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历史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郑光宪电话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初级中心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场浩荡春风吹绿了教育教学的园地。然而农村这块园地却仍是

春风难度,甚至是无人问津的“世外桃源”。面对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难于开展的事

实,我们要开拓思路,找准切入点。努力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

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对农村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一番审视与思考很必要。

关键字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历史学科考试方式和分值比例的变化,历史学科在教师教师盲目领会课改精神和学科考试地位的转折中越来越走向边缘化,而且以农村中学为甚。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以及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教学现状的一条科学之路,已成为广大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严峻挑战。农村由于环境的相对困窘,有的教师则“满堂填鸭”,有的充当甩手掌柜,这些都源于师生对历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豆芽学科”已成为师生及家长的共识,因此历史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授课的现状

农村历史课堂普遍采用“填鸭式”授课方式,整个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定于教师的讲解。老师在备课时只做到了备教材,没有备学生。只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复制一遍,就是一节完整

的历史课,单一的讲授方式,使人听之昏昏欲睡。

举一个例子,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根本没什么导入,每次上课开始就是同学们打开书本多少多少,我们今天学习多少多少课“。课复一课,年复一年。学生能有兴趣吗?这种直接导入看似开宗明义、不绕圈子且节省教学用时,但是如果连续的使用会让学生产生生硬、刻板和枯燥之感,缺乏感染力。因而从这一事例可见农村历史教学的单一性,更谈不上在讲授新课中有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们主宰了历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农村历史教师的教学环节有着严重的缺失。

(二)学生学习的现状

很多农村的的学生他们很喜欢历史的,比如爱听神话传说故事,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历史课,只要是历史课,学生们要么在梦乡中渡过,要么看课外书或者发呆。其原因主要有历史课不是“主科”,“学不学没有多大用处”“历史老师授课缺乏吸引力”……而其中历史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厚等是不喜欢学习历史的主要原因。还有他们认为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学生们认为历史就是一门“背多分“的学科。课上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充满活力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反而使学生产

生厌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很显然教学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

(三)家长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现状

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觉得孩子学习历史对他们今

后的发展没多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很多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长长体格,大一点就出去打工,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说“把语文、数学和学好一点”,以后出去打工认得字、会算数就行了等。

二、落后农村历史教学难开展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的历史课堂没有活力与生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我们农村更多的历史教师则将许多的原因归结于外部条件,比如说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教学资源设备不足,无法进行多姿多彩的教学,教师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固守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也只能接受听、读、写、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重要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的各界人士对这一科目不重视甚至歧视,他们将历时视

为“副科“,这种社会因素使他们无法进行创新教学活动。的确,这些林林总总的外因对历史教学的工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难道落后的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的历史课就没有上好的可能吗?难道就因为它是冷门科目,就可以随便应付吗?终其原因,还是在农村历史教师身上出现了问题。不是其他人歧视这门学科,而是他们看不见这门学科的进步,然而我们的农村历史教师是推动农村历史教学进步的主要动力。

农村历史教学之所以的停滞不前跟农村的历史教师有着密切的关联。将其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农村历史教师消极教学

大多数农村,家长们都将历史课看成是“豆芽学科”、“副科”,可有可无,久而久之,农村历史教师产生自卑感,埋怨自己教历史是“走错了路”和“进错了门”,尤其是在农村这种艰苦的困境里,很多历史教师只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维持生存、生计的手段,不思进取,教学随大流。时间长了,这种消极的教学态度就会慢慢的消磨掉他们的斗志力。从此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二)农村历史教师缺乏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特点,因此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历史教师教学成果的好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的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

一个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而我们大多数农村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农村历史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在农村的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培养。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学生记忆力好,能背善记就会学好历史。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很少有问题、质疑的机会,绝难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无疑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

教学质量。,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和活力,造成了

一些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使历史课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三、提高农村历史教学的对策

农村教学质量想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是要看农村历史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先锋的作用,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不必追求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究竟记住了些什么,而是学生们是否对你讲的那些东西产生了兴趣,而兴趣将启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们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课后主动看书,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而“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

习积极性的激发是开启学习的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农村的历史教师需要从自身进行全方位的改变。

