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植物图片.ppt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2
一篇认全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是人类的菜园子,菜市场若没有了十字花科蔬菜,简直好比华语乐坛缺少了汪峰,憾失半壁江山。
涉及到的物种倒是不太多,只有区区7个:芸薹属御三家占大头,萝卜属独苗儿紧随其后,还剩下三个小众蔬菜。
芸薹属/Brassica图1.0 白菜型油菜1、芸薹/B. rapa,最早驯化于中东,后随亚欧大陆贸易路线向四周传播,经印度传入中国,逐渐成为我国人民最离不开的蔬菜,变种、亚种或品种极为丰富,简直是包罗万象。
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叶用型、薹用型、根用型和油用型。
油用型即白菜型油菜,目前作为油料作物已经没落,栽培面积远不如欧洲油菜,略过不提。
图1.1 大白菜图1.2 娃娃菜图1.3 小白菜图1.4 鸡毛菜图1.5 青菜图1.6 塌棵菜叶用型,外观迥异,千变万化。
白菜/subsp. pekinensis是北方冬季菜市场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小白菜、鸡毛菜是不同阶段的白菜幼苗,娃娃菜是袖珍型白菜;青菜/subsp. chinensis的各地俗名不一,也有叫小油菜、小白菜或“瓢儿白”的;塌棵菜/subsp. narinosa主产于南方,叶子以叶镶嵌的方式贴地生长,叶绿素含量高,据说霜打后口味更佳,北方市场偶见。
图1.7 “天津绿”白菜中东是栽培芸薹的发源地,但白菜型蔬菜却都是在东亚被驯化而来的,说是我国原产也不算离谱。
白菜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青青园中葵”黯然失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仅部分地区尚有栽培。
苏东坡盛赞曰“白菘类羔豚,罗土出熊踽”,认为白菜比羊羔、熊掌亦不惶多让,但他也只吃过散叶的白菜,像现在这种叶片向内卷曲的基因突变最早现于在明末清初,他没赶上。
图1.8 紫菜薹图1.9 广东菜心图1.10 芜青薹用型,以花薹为食用部分。
著名的还有紫菜薹/var. purpuraria 和广东菜心/subsp. parachinensis。
前者因含花青素而呈紫红色,通常炒食,武汉洪山紫菜薹品质最佳,因质地脆嫩、清甜无渣而久负盛名;后者以整条白灼为上,老广尤爱之。
(40):十字花科菘蓝采其叶入药即常用中药“大青叶”,采其根入药即常用中药“北板蓝根”。
菘蓝自种的菘蓝开花了,还很好看,像油菜花差不多。
菘蓝既有花,又有果。
菘蓝摄于植物园的照片。
菘蓝其果很特别,黑得可以。
十字花科中没有这样的果实,见一眼永远不会忘。
独行菜满地最最普遍的杂草,其种子即常用中药“葶苈子”,独行菜的种子具体又叫“苦葶苈”,以与“甜葶苈(播娘蒿)的种子”区别。
独行菜中药用“葶苈子”有个怪现象,独行菜种子入药叫“苦葶苈”,播娘蒿种子入药叫“甜葶苈”,可是葶苈的种子不入药,没法理解。
独行菜未开花时的植物形态。
太常见了,你很难想到它就是中药用“葶苈子”的苗。
莱菔俗称“白萝卜”,太常见的蔬菜了,其种子入药即“莱菔子”。
莱菔白萝卜的品种太多了,有红皮白萝卜,(不是胡萝卜,胡萝卜是伞形科植物),又叫变萝卜、灯笼红、大红袍等,有青萝卜,又叫天津青、卫青等,有象牙白白萝卜,有水萝卜,有心里美,等等,可在植物学上就一个名---莱菔,不知植物学家们怎么了,其他植物叶子稍微变个样,就是另一个植物品种,可白萝卜却是个例外?有意思。
水萝卜还是莱菔的一种而已。
荠菜最常见的野菜。
荠菜春天刚到,它就要开花了。
荠菜荠菜馅饺子很好吃。
黄芥白芥子是常用中药,可就是没见着。
实际上,黄芥子的功效比白芥子还要好,你去查查工具书就知道了。
黄芥你别觉得黄芥神秘,实际上就是我们常吃的“雪里蕻”,又叫“雪里红”。
《中药大辞典》上以“芥菜”入药,其子叫“芥子”。
油菜摄于江西婺源。
黄的是油菜花,白的也是油菜花。
油菜的真正植物名应叫“芸苔”,嫩茎叶可吃,就是菜市场卖的“菜心”。
种子可以压油,就是常吃的“菜籽油”。
油菜婺源的油菜花真能吸引游客。
油菜天下都是黄金甲。
白花油菜在婺源,导游小姐硬说这种白花油菜是“萝卜花”,真是嘴大。
这实际上完全是人工培育的一种为了取悦游客的白花油菜新品种。
菘菜这在菜市场也叫油菜,上海青。
准确地说应叫“油白菜”,植物学上叫“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