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托槽间接粘结法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8.66 KB
- 文档页数:2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来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正畸治疗,考察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作为此次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托槽的临床粘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观察,按照粘接方法不同将此40例患者进行实验分组。
对照组运用托槽直接粘接技术进行治疗。
而实验组运用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进行正畸治疗。
记录并分析两组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张嘴时间较常规正畸治疗较短,不适感较低。
且在随后的走访调查中,有1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高达95%。
而对照组仅有13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65.0%)。
实验组进行了350个托槽粘接在观察期内仅有16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仅为4.6%。
而对照组进行了352个托槽粘接,有42个托槽脱落,占11.9%。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发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达到的正畸治疗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就目前国内发展状况来说,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这就需要该院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不断改进此技术,为其能够在我国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努力。
标签:口腔正畸;托槽;间接粘接;临床应用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口腔医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预调式固定矫治器逐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正畸治疗的主流矫治器[1]。
对于这种正畸治疗,矫正位置的精准是达到理想正畸效果的前提,也是其关键所在。
托槽粘接位置的偏差,会引发多种后遗问题,如正畸后的咬合不佳、食物堵塞、牙根器倾斜度不对等。
问题产生后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通过重新粘接或是调整主弓丝的弯曲度等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样给患者带来了二次痛苦。
在这种状态下,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孕育而生。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是在1975年由Silverman等人提出的。
托槽间接黏结与直接黏结在正畸医治中的应用比较【关键词】托槽黏结正畸0引言正畸医治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托槽定位的准确性[1]. 临床上通常采用光固化直接黏结技术进行粘固托槽,但其椅旁操作时刻相对较长. 间接黏结是另一种将正畸装置黏结到牙齿的技术,它第一将正畸装置黏结到石膏模型上,再通过某种转移方式将其从模型上转移至患者牙齿上. 为此,咱们对两种黏结方式总操作时刻、椅旁操作时刻及托槽脱落率进行了比较.1对象和方式对象200406/200606我院正畸科就医的正畸患者50(男25,女25)例,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年龄~(平均)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间接黏结组和直接黏结组,别离采用改良式间接黏结技术(n=25)和光固化直接粘接技术(n=25)黏结托槽. 标准型直丝弓托槽,购自湖南长沙天天齿科器材有限公司. 分离剂和釉质黏结剂,购自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夏用蜡片,购自上海齿科材料厂;藻酸印膜材料、硬石膏、光敏固化树脂,均购自贺利氏古沙齿科有限公司.方式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人操作. 间接黏结组:①用清水冲洗牙面;②隔湿,气枪完全干燥牙面;③酸蚀牙面15 s(以托槽定位表为参考,肯定酸蚀部位);④清水冲洗牙面;⑤气枪干燥牙面;⑥在牙面涂釉质黏结剂的底胶;⑦将黏结剂涂于托槽基底部;⑧将转移托盘复位于患者口内上下牙弓,指腹加力,待其凝固;⑨5 min后,仔细取下转移托盘,去除牙面残余粘接剂. 光固化直接黏结组:①用清水冲洗牙面;②隔湿,气枪完全干燥牙面;③酸蚀牙面15 s(以托槽定位表为参考,肯定酸蚀部位);④清水冲洗牙面;⑤气枪干燥牙面;⑥在牙面涂薄层底胶;⑦将调和树脂均匀后涂于托槽基底部;⑧应用托槽定位仪及定位表准肯定位托槽;⑨去除牙面残余黏结剂;⑩光固化黏结托槽.观察指标:①总操作时刻:包括椅旁操作时刻和技工室操作时刻;②椅旁操作时刻:包括酸蚀时刻、调拌时刻、托槽固化时刻、医生黏结托槽所需的预备时刻等;③托槽脱落率:每次复诊时检查托槽脱落情形,统计脱落率. 以上指标均采用统计软件进行t查验.2结果间接黏结组与光固化直接黏结组相较,总操作时刻多消耗了h,但椅旁操作时刻却减少了h,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不同(P<). 两组的托槽脱落率则无统计学不同. 表1两组总操作时刻、椅旁操作时刻及托槽脱落率比较(n=25, x±s)组别〖〗总操作时刻(h)〖〗椅旁操作时刻(h)〖〗脱落率(%)间接黏结〖〗±〖〗±〖〗直接黏结〖〗±〖〗±〖〗< vs 直接黏结.3讨论在正畸医治中,任何一种固定矫治器的安放都要求托槽的正确黏着,直丝弓矫治器托槽位置的准确性对医治效果是相当重要的. 最近几年来,间接黏结正畸托槽技术取得了深切研究和普遍应用. 人们逐渐发觉此技术有利于正畸医师在模型上仔细、反复地调整每一个托槽地位置和角度,从而提高了托槽黏结的准确度,尤其适合直丝弓矫治器托槽位置的特殊要求[2]. 目前在国外,托槽间接黏结技术的应用已经日趋普遍,但由于其所需材料和技术较直接黏结技术昂贵和复杂,故国内对该技术的推行应用带来了必然困难. 为此,在本实验中,咱们对传统的间接黏结技术进行了改良,降低了医治本钱.临床上,通常推荐利用的光固化直接黏结托槽技术,具有可供操作时刻长、固化速度快的特点. 其临床操作工艺简单,定位较为准确,托槽固定较好,不漂移,而且可同时放置多个托槽[3]. 但其椅旁操作时刻较长,大大降低了正畸医师临床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的就医压力. 