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8.79 KB
- 文档页数:5
IILB-YJYA-002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一、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和出血】1.发生原因:(1)所选用的胃管过粗或过硬,护理人员在送管过程中动作太快、太急,致鼻咽食管黏膜损伤或出血。
(2)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或反复插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发热。
3.预防:(1)对需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质地软、管径小的聚氯酯或硅胶胃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尤其是胃管同过两个难点、三个狭窄处时应注意插管动作要轻慢,防止黏膜(3)长期留置胃管者,按时更换胃管,应晚上拔除,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4)每日做好口腔护理2~3次/日,并用石蜡油滴鼻,保持口腔湿润、清洁,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
4.处理流程:安慰患者→监测损伤出血情况→取合适卧位→冷了止血效果不佳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严密观察鼻粘膜损伤情况→记录【并发症二、误吸】1.发生原因:(1)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液注入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2)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者,喷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返流引起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4)鼻饲后立即给患者翻身。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3.预防:(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滴入。
(2)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道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床头抬高30°~40°,取侧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鼻饲后,不可立即给患者翻身,以免引起呕吐或呕吐物逆流入气道。
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胃管接负压瓶→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用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并发症三、腹泻】1.发生原因:(1)注入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鼻饲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策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由于各种疾病致吞咽功能减退而不能进食。
为了提供其机体的营养需要,我们通常在患者入院24-48小时内即给予鼻饲饮食。
在鼻饲的过程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部分并发症可通过护士的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一定护理预防措施,而减少乃至避免。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有关鼻饲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策:1、胃管脱出放置胃管后,应将胃管妥善固定牢固。
咳嗽、恶心一般不会致胃管脱出,要严防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
对意识不清、不合作的患者,嘱照顾者24小时陪护,必要时给予患者上肢约束带固定,双手可戴无分指手套:2、胃管堵塞胃管常因鼻饲液的食物颗粒太大、鼻饲管在口腔内有扭曲、鼻饲后未及时冲洗鼻饲管而堵塞。
应嘱照顾者在鼻饲前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其次是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
药物要研碎成细末服用,牛乃不要与果汁同服:另外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胃管道:3、便秘与腹泻鼻饲用具及鼻饲液被细菌污染,鼻饲液温度过低或每次鼻饲液注入过多都可引起腹泻。
故应嘱照顾者保持鼻饲液及鼻饲用具的清洁,鼻饲液要现配现用,低温保存冰箱不可超过24小时,餐前煮沸5分钟充分热透,鼻饲温度在38-40度,每日更换注射器,管道接头处应保持无菌。
一般一次注入量为200-300ml。
要注意腹部保暖,腹泻严重时应暂停鼻饲,便秘者可腹部按摩,必要时可遵医嘱予以缓泻剂:4、误吸致吸人性肺炎口腔中分泌物误吸、胃排空迟缓、恶心、呕吐致胃管移位、营养液返流以及患者体质较差都可引起,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故我们护理关键在于预防。
每日给予口护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输注液时要适时适量,缓慢匀速,开始时20ml/h,逐渐增加。
一般输入速度为50-100ml/h。
经常监测患者胃内食物残留量,若未消化应延迟鼻饲时间,当发生误吸时应立即停止喂食,让患者取右向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必要时可纤维生支气管协助清理误吸物:5、口腔炎、口腔溃疡长期留置鼻饲者由于缺乏食物对口腔内腺体的刺激,使唾液分泌减少,易造成口腔内膜干燥,也易造成细菌繁殖。
留置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败血症(一)发生原因1.患者有某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胃炎等,抵抗力低下,留置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剧了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
而致病菌如克雷伯氏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肠道,其荚膜具有特异抗原,在体内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繁殖力大,致病力强。
病原菌及其产物进入血流造成医源性感染。
2.某些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能使胃液PH值改变,细菌在上消化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3.长期留置胃管,细菌由胃管进入胃内,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诱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患者突发寒颤、高热、四肢颤抖,反复呈现规律性发作,化验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及胃液培养可见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
(三)预防及处理1.留置胃管前各仪器及管道须彻底消毒。
可选用改良胃管,即在传统胃管尾部加一个可移动塑料止水管夹,并在尾端口加以硅胶管塞,手轻轻一按即可关闭胃管,既能有效防止胃内液体外流,也能防止细菌通过胃管污染胃腔,从而减少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感染。
2.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需留置胃管时要谨慎,胃管的前端不要太靠近胃黏膜,以免损伤充血水肿的胃黏膜而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用药后引起的细菌异常繁殖。
4.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问题。
若发生败血症,即尽早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二、声音嘶哑(一)发生原因1.胃管质地较硬,在下插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
2.置管过程中患者咳嗽、说话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局部摩擦或胃管的机械刺激引起喉头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
(二)临床表现置管后或留胃管期间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三)临床表现1.根据年龄、性别、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采用硅胶管可减轻局部刺激。
2.发现声嘶后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以休息。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湿润。
给予雾化吸入哦,口服B族维生素及激素治疗,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促进康复。
3.病情允许应尽早拔出胃管。
三、呃逆又称“打嗝”,时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使之急骤吸气,因声门关闭而突然停止吸气。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一)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3.鼻饲液浓度过高、温度不当以及配置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表现1.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便或水样便,伴有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和处理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减慢鼻饲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2-3天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禁食。
