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质
- 格式:pptx
- 大小:404.83 KB
- 文档页数:46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泥等,在⾃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在材料⾃然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例。
空隙率:散粒材料⾃然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例。
空隙率的⼤⼩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
材料的压实度:散粒堆积材料被碾压或振压等压实的程度。
相对密度:散粒材料压实程度的另⼀种表⽰⽅法。
2.材料与⽔有关的性质①亲⽔性:材料能被⽔润湿的性质(亲⽔性材料与⽔分⼦的亲和⼒⼤于⽔分⼦⾃⾝的内聚⼒)憎⽔性:材料不能被⽔润湿的性质。
②吸⽔性:材料浸⼊⽔中吸收⽔的能⼒(材料吸⽔率是固定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中吸收⽔分的性质。
【平衡含⽔率】:在⼀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材料与空⽓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率。
③耐⽔性:材料长期在⽔作⽤下不破坏,且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④抗渗性:材料抵抗压⼒⽔渗透的性质。
⑤抗冻性:材料在吸⽔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作⽤⽽不破坏,且强度和质量⽆显著降低的性质。
3.①材料的强度:材料在外⼒作⽤下抵抗破坏的能⼒。
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孔隙率低,强度⾼温度⾼含⽔率⾼,强度低②材料的⽐强度:是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值③材料的理论强度:指结构完整的理想固体从材料结构的理论上分析,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应⼒。
4.弹性:材料在外⼒作⽤下产⽣变形,当外⼒除去后,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塑性:材料在外⼒作⽤下产⽣变形,外⼒除去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破坏的性质5.耐久性:材料在所处环境下,抵抗所受破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变质、不损坏,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6.材料(微观结构):晶体、玻璃体、胶体晶体类型:原⼦晶体,离⼦晶体,分⼦晶体,⾦属晶体第三章⽓硬性胶凝材料1.胶凝材料:在⼀定条件下,通过⾃⾝的⼀系列变化⽽把其他材料胶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的材料①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合成的⾼分⼦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
建筑材料-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在建筑工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确保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一、物理性质(一)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对于大多数固体材料而言,绝对密实状态是指不含任何孔隙的状态。
但在实际情况中,完全不含孔隙的材料几乎不存在,因此在测定密度时,通常会将材料磨成细粉,然后用李氏瓶等方法测定其体积,从而计算出密度。
(二)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这里的自然状态包括材料内部存在的孔隙。
例如,对于块状材料,在计算表观密度时,其体积是指材料的整体体积,包括内部孔隙。
(三)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不仅包括材料颗粒的体积,还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四)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的存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孔隙率较大的材料通常保温隔热性能较好,但强度可能相对较低。
(五)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比。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颗粒之间的填充程度,对材料的堆积密度和施工性能有重要意义。
(六)吸水性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通常用吸水率来表示,吸水率又分为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比。
(七)吸湿性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表示,即材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
(八)耐水性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通常用软化系数来表示,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耐水性越好。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力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和韧性等。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负荷的能力,是材料在拉伸、压缩、剪切和弯曲等力学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性能。
刚度是材料对外部力反应的刚性程度,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韧性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延展能力,表征了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或冲击力时的抵抗能力。
2.耐久性: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长期抵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侵蚀能力。
材料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主要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紫外线、化学腐蚀、微生物和物理破坏等。
3.热学性能:建筑材料的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热膨胀性和隔热性等。
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是设计建筑物保温节能的重要指标。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受热后体积变化的能力,影响着建筑物在温差变化时的变形和破坏。
隔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传递的阻止作用,是建筑物保温隔热的基础。
4.声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能包括隔声性和吸声性。
隔声性是指材料抵制声音传导的能力,是建筑物降低室内外噪音干扰的重要指标。
吸声性是指材料对声音能量的吸收能力,用于调节建筑内部声学环境。
5.光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反射性和折射性等。
透光性是指材料对光的透过能力,影响建筑物室内外的采光和景观观赏效果。
反射性是指材料对光的反射作用,决定了建筑表面的光亮度和光线分布。
折射性是指材料对光的弯曲偏折作用,影响着建筑物玻璃幕墙和光学设备的使用效果。
6.造型性能:建筑材料的造型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和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能力,影响着建筑结构设计和装饰效果。
