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第一编:著作权法
- 格式:ppt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86
《知识产权法》参考答案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B;3.C;4.ABCD;5.ABCD;6.ACD。
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法律应用】【案例一】泥塑被合法转让后,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仍享有著作权。
【案例二】本案的“一稿多投”不违反著作权法。
【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 C;2.B;3. ACD;4.AC;5.ABD;6. ABC。
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法律应用】【案例一】(1)甲描述客观事实的诗具有独创性。
(2)八个字可以构成作品。
【案例二】(1)临摹行为不是著作权法上的创作。
(2)临摹是著作权法上一种复制的形式。
(3)临摹品不构成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案例三】(1)张某演奏的华彩乐段属于音乐作品。
(2)李某对张某的乐曲进行记录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应当属于复制行为。
(3)李某对于所记录的乐谱进行的改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或侵犯修改权,或侵犯改编权。
综上,李某的记谱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复制行为,其擅自将所记录的乐谱以自己名义发表,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在具体内容方面,不仅侵犯了前述各项权利,还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著作财产权。
【案例四】这张照片不应该展览。
本案主要涉及对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问题。
【案例五】(1)《乌苏里船歌》属于编曲。
(2)《乌苏里船歌》的权利主体是赫哲族。
【案例六】(1)电视节目预告表不是时事新闻。
(2)电视节目预告表不具有独创性。
(3)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并不等于不受法律保护【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 C;3. B;4. D;5.B;6.AB;7. BCD;8.ABD;9. AC; 10. ABCD; 11.BCD。
五、案例分析题(1)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理由如下: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一个数据库,其对数据库内容的选择、编排付出了创作性的智力劳动,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独创性条件,因此对其享有著作权。
第一章著作权概述一、名词解释1.自然人作者:是指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活动,采用一定的客观表现方式直接创作作品的人。
2.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3.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1.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B )A.作者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思维B.作品的内容和形式C.作者对某一作品的特定表达D.作品内容本身2.我国著作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D )A.出版权B.作者权C.专有权D.版权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D )A.版权B.著作权C.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D.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4.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下列情况下产生?(C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C.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D.在作品上回流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三、多项选择题1.著作权的特点在于(ABD )A.著作权因作品创作而自动产生B.著作中的人身权不得转让C.著作权没有保护期限的限制D.著作权保护期限届满,一切著作权均不再受到保护2.著作权的法律性质属于(BD )A.抗辩权B.专有权C.对人权D.绝对权3.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ABCD )A.保护作者权益原则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4.我国对著作权的保护体现在以下哪些法律中?A.民法通则B.继承法C.刑法D.宪法四、不定项选择题1.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为(ABCD )A.保护对象不同B.权利产生的程序不同C.权利的存续期间不同D.权利的效力空间不同2.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立法目的是(AC )A.保护作者合法权利B.保护商业领域内的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标记C.鼓励创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D.保护工业领域内的有关产品或制造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五、简答题1.著作权与商标权有哪些区别与联系?答:著作权和商标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
目录编 # & (6)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6)l.i复:g笔记 (6)I. 2 课后习题详解 (10)第二编著作权法 (15)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15)2.1复:g笔记 ........................................................................................................................................................... is2.2课后习题详解 (17)第三章著作权的对象 (19)3.1复:g笔记 (19)3.2课后习题详解 (21)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24)4.1复习笔记 (24)4.2课后习题详解 (27)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 (30)5.1复习笔记 (30)5.2课后习题详解 (33)第六章邻接权 (35)6.1复习笔记 (35)6.2课后习题详解 (38)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40)7.1复习笔记 (40)7.2课后习题详解 (43)第八章著作权的限制 (45)8.1复习笔记 (45)8.2课后习题详解 (47)第九章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48)9.1复习笔记 (48)9.2课后习题详解 (48)第十章著作权的保护 (50)10.1复习笔记 (50)10.2课后习题详解 (52)第三编专利法 (55)第十一章专利法概述 (55)II. 1 复习笔记 (55)11.2课后习题详解 (57)第十二章专利权的对象 (59)12.1复习笔记 (59)12.2课后习题详解 (61)第十三章专利权产生的实质条件 (63)13.1复习笔记 (63)13.2课后习题详解 (67)第十四章专利权产生的形式要件 (70)14.1复习笔记 (70)14.2课后习题详解 (73)第十五章专利权的内容 (76)15.1复习笔记 (76)15.2课后习题详解 (81)第十六章专利权的主体 (84)16.1复^3笔记 (84)16.2课后习题详解 (86)第十七章专利权的保护 (88)17.1复^3笔记 (88)17.2课后习题详解 (90)第四编商标法 (93)第十八章商标法概述 (93)18.1复骑记 (93)18.2课后习题详解 (97)第十九章商标权的对象 (103)19.1复骑记 (103)19.2课后习题详解 (106)第二十章商标权 (109)20.1复 ^3 笔记 (109)20.2课后习题详解 (112)第二十一章商标注册与注册商标的变动 (114)21.1复 ^3笔记 (114)21.2课后习题详解 (119)第二十二章注册商标无效 (121)22.1复 ^3笔记 (121)22.2课后习题详解 (122)第二十三章商标评审与商标确权制度 (125)23.1复习笔记 (125)23.2课后习题详解 (127)第二十四章驰名商标及其保护 (129)24.1骑 i己 (129)24.2课后习题详解 (130)第二十五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132)25.1复 ^3笔记 (132)25.2课后习题详解 (135)第五编反不正当竞争法 (137)第二十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137)26.1复习笔记 (137)26.2课后习题详解 (140)第二十七章不正当竞争行为 (142)27.1复习笔记 (142)27.2课后习题详解 (146)第二十八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152)28.1复习笔记 (152)28.2课后习题详解 (153)第六编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 (154)第二十九章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概述 (154)29.1骑 i己 (154)29.2课后习题详解 (155)第三十章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条约 (157)30.1复骑记 (157)30.2课后习题详解 (162)第三H章《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165)31.1复 ^3笔记 (165)31.2课后习题详解 (176)第三十二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80)32.1复 ^3笔记 (180)32.2课后习题详解 (184)第三十三章《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86)33.1复 ^3笔记 (186)33.2课后习题详解 (191)第三十四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1996年) (196)34.1复雅记 (196)34.2课后习题详解 (200)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修订) (203)第一编绪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知识产权的概念、本质和范围f 知识产权的对象、客体“知识”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知识与知识产权构思与表现、知识与载体或形式与质料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的特征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的分类1L 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知识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f 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I-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重点难点归纳】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1.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牛的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法》word版知识产权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法律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各类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定义和分类本节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定义以及各类知识产权的分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本节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包括对创造性作品、发明创造、商标标识等的保护。
第四节:知识产权的权利和责任本节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权利和责任,包括知识产权的享有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等。
第五节: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和终止本节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和终止条件,包括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商标权的保护期限等。
第二章:专利法第一节:专利的定义和分类本节详细介绍了专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第二节: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本节详细介绍了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流程,包括申请条件、审查程序、审查要求等。
第三节:专利权的保护和维权本节详细介绍了专利权的保护和维权措施,包括专利权的侵权行为、维权程序、维权救济等。
第三章:商标法第一节:商标的定义和分类本节详细介绍了商标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个人商标、企业商标、集体商标等。
第二节:商标的注册和管理本节详细介绍了商标的注册和管理流程,包括注册条件、注册程序、管理要求等。
第三节:商标权的保护和维权本节详细介绍了商标权的保护和维权措施,包括商标权的侵权行为、维权程序、维权救济等。
第四章:著作权法第一节:著作权的定义和分类本节详细介绍了著作权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
第二节:著作权的和登记本节详细介绍了著作权的和登记流程,包括要求、登记程序、登记费用等。
第三节:著作权的保护和维权本节详细介绍了著作权的保护和维权措施,包括著作权的侵权行为、维权程序、维权救济等。
第五章:商业秘密保护法第一节: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本节详细介绍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
知识产权法法条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我国知识产权法是由《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三部法律来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公布1991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七条科学技术作品中应当由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保护的,适用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
第八条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第二章著作权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第一编总论部分一、填空题1、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的观点,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所发展。
答案:卡普佐夫;皮卡第2、“知识产权”的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
在我国,“知识产权”曾长期被称之为()。
“知识产权”作为正式的法律用语,最早出现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中。
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
答案: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
3、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答案: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4、狭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另一类是(),主要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答案:文学产权;工业产权。
5、147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该法相当简单和粗糙,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权色彩。
1624年,英国颁布的(),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注:本教材认为该法为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答案:威尼斯;《垄断法规》6、1709年,英国颁布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答案:《安娜法令》(全称:《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商标制度的国家是法国。
1804年法国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第一次肯定了商标权与其他财产权同样受保护。
1857年法国又颁布了一部系统的《商标法》,该部法律的全称为()。
答案:《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二、判断题1、知识产权的性质属于公权。
(×)2、知识产权的发生、行使和保护,适用于民法。
