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
- 格式:docx
- 大小:8.36 KB
- 文档页数:3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知道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保护黄河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文化价值。
黄河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和图表,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地理信息。
讲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黄河的忧患展示黄河近年来出现的水土流失、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图片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工业污染等。
5、保护黄河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保护黄河的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合理调配水资源、治理污染等。
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黄河贡献力量。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保护黄河的理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情和期望。
母亲河黄河作文母亲河黄河作文(通用3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亲河黄河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亲河黄河作文篇1黄河!你是大家的母亲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
您这一条波涛滚滚的江河,您香甜的奶水浦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培育出璀璨的中华文明。
黄河以细沙岁而闻名世界,黄河下游每一年输沙量为16亿多吨,均值含沙量约为每立方36Kg,因此大家称它为黄河。
黄河,你多么的英雄人物杰出,或许大家不曾相遇,但我是听着你的故事,在你的哺育下发展的!我们是在你的怀里里生息繁衍,大家在你的关爱下快乐成长。
黄河妈妈啊,你牵引带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小学二年级历史人文,这类民俗文化,让我们留有了栩栩如生纪录,而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将由大家再次承传下来。
妈妈啊!你在我心中的影响力比大家所有人的生命也要珍贵,你哺育了大家每一位华夏儿,失去了你就不容易有大家。
你一直都在静静地无私奉献,悄悄的关注着大家抒情想象,从无私奉献。
现在的你,被大家大肆破坏你仍然還是挑选默默奉献自身能给的一切。
黄河,妈妈!你真让我感动,你是多么的地杰出。
母亲河黄河作文篇2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曾有多少诗人抒写它的雄壮,曾有多少旅行家赞叹它的恢弘,它又曾使多少战士斗志昂扬?我多么想一览它的雄姿!暑假里,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我们一家三口和表妹一起顶着炎炎的夏日,去黄河大堤看黄河。
还没到停车的地方,妹妹就嚷着要下车。
我虽然制止了妹妹,但心里也想快点见到黄河。
这时已经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黄河水不停涌动的声音,湍急的流水声使我的心情激动起来。
终于站在了黄河大堤上,滔滔的黄河水后浪推着前浪。
棕黄色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又像千万头雄狮,奔腾咆哮,昼夜不息。
它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奔向遥远的东方。
新鲜的空气,迅疾的流水,还有眼前的气势非凡,无不激起我的豪情壮志。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大约在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母亲河作文300字【10篇】黄河母亲河作文300字(精选篇1)黄河,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它源远流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今日的黄河,全长5464千米。
她从源头冉冉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千米、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
黄河多年平均年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我们为母亲和骄傲和自豪吧!黄河,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
黄河汹涌,九曲十八弯,曲曲折折,一往直前,任它“山重水复”,定会“柳暗花明”。
当年,轩辕统一各部落,历尽艰辛;精卫衔石镇海,“人间正道是沧桑”,愚公挖土移山,奔涌吧,黄河!怒吼吧,中国龙!让我们在心中祈祷吧:中华大地上将重写一部崭新的黄河史,黄河儿女江充唱一曲高昂的华夏歌!我心中的黄河永远是最伟大的黄河!黄河母亲河作文300字(精选篇2)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台前县,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就从我的老家流过。
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全长5446千米,从巴彦克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川百河,浩浩荡荡,流过我的家乡一直奔向大海。
黄河的雄伟壮观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平时水面平静,而到了汛期,水位上涨,水流加速,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气势磅礴。
听大人说以前经常发洪水,把河边的庄稼和村庄都淹没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灾难。
但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的黄河已经不再发洪水,并且为我们的饮水和庄稼生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家乡的黄河还是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地方,当年十二万大军,就是在我家乡强渡黄河的。
那里伫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几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成语、诗歌等。
3.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难点:1. 黄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
3. 黄河保护的相关政策及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总结出可行的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3.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6. 黄河地理知识问答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
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7. 黄河文化展示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
内容: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历史故事等。
8. 黄河保护讨论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分享的《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赏析。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概况,包括全长、流域面积、支流等。
讲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如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雄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流速、泥沙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峡谷等。
介绍黄河的流速和泥沙情况,以及其对河道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讲解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黄河的历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黄河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
中国三大母亲河
中国三大母亲河是长江、黄河、淮河。
这三条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摇篮,在国人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母亲河。
1、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2、长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6387公里。
3、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黄河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承黄河文化。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亲河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概况及历史地位。
2.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历史地位及黄河文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黄河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 教材:《黄河母亲河》课文。
3. 道具:黄河模型、环保宣传册。