(一)农村历史教师要克服困难,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教学

农村历史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去改变自身的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广大的偏远农村没有多媒体,也没有电视机和幻灯片。虽然条件恶劣,但我们依旧可以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

例如讲《日本侵略东北》这一课时,在新课之前,可以用手机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讲祖国统一大业时,请同学朗诵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作为开场,因为运用反应历史情况的诗词、歌曲、歌谣等文学作品插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本课学习之中,在上课过程中,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呈现或虚拟的场景及人物的表演,呈现历史的活动,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一起讨论“剧本”和角色分配,并帮助学生对每个角色的表演进行准备。

例如张骞通西域一课时,可让学生扮演张骞去西域的经历。还有讲《三国鼎立》时,其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角色表演的活动室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让学生扮演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与历史情境相似的状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还有在落后的农村,没有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历史展览馆,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遗留下来的场所和物品的机会非常少,那我们就历史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制作简要的历史模型,了解这些历史器物,但前提必须是学生便于找到的材料,不宜浪费过多的金钱和精力。。制作的物品一般是教学中设计的,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如用硬纸制作曲辕犁的模型以表现其调节功能,

在橡皮泥上刻字以模仿活字印刷术等表现,这样一种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器物的特征和体验创作的乐趣。总而言之,历

史课程是否深入,与历史教师是否能改善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思维能力,主动学习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作为生,学生的理性思维是不欠缺的,学生也乐意自己思考许多问题。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历史对中学生学习历史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对于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我国学者有过论述(1996,赵恒烈)并认为中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与史学家的创造性历史思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1]。这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中学的历史教育新的切入点。通过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历历史学家的思维过程,把在这个历程中培养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思维能力再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2021年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 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调查时间:XX年2月27日到XX年5月1日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等。 长期以来, 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 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也存在偏见, 将其归于副科, 不予以重视。而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 确是博大精深的, 随着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的提出,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 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现代公民意识方面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发挥着十_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学科, 研究过去的一门学科在我所交流的学生当中, 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不够全面, 只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也许和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相关, 关于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对于我们个人价值情感的熏陶、提升我们到的修养境界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唐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所以,如何使我们的中学生学习好英语,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知识是我们广在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当中,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师资力量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以适应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各个农村中学也都配备了专职的英语教师,而且都有了一些简单的听读设备。有的学校甚至安装了多媒体教室。所以近几年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据调查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农村考取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几乎为零,大约有90%以上的学生根本无法开口与别人进行英语对话。而近几年的农村大学生有60-70%可以和老师进行较为深层次的英语对话,且听力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应该提出的是: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去重视、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农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认为以下问题还是不容忽视: 1、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1没有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 当今社会,多数学生家长都比较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家长没有重视到基础教育,尤其是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身边就有一些学生家长说过让孩子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就可以外出打工帮父母挣钱了,“钱”字是第一位的。他们从根本上忽视了英语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学好英语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眼中,学好英语只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或上大学才有用,平时根本派不上用场。我在六安市农村中调查了30位中学生家长,有15位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校能识几个字,会算一些简单的算术,回家以后会算一些简单的家庭收支账就可以了,至于英语是可以不学的;有10位家长认为英语可以学一点。如果学得好,他们还可以供子女上大学甚至进一步深造;只有5位家长明确告诉自己的孩子,英语与其它科目一样重要,并且一定要学好这些科目。由此可见,不重视英语学习的学生家长不在少数,这就可想而知孩子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英语学习。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学生家长不重视英语,个别从事教育要作的人也有这种观点;我们市就发生过某初三课程表中英语一周的课程没有化学多的这种怪现象。还有一些农村中学,由于资金紧张,对于英语口语、听力设备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中学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校对于英语教学重要性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_王越群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 王越群 (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部分历史教师调查,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64(2003)02-0045-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西安市6个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校的103名中学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问卷、谈话、咨询、侧面了解等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与文化程度 30岁以下:30人,占29.1%;30-40岁:占40.9;41-50岁:30人,占29.1%;50岁以上:1人,占0.9%。