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子水库溢洪道的创举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红石嘴枢纽工程作用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之一。
这一庞大工程构架在岗峦起伏的皖豫丘陵大地上,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由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组成,覆盖面积14107平方公里,担负皖豫两省14个县(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水的重任。
史河灌区渠首红石嘴枢纽工程坐落于金寨县境内,位于史河干流梅山水库下游9Km的老河岔,渠首枢纽以上来水面积2004Km2,其中梅山水库以上1970Km2,水库至渠首区间34Km2。
该工程是史河灌区的渠首,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发电、旅游、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灌区渠首年均引水量12.3亿m3,引用梅山水库水源向安徽、河南两省五县(区)供水,设计灌溉面积383万亩(其中安徽省境内285万亩,河南省98万亩)。
两省分水比例为1:2.7,工程等级为1等1级。
该枢纽工程由进水闸、冲砂闸、南干进水闸、洪河泄水闸、溢流坝、土坝组成。
红石嘴枢纽工程兴建于1958年,枢纽工程建设在当时技术、设备十分落后的年代里,靠铁锹镐头,肩挑车推,劈岗切岭,填豁筑坝,四季苦战,直到1964年春,灌区工程才显露雏形。
在艰苦卓绝的灌区工程建设中,朴实勇敢的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艰苦奋斗,土法上马,发明了竖井爆破法、打桩劈土法、独轮倒拉器、人畜牵引运土机、自动倒土机等挖土、运土工具,节力巧干,提高工效,先后完成了史河总干渠平岗切岭3.0公里,最大切岭深度25.6米,王店切岭0.7公里,最大切岭深度15.0米,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枢纽工程于1960年开始引水灌溉,1958年设计洪水标准定为50年一遇,1969年重建时洪水标准改为200年一遇。
在55年的运行过程中,渠道流经金寨县境内21.5公里,年供水746万方,灌溉3.8万亩良田,史河穿越金寨县新城区,史河水清澈流淌,装点亮化县城,同时也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枢纽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于2010年10月开始对枢纽进行除险加固,项目概算批复总投资:4932.17万元。
古蔺红色故事400字左右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李明的年轻人,他是古蔺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平日里耕种田地,过着朴实而安逸的生活。
然而,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这种宁静。
洪水席卷了整个镇子,村民们的房屋、庄稼都被冲毁了,生活变得一片狼藉。
不愿就此放弃的李明,带领着一群勇敢的村民,决定开始重建家园。
他们兢兢业业地挖掘河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洪堤,为村民们挽回了一线生机。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李明不仅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还积极协调村民们的力量,让整个镇子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然而,就在李明和村民们认为一切终于回复了平静的时候,一场大火突然袭来。
火势蔓延得很快,整个古蔺镇都被笼罩在了浓烟之中。
看到自己的家园即将化为灰烬,李明毫不犹豫地带领着村民们奋力扑灭了大火,最终保住了整个镇子。
李明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古蔺镇,他被人们誉为“红色英雄”。
他的精神感染了所有的村民,大家纷纷向他学习,努力奋斗,让古蔺变得更加美好。
在那之后,古蔺的天空总是出现艳丽的红色,人们都说那是李明的精神在庇佑着整个镇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古蔺镇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红色节日,以感恩和纪念李明。
这个红色的故事,让古蔺镇的人们铭记在心,成为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从此之后,古蔺镇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有生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红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精神。
它象征着勇气、坚韧和奋斗,激励着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创造美好的生活。
红色的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挑战,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石嘴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意见受淮委委托,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专家于2008年3月18~20日在枣庄市召开了《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石嘴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原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
