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课程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89
教学课件第六章幼儿园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课程》第六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的分类与编排、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幼儿园课程的目标;2. 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3. 学会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幼儿园课程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a. 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与目标b.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与编排c.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d. 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策略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2. 内容:a. 理念与目标b. 内容选择与组织c.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d. 评价方法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b.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
c.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并说明实施过程。
2. 答案:a.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注重幼儿兴趣培养、强调家园共育。
b.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
c. 示例: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让幼儿描述所看到的春天特征。
2.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春天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课程结构与课程类型课程从理论上可以被分析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等诸种课程成分,但在现实中,学校课程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
课程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具体课程内容的选样与组织,或某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而是各类课程以及课程内部各成分的结合方式问题,即课程结构问题。
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内部构成,为优化课程设计,增强课程的整体功能提供理论保证。
第一节课程结构的概念和属性一、课程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探讨在课程论中,课程结构本身还不是像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等名词那样有着相对确切含义,能够比较广泛和规范运用的概念。
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与课程结构关系较为密切的词条有两个,具体的内容就反映这样的特点。
一条的英文是“Curriculum Organization”,中文译文为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这些要素包括这样一些一般因素: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学校设备,教学力量的职业知识以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
学校或学院的气氛,社会、社区、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及教师的风格于策略,这些因素虽不很明显,但也是同样重要的。
准备加以组织的课程比各学科或领域的大纲内容要丰富得多:它是学习的环境,教师的目标与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组织课程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任务,教育系统的全部工作都建立在它的上面。
”西方教育家一般都比较重视课程组织。
大多数国家的课程组织呈现三种水平:学校水平、地方水平、国家水平。
在课程研制过程中,课程组织的作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处理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问题,建构无限的文化与有限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内容或学习经验的结构问题,建构课程内在的各种要素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所以课程组织的实质是,人们在课程研制实践中针对课程结构,探讨解决课程的外部和内部平衡问题、探讨解决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本章重点:准确掌握准则方程式的适用条件和定性温度、定型尺寸的确定。
1-1 一般分析),,,,,,,,(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流体受迫在管内对流换热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① 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② 平均流速与平均温度,③ 物性场的不均匀性,④ 管子的几何特征。
一、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1.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流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发展)段和流动充分发展段,如图所示。
(1)从管子进口到边界层汇合处的这段管长内的流动称为管内流动进口段。
(2)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在流动充分发展段,流体的径向速度分量v 为零,且轴向速度u 不再沿轴向变化,即:0=∂∂xu, 0=v 2.管内的流态(1)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流动仍然保持层流,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也就继续保持层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层流流动过程。
2300Re <用νdu m =Re 判断流态, 式中 m u 为管内流体的截面平均流速, d 为管子的内直径,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2)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紊流流动过程。
410Re >(3)如果边界层汇合时正处于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过渡的区域,那么其后的流动就会是过渡性的不稳定的流动,称为流体管内过渡流动过程。
410Re 2300<<3.热进口段和热充分发展段当流体温度和管壁温度不同时,在管子的进口区域同时也有热边界层在发展,随着流体向管内深入,热边界层最后也会在管中心汇合,从而进入热充分发展的流动换热区域,在热边界层汇合之前也就必然存在热进口区段。
随着流动从层流变为紊流, 热边界层亦有层流和紊流热边界层之分。
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对常物性流体,在常热流和常壁温边界条件下,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是:)(1x f t f =及)(2x f t w =与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组成的无量纲温度⎪⎪⎭⎫⎝⎛--x f x w w t t t t ,,x ,随管长保持不变,即: 0,,x ,=⎪⎪⎭⎫ ⎝⎛--∂∂x f x w w t t t t x 式中,t —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 ⇒xf x w w t t tt ,,x ,--仅是r 的函数。
ACCA课程F2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全文)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赋盛誉的国际会计师团体,其专业资格考试以高质量的课程设计,高标准的考试要求、高水平的考试安排,赢得联合国和大量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更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专业机构所推崇。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将ACCA专业资格考试纳入本科教育体系,与ACCA合作开设ACCA成建制班,已成为高校财经类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一ACCA课程体系与F2ACCA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阶段(Fundamentals)与专业阶段(Professional)两部分,基础阶段又分为知识课程(Knowledge)和技能课程(Skills)两部分。
知识课程共三门,主要涉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核心知识,为后续技能阶段课程的学习搭建平台;技能课程共六门,包括法律、税务、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涵盖了一名会计师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必须掌握的技能。
专业阶段的课程是对第一阶段课程的延伸和发展,引入了作为未来的高级会计师所必需的更高级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选修课程为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财务顾问职业,设计了解决更高级和更复杂财务问题的技能。
paper F2 management accounting (以下简称F2 )是属于知识课程中的一门,主要为后续F5、F9等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自2007年12月,高校ACCA成建制班的同学可以选择申请F1-F5免考,由此,成建制班学生在F2的学习中,并没有参加全球统考的应试压力。
笔者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ACCA课程F2的专职授课教师,自2007年以来,已经针对我院ACCA成建制班共7届学生近800余人次讲授该门课程。
下面笔者将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对ACCA成建制班F2双语教学的拙见。
二F2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1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全英文ACCA课程的兴趣和信心ACCA方向是我院的特色专业方向,在学生中深受欢迎。
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是在父母的帮助或者“逼迫”下选择了ACCA方向学习,这些学生在做出决定前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对ACCA课程与自身英文学习能力等的良好评估,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性、主动性,不能积极思考、融会贯通,伴随着学习压力增大,逐渐失去了学习ACCA 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个别学生在初学F1、F2、F3的阶段就已经开始放弃ACCA的学习。
选修3-5第六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讲动量动量定理【课程标准】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理解动量定理,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素养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动量、冲量的概念。
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并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现象。
一、动量、动量变化、冲量1.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作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
(2)表达式:p=mv。
(3)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针对某一时刻而言,具有瞬时性。
2.动量的变化:(1)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
即Δp=p′-p。
3.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公式:I=FΔt。
(2)单位: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3)标矢性: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命题·实验情境一个质量是0.1 kg的钢球,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1)碰撞前钢球的动量是多少?(2)碰撞后钢球的动量是多少?(3)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提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1)p=mv=0.1×6 kg·m/s=0.6 kg·m/s(2)p′=mv′=-0.1×6 kg·m/s=-0.6 kg·m/s(3)Δp=p′-p=-1.2 kg·m/s负号表示Δp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左。
二、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