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业园发展模式演变(第四代)
- 格式:ppt
- 大小:8.08 MB
- 文档页数:28
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用地集约利用的成功经验新加坡产业升级及用地集约利用的成功经验新加坡在其4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和工业园区开发经验中通过早期开发综合工业园区,各产业的特色园区、都市型工业园区及为工业产业服务的商务科技园区,到2000年后为促进前沿科技研发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发展的纬壹科技城,新加坡累积了各类型工业园区的开发经验。
在不断打造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园区的实践中,主要的成功经验包括:有效征用土地、创造土地和空间、土地集约化使用、打造世界级工业基础设施、打造产业空间载体即各式工业园区、完善的产业政策、教育和职业培训等。
其中,针对新加坡缺乏充足的土地供应而采取的多种有效创造土地和高效利用土地的政策特别是针对提升或淘汰落后、低效产业用地等的措施对清濛园区目前面临的缺乏发展用地和低效用地如何提升等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因其国土面积狭小,因此在发展工业用地时十分强调土地的集约利用效率。
但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新加坡仍然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工业用地被一些低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增加值的产业和企业所占据,其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仅占新加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十分之一。
为了提高这些用地的效率,新加坡通过三种措施即通过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定时检讨各工业用地的承租期限和使用效率;对其旧有和落后工业区的更新、重建计划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新加坡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
每平方米净用地生产力增加值的平均值由1996年的约700新元/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50新元/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增加工业用地的生产效率,新加坡对原有产出效率较低且占地面积过大的企业提供各种奖励和财务方面的支持,积极鼓励这些企业退还那些因在新加坡工业化发展初期时为了促进工业发展时过多划拨的土地,并给予这些企业保留的工业用地各类津贴和大致3-5%的租金折扣等优惠政策。
在这些企业退还多余的工业用地时,新加坡一般通过相应的勘测和评估后,以当前市场价格收回未到期土地并免除相应的各种行政费用和律师费。
园区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产业园。
以蛇口工业区为代表,基本是政府主导建设,多是工业园区,产业起点低,以"三来一补"的形式承接外来加工业务为主。
•第二代产业园。
开始重视技术消化、技术革新,不再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生产层面。
•第三代产业园。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众多园区的主导产业,很多园区也有意识地打造产业链,力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第四代产业园。
建设规模普遍较大,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产业新城。
注重产业生态,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一两个核心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集群。
新加坡科技工业园区的制度安排新加坡科技工业园区的制度安排2007-10-11 20:01:00内容提要:本文在对裕廊科技园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加坡园区制度安排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园区规划、建设、推广销售和服务4个主要工作环节中的制度和政策。
关键词:开发区体制国际比较新加坡研究开发区体制,选择新加坡裕廊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东亚强政府环境及华人为主的大文化背景,与我国有较多的相似性;二是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开发区作为城市现象,其体制在以城市为背景的地方体制中,便于考察;三是新加坡作为后发国家,在几十年中从第三世界进入第一世界的发展水平,开发区发挥了重大作用。
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加坡开发区仍然保持了竞争力;四是我国的特区和开发区的产生和初期发展,与新加坡经验密切相关。
早期体制设计思路,如载体型、公共产品性的开发区产业政策、高强度招商、亲商服务等,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五是新加坡目前是高度规范的开放型经济,其开发区体制可以为我国开发区提供国际化环境中的参考。
一、新加坡工业园的制度安排新加坡园区有两个重要的特色。
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单一层次体制。
园区是一项地方性工作。
园区的顾客在现代经济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速度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交易的成本。
一站式服务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服务方式,不如说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支持商业的一种表示。
新加坡园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集群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合作和劳动力合作等,机构之间的协作变得简易。
信息流动被极大地简化了。
交易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甚至包括香港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
德州仪器公司式的奇迹在美国来说是难以置信的。
甚至在国际上的主要城市中,公共管制结构也要比新加坡更为复杂。
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全国、省级和市级政府的结构模式就不能享受这种优势。
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发展其产业园区,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创新。
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产业园区,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将重点关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
在新加坡,产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区,更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创新和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因此,在规划和布局上,需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空间利用的高效性,以满足不同产业的需求,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将注重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直接影响产业园区的运行效率和吸引力。
因此,新加坡将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以提高产业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将强调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新加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提高产业园区的运行效率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新加坡产业园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新加坡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新加坡产业园区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为新加坡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中国的启示2002-6-5内容提要:本文在比较中国和新加坡园区体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交易速度、提升载体质量以及保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体制原因,提出了改进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设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体制国际比较新加坡中国中国园区始于80年代初期——深圳等4个特区的建设。
1985年,国务院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建立了14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ETDZ)。
建立这些特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外资并鼓励出口。
80年代末,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国内的研究开发能力来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企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外经贸部下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47个,科技部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53个。