参加会议的有淮委,山东省发改委、水利厅、水文局,枣庄市人民政府、水利和渔业局、水文局,山亭区政府、水利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会议成立了专家组。
与会专家查勘了工程现场,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关于石嘴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汇报,进行了分组讨论。
经专家组研究,提出了专家评审意见。
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于同年4月编报了修订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于7月份编报了初步设计补充材料。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我中心研究,基本同意该初步设计,提出复核意见如下:一、工程除险加固的必要性石嘴子水库位于枣庄市山亭区石嘴子村南约500m,坝址坐落在十字河上游北支,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5km2,现状总库容为2617万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石嘴子水库于1970年11月开工,后经多次建设,于1979年9月基本完成。
2007年7月,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组织专家对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2007年11月,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后,确定为三类坝。
安全鉴定成果核查意见提出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水库大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土坝填筑质量差,存有较多的砂质壤土透镜体,护坡下反滤设施不完善,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基结合面存在接触冲刷可能;浆砌石重力坝砌筑砂浆强度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规范值,右侧绕渗,下游坝脚渗漏严重,下游浆砌石八字墙无排水孔;土坝与浆砌石重力坝连接处填筑质量差;浆砌石坝内导流洞未封堵,进口钢闸门老化、锈蚀,危及大坝安全;放水洞为浆砌石重力坝坝下埋管,漏水严重;溢洪道两侧岩石风化破碎,迷宫堰和上方交通桥碳化严重,堰体伸缩缝止水部分损坏、顶部开裂,基岩风化破碎,无消能防冲工程,下泄洪水漫溢;缺少必要的工程监测设施,管理设施落后陈旧。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山亭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与建议分析枣庄市山亭区城乡水务局 邢俊龙摘要: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境内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山亭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
2016年以来,我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山亭区在做好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保护;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2-096-0001枣庄市山亭区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十字河、城郭河、郭河、西泇河、峄城大沙河,有各类水库60座,塘坝409座。
全区水资源可利用量2.06亿m3;有万亩以上灌区5处,拦河闸39座,供水工程399处,提水泵站53个,总提水能力约0.1亿m3。
根据2019年《枣庄市水资源调查报告》,山亭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2亿m3,其中,地表水1.39亿m3,地下水1.07亿m3,重复计算量0.44亿m3。
一、措施(一)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一是突出规划先行。
近年来,山亭区先后制定了《山亭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系列规划文件3份,出台了《山亭区节约用水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2份,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域纳污能力控制等“三条红线”,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是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根据市下达的“十三五”及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时分解下达各镇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下达计划用水180家,累计下达计划用水量2600万m3,全区非农业重点用水户计划用水实施基本达到全覆盖。
