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设施选址及其评价(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78 MB
- 文档页数:95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之小船创作1.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生产和销售服务类产品的部门。
(2)产品特征:大多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
2.服务业的分类(1)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等提供服务的部门,具有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2)生活性服务业:直接为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3.服务业特征(1)广泛性和分散性:服务业较少受到地域范围的限制,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
(2)技术性和综合性:市场需要各种专业服务,也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
1.分类:按照服务发生的场所,服务业可以分为服务人员上门到用户所在地提供服务和用户到提供服务的场所购买服务两类。
2.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可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
( )(3)现代物流产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
( )(4)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 )(5)汽车服务业包括保养、维修、加油、保险、广告、停车等行业部门。
影响汽车服务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原料C.能源D.劳动力提示:(1)×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务等。
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3)×现代物流业涉及交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诸多部门。
(4)√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规模大、等级高、付租能力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5)A [汽车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适合布局在靠近消费市场的区域,便于从事保养、维修、加油、保险等行业。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材料一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
设施选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设施选址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设施选址的主要因素。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设施选址模型,并分析其适用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设施选址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设施选址的初步分析和模拟。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撰写设施选址报告,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兴趣,增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认识到设施选址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相关课程,结合实际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设施选址概念与意义- 设施选址的定义与重要性- 设施选址与地理学、城市规划的关系2. 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交通、市场等- 政策法规因素: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3. 设施选址模型与方法- 重心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等- 中心地理论、最小成本分析等4.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如商业设施、工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选址- 讨论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5. 设施选址实践操作-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边设施选址现状- 数据收集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小组合作撰写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设施选址报告6.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设施选址概念与意义、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 第二课时:设施选址模型与方法、实践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实地考察与数据收集-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撰写报告与展示教材关联章节: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区域地理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