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92.38 KB
- 文档页数:27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讲义1. 引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应用于信息处理、储存、传输、获取和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总和。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力。
本讲义将介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
2.1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硬件。
2.2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
此外,还需要了解软件的安装和升级等基本操作。
2.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和常用的网络协议。
3.1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3.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族、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功能。
3.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篡改的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4.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4.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和控制程序运行。
学生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和Mac OS 等。
第一单元测验已完成得分:100.0测验1.[单项选择题]尽管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但在〔〕方面依然逊色于人脑。
A.逻辑推理B.科学计算C.海量记忆D.高速运算我的答案:A2.[单项选择题]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计算就是符号串的变换B.算法就是求解问题的方法C.一个问题是可计算的,说明该问题具有相应的算法D.数据加密不属于计算我的答案:D3.[单项选择题]〔〕首先提出“信息〞这一概念。
他指出消息是代码、符号,而不是信息内容本身,使信息与消息区分开来。
A.哈特莱B.香农C.维纳D.朗格我的答案:A4.[单项选择题]A=1,B=1,逻辑表达式L=A+B,L的值为〔〕。
A.0B. 1C. 2D.11我的答案:B5.[单项选择题]如果你在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的情况下问你的同学“明天是星期几?〞那么以下正确答案中含有的信息量是〔。
(假设星期一至星期天的排序)A.B.C.D.我的答案:D6.[单项选择题]关于ASCII码,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SCII码的含义是国际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B.ASCII码使用指定的7位或8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或256种可能的字符。
C.最新扩展的ASCII编码方案包含了汉字的编码。
D.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符也可以采用ASCII码表示。
我的答案:B7.[单项选择题]掷一个骰子,任一面朝上这一事件的发生都是等概分布的,任一面朝上这一事件所获得的自信息量是〔〕。
A.1/6B.2/6C.-log2(1/6)D.-log2(2/6)我的答案:C8.[单项选择题]关于中文信息处理,以下正确的表达是〔〕。
A.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米用ASCII码表示B.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米用双字节表示C.中文信息的输入码与在计算机内采用的编码是一致的D.BIG5码是一种简体汉字的编码方案我的答案:B9.[单项选择题]设A、B、C、D四个消息分別以概率1/4、1/8、1/8、1/2传送,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bit。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操作,包括硬件和软件。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如网络搜索、电子邮件的使用等。
5、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尊重知识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2)办公软件的常用功能和操作技巧。
(3)网络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
2、难点(1)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和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2)办公软件中函数和宏的使用。
(3)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道德规范的实践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信息安全和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程的主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信息技术概述(约 20 分钟)(1)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介绍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3、计算机系统(约 40 分钟)(1)计算机硬件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介绍各硬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计算机软件讲解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的概念和分类。
演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过程。
4、办公软件应用(约 100 分钟)(1)Word讲解 Word 的基本操作,如文档创建、编辑、排版、保存等。
演示格式设置、插图、表格制作等常用功能。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复习题大全1. 计算机组成原理1.1 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答: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控制器。
1.2 什么是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答: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一种计算机结构,由冯·诺伊曼于1945年提出。
它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一条按顺序执行的指令流。
1.3 简述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答: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优点包括: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提高了存储器利用率;指令和数据的处理方式相同,降低了硬件复杂度;指令流设计灵活,支持各种应用。
缺点包括:由于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可能会导致存储器访问速度较慢;指令流按顺序执行,无法并行处理多条指令,影响计算效率。
2. 数据表示与运算2.1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有哪些方法?答: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有:权重法和加权法。
2.2 什么是补码表示法?如何求一个数的补码?答:补码表示法是一种用于表示有符号整数的方法。
在补码表示法中,正数的补码等于其二进制表示,而负数的补码等于其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按位取反,然后再加1。
求一个数的补码的方法是:对于正数,其补码等于二进制表示;对于负数,先将其绝对值转换为二进制表示,按位取反,然后再加1。
2.3 什么是溢出?如何判断加法运算是否发生了溢出?答:溢出是指在计算过程中结果超出所能表示的范围的情况。
判断加法运算是否发生溢出的方法是:如果两个正数相加得到一个负数,或者两个负数相加得到一个正数,则发生了溢出。
3. 数据结构3.1 什么是栈?栈的特点是什么?答:栈是一种具有特定插入和删除操作限制的线性数据结构。
栈的特点是: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后进先出(LIFO)。
3.2 什么是队列?队列的特点是什么?答:队列是一种具有特定插入和删除操作限制的线性数据结构。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作为一门理论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其中包括处理器、内存、I/O设备、总线等,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例如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运算处理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包括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处理器的执行原理、I/O设备的通信原理等,只有深入剖析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机制。
