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概况(2010年1月)——中国商务部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韩国分市道生产总值(支出法GDP)数据一览
2010年韩国分市道生产总值(支出法GDP)数据一览
2012-03-30 19:52
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韩国全国名义GDP为11752012.01亿韩元,其中,汉城市名义GDP为2747786.28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3.4%。
按2005年价格计算,韩国实际GDP为10648152.14亿韩元,其中汉城市实际GDP为2431070.58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2.8%。
仅次于汉城市的是京畿道,2010年名义GDP为2308543.72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9.6%;实际GDP为2263995.30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1.3%。
汉城市与京畿道两个地区的名义GDP总量达到5056330.00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43.0%;两地实际GDP总量合计为4695065.88亿韩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4.1%。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韩国,这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二战结束后的韩国,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积极的政策推动,韩国逐步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开始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低成本的商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一举措为韩国积累了初期的资金和技术经验。
在 70 年代,韩国将重点转向了重化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引进,使得韩国在这些领域逐渐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80 年代,韩国又开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
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三星、LG 等知名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大力投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为韩国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科技创新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韩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在半导体、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成果。
韩国的企业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三星、现代等,在韩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布局,提升了韩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韩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少数大型企业的依赖度较高。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对韩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国际贸易方面,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
其出口商品涵盖了汽车、电子产品、船舶等多个领域。
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韩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以提升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韩国是东亚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现状备受瞩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历了迅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逐渐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在高科技、汽车制造、造船、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韩国是世界第十四大经济体,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知识经济。
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排名前列,人均GDP也
位居发达国家之列。
韩国的经济体系以出口为主导,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比重,成为该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韩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韩国存在明显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富裕和贫困的差距较大。
同时,就业形势也令人担忧,年轻人就业率相对较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为应对这些挑战,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例如,推动创新和研发,促进科技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创业和私营部门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支持。
总体而言,韩国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较为稳定和积极,但仍需面对一系列挑战。
政府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大韩民国劳动部关于输韩劳务人员的谅解备忘录文章属性•【缔约国】韩国•【条约领域】劳工保护•【公布日期】2007.04.10•【条约类别】谅解备忘录•【签订地点】首尔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大韩民国劳动部关于输韩劳务人员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大韩民国劳动部(以下简称“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本着通过加强两国在劳动力领域和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合作来共同促进双边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的目的,并认识到上述合作于两国有益,根据各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友好协商,在以下方面达成谅解。
第一条目的签署此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的目的在于建立双方关于输韩劳务合作的具体框架,提高劳务人员派遣程序的透明度及工作效率;制定双方在外籍劳务人员雇佣许可制度(以下简称“雇佣制”)下应共同遵循的有关原则。
第二条定义在此备忘录中:1.“雇主”指韩国劳动部批准的依照韩国《外国工人雇佣法》(以下简称《雇佣法》)及其他相关劳动法有权雇佣外籍劳务人员赴韩工作的业主。
2.“求职者”指有意依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韩国《雇佣法》赴韩工作的中国公民。
3.“劳务人员”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韩国《雇佣法》,为了在韩工作一段时间,已经或有意与韩国雇主签署雇佣合同的中国公民。
4.“派遣机构”指根据韩国《雇佣法》有权招募、选拔和派遣劳务人员赴韩国工作的中国机构。
5.“接收机构”指韩劳动部指定的从派遣机构接收劳务人员并将劳务人员派遣至雇主的韩国机构。
为达成本备忘录的目的,双方将遵守以下条款。
第三条派遣机构及接收机构1.中国商务部是负责向韩国派遣劳务人员的政府主管部门。
为履行本备忘录,双方同意,由中国商务部指定的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以下简称“经济合作局”)作为唯一派遣机构。
2.经济合作局为中国商务部的附属机构,资金来源于中国国家财政预算。
3.经济合作局在中国商务部的指导和监督下,直接开展赴韩劳务人员的招募、选拔和派遣工作。
韩国的经济发展概况韩国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韩国的地形、地理位置:韩国领土由朝鲜半岛南部和附近3000多个饿岛屿组成,起海岸线全长5259公里,西海岸和南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
韩国的地形包括三种类型“东部高山区,中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平原区。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可耕地面积仅0.78亩,比日本的可耕地面积少。
韩国的气候环境:韩国的气候属于东南亚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冬季长,昼夜温差的,春季较短雨量大,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至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约占全降水量的70%。
韩国的自然资源:到目前为止,韩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近300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50多种。
