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重点归纳

  • 格式:pdf
  • 大小:292.4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Importance(Aki ver.)

【绪论】

(1)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同期、热状况。农田水分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泥措施一般有:

1、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的降水量

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2、排水措施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

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

宜的水分状况。在易涝易碱地区,排水系统还有控制地下水位

和排盐作用。控制地下水位对增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已越来越

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2)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地区水情主要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

1、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

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

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

(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通过蓄水措施

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

枯水时期河水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储备

2、调水、排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

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用水

时期借引水渠道及取水设备,自水源(河流、水库、河网、地

下含水层等)引水,以供地区用水。某一地区水源缺乏时,可

借人工河道自水源充足地区调配水量.

研究最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的科学理论,合理调配水资源,最大限度的保证各部门用水要求,同时解决好洪涝灾害,便成为我国水资源工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研究以下问题:

1、在深入调查水量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

源规划及水土资源平衡措施

2、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和外来水的统一开发机联合运用,应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寻求水资源系统的最优规划、扩建

和运行方案

3、研究洪涝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接触洪涝威胁,并同水资源开

发利用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做到洪涝旱碱综合治理

4、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

社会福利问题,探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原则的水资源系统

规划、华丽的经济论证方法、

总之,无论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或是地区水情,都要认识自然规律,总结水利建设的经验,坚持科学态度,讲究经济效益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农田水利现代化中出现的性问题,把农田水利科学技术不断推向前进

【第1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 农田水分状况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1.5-2.0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

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1、降水量过大

2、河流洪水泛滥、湖泊满溢,海潮侵袭和坡地水进入农田

3、地形低洼,地下水汇流和地下水位上升

4、出流不畅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1、降雨量不足

2、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

3、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

4、蒸发量过大

(2) 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的概念

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在研究有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水分运动时,大部分需要分析农田水分状况和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向根系的运动和植物体中液态水分的运动以及自植物叶面和土层向大气的水汽扩散运动等。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的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做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第2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1) 作物需水量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田间渗漏)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城产生渗漏的现象

腾发量(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 →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对水稻田来说,也有将稻田渗漏量计入需水量之内,通常称之为田间耗水量

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α值法、蒸发皿法)

ET=αE0 或 ET=aE0+b

ET-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算

E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计算,一般采用

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值

a、b-经验常数

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于水面蒸发量之比值

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K值法)

ET=KY ET=KY n+c

ET-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m³/亩

Y-作为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对于ET=KY公式,则K代表单位产量的需水量,m³/kg

n、c-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上述公式都可估算全生育期作物需水水量,也可估算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生产实践中,过去常习惯采用所谓模系数法估算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即先确定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然后按照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ET i=K i ET/100

ET i-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

K i-需水量模比系数,即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百分数,可以从试验资料中取得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