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水资源费(税)征收稳步提高,“十三五”预计征收总额达到2100万元。
三是加强水资源监督。
对接枣庄市水资源集约节约情况考核。
(二)加大供水工程体系建设建设了石嘴子水库向山亭华润纸业有限公司供水工程等;积极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不断拓展完善,桑村镇、城头镇农村人饮工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鼓励企业自建中水利用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华润纸厂、北新建材等中水利用工程,展现了中水利用的良好市场前景。
翼云山下的璀璨明珠袁文达山亭区东北部的翼云山,耸立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镶嵌其间的一颗璀璨明珠——石嘴子水库,格外引人注目。
它,始建于1970年,总库容2394万立方米。
584米长的土石坝犹如一只长臂,将波光粼粼的浩淼之水揽抱在怀中。
库区绿野满山,果树遍布。
阳春三月,百花吐艳,蜂蝶纷飞;夏秋之际,桃梨满坡,果实累累。
如若有兴,泛舟碧波,群山倒影,水天相连,鱼虾欢腾,生趣盎然,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一石嘴子水库原是滕县修建的,当时那一带,群山林立,层峦叠嶂,每逢汛期,水翻滚而下,白白流走,使挂在山坡岭头上的土地更加贫膺。
三日不雨小旱,十日不雨大旱,当地群众“滴水贵如油,天天为水愁”的日子何时休!滕县县委、县政府急山区人民之所急,想山区人民之所想,为农业增产添后劲,解决山区人民用水之难,于1970年作出决定,在辛召乡石嘴子村一带修建水库,拦蓄十字河北支之水(控制流域面积49.5平方公里),为民兴利除害。
当初的工程是边设计边施工,1970年11月开工时,尚未搞出设计,南四湖流域工程局以[71]第31号文,向山东省水利厅转报了滕县石嘴子水库设计,1972年2月,省水利厅以[72]水设字第5号文批准列入基建项目,主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副坝为均质土坝。
开工之前,成立了石嘴子水库施工指挥部,调集了山亭公社5000名民工,兵分两路,一路开赴采石场,采石备料;一路开赴大坝工地,进行清基。
施工队伍进入战场,安营扎寨,拉开了兴建石嘴子水库的序幕。
参加水库施工的民工,按民兵建制成立了团、营、连、排组织。
为使工程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县指挥部召开了包括由各级干部参加的战前动员大会,县指挥部总指挥作了动员报告,他从工程兴建的意义、任务、工程质量的要求到施工安全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使各级指挥首先从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对工程有了全面了解,各路参战大军都明确了主攻方向,为修建水库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石料资源情况,附近两座山上石料盖顶厚出料少,只安排少量民工采石砸石子,其余均在4公里以外的前安西山,幸福庄后山,此为采石备料的主要场地。
石头城水库溢洪道拆除重建简析
刘立雪
【期刊名称】《河北水利》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1.概述。
石头城水库位于内陆河葫芦河中游,坝址在张家口市沽源县小
厂镇野马营村西.是一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38km2.总库容1846万m3,水库于1976年兴建,1979年拦洪,经1988~1989年的续建.工程达到现状规模.
【总页数】1页(P29)
【作者】刘立雪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
【相关文献】
1.简析水库溢洪道施工要点及过程控制 [J], 彭海;陈允东
2.引滦入津隧洞补强加固工程之边墙拆除重建简析 [J], 张金香;徐永生;高原
3.美国奥洛维尔水库的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简析 [J], 曹逵;邓刚;铁梦雅;张茵琪;温彦锋;殷旗
4.坪底水库重力坝坝基建基面稳定性简析 [J], 王二文
5.肇庆高新区龙王庙水库碧道设计简析 [J], 王杰华;张庭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门嘴子水库开发的思考
薛学义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5(011)007
【摘要】介绍了距鹤岗市30 km的关门嘴子水库的概况和开发研究情况,阐述了关门嘴子水库列入"十一五"计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开发建设关门嘴子水库的方案提出建议,对如何利用现代投融资体制筹积资金,尽快把关门嘴子水库建成,谈了自已的看法,并对关门嘴子水库建成后的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总页数】2页(P395-396)
【作者】薛学义
【作者单位】鹤岗市水务局,黑龙江,鹤岗,154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F4
【相关文献】
1.关门嘴子水库建设推进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J], 薛学义;李兴春;王琦;庞小峰
2.关门嘴子水库建设推进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J], 薛学义;李兴青;王琦;庞小峰;
3.关门嘴子水库建设对梧桐河干流水资源影响分析 [J], 范宁宁;于洋;贺怀振
