最全白细胞计数化验单解读介绍白细胞计数化验单用于检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
本文档将解读这一化验单的各个指标及其意义。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白细胞计数(WBC):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 正常范围:成人范围通常为4,000-11,000/mm³,但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和个人健康状况而异。
正常范围:成人范围通常为4,000-11,000/mm³,但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和个人健康状况而异。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白细胞计数中,通常会估计以下白细胞类型的数量:中性粒细胞(NEU)- 这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45-70%。
正常范围:通常为45-70%。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白血病。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白血病。
淋巴细胞(LYM)- 这是另一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20-40%。
正常范围:通常为20-40%。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淋巴瘤或某些自身免疫疾病。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感染、淋巴瘤或某些自身免疫疾病。
单核细胞(MON)-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2-8%。
正常范围:通常为2-8%。
- 意义: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病毒感染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意义: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病毒感染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嗜酸细胞(EO)- 这是一种罕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为1-4%。
正常范围:通常为1-4%。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鼻窦炎。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鼻窦炎。
嗜碱细胞(BA)- 这也是一种较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
- 正常范围:通常<1%。
正常范围:通常<1%。
-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白血病或其他骨髓异常。
意义:增高可能表明白血病或其他骨髓异常。
结论白细胞计数化验单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白细胞分类实验报告篇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同时破坏溶解红细胞。
将稀释的血液注入血红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红细胞计数(1)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2)试剂:Rbc稀释液①hayem稀释液:nacl,na2so4,hgcl2②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枸橼酸钠,甲醛,nacl③生理盐水或含1%甲醛的生理盐水:仅在急诊或无上述两种稀释液时临时使用(3)标本:外周血或抗凝血(eDTA抗凝)(4)操作步骤:①小试管加Rbc稀释液2.0ml。
②采血,取血10μl。
③擦去管外的血,轻吹入试管底部,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④混匀后充入计数室,静置3~5min,高倍镜下计数(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2、白细胞计数(1)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2)试剂:wbc稀释液:冰醋酸3.0mL(破坏红细胞);蒸馏水97.0mL;亚甲蓝(染色)(3)标本:新鲜全血或末稍血(4)操作步骤:①小试管加wbc稀释液0.38mL。
②采血,微量吸管取血20μL。
③擦去管外的血,轻吹入试管底部,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④混匀后充入计数室,静置2~3min,低倍镜下计数(用低倍镜计数出计数池内四角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总数。
)三.实验结果表一红细胞计数表Rbc/L=405/100×1012=4.05×1012/L表二白细胞计数表wbc/L=112/20×109=5.6×109/L实验结果:Rbc:4.05×1012/Lwbc:5.6×109/L四.讨论1、从实验结果与正常范围比较,实验结果没有超出正常范围,提示被采血者无病理或生理性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