因此在本实验中,咱们采用改良后的托槽间接黏结技术,合理地分派操作时刻,结果显示采用托槽间接黏结技术,虽然总的操作时刻延长了(这是由于技工室操作有所增加所致),但其椅旁操作时刻明显减少,而且技术的改变并非影响托槽脱落率,即医治效果. 可见,间接黏结技术能使正畸医师灵活地安排时刻,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 正畸医师可在患者不多的空档,完成技工室内的工作模型制作、修整等操作,如此就可以够缩短椅旁操作时刻,在有限的时刻内给更多的患者医治,减缓患者的就医压力.【参考文献】[1]Omur P, Ali IK. In vitro evaluation of shear bond strengths and in vivo analysis of bond survival of indirect bonding resins[J]. Angle Orthod, 2004,74(3):405.[2]吴威,徐宝华,梁炜. 舌侧托槽间接粘着22C1L1A1S1S系统制作方式[J]. 口腔正畸学,2001,8(3):120-121.[3]袁文钧,贺红,李卫海,等. MBT托槽间接粘接法与光固化直接粘接法的比较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02,18(6):421-422.。
托槽粘接的方法
托槽粘接是正畸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将托槽固定在牙齿表面,以便进行牙齿的矫正。
托槽粘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粘接法:这种方法是使用釉质粘接剂直接将托槽粘接到牙齿表面。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托槽,如金属托槽、陶瓷托槽等。
操作过程包括清洁牙齿表面、酸蚀牙齿釉质、涂抹粘接剂、安装托槽等步骤。
2.间接粘接法:这种方法是将托槽先安装在模型上,然后通过模型传递粘接剂到牙齿表面。
适用于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等。
操作过程包括制作石膏模型、涂抹隔离剂、安装托槽、涂抹粘接剂等步骤。
3.热硫化接头法: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托槽接头方法,通过热硫化工艺将托槽接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法接头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时间。
4.冷粘接头法:这种方法使用冷粘粘合剂进行托槽接头,比机械接头的效率高,但稳定性相对较差。
操作过程包括涂抹粘合剂、安装托槽、固化等步骤。
5.机械接头法:这种方法使用皮带扣或其他机械连接件将托槽连接在一起。
操作方便、经济,但效率较低,容易损坏,对托槽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牙齿排列、托槽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托槽粘接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托槽粘接牢固可靠,以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粘结技术在牙科正畸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其中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86颗应用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12颗,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69颗应用结扎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31颗,复发率为44.93%。
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粘结技术牙科正畸术应用在临床当中,牙科正畸术之后,通常要进行结扎固定。
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在错位牙患者中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
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结扎固定方法治疗的错位牙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37.1岁;155颗牙当中,148颗为上前牙,7颗为下前牙;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
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术前摄根尖牙片,建立上[牙合]与下[牙合]模型。
1.2.2术中手术侧牙唇、腭侧行浸润麻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眶下孔传导麻醉。
手术侧牙唇靠远中牙间乳头上粘膜处做一切口,至骨膜下,切口延至前庭沟底。
口腔正畸中瓷修复体托槽间接粘接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高雪;段少宇;张栋梁【期刊名称】《粘接》【年(卷),期】2022()3【摘要】研究了口腔正畸间接粘接中瓷修复体与托槽粘接强度受到粘接处理方式和粘结剂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粘接处理方式分为陶瓷偶联剂+氢氟酸酸蚀+喷砂组(A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B组)和陶瓷偶联剂+喷砂组(C组):选定4种粘结剂:Ormco光固化型、3M化学固化型、西湖化学固化型、京津化学固化型粘结剂,每组按照4种材料各粘接烤瓷试件16个。
统计分析3个组抗剪切强度、粘结剂残留情况。
结果表明:A、B组Ormco光固化型、3M化学固化型、西湖化学固化型和京津化学固化型粘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均高于C组(P<0.05);A、B和C组粘结剂总残留率逐渐降低(P<0.05)。
其中A组Ormco光固化型、3M化学固化型、西湖化学固化型粘结剂残留率均低于B、C组(P<0.05),京津化学固化型粘结剂残留率低于C组(P<0.05)。
说明间接粘接中瓷修复体托槽粘接强度受到粘结剂材料和粘接处理方式的直接影响,采用Ormco光固化型粘结剂,并结合表面打磨、氢氟酸酸蚀等表面处理方法更能提升瓷修复体托槽粘接强度,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这种瓷修复体托槽粘接方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5页(P67-70)【作者】高雪;段少宇;张栋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口腔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瓷修复体与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2.正畸托槽间接粘接的临床应用3.改良式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4.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5.口腔科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正畸托槽的护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硅橡胶转移技术间接粘接舌侧托槽的护理配合随着正畸粘结材料的日益改进和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接粘结技术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一些对托槽定位要求比较高的矫治方法,例如自锁托槽矫治,生物陶瓷托槽矫治等。
