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溢洪道的认知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25
溢洪道的设计和布臵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
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洪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 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溢洪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1.常见问题1.1溢洪道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 中小型水库由于受工程造价的限制, 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选用洪水数据(洪峰、洪量偏小,因而必然带来溢洪道设计尺寸偏小, 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洪。
1.2在布臵上, 某些工程设计的溢洪道其进出口段离坝身太近, 坝肩与溢洪道之间仅有单薄的山脊相隔。
进口段如未进行有效的护砌,泄洪时一旦发生冲蚀现象,将危及坝肩安全,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与坝脚紧贴,如果发生横流冲刷,更易危及坝脚安全,因此这二种情况均对大坝的运行安全十分不利。
1.3溢洪道设计的平面弯道半径过大和收缩过剧, 对泄流十分不利。
特别在溢洪道陡坡段布臵有弯道时,由于弯道流态、流势剧烈变化,导致二岸产生了水面差,这时凹岸水面壅高,并在下游衔接的平直段内产生折冲水流,大大影响了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
另外陡坡段或缓流段的过剧收缩, 也会发生显著的壅水和流态变化,并对溢洪道衬砌造成冲击,如砌护过高会增加投资,砌护过低了又不安全。
1.4溢洪道纵横剖面及平面布臵设计不当,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陡坡设计比降过陡。
部分溢洪道布臵在非岩性山坡上,其底部未做有效的反滤衬砌,致使渗水后易产生滑坡;结构上也不稳定。
在横断面设计中,有些工程对两侧山坡开挖坡度注意不够,有的过陡,加上衬砌厚度偏薄,不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也易造成坍方和滑坡;平面布臵上,存在着上下游断面连接不配套,形成“瓶颈” 现象,从而影响了泄洪能力;此外溢洪道末端与河道衔接部分注意不够,导致有的末端高出河床很多,有的末端未做砌护处理,常造成严重冲刷,并向上延伸,直至整个建筑物破坏。
1.5现有水力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 如溢洪道进口布臵有引洪平流段的情况下, 由于水力计算中忽略了平流段时进口水位的壅高(即水头损失。
非常溢洪道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来说说这非常溢洪道呀!你说这非常溢洪道,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英雄,平时可能不太起眼,但关键时刻那可真是能救命的呀!
想象一下,大坝就好比是一个大水库的守护者,而非常溢洪道呢,就是这个守护者的秘密武器。
当洪水来得特别凶猛,超过了大坝正常承受的范围,这时候非常溢洪道就该出马啦!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挺身而出,让多余的洪水有个去处,不至于把大坝给冲垮咯。
你看啊,要是没有非常溢洪道,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就好像一个人遇到危险了,却没有办法逃脱一样。
非常溢洪道就是给洪水开了一扇特别的门,让它们能乖乖地流走,不惹出大乱子。
它的作用可大着呢!能调节水位,能保障大坝的安全,还能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坝下游的人安心。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英雄,不图什么回报,就只为了大家的安全。
咱再打个比方,非常溢洪道就像是家里的保险丝。
平常你可能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要是电流突然增大,它就能及时熔断,保护家里的电器不被烧坏。
非常溢洪道也是这样,平时可能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可一旦有需要,它绝对不含糊。
你说这非常溢洪道是不是很神奇?它虽然没有大坝那么显眼,但它的重要性可一点儿也不输给大坝呀!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英雄,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大作用。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非常溢洪道。
它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可是有着大本事的呢!我们要感谢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呢?反正我觉得是!这非常溢洪道,真的是太重要啦!。
简介
溢洪道(yì hóng dào)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象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出水渠。
分类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
