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pptx
- 格式:pptx
- 大小:71.34 KB
- 文档页数: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A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 《突发事件应对法》 ( 正确答案 )C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正确答案 )B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 、特别重大、重大二级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三级3. 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 、行政责任B 、刑事责任C 、民事责任 ( 正确答案 )4. 按照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法治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可以划分为()。
A 、二级B 、三级C 、四级 ( 正确答案 )D 、特级5. 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
A 、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 、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正确答案 )C 、静观事态发展6.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A 、监测与预报B 、监测与预防C 、监测与预警 ( 正确答案 )7.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 个人B 、企业事业单位C 、新闻媒体 ( 正确答案 )8. 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的罚款。
A 、 5 万元B 、 15 万元C 、 20 万元 ( 正确答案 )D 、 10 万元9.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红、橙、黄、蓝 ( 正确答案 )B 、红、黄、橙、绿C 、红、黄、绿、蓝D 、黄、红、橙、蓝10.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题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_年_月日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和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与、与、与等应对活动。
(四)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者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和社会安全事件。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和四级。
(六)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国家建、、、、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的原则是、与相结合。
(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基层政权组织应急预案、、。
(九)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与和与、处置程序、以及与等内容。
(十)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十一)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十二)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和必要的设备、设施,注明其,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十三)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活动和必要的。
东营市鑫宇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试题姓名考试时间成绩阅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区人民政府的()。
A.办事机构; B.办事机关; C.派出机构; D.派出机关;3.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
A.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
A.警告;B.罚款;C.停止其业务活动;D.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何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A.应急准备阶段; B.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C.恢复重建工作结束; D.应急处置期间;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
A.7章、70条; B.8章、70条; C.6章、60条; D.5章、60条;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4.国务院和(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 )表示.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 )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 )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9.(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1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1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 ) ",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1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14.( )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15.使用遇险求救声音信号,应按照( )规则.A.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30秒钟后重复;B.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30秒钟后重复;C.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一分钟后重复;D.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1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 )造成.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17.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 )天.A.1;B.2;C.3;D.4;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A.统一;B.正确;C.全面;D.及时;4.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6.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 )通报.A.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当地驻军;C.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D.友好城市;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 )等.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10.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 ).A.强制执行;B.疏导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11.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 ),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A.有饭吃;B.有水喝;C.有钱花;D.有住处;12.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13.( )为泥石流的征兆.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14.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 ).A.应急逃生绳;B.简易防烟面具;C.望远镜;D.手电筒;15.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 )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3.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4.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5.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6.雷雨天气时,在室外躲雨时,要在大树下躲避.7.炒菜油锅起火,可用水浇灭.8.电视机起火,要从正面靠近电视机灭火.9.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10.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要用箔纸包裹后扔到远离人群的地方.11.皮肤受敌百虫污染,不能用肥皂,以免转化为毒性更高的敌敌畏.12.发生禽流感疫情时,采取强制性防疫措施.13.成人不会感染手足口病.14.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15.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单选题]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突发事件应对法》(正确答案)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单选题]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正确答案)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三级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单选题]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正确答案)4. 按照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法治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可以划分为()。
[单选题] *A、二级B、三级C、四级(正确答案)D、特级5. 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
[单选题]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正确答案)C、静观事态发展6.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单选题]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正确答案)7.()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单选题] *A.个人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正确答案)8. 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的罚款。
[单选题] *A、 5 万元B、 15 万元C、 20 万元(正确答案)D、 10 万元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单选题] *A、红、橙、黄、蓝(正确答案)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竞赛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9月20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施行。
A.2007年10月1日B.2007年11月1日C.2007年12月1日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报警电话是()。
A.110B.999C.112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
A.110B.120C.1125.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
A.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B.鼻对鼻人工呼吸法C.鼻对口呼吸法6.救出溺水者后,发现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呼吸法,需要时以心肺复苏法施救。
A.机械B.医疗C.人工7.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带电物品。
A.金属棒B.橡胶C.玻璃8、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的()冲洗眼睛。
A.清水B.盐水C.加洗手液的水9.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10.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的化学物品。
A.易挥发性B.腐蚀性C.刺鼻性11.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级以上。
A.8B.9C.101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暴雨影响,降雨量()毫米以上。
A.30B.40C.501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
A.38B.39C.4014.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度降至()°c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共7章70条。
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原因?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
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什么是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四、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几级?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五、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是如何确定的?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六、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什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七、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等方面内容。