当病人牙列拥挤明显或是存在牙齿明显旋转等情况时,也可通过间接粘结技术实现托槽的准确定位【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正畸美观性的关注,舌侧正畸开始广泛流行,但由于舌面形态的不规则,错牙合畸形类型多样,很多时候直视下难以准确定位托槽,因此间接粘结在舌侧正畸治疗中已成为常用的操作程序【2】。
这就要求护士护理配合迅速准确,从而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有助于矫治的最终成功【3-4】。
自2009年我科对固定正畸患者开展托槽间接粘结技术以来,效果较好,护理组已经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护理配合模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材料藻酸盐印膜材及白石膏;3M Geminal MBT托槽和3M Transbond XT粘结系统;3M精细硅橡胶印模材料(美国3M ESPE DENTAL PRODUCT);托槽定位尺,精确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光固化灯(美国3MUNITEK ORTHOLUX LED);牙科用金属喷砂机。
1.2 纳入标准选取2012年1~10月间在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列正畸患者60例,年龄10.6-18岁,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14.2岁,牙齿均完全萌出,牙体无缺损,形态正常.其中非拔牙组30例,拔牙组30例(拔除第一双尖牙),均采用间接粘接技术粘接舌侧托槽.1.3 获取白石膏工作模,利用托槽定位器粘结托槽,制作硅橡胶转移托盘,用金属喷砂机去除基底面粘接剂。
牙面处理,粘结托槽。
正常复诊,定期复查。
1.4 粘接1月后复诊检查,托槽与粘接剂结合紧密,无缝隙、悬突及遗漏,无托槽脱落现象。
随访3个月至1年,10例舌侧牙面及托槽上有食物残渣和软垢沉积,嘱其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
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托槽粘接强度分析作者:***来源:《粘接》2022年第08期摘要:研究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托槽粘连结中的强度。
选取正畸患者共50例,需要1 000个托槽,随机分成A、B组,各组25名患者(500个托槽);A组选择间接粘接技术,B组选择直接粘接技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粘接托槽,进行分析比较2个组在粘接后托槽的脱落率、粘结剂残留、抗剪切强度。
结果表明:A组的脱落率小于B组,说明A组间接粘接法比B组直接粘接法牢固(P关键词:间接粘接法;正畸托槽;强度分析中图分类号:TG4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22)08-0036-04Trength analysis of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in orthodontic bracket bondingXU Dan(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angshan Hongci Hospital, Tangshan 063000, Hebei China)Abstract:To study the strength of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in orthodontic bracket bonding, total of 50 orthodontic patients in Beijing Peoples Hospital who needed 1 000 bracke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25 patients (500 brackets) in each group. Indirect bonding technology was selected for group A, and direct bonding technology was selected for group B. The same bonding method was used for bonding brackets. The shedding rate, binder residue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e brackets after bon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dding rate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indicating that indirect bonding method in group A was stronger than direct bonding method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indirect bonding method; orthodontic bracket; strength analysis托槽是固定矯正技术的一种部件,起到固定勾丝的作用,防止牙齿来回移动,达到正畸矫正的目的。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口腔医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预调式固定矫治器逐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正畸治疗的主流矫治器[1]。
对于这种正畸治疗,矫正位置的精准是达到理想正畸效果的前提,也是其关键所在。
托槽粘接位置的偏差,会引发多种后遗问题,如正畸后的咬合不佳、食物堵塞、牙根器倾斜度不对等。
问题产生后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通过重新粘接或是调整主弓丝的弯曲度等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样给患者带来了二次痛苦。
在这种状态下,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孕育而生。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是在1975年由Silverman 等人提出的。
该技术利用口内取模型的方式,在模型上确定托槽位置后,并利用转移托盘对托槽进行转移,使得在口内位置精准有效[2]。