4.鹤岗市关门嘴子水库横隔板竖缝式鱼道设计研究 [J], 郭佳乐
5.加快关门嘴子水库推进为鹤岗煤城转型发展提供水支撑 [J], 薛学义; 王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头口门水库防汛抗洪工作经验探讨
孙师孔;刘星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05(000)0z1
【摘要】石头口门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5年主体工程竣工,位于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中游,是饮马河干流的一座以防洪除涝、城市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
【总页数】3页(P47-48,52)
【作者】孙师孔;刘星
【作者单位】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管理局,吉林,长春,130524;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
管理局,吉林,长春,1305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1+3
【相关文献】
1.石头口门水库防汛抗洪工作经验探讨 [J], 孙师孔;刘星
2.关于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和新立城水库水污染跟踪分析与治理对策 [J], 韩厦;郑越;孟庆薇;赵一多
3.生态保护规划的设计与实施\r——以长春石头口门水库为例 [J], 金霏霏;刘志生
4.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生态补偿初探 [J], 魏春凤;吕军;汪雪格;李宏伟;吴计生;刘洪超;张正
5.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安全生产长春市水务局在石头口门水库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坝口水库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与优化管理措施研究
彭德明
【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2
【摘要】文章分析石坝口水库的历史发展,探讨了其在防汛中的蓄水和泄洪功能,以及在干旱时期的供水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水库的防汛抗旱功能,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期提高石坝口水库的综合效益,满足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和减少洪涝风险。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彭德明
【作者单位】湘潭县水利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
【相关文献】
1.浅谈水库和河道堤防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建设管理对策
2.抗旱防汛两手抓管理改革闯新路在深化改革、搞好优质服务中巩固发展水利基础产业──李志强厅长在全省河道水库管理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3.水利抗旱防汛工作中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现状与优化研究
4.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以民勤县为例
5.水库和河道堤防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与建设管理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嘴子水库溢洪道的创举
耿绪荣
霹雳一声,震撼了山亭大地,大雨倾盆而下。
地处山亭区辛召乡境内的中型水库——石嘴子水库洪水暴涨,刹那间,刚刚建成25天的迷宫堰式溢洪道主体工程开始挡水启用。
早上5时许,堰上水头25厘米,洪水溢流不止,最大溢洪流量为53立方米每秒,波涛汹涌地沿开敞式溢洪道冲向下游滩地。
两岸的人群黑压压一片,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学童,观赏着那流水似锦,各种鱼类在迷宫堰顶辗转翻滚,时而跌上,时而被急速下泄的洪水卷入堰下,随之畅流下滩。
这里就是居亚洲水库迷宫堰式溢洪道工程之首的亚洲第一堰——石嘴子水库迷宫堰。
迷宫堰的选择
石嘴子水库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辛召乡境内,十字河上游北支,1970年11月动工,1979年9月基本完成,控制流域面积49.5平方公里。
枢纽工程包括:挡水坝、放水洞、电站和溢洪道。
主坝为重力式浆砌石坝,顶高程为212.88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顶高程为213.4米。
溢洪道位于大坝西侧,原设计底高程为208米。
河南75.8雨型出现后,根据张店会议精神,为溢洪保坝标准的洪水,将设计溢洪道底高程降到204米,并形成60米宽的明槽,兴利库容由1759万立方米减至1149万立方米。
减少610万立方米。
为了充分发挥水库效益,解决山亭人民生活和灌溉用水,1982年保安全规划
中,提出用4孔6×10米的溢洪闸来提高兴利水位,使工程达到设计效益,但因工程经费较高未能实施。
鉴于山亭区新城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急需,并根据水库自1976年蓄水以来十余年的观测,除汛期大量弃水以外,汛期至封冻期间,当无汇流和向外供水时,水库水位每日可上涨1~2厘米,证明水源充足。