可加工性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易加工性和加工效果,影响着建筑物施工工艺和表面质量。
总的来说,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力学、耐久、热学、声学、光学和造型等各方面。
这些性质的综合考虑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功能合理和寿命长久。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基本的、共有的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ρ表示。
按下式计算:V m=ρ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孔隙在内的体积。
钢材、玻璃等少数密实材料可根据外形尺寸求得体积。
大多数有孔隙的材料,在测定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2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用ρ 表示。
按下式计算:00V m=ρ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孔隙内含有水分时,其质量和体积(可以忽略)均有所变化,故测定表观密度时,须注明其含水情况。
按照含水状态分为:干表观密度、气干表观密度和饱和表观密度。
孔隙的分类 ①按尺寸大小:微细孔隙(D <0.01mm)细小孔隙( 0.01mm < D < 1mm)粗大孔隙(D>1mm)②孔隙的构造:开口孔隙 闭口孔隙干表观密度(干燥状态) 气干表观密度 (与空气湿度有关 平衡时的状态)00V m =ρoV m m 水+=0ρ 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状态)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状态)0V m m 饱和水+=ρ3 孔隙率在材料自然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材料的孔隙率,用Ρ表示。
按下式计算:%100)1(1%1000000⨯-=-=⨯-=ρρV V V V V P bk p p p +=孔隙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率Pk=%1000⨯V V 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率Pb=%1000⨯V V 闭口孔隙4堆积密度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用ρ' 表示。
按下式计算:00V m '='ρ由于散粒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不同,堆积密度可分为疏松堆积密度、振实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有哪些1.力学性能:建筑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强度指材料抗拉、抗压和抗弯的能力,刚度指材料在受力下变形的能力。
2.耐久性:建筑材料需要耐久,即在长期使用和环境影响下仍能保持其性能和功能。
耐久性受到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的影响。
3.导热性和隔热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隔热性能。
导热性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隔热性指材料阻止热量传导的能力。
合适的导热性和隔热性能可以节约能源,并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4.导电性:对于一些特殊需求,如电气工程中,材料的导电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导电性指材料能否传导电流的能力。
5.透明性:建筑材料的透明性是指材料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
对于建筑物中的窗户和立面材料,透明性是重要的设计和功能要求。
6.阻燃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以保证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不易燃烧及蔓延,并提供逃生通道和安全时间。
7.声学性能: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具有不同的性能。
声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声学环境。
8.环境友好性: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包括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再生性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
环境友好的材料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9.施工性能: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方便加工、搬运、安装和连接。
施工性能可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10.经济性:建筑材料的经济性是指材料的成本效益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价格和维护等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涉及了力学性能、耐久性、导热性和隔热性、导电性、透明性、阻燃性、声学性能、环境友好性、施工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
在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质的要求,并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1/2/3/4页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名词解释1.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
3.堆积密度:材料在自然堆放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规整度:指材料的液态物质部分的体积占到总体积的比例。
5.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到总体积的百分率。
6.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内积的百分率。
7.湿润角:用以表示材料能被润湿的性能。
8.亲水性材料:液态材料在空气中与水碰触时,极易被水湿润的材料。
9.不责水性材料:液态材料在空气中与水碰触时,难于被水湿润的材料。
10.含水率:土中水的质量与材料颗粒的质量之比。
11.吸水性:材料稀释水分的性质称作吸水性。
12.吸水率: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为材料的吸水率。
13.吸湿性:材料因吸收水分而逐渐变湿的性质。
14.耐水性:材料钢键的促进作用后不损毁,其强度也不明显减少的性质。
15.软化系数: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之比。
16.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17.强度: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促进作用引发的毁坏的能力。
18.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变形,在力的作用结束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材料。
19.塑性材料: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及加荷方式条件下,对标准尺寸的试件施加荷载,若材可望毁坏时整体表现为塑性毁坏的材料。
20.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或破坏前无显著塑性变形)即为脱落毁坏的性质。
21.韧性:材料的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
与脆性相反。
22.耐久性:耐久性就是材料抵抗自身和自然环境双重因素长期毁坏促进作用的能力。
2.判断题1.含水率为4%的湿砂重100g,其中水的重量为4g.(3)2.热容量小的材料导热性小,外界气温影响室内温度变化比较慢。
(3)3.材料的孔隙率相同时,相连细孔者比半封闭微孔者的热传导系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