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强总复习教案

压强总复习教案

压强总复习教案
压强总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1)

复习内容:压强、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

复习目标:系统归纳、整理压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简单应用,认识这一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考点管理

二、疑难管理

(一)、对“压力、压强、液体压强”三个高频考点,学生感到疑难的地方进行重点突破。(先要求学生以本为本,通读教材书,然后完成的知识管理部分)

1、压力(理解)

(1)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_________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___。

(4)大小:有时等于物体重力大小。(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_________与____。【注意】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引起的,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可以是由施压物体受到的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2.压强(掌握)

(1)定义:物体所受的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比。

(2)公式:_________。 (3)单位:1Pa=1N/m2。

(4)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①改变___________;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压强(理解)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由于液体________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具有________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b)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

(c)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d)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有关,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3)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

h液体的深度,即所测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m。

(a)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______和_____,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的大小都无关。

(b)两公式的适用范围: __________适用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_____只适用于计算静态液体产生的压强。

(二)、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管理部分,并适度点拔。

(三)几种常见容器底所受到的液体压力跟液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三、归类探究

类型一:理解压力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例1、[2014·吉林]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25-1所示。(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例2、[2014·台州]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25-2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变式跟进:(2015 丹东市)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 cm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Pa ;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预测变形】 [2018·中考预测]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25-4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

(2)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

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类型三、有关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例3、(2016·南京)新学期开学,八年级学生领到了新的物理课本。 (1)如图25-5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m 。

(2)一本书的质量为240 g ,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80 c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 取10 N/kg)

(3) 将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如图乙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如何变化?写出判断的依据。

深度h /cm 橡皮膜在

水中的方向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Δh /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2 3 9 朝上 7.8 4 9 朝下 8.0 5 9 朝左 7.8 6

9

朝右

7.8

[2014·杭州]如图25-6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d 、边长为L 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L

4

,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

(中考总复习丛书之基础通关和能力提升)

六、学法总结、提升能力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二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二 一、教学内容 《液体的压强》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先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认知水平还很低,他们对液体压强的感性经验少。因此,本节课加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以及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然后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液体的压强的规律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存在。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然后用分析论证法,利用液柱理想模型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的规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应用解释简单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以及亲自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通过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

压强、浮力易错题讲解 一.选择题 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 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上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兵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里吹气,并将开始顶住兵乓球的手 指移开,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3.(长春外国语)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2所示,结果是()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长春外国语)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 放手后, 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 木=F 铝 B.F 木 F 铝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图7 乙 甲 A .上浮一些 B .静止不动 C .下沉一些 D .无法确定 6、(浙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 图2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不 考虑常数g 的变化,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北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是 A .浮力增大,ρ1<ρ2 R .浮力减小。ρ1>ρ2 C .浮力不变,ρ1<ρ2 D .浮力不变,ρ1>ρ2 7.如图7甲所示,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 为GA 、GB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 、ρB ,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 、hB 。若 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 为pA 、pB 。若将它们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 溢出),物体静止后,如图7乙所示,A 物体有1/3 的体积露出水面, B 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 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 ;若将B 物体取出轻压在A 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 。 若已知pA =2pB ,F1=,g 取10N/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 ? h B =2? 1 B . hB =0.04m C. pA- pB =200Pa D .GA+GB= ; F2< F1 8.如图8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 、B 两种液体, 将两个体积均为V ,所受重力分别为GC 、GD 的小球C 、D 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 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 球全部浸入 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 、pB ;甲、乙两容 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要使C 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 球施加 竖直向下的压力F ,若用与F 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 球,可使它有V1的体

压强(教案)

压强 马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沙槽,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四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4)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压力及压强大小的比较

压力及压强大小的比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压力及压强大小的比较计算专题 一、知识储备 1、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 2、比较或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步骤:固体先用公式算,后用 公式算。 二、专题归类 (一)固体 例1.如图2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现将一块正方体的豆腐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 强;若沿任意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跟踪练习1 1、如图1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 的底面积为5cm2。则A对B的压强是Pa,B对桌面的压强是

A B 试管倾斜,但水未溢出p A p B A B 有同种液体,两管液面等高 A、B两内径相同的玻璃管盛 p A p B 甲乙 甲、乙两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 质量相等的液体,两试管液面相平 p甲 p乙 a b a b p a p b p a p b 2、如图,用铁和铜制成高度相同的实心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P铁 P铜 3、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立方体(V 甲>V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剩余部分对于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二)液体 专题一:比较下列各种情况下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1)两相同的烧杯中装水后如图所示 (2)试管倾斜问题:

压强浮力经典易错题教学资料

压强浮力经典易错题

压强浮力易错提 〔易错点一〕压力一般不等于重力,压力和重力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并且没有外力时,压力和重力的大小才相等.如图中压力情况: 〔易错点二〕:认为公式p=ρgh 只适于液体压强的计算,只适于固体压强的计算。 公式p=ρgh是由推导出来的,但有时也适于固体。例如,当把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就可以直接运用p=ρgh来求解。这时,公式中的h 是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的高,ρ是固体的密度。 〔易错点三〕认为只要物体排开了一定体积的液体,物体就一定受浮力。 〔易错点四〕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易错点五〕认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一定小于容器中原有的液体的重力。 1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 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图1 A. 甲最大; B. 丙最大;

C. 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如图2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 ,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 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若沿ab 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__、橡皮的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2 3. 如图3,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 或压强p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 1=F 2; B. F 1>F 2; C. p 1=p 2; D. p 1>p 2。 图3 4. 如图4所示,A 、B 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都装满水,现将质量之比为1:3的木块a 、b 分别轻轻放入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 5. 如图5所示的密闭容器,两个底面A 和B 的面积不等,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液体。液体对底面A 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 A 、F A ;如果把容器倒置后,液体对底面B 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 B ,F B ,那么p A _________p B ,F A _______F B (选填“>”、“<”、“=”) 图5 6如图6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 ) 图6 A. p p 甲乙< B. p p 甲乙= C. p p 甲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年6月修订“司南”版)8年级第151页至第152页。本节内容是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之后的延伸,是区别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的压强知识有较大帮助。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奥秘有强烈探知的愿望。但不善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 学生在学习了固、液、气静止时产生压强的知识后,习惯于套公式进行计算,对“静止状态下产生压强”有思维定势。对“流体流动时的压强与静止液体的压强不同”难于理解。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探究小实验和“飞机是如何升上天空的”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情景,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制定科学探究的方案,以有趣的小实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首先,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共性引入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和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测,进而过渡到本节的重点,即探究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 其次,通过升力的产生和生活中的流体现象的分析,突破本节难点,即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 最后,在教学的结尾,试图在作业布置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教学链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作业更多地向课外延伸,走向社会,走向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特点;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尝试应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观点来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压强》教学案例

9.1《压强》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改变物体压力或受力面积可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建立压力和受力面积是影响压强的因素的概念模型; 2.通过对比速度,迁移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并明确其物理意义,学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维方法; 3.例举生活实例分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压强的应用,将物理回归生活,认识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和公式; 本课的难点是从实验体验中抽象出压强的数学公式。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模式,并通过设置学生人人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体验和思考得出压强这一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环节为:情景引入—概念呈现—概念发散—实验体验—对比迁移—抽象归纳—得出结论—德育渗透—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片段一情景引入,展示课堂“卖点” 师: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我准备邀请班上的一位体型较小的女生和我比赛,赛什么呢?比赛切苹果。 为了增强对比度,我特意邀请了班上最瘦小的女生。 沟通之后我先切,我故意用刀背切,很用力的样子,结果没法切开;我提示女生平常怎么切就怎么切,结果她用刀刃一下就切开了。学生的注意力被比赛吸引过来。 师:我完败。比赛情况说明了我和女生通过刀施加在苹果上的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我的力大但没有把苹果切开,她的力小却把苹果切开了,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不同,也同时说明了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两回事,物理学中把压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压强。PPT呈现课题并板书。

片段二概念发散,激发学生联想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1:滑雪用滑雪板,就不至于陷入雪里; 生2:书包带又宽又软,背起了不那么勒肩; 生3:啄木鸟的嘴非常尖细,容易磕开树皮; …… 师:很好,大家很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现象,这是我们学物理的一个好方法,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关于这些现象同学们最想知道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呢? 生4:我想知道压强的定义; 生5:我想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生6:我想学会如何计算压强; …… 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便于学后回顾。 片段三实验体验,提炼学生感受 师:实验见真章,我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PPT中用思维导图呈现了四个实验,一是提书包(书包带、细线,拿出部分书);二是抵铅笔(一端削尖,一端橡皮头);三是气球的安全(木板上的装水气球,三枚钉尖上的装水气球,三枚钉尖上的气球);四是摁图钉(摁图钉,摁螺杆) 实验完成。各组讨论出一致的观点。 师:好,请提书包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7:用书包带提轻松,用细线提勒手;书少了轻松,书多了勒手。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受,那么我们试图用物理量来换说法,想想看怎么换? 生7:书包带的面积宽,细线的面积窄,所以细线勒手;书少了压力小,书多了压力大,所以勒手。 师:书包带面积,你指的是整条书包带吗? 生7:哦不是,是我提的那一部分,和我的手接触的那一部分。