六、黄河的起源与演变七、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八、黄河灾害与治理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十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十二、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十三、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十四、黄河流域的环保现状与挑战十五、学生实践项目:我为黄河献计献策六、黄河的起源与演变1. 讲解黄河的起源,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开始,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介绍黄河流经过程中的地形地貌变化,以及河流的演变过程。
七、黄河流域的古文明1. 介绍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2. 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农耕文化、礼仪制度等。
八、黄河灾害与治理1. 分析黄河历史上频发的灾害,如决堤、改道等。
2. 介绍历代政府对黄河灾害的治理措施,如修建堤坝、疏浚河道等。
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1.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2.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介绍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俗、艺术、历史等。
2.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
4、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图书馆等途径搜寻有关黄河材料。
5、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做到有所取舍。
6、训练主持。
教学设想:本节课分二大环节由师生轮流主持:l师由动态黄河图导入,引出学生活动一:(学生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l然后由两则材料引出学生活动二: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主持)l最后进行反思,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1分钟)课件(1)(大屏幕: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师激情讲述)“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动态的黄河实景。
请同学描述观后的感受。
师引出活动:我们在第6课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这一首《黄河颂》使我们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黄河知识竞答。
关于母亲河黄河的介绍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80余万平方公里。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是因为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和冰川水源源不断地注入黄河,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
黄河流经的地区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非常宝贵。
因此,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它给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也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黄河的河水被称为“黄金”,不仅为农业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也为水力发电提供了可靠的能源。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黄河也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由于流域面积广阔,降雨不均匀,加上河流床淤积严重,黄河经常发生洪水。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控制黄河的洪水和有效利用其水资源,中国古代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治理工作。
修建了众多的堤坝和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岳阳楼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壮丽的景观。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黄河面临着新的挑战。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黄河水质严重受损,河道的淤积问题也愈发严重。
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推进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措施,努力恢复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们应该珍惜黄河这一宝贵的水资源,保护好母亲河的环境,共同努力,让黄河永远流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2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黄河简介2.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第三章:黄河的地理特征3.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3.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第四章: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4.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4.2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环境的问题和对策。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黄河文化5.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5.2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图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六章:黄河的历史变迁6.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历史变迁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数据,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七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7.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情况。
7.2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7.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黄河母亲河作文黄河母亲河作文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母亲河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河母亲河作文篇1黄河,中华民族的生息摇篮,自古以来也不知道有多少诗文对其深情地赞颂。
但,读过明朝薛瑄的《黄河赋》之后,觉得其他人对她的描写逊色多了。
按说,薛瑄是个理学家,行文应当过于理性而缺乏激情的。
但他是个例外。
他把黄河的雄浑气势描写得非常到位。
并且文词优美,朗朗上口。
如果胸中没有对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至诚热爱的话,是写不出如此气势的。
好多年前,曾机会去过陕西宜川县,观壶口瀑布,那种奔流不息的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读了这篇《黄河赋》,忽然又生出了那种崇高的感觉来了。
六百字的《黄河赋》一开头便用工整的对仗,用黄河自西奔流而来的气势紧紧地抓牢我的眼球。
作为炎黄子孙,感觉到母亲河带着永久不息的生命密码东奔而去,亘古不息。
那四季景像万千之美由河水滋生,作为炎黄子孙,能不为之而动容并对此文产生共鸣?此赋的可读之处在于用典之妙和与黄河相关的地名之多。
如“九河”,源于《尚书.禹贡》、天派、积石、龙门、两海、昆仑等等。
其中“姒氏”指大禹、“祝融”指雷神、“少昊”指黄帝之子、“河伯”指河神、“尼父”指孔子等等。
面对那汹涌奔流的黄河,会不会发问,她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能会按照此赋的引导,联想到大禹治水,古代的先圣开凿河道,治理大水,利民于千秋万代。
再由此联想到古帝颛顼的不朽伟绩,冬天的那些巨大的冰块,便是河神为人类架起的桥梁。
祖先如此的壮举,到了我们这一代能不发扬光大吗?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可能由此产生。
面对这奔涌东去的黄河,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地理如何幻化,这母亲之流永远那么雄伟地带动着中华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而我们个人,在母亲河中,只不过是一滴水,是组成这雄健豪放气势的一个分子。
优秀语文作文《黄河,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一条汹涌天际的大河,象征着汉族民族的历史,它源远流长,波光粼粼,浩瀚无垠,有“瞻前不顾后”的勇气,有“襟怀宽阔”的情怀,把它当作我们的母亲,去怀念,去爱护。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洪荒之力的大河,汇聚了许多河流,大大小小,在它身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故事。
它传递着盛世历史,讲述着悠久传说,把千年承载到了今天。
黄河母亲河,用它的汹涌之力,温暖了无数家庭,让许多农民多了一份收入,让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乡,让大地春暖花开,繁荣昌盛起来。
它已经把丰硕的汗水汇流到了国家的发展中,让我们自豪!
