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处理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分析园林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一、园林施工技术难点:1.地面处理问题:园林施工的第一个难点是地面的处理。
不同园林项目的地面情况各异,有些可能是土地未开垦的荒地,需要进行平整;有些可能是复杂的地貌地形,需要进行填方、挖方以及地基处理等。
2.绿化植被选材问题: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生长特性等多种因素,确保植物能够适应施工环境,长期生长良好。
3.水源利用问题:园林施工中,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一个难点。
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水资源的有效供应,同时避免浪费与污染,是园林施工所要面临的技术难题。
4.设施布局和照明设计问题:园林施工中,设施布局和照明设计对于效果的呈现至关重要。
合理的设施布局和照明设计能够提升园林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但也需要考虑场地条件、功能需求、用户体验等因素。
5.施工管理问题:园林施工的管理,包括人员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园林施工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工种和部门的协调,管理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计划和组织能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二、园林施工技术解决措施:1.综合利用地面处理方案:根据不同的地面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采用土石方工程技术进行填方、挖方和地基处理,确保地面平整稳固。
2.植物选材的科学性:根据园林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植物选材。
可以通过对土壤的分析和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应性,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结合气候条件和生长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3.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规划水源利用和管理,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4.设施布局和照明设计的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和照明设计师进行技术支持,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设施布局和照明设计,以提升园林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5.强化施工管理:园林施工项目需要有专人进行协调管理,合理调配人员和资源,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04关于道路景观绿化中微地形改造的利弊分析◎张乐平摘要:地形在园林的构建中占据主要位置,也是其他方面的基础,想要使道路更加具有景观效果,微地形的改造与处理是重点。
微地形的改造以及处理能够将道路景观的整齐性提高,本文以道路景观绿化中微地形改造的利弊分析为题,对道路景观绿化为城市所带来的好处以及改造的利弊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微地形改造;利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道路景观绿化的引入更是促进发展的脚步,之所以要将景观道路绿化作为发展的重点,首先是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其次是能够将城市以及城市居民与自然所融合,以此创建绿色城市。
一、景观道路绿化中微地形的定义微地形就是指在景观道路绿化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模拟的大地自然形态进行改造,并且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设计起伏变化的地形,要注意在起伏地形的设计过程中,其他面也要保持高低起伏,但起伏时要注意其幅度的变化[1]。
二、景观道路绿化中微地形改造的作用(一)强化空间分隔 改造视线功能地形的改造不仅能够改善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空间的层次,同时也能够提高视觉效果。
通常在平坦道路上绿化景观会影响人们视野,而作为平面建筑又严重缺乏垂直的限制,微地形的引用能够改善此类现象,微地形在景观绿地的改造中能够占据道路两旁垂直面的一部分,起到空间的封闭与限制的作用,能够在增加绿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增加空间感。
用设计地形的方式来增强空间感是根据人类的视觉效果而实施的,因此地形高低起伏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其空间效果还能够为人类创造不同的视觉变化。
地形还能够根据实现的范围营造连续性观赏条件,同时对城市污染方面都有所改善,例如噪音、汽车尾气等。
(二)减少土方清运成本地形的改造是景观道路绿化的基础,微地形的处理要根据实际地形情况进行,能够做到就地取材将土方能够就地平衡,以此减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土方阶段施工的费用。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发布时间:2022-10-17T09:10:25.17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1期作者:张平仙[导读]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平仙禄丰市园林管理所云南楚雄 651200摘要: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一方面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城市绿化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打造公共空间绿化品质持续提升,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使绿化成果得巩固与持续发挥效益。
最终形成“城在林中、林在景中、山水相依、绿色生态”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1.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控制这一因素的源头,则在于规划设计。
俗话说,规划是龙头,是政府管理城市绿化的首要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关键。
现阶段,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也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往往使得规划设计与实施建设相脱节,使得绿地分布不均,根本满足不了现行国家园林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
园林绿化中地形处理方法地形处理,简单地说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
地形处理在园林主要发挥四个作用———第一,改善土壤,优化植物种植环境,营造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第二,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第三,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融为一体。
第四,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
园林地形设计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意图,做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几乎每个相对较大的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在处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安全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游人攀登也不安全。