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具有定位精准,椅旁时间短,疗效优良[3]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口腔正畸医师的喜爱。
该研究即是对此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该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
按照粘接方法不同将此40例患者进行实验分组。
对照组20例运用托槽直接粘接技术进行治疗。
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为12~28岁,平均年龄为(20.2±2.3)岁。
而实验组20例运用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12~27岁,平均年龄为(20.3±2.2)岁。
经诊断均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利用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对其进行治疗。
1.2口腔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方法1.2.1标准石膏模型的制备选用藻酸盐作为印模材料,对患者的上下颌进行取模,为确保所取印模精准性,取模后,用硬石膏或是超硬石膏进行灌制,同时,进一步修整模型表面的悬突和气泡。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作者:孙欢周燕芳吴杨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究數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84例恒牙牙颌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方法,观察组使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矫治。
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美观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健康[菌斑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牙齿排列情况、边缘嵴高、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牙根平行度异常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牙排整齐、后牙咬合力、前牙覆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I、CI、PL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恒牙牙颌畸形患者,在矫治中应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可兼顾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恒牙牙颌畸形;美学效果;咀嚼功能;牙周健康[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4)06-0140-04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in the Correction Treatment of Permanent Teeth MalocclusionSUN Huan1, ZHOU Yanfang2, WU Yang3( 1.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2.Department of Children's Dentistry,3.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Maxillofacial Surger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in the correction treatment of permanent teeth malocclusion. Methods 184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teeth malocclu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he block randomization method, with 9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orrection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igital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for correction treatment. The correction effect and aesthetic effect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andchanges in masticatory function (occlusal force, masticatory efficiency) and periodontal health [ debris index (DI), calculus index (CI), plaque index (PLI)]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ooth alignment, marginal ridge height, occlusal relationship, adjacent relationship and abnormal degree of root parallelism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orderly teeth, occlusal force of posterior teeth and anterior overje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occlusal force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the two indicato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 CI and PL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three indicato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teeth malocclusion, digital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can achieve both oral function and aesthetic effect, thu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digital in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permanent teeth malocclusion; aesthetic effect; masticatory function; periodontal health恒牙牙颌畸形主要是由于颌骨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颌骨形态、结构以及与其他骨骼相对位置发生关系失调,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颜面外形异常,严重时造成口腔系统紊乱、咬合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1-2]。