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40岁以上的教师占30%,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在以老带新、培养和影响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量上占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继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合理,而且富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及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大学本科学历的80人,占77.7%;大专文化的有14人,占13.6%;中专毕业的有4人,占5.7%。 从调查统计看,96%的教师具有现阶段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学历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将要达到要求,否则就在被淘汰的可能。可以看出,西安地区中学历史教师学历水平远远高于本省其它地区。 2.职称与职务 中学特级教师4人,占4%;中教高级的有45人,占43.5%;中教一级的有50人,占48.5%;中教二级以下的有4人,占4%。 从职称情况看,高中各级职称的分布与年龄结构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具有梯级结构,中级职称约占50%,是教学的中坚力量,高级职称占40%,是教学中骨干力量。 从调查情况,有35人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占历史教师总人数的34%。说明历史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校方能够合理的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师生比例和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4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8个班;高中的比例平均为1∶3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6个班。当然在个别的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生源有保障,但教师短缺,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不少教师要跨年级带课,最多的高中要带10个班,初中要带12个班。但也有不少学校历史教师的工作量不饱满,班少教师多,有的教师就只带1-2个班的课。这说明在目前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有些学校由于本身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 45 2003年6月第18卷 第2期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ducational Colleg e Jun.2003 V ol.18 No.2 【收稿日期】2003-03-05 【作者简介】王越群(1959.9- ),男,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副教授。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1K J006)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石福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加大,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一些硬件配套设施的补充,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这让我看到了教育进步的曙光。 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看到当今教育的诸多弊端。人性的许多弱点暴露无遗。在经济思潮的冲激下,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有时高过了基本的道德标准。于是我们的后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虚荣心在逐渐加强,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认为读书很辛苦,从小就在教室里得过且过。 当今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除学校教育外,还要孩子参加些课外培训班。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向他们致敬。无论他们的教育是否科学,或是否成功,至少他们在努力,在为孩子的教育寻找出路。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又为社会文明隐形地贡献微薄之力。另一类是对孩子的学习没当回事,顺其自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怪,让我们分析一下当今教育这一怪胎吧: 自从大学扩招,就业难度一年甚于一年,培养一个大学生,父母又得化费多少心力、财力、物力?就近的说,在我们保安镇,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目标就在黄石实验高中或大冶一中,但又有多少孩子离这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农村孩子从一开始就很难得到优质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或孩子当然也就心灰意懒了——走读书这条路没出路。“上学无用论”思潮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上学无用论”严重阻碍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发展,严重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那么“上学无用论”又是如何死灰复燃的呢?下面的一组对比,看了更是一目了然: 一个是马马乎乎没上几年学就进厂务工挣钱,一个是决心供孩子上学的。 请先看进厂务工的——初中毕业之后等长到十七、八岁有力气了便进厂了,一般的每个月可以挣1000元以上,这个标准是对刚进厂而言的。 请再看决心走上学这条路的,在学校里解不完的题,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种厌倦感令绝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缺少趣味。经过几年的拼搏,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好不容易考上一个自己想上的大学。但大学生们的路还没开始呢,相当一部分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一部分找到工作了工资却很低,还不如打工的高呢;一部分工资稍好一些也就是2000多块,但是今后究竟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对比,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们会怎么想呢?社会舆论会怎么说呢?面对对此现象印象深刻的家长,你还能说什么呢?你会不会觉得以往的那些劝人上学劝家长供给子女上学的道理变得苍白无力了么?相当大一部分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农村舆论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再说,在他们身边怀揣大把钞票的有几个是高中的优等生,抑或是大学生?在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出路.doc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出路- 摘要:虽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严峻,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农村中学英语现状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出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在进一步提升,英语的普及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中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改革的大潮,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磋商。 一、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师自身存在着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的数量还不是很足,质量不是不高。尤其是农村中学尚有相当数量英语教师不符合学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自身存在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 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换句话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

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执教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水平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广泛阅读各种英语报刊和文学作品等来为自己“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 2、加强钻研,认真备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等。我们在备课时,要努力钻研教材,加强交流和探讨。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确定每节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语言结构,主要话题,重点、难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只有备课充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我们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上课不能千篇一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要求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学习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 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 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