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
二、功能地形还可塑造小气侯环境。
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
三、形态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
因此要深入研究其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方向以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
四、经济首先,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其次,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
第三,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
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
第四,准确选定水位。
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1公顷土地增加10厘米高度,就需要1000立方米土。
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水位、低水位、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五、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
二是山水关系。
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
园林工程施工难点1. 地形地貌复杂:园林工程施工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由于园林工程常常要求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进行建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比如在山区或是河岸地区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坡度等因素,避免因地形起伏带来的施工困难。
2. 难以实现设计效果:园林工程的设计效果往往比较抽象和复杂,施工人员需要准确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并且准确地将设计效果落实到实际施工中。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图纸的比例尺、尺寸、颜色等方面需要严格遵循,以确保最终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3. 植被养护困难:园林工程中的植物养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植物的种植和养护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够茁壮生长并且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4. 雨水排放和浇灌系统:园林工程中的雨水排放和浇灌系统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在园林工程中,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排放和管理问题,以及浇灌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园林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5. 施工材料选择:园林工程中的土石方、水泥砖瓦、木材等材料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施工难点。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等因素,以确保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6. 施工技术要求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土方整平、绿化栽植、花坛筑造等技术,以确保施工效果和质量。
7. 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和植被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以确保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存在着诸多难点和挑战,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才能应对各种困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未来的园林工程施工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施工情况,为建设美丽的园林景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园林绿化技术中遇到的难题及应对方法详解园林绿化技术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园林绿化技术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土壤质量问题园林绿化的基础是土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状况。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土壤质量往往受到严重破坏。
例如,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土壤贫瘠等问题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应对方法: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等,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酸碱中和:针对酸性土壤,可以添加石灰等中和剂,提高土壤的酸碱度。
3. 植物选择:选用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寒热的植物品种,降低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水资源问题园林绿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但水资源的供给往往是有限的。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一大难题。
应对方法:1. 高效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系统,减少水的浪费。
2.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性强、耐旱的植物品种,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 水资源回收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的浇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三、病虫害防治问题园林绿化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它们会给植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威胁。
如何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成为园林绿化技术中的一大难题。
应对方法:1. 预防为主: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如合理施肥、修剪等。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严重时,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景观设计问题园林绿化的目的之一是创造美丽的景观,但景观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地形、气候、植物选择等。
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景观成为园林绿化技术中的难题。
绿化地形整理技巧
绿化地形整理是日本园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以下是一些绿化地形整理的技巧:
1. 平整地形:在绿化地形整理之前,首先要对地形进行平整。
可以使用镐、铲子等工具,将地形表面的凸凹处平整掉,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 填充材料:在平整地形后,可以使用填充材料来填充地形。
填充材料可以包括土壤、砂、砾石等。