据此情况,1988年3月,山亭区水利局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尽快增设工程、提高石嘴子水库兴利库容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同意,由区水利局筹办。
经过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专家实地勘察后,委托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提方案,经过专家们考察论证,认为石嘴子水库有增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对溢洪道续建挡水建筑物要突破旧的模式,采用迷宫堰的设计方案,既能满足兴利的指标又能满足大坝行洪时所需要的安全水位。
同时,迷宫堰与溢洪闸相比,节省投资(溢洪闸196万元,迷宫堰57万元),在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泄流量大、运行可靠、管理方便、易于实施、可及早发挥效益等优点,大家一致同意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案。
方案确定后,由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区水利局组织设计班子进行“山亭区石嘴子水库迷宫堰式溢洪道工程初步设计”,于1988年10月完成。
通过对水利部水规院、水利部水科院结构所、水力学所等8位专家的咨询,1989年1月重新编制“山亭区石嘴子水库迷宫堰式溢洪道工程设计书”,同年8月完成。
1989年9月25—27日,山东水利学会受山亭区人民政府的委托,邀请省内有关科技人员,在枣庄市召开了石嘴子水库迷宫堰式溢洪道工程设计评审会。
评审委员一致认为,山亭区地处贫困山区,水资源比较缺乏,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
一步发展,供水不足问题将日趋突出,尤其是区政府所在地城镇规模的逐渐扩大,单靠地下水满足不了今后城区的需水要求。
石嘴子水库水质好,来水量充沛,已开挖的溢洪道经扩建后,可以增蓄部分兴利水,是向城区供水的较为现实可行的水源。
迷宫堰式溢洪道与常规泄流建筑物相比,在宽度相同的条件下,具有泄流量大,工程造价低,施工建筑方便和经济效益大等优点。
按设计中所拟定的堰体主要设计指标核算,可以满足水库防洪要求,专家们指出,在石嘴子水库兴建迷宫堰式溢洪道是适宜的。
迷宫堰在国内尚属一项新技术,无相似的工程实例可供参考、借鉴,必须做到工程安全可靠,在动工兴建之前还应补充编制施工图设计。
于是在1989年10月至1990年8月重新编制了施工图设计书,经枣庄市水利局批复开工建设。
迷宫堰的设计
迷宫堰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迷宫堰控制段包括:迷宫堰、翼墙、护坦、护坡和工作桥。
堰底高程204米,堰顶高程208米,堰高4米,宽56米,由7个宫堰组成,单宽8米,堰墙在平面上是折线形,展长24.58米,展宽比3.07。
迷宫堰底板厚0.8米,顺水流长14米,上游设齿墙一道,底板下设”150混凝土垫层厚0.1米,底板上游采用帷幕灌浆,迷宫堰墙断面,上游为直立面,底宽为0.8米,向上逐渐缩窄在堰高2米处变为宽0.5米,直至堰顶。
迷宫堰为#200钢筋混土建成。
(2)堰两侧设重力式翼墙,上游侧为直墙,墙顶高程211.5米,宽2米,下游侧206.7米,高程以上为直墙,以下为1:0.6的坡度延伸
到底板,底板厚为0.6米,岸坡处翼墙做成台阶式并嵌入岸坡0.5米,翼墙底与岸坡接触面上游设帷幕灌浆防渗。
(3)迷宫堰底板后设护坦,长5米,厚0.6米,#200混凝土表层布构造筋。
迷宫堰及护坦两侧为贴坡式#75水泥砂浆砌粗料石护坡,顶高程211.00米,护坦混凝土要求同堰底板。
(4)为解决库区两岸交通,设计中将工作桥改为交通桥,共9跨,每跨8米,桥面高程为212.8米,荷载为汽15挂80。
迷宫堰工程于1991年3月20日铺工,4月1日正式破土兴建,同年6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7月25日挡水启用并溢洪,堰顶水深为0.25米,泄流量53立方米每秒。
迷宫堰的工程总况
迷宫堰的工程总况如下:
(1)迷宫堰式溢洪道工程:总投资57万元,总工程量2903立方米,总工日9856个,其中清基1248立方米,混凝土1523立方米,砌石132立方米。
主要材料:水泥461吨,钢材54吨。
(2)堰上交通桥工程:总投资15万元,总工日3929个,总工程量328立方米,其中清基60立方米,混凝土232立方米。
主要材料:水泥76吨,钢材14.31吨。
1992年10月24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教授在枣庄市山亭区对迷宫堰工程进行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迷宫堰展宽大、泄流能力强,在保持原有水库防洪能力的前提下,是能增加兴利库容的非常有效的泄水建筑物,且造价低,施工简易,管理方
便,效益显著,结合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生产引进科学技术,路线正确,所提供的资料翔实、可靠,具备了全面推广的条件,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工程经过5年来的洪水考验,运行良好。
这项先进技术在应用于石嘴子水库的过程中,枣庄市水利局领导十分重视,并在经费上、人力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从项目立项到引进技术、选址、现场勘察,市水利局领导亲自多次去济南省厅找领导、请专家去实地勘察,召开设计评审会、座谈会;施工中深入工地,帮助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难题,以及工程经费的落实,终于使这项先进技术在枣庄大地上开花结果,以亚洲第一堰的风姿,屹立在山亭区美丽的石嘴子水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