初二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中压力和压强的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些,所以更要把公式定理记清晰,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融汇贯通: 压强知识点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3.F=PS;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7.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例外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8.液体压强计算:P=液GH(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解放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9.液体压强公式:P=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多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76CM 水银柱高。 13.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简易煮好。 14.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经典压强易错题☆

压强易错题分析与启示 有关压强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概念,两个公式。但是在应用知识解题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不少是根本性的,尤其是在两个公式的选用上,出现许多误区,本文结合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便于解题时引发大家注意和重视。 考虑不周,顾此失彼 例1. 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图1 A. 甲最大; B. 丙最大; C. 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错解一:由题意可知:丙的重力最大,对桌面的压力也最大,根据可判断选B。 错解二:由图可知:甲的受力面积小,根据可判断选A。 错解三:由于丙的压力最大,受力面积也最大,根据可判断选D。 错解分析:前两种解法都是片面的,只考虑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中的一个,都属于考虑不周、顾此失彼。第三种解法虽然同时考虑到了决定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但没有考虑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的特殊性。 正解:由于压力 而 因物体是都是铝制的实心圆柱体,而且高度相同,故选C。

启示: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固体和柱形容器中盛有液体的情况,公式和都适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这类特殊题时,一定要考虑全面,灵活地选择公式。 跟踪练习: 1. 如图2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__、橡皮的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2 2. 如图3,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 1=F 2 ; B. F 1 >F 2 ; C. p 1=p 2 ; D. p 1 >p 2 。 图3 概念模糊,乱用公式 例2. 重20N的容器,容积为4×10-2m3,装满水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5000Pa,若水的深度为20cm,试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g=10N/Kg) 错解一: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错解分析:本题解在于认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而忽略容器的形状。值得注 意的是:只有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时,才有。此题根据题意不能直接确定容器的形状,因而造成解题的错误。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内容: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压强的影响因素及利用压强的关键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事实就是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试验引入新课 出示试验器材, 师:这是一个木板,上面有一个钉子,把一个气球放在上面,压上一个重物………… 学生看到现象:气球破了 师:这儿有一个更恐怖的钉板(出示实验器材,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同样一个气球,放上同样的重物——气球破了。 启发:你认为两次实验的结果不同,原因何在? 学生各抒己见…… 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压力 看大屏幕,如图:汽车在地面上,对地面有作用力,牛奶瓶对桌面有作用力,钉子对墙壁有作用力,人对椅背有作用力。 师: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可以从力的基础知识,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总结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2、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教师总结: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继续讲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三、压强 1、压强的作用效果 根据大屏幕上的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让学生体验。 根据图,学生思考:两个人对地面都有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教师继续启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探究。 2、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以下试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A、分别用粗绳和细绳提起钩码,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B、分别用食指压住气球的两端,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C、用一只手指轻轻的挤压气球,再用力挤压气球,球的形变情况如何? D、用一只手的手掌抵住气球,另一只手的手指抵住气球,球的形变怎样? 教师再演示砖、桶的试验 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压面积有关 (2)试验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所提供的试验器材验证你的猜想,同学们要把以往所学到的物理方法运用到实验中,注意团结协作,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上台来交流汇报 (4)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还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概念 出示课件: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大家各抒己见 教师分析引导,类比速度的概念得到: 压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继续讲解压强的公式、单位,让学生了解1帕的含义。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及练习

《压力和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 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 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压强易错题汇总(汇编)

第九章 压强易错题汇总 姓名 在计算固体对受力面的压强时,运用公式P=-------,一定要找准受力面积,受力面积是指相互挤压的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 1、一个质量是60kg 的人,若他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 2,问(g=10N/kg) (1)他能否站在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92×104Pa 的冰面上? (2)他可以从冰面上走过吗? 2、一个底面积为S 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 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 ;当放在面积为---S 水平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则P'与P 的关系( ) A P'=P B P'=2P C P'=4P D P'=---P 重力和受力面积的估算: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估算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如:一名成年人的体重大约是500N ,成年人的手掌面积大约是100cm 2等。 1、一名体操运动员表演是,展示了单掌支撑的动作,此时他的手掌对地面的压强接近多少? (g=10N/kg)

2、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二指禅”绝活令人称奇, 表演时,人体倒立,只有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这时两手指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多少?