在选择填充材料时,需要考虑地形的颜色和质地,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3. 种植花草树木:在绿化地形整理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种植花
草树木。
在种植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植物的种植位置和密度。
种植时,需要注意植物的色彩搭配和整体布局,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4. 细节处理:在绿化地形整理中,细节处理也非常重要。
例如,需要对地形表面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对地形的高低起伏进行微调,以确保整个地形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5. 灯光设计:在绿化地形整理中,灯光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过
灯光的设计,可以营造出更加浪漫、温馨的氛围,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绿化地形整理是园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通过平整地形、填充材料、种植花草树木、细节处理和灯光设计等步骤,可以打造出更加美观、协调、浪漫的园林景观。
园林绿化地形处理,这五大因素需考虑!1、考虑原有地形自然风景子类甚多,有山岳、丘陵、草原、沙漠、江、河、湖、海等景观,在这样的地段上,主要是利用原有地形,或毋需只须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正式成为风景名胜。
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的道理。
综合考虑利用原有地形时,选址是很重要的。
有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在园林绿地中,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多。
不同的活动,对地形有不同的明确要求,如:游人集中的观光客地方和体育活动场所,要求地形平坦;划船游泳,需要有河流湖泊;登高眺望,需要有高地山岗;文娱活动需要许多室内外活动场地;安静休息和游览乖巧赏景则要求有山林溪流等。
在园林建设分片中必须考虑不同分区有不同地形,而地形变化本身也能形成灵活弹性多样的园林空间,创造出游览区的园中园,比用建筑创造的空间更具有生气,更有自然野趣。
3、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园林绿地每天有大量游人,雨后绿地中均不能有积水,这样才能尽快供游人活动。
园林中有用自然地形的坡度进行排水。
因此在创造一定交错的地形时,要合理安排石门和汇水线,保证达致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
园林中每块人工湖应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挂水体或是由铺装路面排入水体,储水坡度可允许有起伏,但总的排水方向应该明确。
4、要考虑坡面的稳定度如果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冰层径流,产生坡面滑坡。
因此地形起伏必须适度,坡长应适中。
一般来说,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多数适合于大多数活动以下内容的安排,但当同一坡面过长之时,显得较单调,易形成地表径流;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清淤良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地合理化利用。
5、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城市用地不尽喜欢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通过善用和改造地形,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汇报人:2023-11-20contents•微地形处理概述•微地形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目录•微地形处理的应用场景•微地形处理的实践案例•微地形处理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微地形处理概述微地形处理注重地形与植物、水体、建筑等元素的和谐融合,强调地形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同时关注地形对游人视线和空间感的影响。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丰富景观层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游园舒适度030201微地形处理的重要性微地形处理的历史与发展历史微地形处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传统美学特色的微地形处理手法。
同时,西方园林也在不断探索微地形处理的方法和形式。
发展随着现代园林绿地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微地形处理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园林绿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更高需求,微地形处理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人性化。
微地形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确定基准点数据处理与分析设计方案制定地形测量与设计土壤采样与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如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
土壤改良土壤排水与通气土壤质量与改良种植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如挖穴、覆土、浇水等,确保植物成活和生长良好。
植物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植物修剪、施肥、除草等维护管理,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和景观效果持续。
种植技术与维护植被种类植被搭配植被适应性植被种类与选择微地形处理的应用场景城市公园是微地形处理应用最广泛的地方之一,通过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地形景观,增强游人的观赏体验。
在城市公园中,微地形处理可用于营造山体、山谷、溪流、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使游人感受到自然野趣。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结合植物配置,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为游人提供清新宜人的休闲空间。
城市公园在住宅小区中,微地形处理可用于创造景观阳台、屋顶花园、空中庭院等立体绿化,增加居民的绿色空间体验。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本文笔者就多年从事绿化管理实践经验,分析当前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前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使得园林绿化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目前园林绿化在很多城市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绿化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提高园林工程质量,已成为园林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园林工程很多情况下没有施工方案,或者施工方案不详细、不具体,并且没有完整的施工图。
使得园林工程具有随意性,完全取决于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甲方和监理人员无从管理,只能看情况办事。
做好施工前期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因为绿化施工和其他建筑工程不同,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方案就可以,而绿化施工等同于再次创作,这将面临着怎么才能将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的问题。