3.鼻饲液浓度应由低到高,逐步增加。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最好新鲜配制,保证在24h 内用完。
配制好的溶液保存于(4℃)以下冰箱内。
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38-40℃为宜,不能太烫。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
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二、误吸(一)原因1.身体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轻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的量注入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二)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三)预防和处理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坐位。
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立即吸净气道,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鼻饲技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鼻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支持方法,但是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腹泻。
腹泻的原因主要有鼻饲液进入胃肠道刺激肠蠕动、流质食物含脂肪过多、广谱抗生素使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鼻饲液被细菌污染等。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和肠鸣音亢进。
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控制鼻饲液量、口服乳酸菌制剂或氟康唑治疗、使用适当浓度的鼻饲液、注意无菌操作、评估病人饮食惯和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等。
误吸是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危险情况。
误吸的原因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胃肠功能减弱和鼻饲速度过快等。
临床表现为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调整病人的体位、控制鼻饲速度、立即停止鼻饲并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和抽吸胃内容物等。
在实际操作中,鼻饲技术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及时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营养需要。
2.为了避免机械引起的胃返流,应选择合适管径的胃管,并注意鼻饲量和灌注速度。
可以采用逐步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使用输液泵进行匀速输入。
3.对于昏迷或危重病人,应在管饲前进行翻身操作,以避免胃返流。
对于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入量不能过多,以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在吸痰时,应禁止注入。
4.对于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以减少胃内潴留并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的发生。
5.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进行喂养,可以解决胃痉挛、返流等问题。
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三、恶心、呕吐一)原因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或量过大引起。
二)临床表现病人可能会感到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三)预防及处理1.可以减缓输注速度,逐步递增液量。
一般每日输注量为1000毫升,逐步过渡到常量2000-2500毫升,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分钟。
留置胃管鼻饲法常见操作并发症一、吸入性肺炎(一)预防1、每次鼻饲前验证胃管在胃内后再鼻饲。
2、患者取半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
3、插胃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
4、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注入量和间隔时间。
(二) 处理1、停止营养液的注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支镜帮助清除误吸物。
2、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3、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二、鼻饲管堵塞(一)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2、制作营养饮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碎溶解后输入,牛奶与果汁应分别注入,防止发生凝块。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Oml冲洗管道。
(二)处理1、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灌注器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2、如无法再通,报告医师,给予更换鼻饲管。
3、鼻饲混合流质,应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三、胃管脱出(一)预防1、告知患者及家属鼻饲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
2、妥善固定胃管,导管标示注明导管名称、置管时间和置管长度。
3、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二) 处理1、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
2、遵医嘱重新置胃管,妥善固定,加强看护。
四、恶心、呕吐(一)预防1、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和进食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
2、鼻饲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潴留量超过150ml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3、鼻饲流质温度在38-40度,减少对胃肠刺激。
4、每次使用鼻饲管后封闭末端,避免进入空气,引起腹胀。
5、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注入速度不要过快。
(二) 处理1、出现恶心、呕吐应尽快吸净呕吐物,暂停鼻饲。
2、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五、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一)预防1、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插管时选用质地软,管径小,质量好的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资料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肠道的方法,常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取食物的患者,如昏迷、吞咽困难或口腔手术后等。
尽管鼻饲法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喂养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
一、鼻饲法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 患者评估:在进行鼻饲法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的情况。
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鼻腔疾病、鼻腔手术史或鼻腔出血倾向等情况。
2. 鼻腔护理:在进行鼻饲法之前,需要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护理,保持鼻腔通畅。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减少感染和刺激的风险。
3. 饲管选择:选择合适的饲管是预防鼻饲法并发症的关键。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管。
一般来说,较软的饲管更容易插入,并减少对鼻腔的刺激。
4. 饲管插入技术:在插入饲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准确。
应使用适当的润滑剂,以减少对鼻腔和喉部的刺激。
插入饲管后,应进行X线检查确认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5. 饲管固定:固定饲管是预防饲管脱出和移位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专用的饲管固定器或透明敷料固定饲管,确保饲管的稳固。