例如,了解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指令集、执行指令的过程、数据的运算处理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设计和组装计算机,了解诸如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安装和配置。
这些技能对于进行计算机硬件维修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内部机制和配置方式。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是进行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前提。
第二篇: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的基础,掌握这些原理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计算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操作系统原理时,我们需要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分类、层次结构等,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例如进程、线程、调度、同步、互斥等,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例如理解进程调度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机制,理解同步和互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并发执行的问题。
最后,学习操作系统原理还需要进行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例如学习安装、配置、使用常见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Linux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应用技能和各种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和更有效的通信方式。
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还能够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安全等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通信。
编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计算机数据,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
计算机安全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外部攻击,并保护其中的数据不被窃取。
这些信息技术基础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所学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学习这些信息技术基础也可以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因为它们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当今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对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
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
1、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获取、解决、传输、控制和运用信息等相关的技术的总称。
这些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辨认技术、信息解决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2、什么是射频技术射频辨认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辨认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3、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方说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则被称为“云”。
4、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辨认、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互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辨认、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5、什么是信息系统?其核心是什么?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 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6、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两种类型?各自特点分别是什么?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解决后,将用户检索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从其工作原理来分重要有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两种基本类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大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已经成为必要的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前提。
大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和常见的办公软件。
首先,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演变过程。
其次,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对于解决计算机故障和优化计算机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掌握操作系统和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indows、Linux和Microsoft Office等,是进行日常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通信方式。
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拓扑结构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首先,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功能。
其次,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对于网络组建和故障排除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和HTTP协议,有利于进行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学习与应用。
三、数据处理在信息时代,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大量工作的核心。
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首先,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
其次,掌握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和软件,如Excel和Python等,对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习数据可视化技术,如图表和统计图等,有助于更好地展示和解读数据。
同时,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思想,能运用一种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计算机硬件: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软件:介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讲解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4.计算机网络:讲解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5.多媒体技术:介绍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处理技术等,讲解音频、视频、图像等格式的转换和编辑。
6.编程基础: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以及简单的算法。
