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Blatchford评分
- 格式:docx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1
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是临床上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项重要工具。
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和管理。
本文将对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评分项目、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背景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最早由英国的医生们于2000年提出,是基于Glasgow Blatchford出血评分标准(Glasgow-Blatchford Score,GBS)发展而来。
原始的GBS是一种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其中包括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
GBS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复杂的计算过程和难以执行的实验室检查。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于2011年提出了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简化了评分项目和计算过程,使其更适用于临床实践。
2. 评分项目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一共包括六个评分项目,分别为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压、心率、其他临床征象和血液学出血征象。
各项评分项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给予相应的评分,原则上血红蛋白水平越低,评分越高。
- 血尿素氮水平:根据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给予相应的评分,原则上血尿素氮水平越高,评分越高。
- 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原则上血压越低,评分越高。
- 心率: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原则上心率越高,评分越高。
- 其他临床征象:根据患者其他临床征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比如黑便、嗜睡、乏力等。
- 血液学出血征象:对于有出血迹象的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给予相应的评分。
3. 计算方法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对上述六个评分项目进行评估,然后将各项评分相加即可得到总分。
2024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估与诊疗(全文)摘要儿童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多样且随年龄而有所不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加强多学科会诊,确保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稳定,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又可分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和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且随年龄而不同,严重出血可危及生命[1]。
由于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出血部位不易判断、风险预测评估困难、病因诊断较为复杂、治疗方案欠缺规范化,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2, 3, 4]。
为了提高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及“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5, 6]。
现就儿童消化道出血相关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加强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规范化管理1. 加强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状况,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要先进行复苏。
(2)出血量的评估:少量出血时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而中、重度出血时因血容量减少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周围循环障碍等。
(3)出血活动性的评估:持续呕吐鲜红色血液或血凝块和(或)持续便血;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明显改善或暂时好转后又恶化,平均动脉压仍有波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压积持续下降;补液和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以上均提示活动性出血[2]。
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分别采用Rockall和Blatchford两种评分系统对病人进行分值计算和危险分层,计算不同危险分层下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并比较Rockall和Blatchford 评分系统对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能力。
结果Rockall评分系统下,高危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再出血组的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742、0.675,Blatchford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595、0.734。
结论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能够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预判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再出血、死亡。
[关键词] Rockall评分;Blatchfor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b)-0028-0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是消化道内科急症中的常见病,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易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 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病死率高达8%~13.7%。
然而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胃肠道疾病、门静脉高压相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2]。
临床上,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目前国际推荐采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AUGIB进行预测[8-9]。
该研究2013年10月―2014年6月间以12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AUGIB患者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价值;同时观察随访了2个月内AUGIB患者的疾病归转情况,现报道如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流程及评估概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消化道常见急症之一。
2013 年英国统计成年人UGIB 年发病率约为100/10 万-180/10 万。
死亡率约2%~2.5%。
国内外已发表多个相关指南及共识意见,消化科医生对此病的诊治也相当熟悉。
此前,国内发布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对于指导临床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部分UGIB 患者病情危重,临床上需要迅速对病情及预后做出正确评估,并制定一套规范的急救流程。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于今年10 月发布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提出一整套急性UGIB 病情评估与急救流程。
同月,澳大利亚Austin 医院的Robertson 教授等也在GIE 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详尽地比较了几种评估UGIB 预后的评分系统。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急诊诊治流程的提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首次提出了急性UGIB 的诊治流程。
其着重点为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初始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根据该流程对UGIB 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在流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高危患者在救治中需要分阶段进行紧急评估、二次评估、三次评估,每次评估后根据具体病情分别给予紧急处理、临床治疗及治疗方案的再调整。
1. 早期危险分层患者就诊后首先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 岁;休克、体位性低血压;意识障碍加重;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态曲张破裂出血;恶性肿瘤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及慢性肝病出血。