《突发事件应对法》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A)A.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C.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D.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答案:A2.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下列哪项属于突发事件的范畴?(D)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难C. 公共卫生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答案:D3. 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C)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C. 重视舆论引导D.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答案:C4.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下列哪项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主体?(B)A. 政府部门B. 全民参与C. 社会组织D. 企业答案:B5. 以下哪项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内容?(A)A. 应急预案B. 应急处置C. 应急救援D. 应急恢复答案:A二、判断题1.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2. 《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3.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4.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5. 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三、简答题1. 简述《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综合协调;(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4)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2. 简述《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
答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2)应急预案的演练;(3)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暨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4、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省政府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
5、泥石流、滑坡的主要诱因是强降水。
6、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有: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7、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迅速往滑坡两侧跑。
8、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
9、龙卷风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躲到坚固的大楼底层。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11、鼠疫、肺炭疽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
12、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病死禽。
13、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蒸煮15分钟进行消毒。
14、危险化学品特性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
15、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时,应拨打110。
16、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和手电筒。
17、在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采取低姿、迅速通过的方法。
18、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与交警的指挥不一致时,应当服从交警的指挥。
19、高速公路上汽车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
20、观看球类等大型比赛时,如发生骚乱,应迅速、有序地向自己所在看台的安全出口移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22、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3、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24、雪灾防御措施有: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老、幼、病、弱人群尽量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关好门窗,紧固室外搭建物;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试卷单位: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多少章和多少条?()A.7章、70条 B.8章、70条C.6章、60条 D.5章、60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什么时候起施行?()A.2007年10月1日B.2007年11月1日C.2007年12月1日D.2008年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获得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时间是:()A.2007年11月1日B.2007年8月30日C.2007年1月1日D.2008年1月1日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何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A.应急准备阶段B.应急处置工作结束C.恢复重建工作结束D.应急处置期间5、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监测与()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检查 B.预防 C.预报 D.预警6、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下列哪个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 B.企业事业单位C.乡级人民政府 D.其他法人组织7、发布几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等措施。
()A.二、三级 B.三、四级C.一、二级 D.三级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什么颜色来标示?()A.黑色 B.白色 C.蓝色 D.绿色9、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奖金和什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4.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B)表示。
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9.(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1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测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69号令颁布从2007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分7章70 条。
3、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4、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8、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能力。
9、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1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上报。
11、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12、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和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13、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__通过并公布,自__起施行。
(A)A、2007年8月30日,2007年11月1日B、2007年8月30日,2007年10月1日C、2007年7月1日,2007年11月1日D、2007年7月1日,2007年10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实行的原则是(A)A、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B、预防为主,处置为辅C、属地管理,反应及时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哪一级别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4、国务院和__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C)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镇级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__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__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A)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一级人民政府C、上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上一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6、__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_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A)A、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B、卫生部,国务院有关部门C、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有关部门D、应急办,国务院有关部门7、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__规定。
(A)A、国务院B、卫生部C、红十字会D、应急办8、下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描述,哪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中?(A)A、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B、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C、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D、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9、__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岀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1.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包括A.常态与非常态管理B.应急管理C.危机管理-D.以上都是2.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下面正确的是* A.第一次确立了一个系统的预警制度B.“预警机制”是这部法律里唯一的亮点C.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物资的传输制度”D.第一次把我国的救援队伍体系建立起来,一部分救援队伍具有法律地位3.有一种观念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就不要讲规矩、不要讲道道了,什么东西好使就来什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紧急情况下比如灾难来临时,用常态要求处理行不通时,就不能讲规矩了B.如果认为应对突发事件就可以只凭经验,突发事件还是是应对不好的C.这种观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D.这种观点根本没有道理4.关于风险评估体系下面正确的是A.风险评估是一个技术概念,但它的手段不是一种技术性的手段-B.风险评估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突发事件要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评估。
C.只有农产品质量的风险评估才是靠技术指标D.突发事件应对的风险评估只包括对突发事件发生的人文和社会环境、管理水平进行评估5.关于“权利保障”和“权利保护”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护财产权是说个人没财产的时候国家负责分给个人财产B.政治权利、人权是要保障的C.财产权利是要保护。
D.保护财产权是“保护好个人的财产权利”,是保护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6.对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说明正确的是A.前提是保障人的财产优先权-B.要把对生命健康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D.可以忽略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7.下面不正确的是A.“信息报告员制度”对提高突发事件预防的能力非常重要B.“乙脑预防”案例说明了日常的检测对于突发事件预防是非常重要的C.县级人民政府通过登记本地区的危险品、水域分布等来建立监测网络-D.监测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体系,总是常态过程8.对有效控制危机原则,下面正确的是A.某些应急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当将有效控制危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B.有效控制危机原则是这部法里从原则到具体制度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C.为了体现有效控制危机的原则,这部法律在立法思路上坚持“最小代价的原则”-D.有效控制危机就得要有手段、有措施,系统的手段和详细的措施要依据实际情况判断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