储量较大的有铁、金、银、铜、铅、锌、石灰石、磷灰石、硅石、滑石、莹石、高岭土、无烟煤、云母和石棉等。
由于韩国气候条件多样,多山多河,很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
森林资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山林面积达65,95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6.6%。
韩国的树种达167科903属,约5000多种。
自然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韩国的人文地理韩国人口4792万(2003)人口密度将近50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稠的国家之一,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中城市不断增加约占总人口的80%主要集中在汉城,釜山,大丘等城市,韩国民族单一,主要是朝鲜族。
韩国主要经济部门(一)工业部门1.钢铁工业2.电子工业3.汽车工业4.造船工业5.纺织工业6.机械工业韩国的钢铁和机械工业比较发达,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二,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五,电子工业发展迅速,为世界10大电子工业国之一。
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是韩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农业部门1.种植业。
种植业是韩国的主导部门,其中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大麦为主。
2.畜牧业.韩国共有草地9万公顷,但韩国畜产品的生产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三)交通运输业1.海洋运输。
海运是韩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
主要港口有釜山,仁川,木浦等2.铁路运输。
一、韩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1948年韩建国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韩经历了三年战争洗礼,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战争结束后,其经济主要依赖美国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60年代韩经济开始起步,以第1个“5年经济发展计划”为标志,韩开始工业化进程。
此时,韩政府开始实施以促进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为促进出口,韩将韩元贬值100%,并将多元汇率体系转为单一汇率体系。
当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出口主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进口中粮食占较大比重。
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同时,韩还制定了《外国资本促进法》,鼓励外资流入。
外资在当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62年外资在韩国内投资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3%。
70年代,韩开始着力促进重化工业的发展。
1973年韩公布并开始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大量投资向重化工行业倾斜。
这一时期是韩造船、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工业的萌芽期,也是韩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的时期。
重化工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效果十分明显,1972-1978年韩GDP年均增长10.8%,重化工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亦由72年的21%上升至78年的35%。
同期,韩发起了著名的“新农村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80年代韩经济开始自由化并开始着手进行结构调整。
70年代的过度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韩政府要求大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汽车、重机械制造、冶炼、造船和海外工程建设领域。
这一措施促使韩产生了一批大财阀加深了这些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垄断。
同时,韩开始银行业私有化,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障碍,金融服务开始逐步走向多样和成熟。
这一时期韩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亦有所放宽,1984年修改了《吸引外资法》,取消了对外资持股比率和利润汇出等的限制,对外资的审批亦转向NEGATIVE系统。
90年代是韩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化进程的时期。
90年代经济区域化蔚然成风,新的国际贸易体制逐步形成。
韩积极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并于1995 年成为WTO创始国之一,1995年韩人均收入首超1万美元,1996年韩加入OECD,标志着韩正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同期韩还先后加入了APEC、ASEM等国际组织。
1997年韩发生金融危机。
80年代以来的过度经济扩张过程中,韩积累了大量外债,外债在GDP中所占比重快速增长,1994年已接近GDP的25%,其中,短期外债所占比重极高,1996年曾高达58%,而韩本身外汇储备并不充足。
大企业为实现自身快速发展不惜大举借贷进行投资,导致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财务结构十分脆弱。
据统计,1997年前韩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400%,30家大企业的平均负债更高达518%。
此外,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前一年即1996年,韩贸易收支状况较差,韩宝钢铁、起亚汽车等若干大企业又相继破产,更加重了韩整体的经济脆弱程度。
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韩国股市随之暴跌,韩元汇率急剧下跌。
截至11月21日,韩外汇储备几乎耗之殆尽。
韩政府迫不得已向IMF申请了135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援助,暂时渡过了这场危机。
危机过后,韩政府根据与IMF达成的协议,开始对其经济进行改革,主要着眼于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通过在公共领域、企业领域、金融领域、劳动力领域进行大幅度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迅速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提前偿还了IMF借款,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97年韩外汇储备仅为38亿美元。
截至2009年底,韩外汇储备额为2699.9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687.7亿美元。
二、韩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韩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GDP年均增长8.6%曾保持了30年。
经过40多年的努力,韩已经从一个极为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GDP居世界第11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12
位、拥有发达的造船、汽车、化工、电子、通讯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名列世界前予的新兴先进工业国。
1996年韩加入了OECD,成为OECD的第29个成员。
2004年韩又提出2010年人均收入达2万美元的目标。
据韩方统计,1962年韩GDP和人均收入分别仅为23亿美元和87美元,2004年已增至6801亿美元和14162美元;2007年GDP增长率为4.9%,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
外贸总额亦从1962年的0.96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8572.8亿美元。
2009年韩经济增长0.2%。
进出口总额6866.1亿美元,其中,出口3635.3亿美元,同比下降13.9%,进口3230.8亿美元,同比下降25.8%。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韩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股市汇市波动剧烈。
实体经济困难重重,出口、投资、消费全面低迷,汽车、房地产等热点消费迅速降温。
三、韩国经济的主要特点
目前韩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林渔业比重日益降低。
重化工在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尤其是造船、石化、汽车、电子等行业发达并在世界范围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二)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和资源依赖程度高,贸易依存度高达60%以上。
随着多年发展国内市场接近饱和,国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中国等国进行转移。
(三)大企业作用举足轻重,三星、现代、SK等大企业集团数量虽少,但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