2. 紧急评估与紧急处理高危患者随即进行紧急评估。
紧急评估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根据评估的结果指导紧急处置:通畅气道、辅助呼吸、液体复苏、输血等初期的急救措施。
共识中提出早期经验性联合用药PPI+ 生长抑素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高度怀疑静脉曲张出血时联用血管升压素+ 广谱抗生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三种危险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评分系统;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AIMS65 评分系统;预后【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91-0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一种具有潜在致死风险的临床危急重症。
尽管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内镜技术的进步,使AUGIB的内科治疗及预防再出血效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它的年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明显降低[1]。
据研究显示,我国AUGIB的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10%[2]。
多种疾病可导致AUGIB发生,且不同疾病的表现和预后不同,即便同一疾病引起的AUGIB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3]。
因此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辅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危险分层工具,明确危险程度,继而制定治疗计划,达到降低高危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近年来,很多预测AUGIB预后的危险评分系统应运而生。
目前Rockall[4]及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5]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共识,而一种新的AIMS65评分系统[6]的应用价值也逐渐被研究证实,本文就近年来该三种危险评分系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评估AUGIB预后的三种危险评分系统1.1 Rockall危险评分系统(Rockall risk score system,RS)1996年,Rockall等人[4]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了4851例A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出Rockall危险评分系统(详见表1),旨在预测AUGIB患者的死亡危险。
该评分系统结合了3项临床指标(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疾病)和2项内镜指标(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将患者分为高危(积分≥5 分),中危(3~4分),低危(0~2分)人群。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步骤上消化道出血分为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两者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一病因最常见的四大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恶性肿瘤出血、急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此外还有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肝病出血、大手术后,不常见的病因有恒径动脉畸形,胃黏膜脱垂套叠,贲门撕裂,急性胃扩张扭转等。
通常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相对轻,但是在十二指肠降段球后部位的难治性溃疡的出血也可能是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发生休克、DIC,镜下止血困难,甚至需要外科开腹手术切除。
二识别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处理病人之前要明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一般性和危险性,前者病情轻、预后较好,后者比较危险,预后一般,需要警惕。
识别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24h内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看是否有:①难以纠正的贫血;②胃管回抽红色或咖啡样胃内容物;③心动过速;④HGB进行性下降或<80g/L。
主要原因包括严重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恶性肿瘤侵蚀大血管、凝血功能障碍、长期使用抗凝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三步处理第一步--识别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评估患者因呕血、黑便、便血、头晕、黑蒙、乏力等症状至急诊就诊,高度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头晕、乏力为主诉,没有呕血黑便的患者,也应该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此外还有面色苍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为血压低、HGB急性进行性下降的患者更应该警惕。
对于已经休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联系ICU。
快速采集病史,重点问主诉、现病史,有无肝病、肿瘤、溃疡等疾病,有无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等相关内容。
紧急评估的四大要点:意识状态,气道通畅与否,呼吸频率、节律,血流动力学状态。
1.常规处理:床边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监测血糖,看瞳孔,告病重,嘱禁食、予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意识模糊者需要头偏向一侧,留置胃管;同时急查血分析、血型、感染八项、生化、凝血、D二聚体、心电图等,呼吸状态差者急查动脉血气,有条件的可查胃内容物、大便潜血(不一定所有病人都有大便);快速开通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补液、泵奥曲肽+耐信,必要时联系血库输血,联系病房收住院。
根据Glasgow-Blatchford并发症分级系统
1. 简介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临床上需要快速评估患
者的条件及其是否需要立即治疗。
Glasgow-Blatchford并发症分级
系统通过将患者的临床特征纳入考虑,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
2. 分级
Glasgow-Blatchford并发症分级系统根据以下几个因素对患者
进行评估和分级:
- 血压:低于100 mmHg时加分。
- 心率:超过100 bpm时加分。
- 血红蛋白:低于12 g/dL时加分。
- 尿素:超过43 mg/dL时加分。
- 黑粪:有黑粪时加分。
- 老年人:年龄超过65岁时加分。
- 肝病:有肝病时加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风险越高。
一旦患者的分数超过某个阈值,就需要紧急治疗。
3. 治疗决策
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Glasgow-Blatchford并发症分级系
统建议不同的治疗决策:
- 低风险患者(分数为0):可考虑无需住院治疗,继续观察。
- 中风险患者(分数为1-2):建议住院治疗,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 高风险患者(分数为3或以上):建议立即住院治疗,采取
积极措施进行止血治疗。
4. 结论
Glasgow-Blatchford并发症分级系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
通过根据患
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glasgow blatchford评分标准-回复Glasgow-Blatchford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重程度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或入院观察。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Glasgow-Blatchford评分标准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评分工具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Glasgow-Blatchford评分标准?Glasgow-Blatchford评分标准是一种旨在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重程度的评分工具。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Glasgow出血评分和Blatchford评分。
Glasgow出血评分用于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而Blatchford评分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或入院观察。
2. Glasgow出血评分的内容是什么?Glasgow出血评分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的。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血压- 心率- 呼吸率- 血红蛋白水平- 血尿素氮水平- 血肌酐水平- 黑便- 心血管疾病史每个指标被赋予一个特定的分数,根据总分可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
更高的评分意味着出血越严重。
3. Blatchford评分的内容是什么?Blatchford评分主要用于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或入院观察。
