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复习题(第五版)东南大学 51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51
习题解答 习题一1-1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 d d . t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rr +=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有ττ(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v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jty i t xt r a jt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1、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0.1cos(3)(),0y t x m t πππ=-+=时的波形曲线如题4.1.2图所示,则( C ) (A )O 点的振幅为0.1m - (B )波长为3m 。
(C ),a b 两点间位相差为12π (D )波速为19m s -⋅。
2、横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
t 时刻波形曲线如题4.1.3图所示,则该时刻 ( D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3、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 C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4、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波动方程为1cos 2()y A t x πνλ=-2cos 2()y A t x πνλ=+,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波节的位置坐标为(其中的0,1,2,3,k =⋅⋅⋅) ( D )(A )x k λ=±。
(B )12x k λ=±。
(C )1(21)2x k λ=±+。
(D )(21)/4x k λ=±+。
(☆)5、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 B )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6、一机车汽笛频率为750 Hz ,机车以时速90公里远离静止的观察者.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 B )(A )810 Hz 。
(B )699 Hz 。
(C )805 Hz 。
(D )695 Hz 。
7、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 = b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波速为u ,则波的表达式为: C )题4.1.2图题4.1.3图(A )]cos[0φω+++=u x b t A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