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用(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51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题学习将通过分析整理,实现从分散的知识点到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思维,构建有关气体制备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探究,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本课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教师要考虑到虽然学生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较弱,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
让学生形成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掌握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3.了解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掌握如何根据原理选择装置及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了解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认识到工业上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重大突破,认识到二氧化碳用处很多,引出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过渡到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提问】1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1)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2)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 2=====点燃CO 2 (4)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C+2CuO=====高温2Cu+CO 2↑【提问】2确定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因素?制得的气体是否较纯;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反应是否易操作;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目的:1.练习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的基本操作。
2.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对二氧化
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石灰水水
试管铁架台烧杯阶梯蜡烛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带胶塞的导管准备: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的石灰水;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水,再滴加几滴紫色石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试管、橡皮塞、和导管,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
说明应重新塞紧或更换;
说明可以使用。
2.向大试管中先加入几块石灰石,再加入1/3试管的稀盐酸,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结论:
化学方程式:
3.用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用放在集气瓶检验二氧化碳集满。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可以用
收集
画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简图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
水中。
结论:
化学方程式:
5.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将试管中的导管取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二氧化碳通入后
试管加热后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化学方程式:
6.二氧化碳灭火
结论:。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实验室里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方法和气体的检验。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实验原理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或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四、探究准备1:通过之前的学习,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是否有毒是否溶于水和跟水反应是否支持燃烧能否供给呼吸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打开汽水瓶盖时产生的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吗?此现象说明该气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3: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为什么?4:二氧化碳的固态叫什么?它有何妙用?5:“温室效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四、实验步骤1.采用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装置制取CO2。
组装简易装置。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将装置中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有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3.拔掉试管上的橡皮塞,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使石灰石缓缓滑到试管底。
4.倒入适量稀盐酸,迅速用带有导管的胶塞塞紧管口,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稀盐酸倒入后立即有。
将气体发生装置中导管的另一端插入集气瓶的,用玻璃片半盖5.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住集气瓶。
6.用,检验集气瓶中是否装满二氧化碳气体。
7.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表。
方法探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文|项鑫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碳酸钙(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方法。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aCO3 + 2HCl=CaCl2 + H2O +CO2
实验装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反应瓶:装有碳酸钙固体的容器,可以是圆底烧瓶。
2. 分液管或橡胶塞:带有孔的橡胶塞,用于连接导管和引入稀盐酸。
3. 导管: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反应瓶中导出。
4. 收集瓶: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放置在水槽中,以水封的方式收集。
5. 水槽:装有水,用来为收集瓶提供水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实验步骤如下:
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钙放入反应瓶中。
2. 使用带有孔的橡胶塞将分液管或导管密封好,并将其引入反应瓶内。
3. 通过分液管向反应瓶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开始反应。
4. 二氧化碳气体会通过导管进入到倒置在水槽中的收
集瓶中,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会从底部进入,排出收集瓶内的空气,从而实现收集。
需要注意的是,反应过程中应缓慢加入稀盐酸,以控制反应速率,避免过猛的反应导致溶液喷出或压力过大。
同时,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实验室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通风良好。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制取装置:(4)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大理石→加入稀盐酸→收集气体。
(5)检验:向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6)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特别提醒】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制得气体的方法。
CO2的检验、验满与存放如何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呢?提示:①排空气法收集: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气体从b端进,空气从a端出。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气体从a端进,空气从b端出。
若把图1的装置倒转过来,则进出口的顺序就反过来了。
②排水法收集:( 如图2) 瓶中盛满水。
集气时气体从a端进,水从b端出。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典例】(2021·天津中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试管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AC(或AE)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4=====△K2MnO4+MnO2+O2↑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BC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借题发挥】(4)制取气体时,一定要提前检验装置的__气密性__,B装置的气密性该如何检验?__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__。
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性质实验探究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3、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条件:Mg条要点燃)4、启普发生器制CO2实验装置:(中学课本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但在实际中可以使用排水法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二、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因为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此外,只有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启普发生器球形漏斗中页面稳定,以便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为: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若水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上一薄层凡士林。
2、启普发生器使用时,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脱脂棉或放入橡胶垫圈,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加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
3、启普发生器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液面不高过导气管的橡胶塞为宜。
4、在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旋塞,球形漏斗中的液体将会进入到容器中与固体反应,同时可通过调节旋塞控制气体的流速。
停止使用时,关闭旋塞,容器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将液体压回漏斗,使液体和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5、启普发生器的优点:能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药品。
6、在启普发生器的液体需要更换时,应该塞紧漏斗口,然后拔下容器底部的液体出口塞,使废液缓缓流出,塞上液体出口塞后,再从球形漏斗口注液。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已将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审计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吗?【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VB 、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 :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2.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如图所示。
(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了。
(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备用。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几集气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讨论归纳。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活动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
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熄火。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呈紫色。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试剂,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素养目标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阳光和水,也离不开二氧化碳。
在前面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取了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二、推进新课[过渡]请同学们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然后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归纳总结]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②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CaO+CO2↑;③2CuO+C2Cu+CO2↑等。
这些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操作较复杂,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便收集,所以这些反应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实验室有以下几种药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利用这几种试剂探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是CaCO 3)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6~147页“探究”的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等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过渡]请同学们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相关性质进行比较,并完成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第六单元 二氧化碳的制取【目标导读】一.室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反应原理的探究。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来制取CO 2?制取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做如下几个实验: 1.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有气泡产生,原理:2. 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 刚有气泡,马上又停止。
分析:生成微溶物,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不宜采用。
3. 用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速度很快。
分析:速度太快,来不及收集,不宜采用。
结论:实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CO 2装置的探究: 1.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CO 2的装置包括两部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CaCO HCl CaCl CO H O 32222+=+↑+CaCO H SO CaSO CO H O 324422+=↓+↑+CaSO 4Na CO HCl NaCl CO H O 232222+=+↑+CaCO HCl CaCl CO H O 32222+=+↑+2. 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固体+液体常温大反应氧气固体、或固体+液体加热或常温略大不反应结论:CO2的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CO2的收集不能用排水法。
3. 通过讨论,设计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CO2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
设计气体制备的装置要本着安全、简便、易控的原则。
实验室制取CO2可以用以下装置,或其他正确装置。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1.原理和药品: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注意: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因为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
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3.收集时瓶口覆盖毛玻璃片,且导管应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处,便于尽快排净空气,收集较纯的气体。
4.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因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而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
•2.装置:固液混合不加热(1)发生装置A装置为简易装置,不便于加液体;B,C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使用B、C装置时应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日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D装置使用了分液漏斗,便于加酸,还可以利用活塞控制反应。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如图:3.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4.检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6.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入石灰石(或大理石);c. 塞紧双孔塞;d.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e.收集气体;f.验满。
7.注意事项:反应物不能用浓盐酸、硫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硫酸不会挥发,但会生成硫酸钙沉淀,沉淀的硫酸根附着在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酸的接触面积变小,最后反应停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选择: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姓名: 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姓名: 学号: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1.CO2的实验室制备2.CO2溶于水生成碳酸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4.CO2的密度探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 澄清石灰水, 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CO2的实验室制备:CaCO3+ 2HCl==CaCl2+ CO2↑+ H2O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 2O + CO2= H2CO3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 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4.CO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实验步骤】1.预计算: 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 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 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 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 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 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 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4.5g 大理石(碳酸钙), 加入具支试管中4.量取20mL 稀盐酸, 加入滴液漏斗中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 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 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 点燃蜡烛。
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顺序。
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 拆除装置, 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