所以,图纸交底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而施工单位也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理念,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摆放植物时,如何能够使其既和谐又顾盼生辉,而这些要求单纯依靠施工图纸是不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施工单位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就会经常牵扯到各园林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的问题,所以,在施工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始终保持一致,从而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展开并持续。
园林工程的施工设计组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工程施工项目之后,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预算,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即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根据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保证能够连续施工;施工组织结构及施工人员要明确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所需的时间长度、材料等,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和负责人,并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人员。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是从绿化到美化的过程。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基本上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当时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向前苏联学习,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绿化都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在设计规划上没有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环境、风土人情进行合理规划,而是整齐划一,所有地区的规划一致,设计上追求规则、对称,规模上追求磅礴、宏伟,整体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
因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松树、柏树,而其他灌木、花卉植物、地被、草坪和落叶树种则较少配置;到处都是成排成行的“树林”,造成了空间色彩单调、气氛沉闷、遮阴有余空间不足,整个绿化景观并不能使人感到亲切、放松,虽然绿化率高了,但是并没有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间。
改革开放后,我国园林工作者经常出国参观、访问,国外的园林理念随之进入我国,随着交流越来越频繁、广泛,城市园林的规划思路也越来越开阔,园林绿化形式越来越丰富。
应用于园林设计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多,设计更加灵活,层次更为合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有了迅速的发展,无论在绿化率上,还是在园林绿化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注重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因素。
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园林景观与人的互动,以及因地制宜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深入。
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过于突出绿化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绿化布局唯大是举,追求大尺度、大气派、大手笔、大色块、不分场合,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由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复杂的图像,这些图案只能供人在飞机上鸟瞰,在高楼上俯视。
因为没有大树遮荫,人们无法在一年和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在其中游憩;因为一块块绿地都被栏杆或者“禁止进入,违者罚款”的牌子所阻挡,游人只能行走在晴天灼热、雨天光滑的花岗石地面上。
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多年从事园林工程的实践经验,讨论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处理原则,就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化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手法进行探讨,提出在园林绿化中一些常见的微地形的处理原则一、地形整理简述园林工程中的地形整理,是根据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填、挖、堆筑等,为园林工程建设整造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项目建设、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形。
比如,对于园林建筑物、园林小品的用地,要整理成局部平地地形,便于基础的开挖;对于堆土造景、可以整理成高于原地形标高的地块,场地上的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夯实处理,作为园路、广场的基层;对于绿化种植用地,则可以种地也可以填筑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地、微土坡等,其表面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栽植要求;土质必须是符合种植土要求的土壤,严禁将场地内的建筑垃圾及有毒、有害的材料填筑在绿化种植地块。
二、地形整理的方法地形整理的方法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对场地内的土方进行填、挖、堆筑等,整造出一个能适应各种项目建设需要的地形。
(一)地形整理要求(1)在园林土方造型施工中,地形整理表层土的图层厚度及质量必须达到《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栽植土的要求。
(2)地形整理的施工既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更要考虑土方造型施土中的安全因素,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考虑土质条件、填筑高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工期因素等。
(3)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特性与土方造型施工亲密相关,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类土,沙石和爆破石渣可用于离设计地形顶面标高2M 以下的填土。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填料。
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4)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
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范围时,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法降低含水量,或采用换土回填、均匀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土的含水量。
园林绿化工程场地地形平整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一、方案目标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场地地形平整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的研究,实现以下目标:1.保证场地土壤质地合适,便于植物根系生长。