7.网络安全与道德: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病毒、黑客攻击等,介绍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讲解网络道德规范,如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上机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安排1.总学时:32学时2.学时分配:(1)信息技术概述:2学时(2)计算机硬件:4学时(3)计算机软件:4学时(4)计算机网络:6学时(5)多媒体技术:4学时(6)编程基础:6学时(7)网络安全与道德:2学时(8)实践环节:4学时3.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信息技术概述(2)第二周:计算机硬件(3)第三周:计算机软件(4)第四周:计算机网络(5)第五周:多媒体技术(6)第六周:编程基础(7)第七周:网络安全与道德(8)第八周:实践环节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设备。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对于我们掌握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硬盘等。
而软件则是指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比如,如何开机和关机、如何安装软件、如何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等。
这些基本操作的掌握,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
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了解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在探讨网络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是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
IP地址是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符,通过IP地址可以准确定位一台计算机。
而域名是对IP地址的易记形式,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访问网站。
其次是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了解网络协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过程。
最后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库是存储、管理、组织和检索数据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金融、医疗等。
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由多个相关表组成的数据集合,每个表都包含了多个字段和记录。
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刘畅答案一、是非题(1 分× 10 题)1. 在数字计算机系统中,目前可以用半导体存储器、磁盘、光盘来存储比特,还不能使用触发器来实现比特的存储。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2. 在计算机中,4GB容量的U盘与4GB容量的内存相比,内存容量略微大一些。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3. PC机主板上有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是CMOS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参数和日期、时间等系统参数。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4. 免费软件是一种不需付费就可取得并使用的软件,但用户并无修改和分发权,其源代码也不一定公开。
360杀毒软件就是一种免费软件。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5.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如果用户只启动了一个应用程序工作,那么该程序可以自始至终独占CPU。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6. 共享式以太网通常采用广播式的数据通信方式。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7. 无线局域网需使用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等设备,无线接入点英文简称为WAP 或AP。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8. 由于数字图像的数据量很大,图像往往压缩后再存储。
一般说来,压缩比越低,重建图像的质量越差;压缩比越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就越好。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9. 数字摄像头和数字摄像机都只能在线获取数字视频。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0. 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
它基于共有属性把两个关系组合起来。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二、选择题(2 分× 45)11. 下列说法中,比较合适的是:“信息是一种()”。
[单选题] *A.物质B.能量C.资源(正确答案)D.知识12. 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其中()主要用于扩展手、眼等效应器官的功能。
[单选题] *A.计算技术B.通信与存储技术C.控制与显示技术(正确答案)D.感知与识别技术13. 下列逻辑加运算规则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第一单元测验1请根据下列逻辑门电路,判断Q输出端的逻辑值是(B)。
A、0B、1C、00D、112有一二进制信源符号,0和1发生的概率分别P(0)与P(1),当(C)概率发生时,信源的熵达到最大值。
A、P(0)>P(1)B、P(0)<P(1)C、P(0)=P(1)D、不能确定3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A)。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真伪性D、可加工性下面几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C)。
A、二进制数100B、十进制数100C、十六进制数100D、二进制数1115同时掷一对均匀的骰子,点数“2和6同时出现”这一事件的自信息量约为( D )比特。
A、B、C、D、6(A)是现代社会主要依赖的三种资源。
A、信息、物质、能量B、空气、石油、粮食C、意识、物质、能量D、信息、物质、知识7关于ASCII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ASCII码的含义是国际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B、ASCII码使用指定的7位或8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或256种可能的字符。
C、最新扩展的ASCII编码方案包含了汉字的编码。
D、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符也可以采用ASCII码表示。
8袋内有红球1个、白球7个,随意从袋中摸出一球,摸到红球事件的信息量为(D)比特。
A、1B、7/8C、1/8D、39《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的下场。
这个故事说明信息具有( C )。
A、共享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性10若开关闭合与灯泡亮的状态若用条件真表示,则下图中灯泡亮的条件可表示为(C)。
A、A与BB、A或BC、A非BD、A异或B11设A、B、C、D四个消息分別以概率1/4、1/8、1/8、1/2传送,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C )bit。
A、1B、1.5C、1.75D、212关于香农信息度量公式,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A、它只适合于随机不确定性事件B、它适合于确定性事件C、它适合于语义信息度量D、上述答案都不正确13关于中文信息处理,以下正确的叙述是(B)。
A、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采用ASCII码表示B、中文信息在计算机内采用双字节表示C、中文信息的输入码与在计算机内采用的编码是一致的D、BIG5码是一种简体汉字的编码方案14掷一个骰子,任一面朝上这一事件的发生都是等概分布的,任一面朝上这一事件所获得的自信息量是(C)。
B、2/6C、-log2(1/6)D、-log2(2/6)15人类经历的四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产生及文字的出现、( C);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电话的发明B、指南针的发明C、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D、西方的文艺复兴16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开关的启闭、以及电位的高低等,这些器件的状态都适合采用(A)表示。
A、二进制B、八进制C、十进制D、十六进制17信息熵是事件发生不确定性的度量,当熵的值越大时,说明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A)。
A、越大B、越小D、不能确定18( A )首先提出“信息”这一概念。
他指出消息是代码、符号,而不是信息内容本身,使信息与消息区分开来。
A、哈特莱B、香农C、维纳D、朗格19在下列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无符号数中,其值最小的是(C)。