它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血红蛋白水平- 血尿素氮水平- 血肌酐水平- 血压- 心率- 休克征象- 黑便- 休克征象- 肝病史根据每个指标的分数,可以计算出Blatchford分数。
如果Blatchford分数高于某个预定的阈值,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或入院观察。
4. 如何计算Glasgow-Blatchford总分?Glasgow-Blatchford总分是将Glasgow出血评分和Blatchford评分相加得到的。
每个评分指标都有特定的分数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总分越高,表示出血越严重,需更紧急的处理。
5. Glasgow-Blatchford评分如何指导临床决策?Glasgow-Blatchford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或入院观察。
202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 )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
ANVUGIB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以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黏膜损伤和上消化道肿瘤等最常见。
近年来,随着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宙体抗炎药物(NSAID)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的增加,药物导致的ANVUGIB也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首先需评估循环状态并予液体复苏治疗。
风险评估有助于判断A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等风险。
当前,国内外应用广泛且较为成熟的预测评分系统主要是Rockall评分系统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
F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系统具体如何使用,以及孰优孰劣。
Rockall评分系统Rockall评分系统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疾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
其取值范围为0〜11分,再出血和死亡风险随着分值升高而升高。
其中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积分2 5分为高危。
表1 Rockall评分系统注::收缩压心率次b :收缩压>100 mmHg,心率>100 次/min ;c :收缩压<100 mmHg , 心率>100次/min ; Mallory-Weiss综合征为食管黏膜撕裂症。
>0-2分均提示再出血和死亡风险均较低;a评分26分的患者其长期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也有文献指出,Rockall评分>6分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
Blatchford评分系统不同于Rockall评分系统,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使用上的一大便捷之处在于其无需内镜检查,主要用于内镜检查前的预判(判断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输血、内镜检查或手术等后续干预措施1Blatchford评分系统包括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主要基于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收缩压、脉搏、晕厥、肝病、心力衰竭。
评分在0〜23之间,评分越高,胃镜越有必要。
图1 两种评分对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
3 讨论
AUCIB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黑便、呕血等[7-9]。
因此危急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及预测评分最佳临界值是目前诸多学者所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发现生存组临床各项基本指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其中患者呕血、入院后活动性出血、收缩压、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0.05)。
通过对上述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收缩压及血红蛋白与AUCIB死亡呈负相关性,而呕血、入院后活动性出血及尿素氮是引AUCIB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死亡预测中若发现患者呕血、出现活动性出血及尿素氮水平升高应对患者进行特别注意与检查,预防患者死亡的发生,而收缩压及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也是患者预测死亡的有效指标[10-12]。
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张建新;牛丽丹;杨亚勤;马彦娟【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laboratory indexes combined with Blatchford score in predicting re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onvariceal upper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 after re-ceiving end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4 ANVUGIB patients who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endoscopic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0 and May 2015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rebleeding within 7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bleeding group (n=48) and non bleeding group (n = 146). Hemoglobin (HGB),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platelet count (PLT), albumin (ALB), shock index, time from onset to transfusion,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Blatchford scoring results and past medical history, et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lated factors for re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of ANVUGIB were screened. The value of laboratory indexes combined with Blatchford score in predicting re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ANVUGIB was analyzed. Results①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moking history, drinking history, ALB, PLT, time from onset to transfusion, hematemesis, syncope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rebleed-ing rate, blood BUN, blood transfusion rate, shock index, proportion of high risk in Blatchford score, propor-tion of melena, and proportion ofbeing complicat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 in rebleed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bleeding group (P<0.05). HGB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 bleeding group (P<0.05);②In single indexes,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rate of Blatchford score was the highest (79.17%), and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rate of bloodBUN+HGB+Blatchford score was the highest (95.83%) in combined prediction;③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lood BUN>6.5mmoL, blood HGB<90g/L, sys-tolic pressure<109 mmHg, Blatchford score≥6 points and shock index>0.7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rebleeding after successful endoscopic hemostasis (P<0.05). Conclusion BUN and HGB combined with Blatchford score are of higher value in predicting rebleeding in ANVUGIB patients after end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BUN, HGB,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hock index and Blatchford sco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bleeding in patients after endoscopic hemostasis.%目的:评价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内镜介入治疗止血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