黄河是汉族民族的母亲河,它不曾畏惧任何磨难,坚韧不屈,傲视千古,把红色传奇写到了中国历史的版本上。
今天,我们站在它身边,感受着它古老的沧桑,仰望着它无边的宏伟,不禁被它的伟大和力量所深深打动!。
黄河母亲河的形成与地理特点:七年级语文教案》黄河,中国的第二条大河,号称“中华母亲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
那么,黄河母亲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哪些地理特点呢?本文将一一为你道来。
一、黄河母亲河的形成黄河母亲河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主要流经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全长5464公里,总落差3800米。
黄河母亲河的形成与地理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早在三亿年前,华北地区就出现了巨大的构造变动,引起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三千万年前,华北地区发生一次大规模变动,导致了黄土高原的抬升和崩塌,最终形成了一条深、长、宽的裂谷来,那就是“延安地裂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黄河母亲河谷。
从那以后,黄河母亲河便开始形成了。
在第四纪冰期的冰川活动中,黄河母亲河被悬浮的冰水和岩石碎块削减成了现在的形态。
同时,黄河母亲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风吹沙力量巨大,形成了大片的黄土堆积。
这些黄土石,被带到了黄河母亲河的水里,恰好与另一条河流合流,形成了灵渠,将黄河之水导入中原,完成了黄河流域面积的扩大。
黄河母亲河的形成也就由此完成。
二、黄河母亲河的地理特点1、多源汇聚:黄河母亲河源头东源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西源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市附近的祁连山南麓。
东西两源于环青藏高原,雪水源、天水源、湖泊源、沙漠源等多源汇聚,形成了一条阳刚健壮、深不可测的“黄河母亲河”。
2、河谷壮美:黄河母亲河河谷尤为壮美,以兰州至银川段最具代表性。
这里,黄河母亲河流经黄土高原,悬浮着许多沙土岩石,黄土质地好、富有养分,土质松散、结构复杂,土壤全都是由黄河沉积物形成的,所以才会有如此美妙的风光。
3、水量汹涌:黄河母亲河流经地处山西省南侧的太行山山脉,此处山头险峻,长年积雪,水源充沛,水质优良。
黄河母亲河的河道水势汹涌,河水虽质量不好,但数量很大,浑浊的河水顺着山坡奔泻而下,经过长时间的吞吐和沉淀,流到了河口,众所周知,黄河的泥沙是能沉淀的。
《黄河,母亲河》诗歌朗诵词巴彦喀拉山上的积雪融化成汩汩的泉水千年万载,万载千年的汇聚成流逐渐变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她蜿蜒在茫茫的北中国,浩浩汤汤她贯穿了浩瀚的中华文明她是源泉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是生活在这古老土地上诸夏和众胡共同的产床黄河的两岸是肥沃的原野和澄碧的湖泊种植着丰茂的禾黍放牧着成群的牛羊她灌溉着肥沃的土地她滋养着众多的人民众多的人民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那黄色的文明无论是宫殿,民居,集市,城郭还有那宗法,伦理,谏诤,奏章哪一个没有黄河的基因哪一个没有黄河的颜色她把那一抹“黄”深深地镌刻在这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永不消失,永不漫漶黄河曾经被胡马践踏过,悲鸣怒号黄河曾经被汉民疏导过,清唱浅吟这林林总总的声音合奏起来就是一曲民族的史诗一唱,就是五千年我们为之自豪,我们为之歌唱我们为之战斗,我们为之耕耘因为,她是故土因为,她是渊薮黄河被勾勒在舆图中我们依然能听到那滚滚的波涛黄河被书写在史书里我们依然能感到那血脉的跳动黄河是诗,她给我们以激情黄河是魂,她给我们以力量她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她引导了中华文明的走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河注入大海,大海溶入大河她所诞育的中华文明必将绵延永久普照四方有人说在黄河流域诞生的秦腔比不过西洋的歌剧有人说在黄河流域诞生的信天游比不过西洋的咏叹调我要说来自于黄河的民本比肩于那舶来的民主我要说来自于黄河的礼仪和平比肩着那舶来的人权法制看吧,黄河塑造的长安携手泰西的罗马同领风骚那来自黄河的《诗经》同古罗马最著名的诗人维吉尔的《牧歌》一般灿烂多姿那出自长安的中书省又何尝逊色于罗马的元老院而一条长长的丝绸之路把长安和罗马连接起来了那摇曳的驼铃声一响就是几千年黄河有辉煌的历史黄河更有美好的未来在黄河的入海口那黄色的河和蓝色的海平静的交汇了山出大河,海纳大河,河海一体这是古老和现代的融合看吧,黄色的河在太阳下对着蓝色的海微笑了她又一次张开双臂拥抱着从大海远道而来的遣唐使们啊,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是文明之河,恢弘之河,永恒之河。
黄河母亲河
甲: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合:七年级一班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甲: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图片欣赏)乙: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
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 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甲: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
黄河在这里歇息。
乙:同学们,谁知道黄河从哪发源?流到那里?他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甲: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乙: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甲:下面有请我们同学为我们讲几个小故事,大家欢迎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
无数的
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
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一一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
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
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甲:说了几个小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几个俗语解释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
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甲:自古以来,黄河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所赞美的对象,同学们谁知道一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呢?
乙: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甲: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乙: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
甲: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
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乙:看了图片,大家有何感想?
甲,现在有请为我们带来小品《听地球的声音》乙:看了小品,大家有何感想? 甲:接下来,让我们放松放松,请听歌曲《保卫黄河》
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的摇篮,她是如此的令人神往和骄傲。
而今的母亲河自然灾害频发,母亲河不堪重负,母亲河在哭泣。
而我们身边的河流面临同样的厄运,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黄河母亲河》班队会到此结束,请老师总结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