关于农村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七,八,九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状况、方法,存在问题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20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125份问卷,收回有效份数120份。 三、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不大,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欠缺,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和能力,死记硬背单词也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考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平日对词汇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词汇课的理解片面,认为单词就是教教读音,词义,分析词性,造句等。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记单词的机器和奴隶,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得,建议如下: 规范词汇课的教学。改变以往的词汇教学理念和方式,(1)抽早自习按单词表教教单词的读音,然后领读,跟读,记忆。(2)听力和阅读中的词汇教学,在课前一次展示出来,教读,记中文意思。(3)单元词汇复习,变成词汇听写或默写。其实,教师应该有单元词汇课,汇话课,阅读中的词汇课等规范的有系统的上好每类词汇课,每一种课型训练侧重点不同。这需要教师在单元备课上下功夫,围绕单元话题,找准中心词采取话题词汇教学。在阅读课中,以语篇情境为载体,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 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薛加民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地理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在教育落后的农村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通过笔者的调查,就当前农村地理教学的实际浅谈几点: 一、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今农村,地理教师队员怎样呢?一句话而之:鱼目混珠、杂而不精。其表现一:大学地理专业者甚少,据笔者统计:在我所在的一个比较好一点中心学校七八年级共40个班级,而专业地理老师也就2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以前教了几年语文改回来的,像周边差一点的学校基本没有地理老师。其余的地理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本学科难以胜任的,教学能力较差或者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老师。这些老师根本就不懂地理知识,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了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值是强人所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地理教师,在期末考试时班主任监考学生抄抄答案就行了。在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专任地理老师更是奇缺,偶尔有个专业的也被改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学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二、地理教师地位低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地理近多年来不是中考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开设地理课。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中比重较低,地理的1节课只能算0.8课时,同样要准备1节课,可是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报酬,大大的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就现在来看,待遇任然是不公平,同样是不做作业因为政治历史参加中考14课时课算满工作量,而地理要16节课才算满工作量。地理没有专门的教研组,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自毕业以来地理曾和生物化学分到一个组,也和政治历史分过一个组,到现在觉得和物理有一个字相同吧又被分到物理组参加业务学习,简直是无稽之谈。领导们在排课时,总是把地理排到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的第1节和第2节,地理老师每天可谓是倍受饥饿和困倦的煎熬。主管部门在地理学科的考试也是不予过问,就每年的地理会考,发的通知挺严肃,但至此笔者很少见到领导到校巡查考试情况,考试的结果也是无人过问,主管部门不予严格统计,以至于地理老师在参加职称评定时没有教学成绩,无法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职称评定,只能望而兴叹,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 三、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辛志霞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

对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对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内容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大力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笔者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有差距的,因此提出一些粗浅的改革办法,共大家探讨,从而提高农村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农村学生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主题词: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大力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与社会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审视当前农村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笔者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基础性作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时代呼唤新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一、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效性缺失问题 造成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重要方面。 1、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相比较而言,由于城乡人文环境不同、父母重视程度和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覌差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农村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较为突出,而这种不同基础的学生组合成一个新的班级。但是老师的教学进度对班级中的每一孩子是同步的,这就会产生的这样的情况。以初一历史与社会《地球和地球仪》为例,在这堂课中的教学中,大约有2/5左右、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接受了这课知识。2/5左右的中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的练习来达到知识的内化,还有1/5左右的困难学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长期以往,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就会越来越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课堂教学密度量小、教学水平不理想 课堂教育密度是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笔者发现在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效工作等现象。或者有些教师片面追求高密度,忽视课堂理解巩固和新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学习,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再者,农村初中教学中用于记忆和理解的低层学习任务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过少,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初中大多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停留于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像类似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等基本上无法展开探究。 (二)创造性缺失问题 创造性缺失问题是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21世纪发展的今天,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英语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教育比较落后的农村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接受和消化英语的能力普遍低于城市。如何才能实现大面积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目前,我认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现状: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入理想的学校。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记忆知识点、句型等,对英语的语言交际功能认识不够,导致很多教学方法在他们看来纯属多余,不愿意合作。还有一些言论,像“我是中国人,不学ABC,同样干革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也都扰乱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方向。 2、英语教学条件和设备落后 新目标英语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多媒体或教具来开展活动,但是很多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或其他原因,没有配备可行的教学器具和设备。因此,许多教师只能机械地口头操练书本内容,这就完全失去了英语的交际场所,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法陈旧