2.确保场地坡度适宜,避免水土流失和积水。
3.实现场地地形平整,为后续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施工工艺方法1.场地勘测:在施工前,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了解场地的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等信息,为后续平整施工提供依据。
2.土壤改良:根据场地土壤质地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工作。
如对于黏性土壤,应进行翻耕、加入适量的沙子或腐殖土,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对于砂质土壤,可采取加入有机肥料、稻草等方式改善土壤肥力。
3.地面平整: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平整方法。
对于存在明显高低起伏的地形,可采用机械挖土、填方等方法进行平整。
对于较为平坦的地形,则需通过人工平整、造土坡等方式进行调整。
4.坡度施工:根据园林绿化工程要求,对场地坡度进行调整。
可采用开挖填方、挖土护坡等方式进行坡度调整,确保场地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5.排水工程:在地形平整施工中,应特别关注排水问题。
根据场地地貌特点,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确保场地排水顺畅,避免水土流失和积水。
6.补植与护坡:在地形平整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补植工作。
根据绿化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弥补施工过程中的植物损失。
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坡面,应进行护坡工程,防止土壤流失。
7.固定施工:在地形平整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固定工作。
如设置护栏、围墙等设施,确保场地整体稳定。
三、工程案例以一些园林绿化工程场地地形平整施工为例,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场地勘测:对场地进行勘测,了解地形、土壤等情况。
2.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工作。
3.地面平整:采用机械挖土、填方等方法进行地面平整。
4.坡度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坡度调整。
5.排水工程: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场地排水顺畅。
6.补植与护坡:根据绿化设计要求进行补植,并进行护坡工程。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园林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问题一:草坪枯黄草坪枯黄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底土缺乏养分、浇水不足、灌溉不均匀、草坪疏松等。
应对这个问题,可以增加打草机的频率,加强底土的管理和施肥,定期浇水,保证草坪绿化的质量。
问题二:树木死亡园林绿化中树木死亡也是常见的问题,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种植环境不好,缺乏养分或遭受病虫害。
为了避免树木死亡,应该在种植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地形的树种,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
同时,应该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树木遭受的病虫害,保证树木的健康状态。
问题三:园林垃圾堆积园林垃圾的堆积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堆积的原因可能是游客乱扔垃圾,管理人员清理不到位等。
为了避免园林垃圾的堆积,应该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游客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同时,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检,及时清理园林垃圾,保持园林整洁。
问题四:缺乏安全设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还可能存在缺乏安全设施的问题,这会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应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同时,应在景区设置安全标识,提供安全设施,例如栏杆、护栏等,减少游客的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草坪枯黄、树木死亡、园林垃圾堆积和缺乏安全设施等。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底土管理、增加草坪施肥量、定期浇水、定期检查树木状况、加强管理人员的巡查、提高游客安全意识、设置安全标识、提供安全设施等,保护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游客的安全。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地形与地貌处理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地形处理要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处理是指对地形进行调整、改造,以便更好地适应绿化工程的需要。
下面是地形处理中的一些要求:1. 地势平坦:园林绿化场地的地势应尽量保持平坦,避免出现过大的起伏,特别是在游憩区、行人通道等区域,以保证人们的行走舒适性。
2. 周边环境融入:地形处理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例如考虑到周围建筑物、道路等因素,合理设计地势的变化,使绿化场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3. 排水系统:园林绿化工程的地形处理还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以便保证场地内的雨水顺利排出,避免积水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们的使用。
4. 坡度合理:地形处理中的坡度设计要合理,不仅需要考虑美观性,还要保证水的流动性,防止因过大坡度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
二、地貌处理要求地貌是指地表的自然形态和特点,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也需要对地貌进行处理。
下面是地貌处理中的一些要求:1. 软硬配合:地貌处理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硬质和软质材料的搭配,比如适当安排花坛、石头等硬质材料与绿化植物的布置,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2. 自然与人工结合:地貌处理中需要将自然地貌与人工设计相结合,保留自然地形的同时,使之与人工建筑、装饰物等相协调,营造出自然而又精美的绿化景观。
3. 引导人流:地貌处理还应注意引导人流的需要,通过设计小道、步道、台阶等,使人们能够方便地穿行于绿化区域,欣赏自然环境。
4. 高低错落:在地貌处理中,可以适当设置高低不同的地形特点,形成层次感和景深感,使绿化场地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地形处理和地貌设计,可以创造出优美而舒适的绿化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人。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的处理问题的探讨【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需要先改造地形,本文对园林绿地地形处理的原则,以及不同的处理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园林绿化工程地形处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地形处理
一、引言
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需要施工,必先动土,营造地形。