民法的精神和制度,决定着知识产权的面貌。
(√)3、把知识产权置于何种法律中,是在经济法中,还是在民法中,或者在行政法中,甚至在国际经济法、国际法中,使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或者国际法的手段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这些属于不同的立法技术或处理手段以及法律编纂问题,并不能改变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
1.一编:总论(选、简)一、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广义: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
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
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性质与特征一、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
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
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二、特征: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
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1992年7月1日92-587号法颁布,经2009年10月28日2009-1311号法最新修改)说明:本文档内容节录自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十二国著作权法》其中“《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著作权第一编著作权范围第一章著作权性质L.111-1条(2006年8月1日2006-961法律)智力作品的作者,仅仅基于其创作的事实,就该作品享有独占的及可对抗一切他人的无形财产权。
该权利包括本法典第一卷及第三卷规定的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权利和财产方面的权利。
除本法典规定的特殊情形外,订有或订立劳务合同或雇佣合同,不影响智力作品的作者享有第一款规定的任何权利。
除同样的特殊情形外,智力作品的作者为国家、地方行政部门、具有行政属性的公共部门、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法兰西银行的公务人员的,他们所享有的前述权利亦不受影响。
公务人员作者的作品,根据其身份或管理其职能的法规,无需上级部门事先审查即可发表的,不适用L.121-7-1以及L.131-3-1至L.131-3-3条的规定。
L.111-2条无须任何公开发表,仅仅基于作者构思的实现,即使非完全实现,作品创作即视为完成。
L.111-3条L.111-1条规定的无形财产权与作品原件的财产所有权相独立。
作品原件取得人,除L.123-4条第二、三款规定的情形外,不因取得原件本身获得本法典规定的任何权利。
这些权利只属作者及其权利继受人本人,但作者及其权利继受人不得要求原件所有人交出原件供其行使权利之用。
但原件所有人明显滥用权利妨碍发表权的行使时,大审法院可根据L.121-3条的规定采取一切适当之措施。
L.111-4条在符合法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规定的情况下,经咨询外交部后查明某国对在法国首次发表的作品,无论以何种方式未给予充分有效保护的,在该国首次发表的作品不得享有法国著作权立法之保护。
但作品的完整和身份不得受到任何损害。
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教案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著作权法,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著作权法的系统学习了解掌握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全面把握版权的内涵、特征、归属及该法在实践中的规制作用,为拓展艺术管理、传媒管理和艺术传媒产业等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以讲授法、案例分析为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懂会用,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32学时、学分:2分四、教学内容与进度:教学内容: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绪论教学日期:年月日教学地点:艺术文化学院2教室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法理的层面了解知识产权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2、了解国际与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产生的现状、差距;3、了解中国加入WTO后对知识产权法的修改情况;4、通过以上讲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授课过程: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生产经营标准依法在一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的总称。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1、无形性即不是物,也不是行为。
(美国学者称之为信息)2、双重性人身权和财产权。
3、法定性需要经国家立法直接确认才能产生4、专有性独占性、排它性5、地域性是一种严格受地域限制的权利6、时间性在法定的保护期限内有效二、知识产权的范围(一)著作权(版权)(二)工业产权(商标权、专利权)(三)发现权、发明权、其他科技成果权三、知识产权法保护制度(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体制下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1967年51个国家在斯德尔摩签定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由此成立。
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世界上单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其目标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知识产权法法条全文知识产权法法条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鼓励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知识产权,是指按照本法规定,由国家授予的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在一定期限内,由权利人享有的专有权益。
第三条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并保护集体知识产权,保护民族、地方特色和民间文艺、民间文化和民间传统知识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依法使用知识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保护和执行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损害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家鼓励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保障其对知识产权的合法享有权益。
第七条知识产权的取得、行使和终止,应当遵守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国家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
第二章著作权第九条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个人权利两个方面。
第十一条自然人依法享有著作权。
第十二条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著作权。
第十三条著作权享有和侵权纠纷的处理适用著作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十四条期刊、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得侵害作者的名誉权、荣誉权和形象权。
第十五条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制品及其他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和宣传的利用方式,应当取得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十六条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汇编、整理等创作活动,应当取得原作著作权人或者其授权人的许可。
第十七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已出版的作品,相应地应当支付报酬,但是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作者享有署名权,署名权不得侵犯。
第十九条著作权终止的情况,适用著作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