有些教师没有抓住“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十六字方针教学理念。为考而教,学生也为考而学,造成双方教育学都处于被动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生机、活力,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师资薄弱 由于以前师资队伍不足,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被动地任教英语,再加上教材不熟悉,难免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应如何去克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呢?我认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下功夫,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学生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希望在学校”。学校应尽最大可能增加教育投入,为英语教学提供可行的教学条件。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上课不能千遍一律。我们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提高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自身的素质。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话虽然不全对,但教师

2020初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0初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 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 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 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 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 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 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 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 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 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 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历史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郑光宪电话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初级中心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场浩荡春风吹绿了教育教学的园地。然而农村这块园地却仍是 春风难度,甚至是无人问津的“世外桃源”。面对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难于开展的事 实,我们要开拓思路,找准切入点。努力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 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对农村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一番审视与思考很必要。 关键字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历史学科考试方式和分值比例的变化,历史学科在教师教师盲目领会课改精神和学科考试地位的转折中越来越走向边缘化,而且以农村中学为甚。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以及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教学现状的一条科学之路,已成为广大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严峻挑战。农村由于环境的相对困窘,有的教师则“满堂填鸭”,有的充当甩手掌柜,这些都源于师生对历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豆芽学科”已成为师生及家长的共识,因此历史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授课的现状 农村历史课堂普遍采用“填鸭式”授课方式,整个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定于教师的讲解。老师在备课时只做到了备教材,没有备学生。只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复制一遍,就是一节完整

的历史课,单一的讲授方式,使人听之昏昏欲睡。 举一个例子,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根本没什么导入,每次上课开始就是同学们打开书本多少多少,我们今天学习多少多少课“。课复一课,年复一年。学生能有兴趣吗?这种直接导入看似开宗明义、不绕圈子且节省教学用时,但是如果连续的使用会让学生产生生硬、刻板和枯燥之感,缺乏感染力。因而从这一事例可见农村历史教学的单一性,更谈不上在讲授新课中有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们主宰了历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农村历史教师的教学环节有着严重的缺失。 (二)学生学习的现状 很多农村的的学生他们很喜欢历史的,比如爱听神话传说故事,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历史课,只要是历史课,学生们要么在梦乡中渡过,要么看课外书或者发呆。其原因主要有历史课不是“主科”,“学不学没有多大用处”“历史老师授课缺乏吸引力”……而其中历史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厚等是不喜欢学习历史的主要原因。还有他们认为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学生们认为历史就是一门“背多分“的学科。课上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充满活力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反而使学生产 生厌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很显然教学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 (三)家长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现状 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觉得孩子学习历史对他们今 后的发展没多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很多家长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长长体格,大一点就出去打工,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说“把语文、数学和学好一点”,以后出去打工认得字、会算数就行了等。 二、落后农村历史教学难开展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的历史课堂没有活力与生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我们农村更多的历史教师则将许多的原因归结于外部条件,比如说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教学资源设备不足,无法进行多姿多彩的教学,教师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固守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也只能接受听、读、写、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重要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的各界人士对这一科目不重视甚至歧视,他们将历时视 为“副科“,这种社会因素使他们无法进行创新教学活动。的确,这些林林总总的外因对历史教学的工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难道落后的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的历史课就没有上好的可能吗?难道就因为它是冷门科目,就可以随便应付吗?终其原因,还是在农村历史教师身上出现了问题。不是其他人歧视这门学科,而是他们看不见这门学科的进步,然而我们的农村历史教师是推动农村历史教学进步的主要动力。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11412892.html,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周超琼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未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部分学生因受到 社会、家庭、经济、文化等的影响,消极的对待英语学习。因此,本文谈谈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改变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教师;教材;英语教学;策略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环境相对落后。目前一些偏远的山区校舍简陋,桌凳破烂,操场尘土飞扬;下雨时房顶还会漏雨,操场上也是到处泥泞。一些地方,教学媒体又比较落后,英语教学的录音机基本能保证,但很多与教材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缺乏,尤其是英语教学的语音室都没有,这对于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来说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某些农村中学计算机网络设备虽然有,但计算机很陈旧,开机都难还别说用于教学了,只能充当摆设。另外,很多农村学校都是采取大班授课,教师课堂上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陈旧。在农村,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差,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少之又少,教师担心学生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准确答案,怕影响教学进度;因此英语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当课时调整为40分钟一节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全是教师在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这与新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 3.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未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虽然现代教育技术手在农村中学已推广,但力度不大。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很好适应新课改方案,他们仍以陈旧教学方法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他们也在学习,但很少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有的是想用不敢用,主要是有些教师不会使用新的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有的是会用不想用,有些教师觉得备课量大,太辛苦,学生基础差,用和不用学生都没啥区别。所以在农村部分教师只是偶尔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多时候还是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这很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罐破破摔心理、耐挫能力差、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英语教学。在农