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
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
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
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①正槽溢洪道。
泄槽与溢流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②侧槽溢洪道。
溢流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
③井式溢洪道。
洪水流过环形溢流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
④虹吸溢洪道。
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
岸边溢洪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
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
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
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
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
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见消能工)。
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
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溢洪道常见类型及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溢洪道工程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其设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是不可缺少的。
现场需安排技术人员实施专业控制模式,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作业流程。
据此,结合工程案例,本文对溢洪道工程降水开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标签:溢洪道工程;降水开挖;专项;施工技术现代项目施工倡导技术原则,对溢洪道工程采取降水开挖技术模式,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因此,施工单位需围绕溢洪道工程拟定技术方案,确保后期施工达到理想状态。
1、溢洪道常见类型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出水渠。
现阶段,溢洪道主要类型包括:1)结构形式: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竖井式溢洪道、虹吸溢洪道、泄洪隧洞;2)泄水形式:1、开敞式溢洪道、封闭式溢洪道。
2、溢洪道降水开挖主要施工方法2.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准备结合场地特点及总体规划,做好现场“三通一平”。
对钢筋场等区域进行硬化。
修建必要的临时生产设施。
合理安排施工、生活的电力配给,架设和布置动力和照明电路。
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排水系统,将经过处理的废水排放到允许的城市污水排放系统中。
2、施工技术准备根据图纸要求制定基坑开挖专项监测方案,根据图纸和方案要求现场布点,及时测定初始值。
制定符合本工程的材料试验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安排进行前期材料试验。
针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在现场设置导线点及水准点,保证施工期间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测量作业,及时指导施工。
2.2 施工技术方法2.2.1便道修建施工溢洪道主便道标准:路面宽8 米,按2%设置单侧路面横坡,边坡坡率1:1,线路外侧设一个1m宽1.2m深的排水沟。
结构层自下而上为80cm厚建筑垃圾+10cm厚级配碎石。
溢洪道辅便道标准:路面宽 5 米,按2%设置单侧路面横坡,边坡坡率1:1,线路外侧设一个1m 宽 1.2m 深的排水沟。
T u f e i s h u i l i一、溢洪道及其分类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包括:进水渠、制约段、泄槽、出水渠。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
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
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
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
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正槽溢洪道。
侧槽溢洪道。
井式溢洪道。
虹吸溢洪道。
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制约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
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
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