这些特区都位于我国的主要城市。
90年代,省、市县以及乡政府建立了几千家各类开发区,其中一部分非常成功,也有许多开发区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其政策导向主要是:吸引世界经济中位居主导地位国家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来华投资,主要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中寻求特定的发展地域的跨国公司。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工业园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
政府可以通过工业园为投资者提供公共产品。
而80年代的发展过程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的发展,城市的拥挤、生活费用的提高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公司在国外寻求发展机会,包括到中国建立分支机构等。
与此同时,新加坡已经有能力承担尖端产品的生产,并通过不断提高园区的服务能力和容量来吸引外国大公司的研发部门和总部。
这也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做的事情。
一、我国开发区与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的制度比较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可以从环境和制度方面解释我国与新加坡在园区发展方面广度和深度的不同。
苏州工业园区到现在已经有7年的历史。
从开发商的角度看,苏州工业园区是到目前为止发展状况最好的园区。
新加坡经济发展四阶段的人才策略与启示中共崇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运雪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经过39年的快速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同时,新加坡政府领导人以其独特的执政理念治理国家,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把新加坡建国后39年的经济发展史,大抵划分为四个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新加坡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人才策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一阶段:经济起步期(1965年—1970年)——从最低层劳工的培训做起,并积极发展教育,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新加坡建国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只上一个小渔村,国土面积只有550多平方公里,仅大抵相当于一个凭祥市的面积。
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
“新马分家”之初,新加坡国内失业严重,基本消费品奇缺,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国库只有50万新元的家底。
在这个时期,新加坡政府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的特点,重点建设中心市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大搞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大量涌入投资办厂,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就业,努力解决国家经济危机和日用品奇缺等民生问题。
这个时期,新加坡政府人才工作的方向主要是解决失业和劳动力的增量问题。
政府致力于把大量的失业者培训成为合格的工厂民工,成为市区重建局建设中心城市的合格人才。
教育事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公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第二阶段:实现工业化时期(1971年—1980年)——特别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服务在这个时期,新加坡政府在人才开发上强调培养、引进和使用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事实上,这个时期新加坡的劳动力已经告急。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主要是取消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府,仅保留对高科技企业的政策优惠,从而迫使企业提升技术含量,培养科技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员工技能。
新加坡工业园区基本情况及政策一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社会稳定、高效的行政管理、良好的商务环境和合理的商务成本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新加坡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优势。
成立于1968年的裕廊集团是新加坡贸工部所属的法定机构,专门负责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开发和管理。
目前,裕廊集团管理的各类园区和标准厂房区共38个,占地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吸引了约7000多家公司投资。
为了配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裕廊集团规划、开发了多个特色工业园,主要有:裕廊岛石油化学工业园(也称化工岛)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面积为31平方公里。
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基础设施及工业原料齐备。
目前吸引了70多家石油、石化及特殊化学品公司,总投资额超过200亿新元。
晶圆制造园裕廊集团在新加坡本岛的兀兰、淡宾尼以及白沙开发了三个晶圆制造园,以吸引高增值的晶圆制造大公司。
商务园裕廊集团目前管理着两个商务园——樟宜商务园和裕廊东商务园,主要吸引分销、库存管理、货运管理服务以及高科技制造公司入区。
科学园除了已经建成的新加坡科学园以外,又开发了纬壹科学园和大士生物医药园,主要是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科研场所。
二、新加坡工业园区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新加坡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港,除汽车、石油产品、烟酒等外,对其它商品不征收关税。
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0%,来自岸外公司的红利收入免征所得税。
商品及服务税(即消费税)税率为3%。
新加坡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主要依据为《经济扩展奖励法案》,相关的经济、科技、信息、交通运输、金融等部门根据该法案制定出本行业的投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赋的减免、科技研发费用的补贴、融资支持等方面,同时分别在金融业、运输业、制造业推出了区域总部奖励计划。
现简述如下:(一)先锋企业奖励。
享有先锋企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称号的公司,公司所得税(目前税率为20%)可减免5年至10年。
作者时匡为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特评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苏, 215006)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时 匡张 应 鹏提要 工业园区的规划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保持并强化了古城区以及沪宁城市带良好的形态关系,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功能的分布与交织、住区的组织与引导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力图使其具有开放的城市结构,为城市和地域的持续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开放结构 持续与发展 城市发展轴 有盖走廊 生态住区 邻里中心ABSTRACT T he planning o f SIP has w ell draw n o n the successful ex perience o n urban pla nning of Singa-por e .It r etains and st reng thens go od st ructure betw een the SIP and o ld distr ict along w ith it betw een t he SIP and the Hu -N ing Cit y Belt .It has m ade a a ct ive and effectiv e study on the land dev elo 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dist ri-but ion and inter w eaving o f functions,t he for m and inter wea ving of residential distr icts,etc,hasing the o pening city structur e.It pr ov ides the t heo ret ical basis fo r the continuity and dev elo pment o f cities and reg io ns.KEY WORDS Opening str uctur e, Co 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T he ax is of city dev elo pment , Cov ered W alkw ay , Ecoty pe r esident ial area , N eighbo ur hoo d center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新加坡的城市环境也是有口皆碑——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