如何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如何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发表时间:2016-05-12T10:02:24.2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作者:黄碧平 [导读] 初中历史教师应提高自身涵养,用好用活教材,活化历史知识 摘要:历史课讲的是“史”,因此很多的初中历史教师都习惯用满堂灌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致出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使历史教学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冲破困境,初中历史教师应提高自身涵养,用好用活教材,活化历史知识;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增强历史的生动性;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最终达到“学史致用,重铸人格”的历史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策略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充满趣味性的,对学生本应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现实历史教学却不尽然,面临着诸多令人担忧的现状,以致陷入困境。如何冲出困境,构建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堂,成为初中历史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1.历史学科本身与现实的脱节 社会现实的需要很难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满足,那么就谈不上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历史教学方法呆板 初中历史教学因为是“史”,因此很多教师教学都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无味,还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学还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因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现状,冲出困境,造就生动、高效、充满魅力的历史课堂,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首要探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谈谈几点方法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冲破困境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涵养 就历史而言,从古到今无所不包,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必须从多方面提自身的涵养。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师能通古博今,从历史经验教训联系到当今国际政治的兴衰,从宗教信仰的产生谈到巴以冲突,从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禁锢畅谈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领域是如此的浩瀚无际,但又贴近现实,那么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2.活用教材,联系生活,让死的知识点活起来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从空间到时间都让学生感到陌生,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课堂上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活化历史知识,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例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的“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较难理解,笔者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讲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用的东西,哪些是从别国引进来的?我们中国又有哪些商品销往国外或已在国外投资生产?学生回答后我顺势说,像这种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紧接着讲,像我们县的糖厂由泰国老板带资金、技术来投资,我们提供资源、劳动力这样的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在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有初步认识后指出:“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提高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就是经济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这样,把知识变活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它的表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易于理解,而且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学习兴趣盎然,效率很高。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重现历史的生动 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物画展的时空走廊,历史事件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是生动的。然而,过去性是历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课堂上仅仅靠语言描述,有时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丰富多彩,所以在中外的多次调查中,学生都认为干瘪、乏味、无聊是历史学科的代名词。以致有人惊呼道:“对新一代的多数人而言,历史,如同上帝一样,已经死了。”解决这个难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重现历史的生动,同时,在形、声、光、色、动画的感染下,使学生自然突破时空界限,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经历历史、体验历史,获得由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开国大典”的经过时,尽管有关开国大典的语言描述已经比较生动了,却很难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产生庄严感和自豪感。而截取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讲课时播放给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隆重的场景、庄严的表情、欢腾的人群,使学生也仿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经历历史的过程中,学生的庄严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因情入境,不知不觉,融入其中,文字叙述变活了。 4.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动的历史 在教学中,有些历史概念比较抽象,用常规的课堂互动方式,很难让学生让学生理解,学习的积极情感无从产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创设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课堂环境。例如,笔者在讲《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次宫廷会议:全班分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个小组,要求他们先自己阅读课本,分别了解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内涵。上课以后笔者扮演秦王赢政,笔者首先宣布召集各位思想家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商讨怎样尽快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四个组的同学纷纷以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身份发表自己的主张,模拟再现“百家争鸣”的场景。最后,经过比较,秦王宣布将采用法家的主张。由于宫廷会议上,学生与历史人物角色的置换,学生经历了历史,在新奇感和愉悦感中,归纳和深化了对这些思想流派主张的领悟和理解,比较分析了这些观点的现实性。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所有的课堂活动进行完之后,笔者又向学生指出,刚才的场景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秦王、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生活的时间各不一样,但他们提出自己主张的大背景却是一致的,消除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