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
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二、水库溢洪道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基本理由溢洪道是在洪水盛行期间保证水库安全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某些水库由于当时的设计水平低或工程造价低等的理由,往往其设计的洪水标准相对来说较低、所选用的洪水洪峰、洪量等参数偏小。
以上理由肯定会带来溢洪道的设计尺寸偏小的后果,更有一些小的水库是群众自己的,资金不足,工程质量不过关,再加上长时间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周边的岩石风化坍塌,经常导致泄洪的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安全无误的泄洪。
在布置上来说,一些工程中设计的溢洪道距离坝身太近,而搁在坝肩和溢洪道之间的只有单薄的山脊,在进口段的位置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护砌,只要在泄洪是发生冲蚀现水利工程中就会危及坝肩的安全。
另外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例如说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和坝脚紧紧相挨,一旦发生横流冲刷就会危及坝脚的安全,这些情况都对大坝的安全运转有不利的影响。
由于溢洪道设计时平面弯道的半径过大和收缩剧烈等理由,这对泄洪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非常溢洪道第六章河岸溢洪道第一节概述一、泄水建筑物:用来宣泄洪水期间或其他情况下水库(或渠道)中多余水量以保证大坝安全的建筑物。
包括河床溢洪道(如溢流坝、泄洪闸、泄水孔等)和河岸溢洪道(明渠和泄水隧洞等)。
二、河岸溢洪道的适用条件1、河谷狭窄,洪峰流量大,采用河床布置有困难;2、坝体不宜作河床溢洪道;3、有垭口地形;4、利用施工导流洞改建。
三、溢洪道分类1、正槽溢洪道2、侧槽溢洪道3、井式溢洪道4、虹吸溢洪道一、工作特点开敞式正面进流. 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方向一致.组成: 进水段(引水渠), 控制段,泄槽(陡槽), 消能段,尾水渠.优点:结构简单,进流量大,泄流能力强,工作可靠,施工、管理、维修方便,因而被广泛采用。
图6-1 正槽溢洪道二、正槽溢洪道各组成部分的设计1、引水渠作用:使水流平顺地进入控制段,改善堰身及泄槽的流态。
设计原理:在合理的开挖方量下,尽量减少水头损失,以增加溢洪道的泄水能力。
断面形式:岩基上接近矩形,土基上采用梯形。
进口布置形式:喇叭口。
图6-2 溢洪道的整体布置单位:m2、控制堰段作用:控制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横断面:矩形纵剖面:实用堰和宽顶堰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泄流能力.*实用堰:流量系数大,需要的溢流前缘较短,较之宽顶堰可减少工程量。
但施工复杂,多用于岩石地基上,尤其是岸坡较陡的大中型工程。
形式:克-奥型、WES曲线型*宽顶堰: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但流量系数较小,需要的溢流前缘较长。
多用于泄洪量不大或附近地形较平缓的中小型工程中。
B—堰顶长度H—堰上水头P—堰高图6-3 常用的控制堰3、泄槽段工作特点:在溢流堰后用泄槽与消能段相接,为使槽内水流呈急流状态其纵坡常为大于临界坡度的陡坡,因此又称其为陡槽。
由于泄槽内水流流速较高,设计时必须考虑高速水流产生的冲击波、脉动和空蚀现象,在布置和构造上予以重视,一般应加高、加固泄水槽的边墙,以确保溢洪道的安全。
(1)泄槽的纵剖面设计泄槽的纵坡一般做成为大于临界坡度的陡坡,通常i=1%~5%,有时可达10%~15%。
第六章 河岸溢洪道第一节 概述●水库枢纽三大件: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
●溢洪道:宣泄水库中容纳不下的多余洪水,保证大坝及工程的安全。
●布置方式:1与大坝相结合,布置在河床中间,成为河床式溢洪道,如重力坝、拱坝的溢流坝段。
2当大坝为土石坝,溢洪道就不能与大坝结合,不能布置在河床中,需要布置在河岸边(水库边),成为河岸式溢洪道。
1、河岸溢洪道的类型●类型:开敞式溢洪道:正槽式、侧槽式。
正常溢洪道:封闭式溢洪道:井式、虹吸式。
非常溢洪道:漫流式、 自溃式、爆破引溃式1. 正槽式溢洪道水流过溢流堰后,水流方向不变,进入泄水槽。
●特点:水流平顺,泄水能力强,结构简单,常用。
●适用:岸边有合适的马鞍形山口时,此时开挖量最小。
正槽溢洪道图2.侧槽式溢洪道水流过堰后,转向约90°,进入泄水槽。
●特点:水流条件复杂,水面极不平稳,结构复杂,对大坝有影响。
●适用:两岸山体陡峭,无法布置正槽式溢洪道,可在坝头一端布置侧槽式溢洪道,此时溢流堰的走向与等高线大体一致,可减少开挖量,但水流就有转向问题。
适用于中、小型工程。
侧槽溢洪道图3.井式溢洪道●特点:是管流,泄水能力低,水流条件复杂,易出现空蚀,应用较少。
井式溢洪道图4.虹吸式溢洪道●原理:溢洪道由曲管组成,曲管最顶部设通气孔,通气孔的出口在水库的正常高水位处,当水库的水位超过正常高水位,淹没了通气孔,曲管内没有空气,泄水时有虹吸作用,可增加泄水能力。
●特点:结构复杂,不便检修,易空蚀,超泄水能力小。
用于中小型工程。
虹吸式溢洪道图二、河床式溢洪道的位置选择1.安全方面修建在坚固的岩石地基上,必须修在挖方上,两侧山体必须保证稳定,水流进出口不宜离大坝太近。
2.经济方面选择高程合适的马鞍形山口,开挖方量少,出水归河,冲毁农田要少。
3.施工运用方面为管理运用方便,不宜离大坝太远,施工中要考虑出渣线路、堆渣场地,最好开挖的土石料能用在修坝中。
要考虑爆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