A、(1100)2B、(16)10C、(10)10D、(1101)220如果你在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的情况下问你的同学“明天是星期几?”则以下正确答案中含有的信息量是(C)。
(假设已知星期一至星期天的排序)A、B、C、D、21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C)。
A、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信息具有永恒性D、“一传十,十传百”引出信息的传递性22请根据下列逻辑门电路的输入值,判断Q输出端的逻辑值是(B)。
A、0B、1C、10D、0023同时扔一对均匀的骰子,任一面朝上这一事件的发生都是等概分布的,求两骰子面朝上点数之和为2的信息量为(B)。
A、B、C、D、24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这是因为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木简为载体的。
这体现了信息的(A)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传递性25红绿灯本身不是信息,它包含了车辆能否通行的信息,说明信息具有(C)的特征。
A、载体通用性B、载体可控制C、载体依附性D、载体可靠性26按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来划分,可以将其基本科学体系分为(D)三个层次。
A、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显示B、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C、信源,信道,信宿D、信息哲学,基础理论,技术应用27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信息等同于消息B、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价值性C、信息是信号的载体D、信息是不能转换的28小明知道今天是10月1日,“明天是几月几号?”带给小明的信息量是(A)比特。
A、B、C、D、29信源发出的信号共有5状态,其中1种状态的发生概率为0,其余4种状态等概率发生,那么,信源传给信宿的信息熵是(C)比特。
A、4B、3C、2D、130信息熵是事件不确定性的度量,信息熵越大,说明不确定性(C)。
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能确定31信息技术是对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扩展,通信技术是对人类(B)的扩展。
A、感觉器官B、神经器官C、视觉器官D、思维器官32数码相机可以将采集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要使用了信息技术“四基元”中的(C)。
A、计算机智能技术B、通信技术C、感测技术D、控制技术33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技术,(A)是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
A、微电子技术B、控制技术C、数据库技术D、多媒体技术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的产物是(C)。
A、文字B、印刷术C、电话D、计算机35以下关于图灵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图灵机是一种计算机理论模型B、图灵机是用于图灵测试的计算机C、图灵机是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D、图灵机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36下列关于图灵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图灵机有一个无限延长的带子,理论上可以处理连续对象B、图灵机不能计算的函数必须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计算C、图灵机的工作原理蕴含了存储程序的思想D、凡是可计算的函数,理论上都可以用图灵机实现37下列关于“计算”和“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B)。
A、进位计数制是一种算法B、一个问题不可计算,说明该问题不需要算法C、程序中包含算法D、算法或程序的执行和操作就是计算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计算就是符号串的变换B、算法就是求解问题的方法C、一个问题是可计算的,说明该问题具有相应的算法D、数据加密不属于计算39尽管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但在(A)方面依然逊色于人脑。
A、逻辑推理B、科学计算C、海量记忆D、高速运算40同时掷一对骰子,掷出的点数为10的信息量约为(B)比特。
A、3.3B、3.6C、2.6D、5.24126个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等概率出现的话,每个字母的信息量约为(D)比特。
A、26B、52C、4.7D、5.742ASCII码只占用1个字节,而汉字编码要占用2个字节,其主要原因是(B)。
A、汉字的笔画较多B、汉字的信息量大C、便于区分汉字和西文字符D、为了便于编码表的扩充43以下关于计算机信息编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标准ASCII码采用7bit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B、五笔字型码是一种汉字机内码C、Unicode是容纳世界上所有文字和符号的字符编码方案D、GB2312的两个字节最高位都为044十六进制数F6.7H相当于二进制数(C)。
A、1111110.111B、11111100.1110C、11110110.0111D、11111100.011145下面几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大的数是(D)。
A、101110BB、45DC、54OD、2FH46已知A的ASCII码值为65,那么ASCII码值为69的字符是(C)。
A、CB、DC、ED、F47以下4个未标明数制的数据中,可以断定(D)不是八进制数。
A、101012B、203C、0D、15848关于数据、消息、信号和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加工过的数据包含信息B、消息是信息的载体C、消息以信号的形式传播和存储D、信息本质上就是数据49已知A=1,B=1,逻辑表达式L=A+B,L的值为(B)。
A、0B、1C、2D、1150依据下图所示逻辑门电路,判断输出端L的逻辑值是(B)。
A、B、1C、10D、01无处不在的“辩论”1【单选题】在学习中,(D)才是最重要的。
•A、求合•B、效率•C、知识•D、发现2【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
•A、争胜•B、求和•C、谋利•D、口才3【判断题】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被称为显性剥夺。
(错误)4【判断题】学习的过程强调创造而不是模仿,尤其是思维创造。
(正确)辩论是一种“修养”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位人物与“壕梁之辩”密切相关。
(D)•A、荀子•B、墨子•C、孙子•D、庄子2【单选题】以下选项中错误表述“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的是(A)。
•A、是完整的、全部的•B、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C、有可能是片断性的•D、观察者的主观感知3【判断题】“白马非马”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都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
(正确)4【判断题】“本分而理”强调的是讨论具体事实和细节。
(错误)辩论的“真善美”1【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高层次。
•A、辞藻的华丽•B、诗意的栖息•C、肉体的搏斗•D、完全的胜利2【判断题】信息的碎片化不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任何偏差。
(错误)3【判断题】价值观念的输出是交流的终极目的。
(正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单选题】在辩论中,如果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这是D。
•A、模糊概念•B、模糊内容•C、偷换内容•D、偷换概念2【单选题】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其实是为了(C)。
•A、扩大内涵•B、扩大外延•C、缩小外延•D、缩小内涵3【单选题】概念的(B)是指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
•A、内容•B、内涵•C、范围•D、外延4【判断题】异地高考的外延小于高考移民的外延。
(错误)5【判断题】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也就是外延过大。
(正确)概念的定义1【单选题】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D)为主的概念,是辩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类概念。
•A、主观臆断•B、客观存在•C、群体意念•D、价值判断2【单选题】在辩论教育公平时,可以暂且不考虑下列哪个因素?(C)•A、资源分配合理•B、结果公平•C、性别平等•D、机会均等3【单选题】“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属于下列哪种辩题?(B)•A、判断性辩题•B、比较性辩题•C、猜测性辩题•D、事实性辩题4【判断题】在辩论中,进一步论辩的基础是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