6. 饲料选择:选择适宜的饲料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饲料,以及高渗透压或低渗透压的饲料。
二、鼻饲法并发症的处理措施:1. 鼻腔刺激和疼痛:有些患者在进行鼻饲法后可能会出现鼻腔刺激和疼痛的症状。
可以通过调整饲管的位置或更换较软的饲管来减轻这些症状。
2. 鼻腔出血:鼻腔出血是鼻饲法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患者出现鼻腔出血,应立即停止鼻饲,并用冷敷或局部止血药物进行处理。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3. 肺部感染:长期鼻饲法可能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应定期更换饲管,保持饲管的清洁,定期清洗饲管和鼻腔。
4. 胃肠道问题:部分患者在进行鼻饲法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问题,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误吸】预防: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翻身、吸痰的病人,应先翻身、吸痰后,再行鼻饲,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
4、持续缓慢滴注营养液,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
处理:1、如发生误吸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
2、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吸入物。
3、如有肺部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腹泻】预防:1、袋中的鼻饲液悬挂不超过4-8小时,防止鼻饲也受污染。
2、胃肠功能差、乳糖不能耐受者,要慎用含牛奶的鼻饲液。
3、鼻饲液温度适宜。
处理:1、腹泻频繁者可暂停鼻饲,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药。
【管道堵塞】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2、制作营养食物时要过滤,鼻饲片剂药物前必须碾碎。
3、每次鼻饲前后用少量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处理: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的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
2、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查找原因或给予重新置管。
肌肉、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局部硬结、感染】预防: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处理:1、出现局部硬结者,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热敷。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2、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通知一声进行处理。
【神经损伤】预防: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及有效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
2、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1、若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停止注射。
2、给予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出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食物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预防:注射器抽出胃液,确定胃管留置在胃内。
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下气泡。
用注射器向
胃管内快速注入20-30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患者取30-45度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或者采取持续输入。
处理
: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反流物,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帮助清除误吸物。
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
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反流。
鼻饲管堵塞预防: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制作营养食时
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
处理:遇鼻饲管堵塞,立
即用灌注器或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报告医生,给予重新置管。
胃管脱出预防:放置胃管后,嘱患者及照顾者注意胃管勿拔除。
妥善固定胃管,在出
鼻孔处贴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
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
处理:胃管脱出后,立即报
告医师。
按医嘱重新置胃管。
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程序并发症预防1. 感染预防:为了预防鼻饲导管引起的感染,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应戴好手套,并在沿用导管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导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过敏反应预防:在进行鼻饲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过敏测试。
如果患者存在对饲料成分的过敏反应,应调整饲料的配方或采用其他代用品来避免过敏发生。
3. 导管堵塞预防:为了预防鼻饲导管的堵塞,应在每次饲料投放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此外,饲料应适当稀释,以减少导管堵塞的风险。
4. 气胸预防:在鼻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气胸的问题。
术后或高风险患者应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合理运动,以减少气胸的发生。
并发症处理程序1. 感染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症状,如明显红肿、疼痛或发热,应立即就医。
医务人员会进行必要的治疗,比如给予抗生素和适当的伤口处理。
2. 过敏反应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鼻饲治疗,并就医寻求帮助。
医务人员会评估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过敏反应处理。
3. 导管堵塞处理:如果鼻饲导管发生堵塞,应立即联系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可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方法来清除导管中的障碍物,以保证鼻饲治疗的正常进行。
4. 气胸处理:如果患者出现气胸的症状,如胸痛和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医务人员会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以确定气胸的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如胸管引流或手术修复。
以上是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程序的简要介绍。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医务人员在实施鼻饲治疗时应严格遵循预防和处理程序,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护理。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腹泻是鼻饲操作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造成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鼻饲液量过大、流质食物含脂肪过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
病人出现腹泻的临床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等。
预防和处理腹泻的方法包括控制鼻饲液量、口服助消化药或止泻药、口服乳酸菌制剂等。
误吸是鼻饲操作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导致误吸的原因包括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等。
病人出现误吸的临床表现包括呛咳、气喘、呼吸困难等。
预防和处理误吸的方法包括控制鼻饲注入速度、控制注入量、降低胃内容物潴留等。
对于已经出现吸入性肺炎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
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部30-45度,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半卧位。