动土营造地形范围很广,包括挖土堆山,挖土造湖,挖土造池,或场地平整,地形落差角度复做,开建园道等等,都是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营造地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
特别在设计和执行设计图纸施工任务中,设计地形、施工者营造地形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合理营造地形能够创造出符合各种功能要求的优美园林景色、景观。
二、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地形处理,简单地说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
地形处理在园林主要发挥四个作用——第一,改善土壤,优化植物种植环境,营造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第二,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第三,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融为一体。
第四,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1.结合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
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
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转自天成国际景观策略规划有限公司。
三、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
水景能增强景观的动感(如上图),喷泉地宜高或平,其位置可高可低,以仰视体现高大而壮观,以平视体现平和而亲切。
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俯视体现生动而活泼。
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下降地形处理,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性文化表演和娱乐休闲的场地。
2.街道绿地
街道绿地是街道景观的要素,为了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除了合理搭配各种植物以外,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整地时把地形做成“龟背”状或楔形,不仅能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感,丰
富地面的景观层次,还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园路绿地
在居住区、公园、风景区的道路设计中,对园路进行地形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起伏,或用步道台阶缓冲平坦的路面,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缓解疲劳的作用。
园路两边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
采用不同材料点缀路面,如用鹅卵石或碎石拼成图案,可以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助于健身。
4.滨水绿地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常见的园林要素。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可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
把路堤做成台阶,并将其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
自然式水体则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多观察自然水体并加以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将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自然水系的效果。
为了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面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现,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
如果是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岛、洲、滩等景观。
四、园林绿化工程地形处理中应注意要点
1.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
在我国传统园林造园工程过程中,都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利用地形,特别是利用原有地形,天然景体而著称的。
所以“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便成为我国园林工程艺术一大特色。
例如:我国寺院、庵、观、庙、山庄等建筑体及其园林都是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山顶、山腰、山坡、峡谷等富有变化的地形、自然的曲线美,使建筑与自然的地形紧密地连成一个优美的艺术整体。
例如:广东著名名山—鼎湖山,山顶建有白云寺山腰建有庆云寺,山坡建有跃龙庵,峡谷之中还建有凉亭,加上小溪涧、小桥、流水各种天然山石、奇石,由郁郁葱葱翠绿色原生植物群落所包围,形成一个美丽翠绿、清新宁静的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艺术美的鼎湖山。
在现代园林造园及现代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也应用“因地制宜,高埠可培、低方宜挖,就高堆山,就低挖池”的原则。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常常碰到原有地形并不理想的情况,对原有地形应该采取就地取材,加以利用的办法,这也是节约投资成本的有效措施。
同时,还可以结合园林绿地的功能对地形进行合理的处理。
如佛山市某镇南丰大道绿化工程,在经京珠高速公路桥底下转弯处有2个高2.5m 的土丘,杂草丛生,影响全路段绿化景观。
于是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建议,在两个小土丘上面增铺少量的土方,铺设小园道,放置几块天然黄蜡石,然后种上黄槐、细叶榕、盆架子、羊蹄甲、鸭脚木、马缨丹、大红花。
裸露地方铺上大叶油草,搭配错落,有层次,十分青郁优美,成为南丰大道绿化工程建设一个靓丽景点。
如果把这2个土丘用机械勾机把它
勾平,将挖出来的大量土方外运,不仅费时、费工、费力、增加工程投资,还会影响到整个路段绿化工程的效果及景观。
3.坚持自然美观,保持结构、安全的原则
园林造园工程、绿化建设工程所营造、形成的地形、地貌其外观、景观都应该是自然的,尽量做到与自然之山水地貌,周围环境形态相吻合,避免产生人为、人工的过多造作,特别要避免产生非自然的人做生硬观感。
营造地形的改造应力求“合自然之理”,使整个工程符合“自然之趣”,从而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意愿要求。
同时,园林绿化是一种艺术品,而且是综合性(园林建筑+绿化+照明+水景+雕塑+假山+奇石等的综合处理艺术结晶体)。
其地形、地貌的景观应该力争将自然界的真山、真水、真石、真木(植物)的再现得更为美观秀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艺术需求。
在营造地形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堆土的沉降压力,挖土的地基基础安全,切勿盲目草率,避免流沙和塌方的出现,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园林造园绿化建设工程的营造地形施工。
4.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
近年来,我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方面重点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大胆进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及创新,特别是在因地制宜,以自然风貌为营造基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创造了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起伏的庭院,塑造假山基础上发展成为“塑石”、“塑山”为假山的发展,创造艺术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