体的总重力 F=G 总 二、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重力。 如图,一个装水的密封杯子正放在桌面上(图甲) 将杯子倒过来(图乙)。 (1)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分别为F 1、F 2则它们的关系 ; (2)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分别为P 1、P 2则它们的关系 ; (3)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分别为F'1、F'2则它们的关系 ;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 。 深度与高度的区别。 1、从一水管向水箱内注满水,水箱上底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 ,求:水箱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水银柱的高度由 决定; 、水银柱的高度与管的粗细、位置的深浅 、管子倾斜只能改变管中 不能改变管中 。(选填: 水银柱的高度会偏 。 :离心式抽水机、活塞式抽水机、

压力和压强_说课稿

压 力 与 压 强 说 课 稿 班级:11级物理学 姓名:史鹏军 学号:11121011015

《压力和压强》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

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大气压强教学活动案例

大气压强(一)教学活动”案例 淮安外国语学校管俊芝 【教材依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8 年级下册【内容简析】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气体压强》分2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一课,希望通过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实验的观察,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想与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初中学生。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气压强已有的模糊概念,但并没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导”入式的概念教学,使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概念。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探究水平,通过观察“瓶吞鸡蛋”和易拉罐被压瘪等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结论。同时培养了他们细致、耐心的科学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了解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3)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亲近科学,激发深入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如何利用大气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前的准备】 1、实验器材:剥了壳的熟鸡蛋、空牛奶瓶、酒精棉、火柴、易拉罐、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杯、纸片、塑料吸盘、饮料瓶、注射器、水(热水和冷水) 学生四人小组器材:玻璃杯、纸片、塑料吸盘、饮料瓶、注射器、水(热水和冷水) 2、多媒体课件

液体压力与压强计算(提高篇)

液体压力与压强计算(提高篇) 1.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请计算容器内A点液体的压强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2.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附一塑料薄片,竖直浸入水中20厘米深处,如果在管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该液面超出水面5厘米时,薄片刚好落下,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3.有一连通器,左右管口口径相同,先往连通器里倒入一些水,然后在右管中倒入一些油,此时测得如图所示的基线以上的水柱高度为8cm,油柱高度为10cm,问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4.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求:(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g取10N/kg)

5.人民公园绿化带内有一个喷水管,其管口与为其供水的水塔内的水面高度差h=20m,管口的内截面的面积S=4×10-4㎡.开关打开时管口喷水速度V=20m/s,水从管口喷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t=0.5s.求: (1)开关关闭不喷水时,管口处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2)开关打开喷水时,空中水柱的质量. 6.某同学将一两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用质量不计的塑料片附在下端,然后用外力F将玻璃管竖直插在水下25cm处,保持平衡,如图所示.已知塑料片的横截面积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均为10cm2,且塑料片和玻璃管的厚度不计,玻璃管所受重力为0.5N.(g取10N/kg)求: (1)水对塑料片产生的压强和压力; (2)外力F的大小 (3)该同学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先保持玻璃管在水中的位置不变, 然后向玻璃管内缓慢地倒人该液体,当倒入深度达到20cm时,发现塑 料片刚好下落,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10-2米2和1×10-2米2.容器A中盛有0.1米高的水,容器B中盛有质量为1.6千克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求容器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h酒精. ③若要是使容器A和B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可在容器倒入金属细颗粒(选填“A”或“B”);求倒入金属细颗粒的体积V金. 8.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 的压强为200Pa. (1)求玻璃杯的重力. (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如图(a)、(b)、(c)中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压强和浮力常考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压强和浮力常考易错题汇总 1、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D)A.0N B.6N C.4N D.2N 2、把重10N,体积为1.2×103㎝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C) A.漂浮,F浮=12N B.悬浮,F浮=10N C.漂浮,F浮=10N D.沉在水底,F浮=12N 3、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B) A. 仍能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 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相同,则(C) A.甲密度大于乙密度B.甲密度等于乙密度 C.甲密度小于乙密度D.密度的关系无法判断 5、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如图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 A、p B;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漂浮和悬浮在如图乙的位置时,它们受到浮力为F A、F B,则(D) A.p A

F B B.p A=p B F A>F B C.p A>p B F A=F B D.p A

A.B.C.D. 7、小明想测某种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C) A.2.7×103kg/m3B.3.1×103kg/m3C.3.5×103kg/m3D.4.4×103kg/m3 8、将一小物块A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0.72N,A的体积是80cm3,A的密度是0.9g/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实验题 9、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液体密度_____的关系。(2)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2、3___(填序号)。 (3)由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1___N。 (4)由操作可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为___100___cm3,物体的密度为4×103 kg/m3(5)由操作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1.2×103 kg/m3

压强和浮力教案

【重点难点】 1.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有关压强 的现象. 2.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梳理】 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p=_______.对于固体、液体、气体都适用.压强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1Pa=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_______;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_______;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_______.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___重____力的作用. 6.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②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③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7.由于大气层受_______力的作用,所以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_______压强.历史上最早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______完成的.人们通常把相当于_______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Pa. 8.大气压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 9.机翼的升力: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_;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_______,这一压强差产生压力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例题精析】 考点1压力和重力 1.(2012.巴中)如图所示,重50 N的物体A静止在 斜面B上,对斜面B的压力为40 N.作出物体A受到的 重力及物体B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