如果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鼻饲,将病人转移到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以防止进一步的反流。
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和灌注速度,可以逐步递增鼻饲量或使用输液泵以匀速输入。
3.对于昏迷或危重病人,应在管饲前进行翻身,以避免胃因机械而引起反流。
对于有呼吸道损伤的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入量不能过多,以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
在吸痰时,不应注入。
4.对于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以减少胃内潴留,并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反流现象的发生。
5.在喂养时,可以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以解决胃轻瘫、反流等问题。
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通过鼻饲管内注入。
三、恶心、呕吐1.原因通常是因为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或量过大。
2.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以及吐出胃内和肠内容物。
3.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减慢输注速度,逐渐递增液量,每日输注1,000毫升,逐步过渡到常量2,000-2,500毫升,分4-6次平均输注,最好采用输液泵24小时均匀输入法。
另外,保持溶液温度在40°C左右可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鼻饲并发症防范与应急处理(一)窒息1、临床表现(1)轻者出现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
(2)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2、预防措施(1)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
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3)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予鼻饲。
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5)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3、处理措施(1)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2)取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采取心肺脑复苏治疗五、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二)鼻饲管堵塞1、临床表现鼻饲管堵塞,鼻饲时有阻力感。
2、预防措施(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保障患者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3、处理措施(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水冲洗,使之再通。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三)鼻饲管脱出1、临床表现:鼻饲管部分脱出2、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做好告知(3)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做好管道管理,防止胃管脱出。
(4)做好患者及家属指导使其配合,避免自行拔管。
(5)加强巡视,认真交接鼻饲管留置情况。
3、处理措施(1)鼻饲管部分脱出,患者无禁忌症时可酌情进行续管。
留置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患者有某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胃炎等,抵抗力低下,留置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剧了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
而致病菌如克雷伯氏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肠道,其荚膜具有特异抗原,在体内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繁殖力大,致病力强。
病原菌及其产物进入血流造成医源性感染。
2.某些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能使胃液PH值改变,细菌在上消化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3.长期留置胃管,细菌由胃管进入胃内,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诱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寒颤、高热、四肢颤抖,反复呈现规律性发作,化验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及胃液培养可见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三)预防及处理
1.留置胃管前各仪器及管道须彻底消毒。
可选用改良胃管,即在传
统胃管尾部加一个可移动塑料止水管夹,并在尾端口加以硅胶管塞,手轻轻一按即可关闭胃管,既能有效防止胃内液体外流,也能防止细菌通过胃管污染胃腔,从而减少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感染。
2.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需留置胃管时要谨慎,胃管的前端不要太靠近胃黏膜,以免损伤充血水肿的胃黏膜而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用药后引起的细菌异常繁殖。
4.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问题。
若发生败血症,即尽早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二、声音嘶哑
(一)发生原因
1.胃管质地较硬,在下插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
2.置管过程中患者咳嗽、说话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局部摩擦或胃管的机械刺激引起喉头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
(二)临床表现
置管后或留胃管期间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三)临床表现
1.根据年龄、性别、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采用硅胶管可减轻局部刺激。
2.发现声嘶后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以休息。
加强口腔
护理,保持局部湿润。
给予雾化吸入哦,口服B族维生素及
激素治疗,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促进康复。
3.病情允许应尽早拔出胃管。
三、呃逆
又称“打嗝”,时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使之急骤吸气,因声门关闭而突然停止吸气。
(一)发生原因
留置胃管过程中膈神经受胃管刺激而产生的反应。
(二)临床表现
喉间呃呃连声,持续不断,声短而频频发作,令人不能自制。
轻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重者昼夜发作不停,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休息、睡眠。
(三)预防及处理
1.留置胃管每天需做口腔护理,注意不用冷水刺激,以免
加重呃逆,可用温开水,棉球不要过湿。
2.一旦发生呃逆,可首先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给患者突然提问或交谈等。
或轮流用拇指重按患者攒竹穴,每侧一分钟,多能缓解。
亦可将两食指分别压在患者左右耳垂凹陷处的翳风穴,手法由轻到重,压中带提,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佳,持续一分钟后缓慢松手即可止呃。
3.若上述方法无效,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或予胃复安
20〜40mg肌注,严重者可予氯丙嗪50mg肌注。
四、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一)发生原因
1.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道黏膜。
2.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道
3.禁食,唾液分泌减少,黏膜易损伤
(二)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腔留出血性液,部分病人有感染症状,如发热。
(三)预防及处理
1.对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和硅胶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
置管动作要轻稳、快捷。
3.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用PH试纸测定口腔PH值,选用适当的药物,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每周更换胃管一
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4.可用混合液咽部喷雾法预防,即用2%甲硝唑15ml、2%^0
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液,加入喷雾器内,向咽部喷雾4次,约2〜3ml,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