2020 年2月第7卷/第6期V ol.7, No.6 Feb. 2020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3正畸托槽不同粘接方法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刘思麟(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目的 分析在正畸托槽粘接中采用不同粘接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托槽直接粘接法,观察组则改为托槽间接粘接法。
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为(1.09±0.12)h,包含椅旁粘接时间+非椅旁操作时间,椅旁粘接时间为(0.30±0.05)h,非椅旁操作时间为(0.69±0.07),对照组仅有椅旁粘接时间,为(0.45±0.12)h,且2组的椅旁粘接时间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托槽脱落率2.27%,对照组8.04%,且比较中P<0.05;两组入组时PLI指数对比中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LI指数低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 采用正畸托槽间接连接方法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并降低托槽脱落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菌斑指数,该粘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托槽;正畸;粘接方法;直接;间接【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20.6.23.02正畸矫治技术的应用是否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托槽定位是否准确,目前正畸托槽粘接主要包括两种,即直接粘接和间接粘接,其中直接粘接是以往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托槽粘接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间接粘接的方法在临床中也开始广泛应用,是指在石膏牙模上进行托槽的定位之后,将定位好的托槽利用转移托盘转移至病人口内,实现一次性准确粘接托槽,与传统的直接粘接方法相比间接粘接方法能够减少椅旁操作时间,并且具有托槽定位精准的应用优势[1],因此也受到了正畸医师的喜爱。
本文将着重探究正畸托槽应用直接粘接法或者制作转移托盘间接粘接法的临床价值。
口腔正畸术中托槽间接粘结技术治疗牙列不齐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牙列不齐患者在行口腔正畸术治疗期间,运用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的效果。
方法:实验收入患者:30名,收入时间:2023.1-2023.5,按照抽签的形式建组,对照组:常规正畸手术中粘粘技术,观察组: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统计患者出现脱落以及治疗效果的数值。
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出现脱落的情况相对比较低,同时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P<0.05。
结论:对牙列不齐的患者在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期间,运用托槽间接粘结技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后期脱落的问题,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关键词】口腔正畸手术;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牙列不齐;整体治疗在目前对于口腔中的各项疾病治疗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其中青少年出现牙颌畸形的情况相对比较高,影响正常的面部美观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的发声与咀嚼能力也会逐渐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口颌器官出现退化,使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临床中对于患者在实施治疗期间,一般会运用相应手术实施治疗,对于牙齿不齐的病症,会运用到正畸手术中的粘粘技术[1]。
但随着医疗不断发展,在目前出现脱槽间接粘粘技术,但对于两种技术的运用效果在临床中并没有明显的评估。
对此在本文中实施常规以及新型等粘粘技术,探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收入患者:30名,收入时间:2023.1-2023.5,按照抽签的形式建组,对照组:男女(10:5)人,(32.44±3.57)岁,观察组:男女(9:6)人,(33.26±3.02)岁,对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正畸手术中粘粘技术。
对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检验,然后直接设置相应模型,对矫正的位置进行粘连。
观察组:口腔正畸手术中脱槽间接粘粘技术。
(1)在患者实施治疗前需要准备相应需要的材料,其中石膏模型选择由藻酸盐作为材料,然后对患者的上下颌进行仪器检验。
了解患者的口腔具体数据情况,然后将其设计相应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对患者的模型进行修改整定。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的临床应用潘成琼;李媛;邵胜;刘敏;王林;李强;赵春洋【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5(35)6【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技术,以提高托槽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18例成人正畸患者,采用间接粘接技术粘接托槽,模型粘接和口内粘接均为同一医生进行,技工室压模均由同一技工完成.结果 18例患者的302个托槽在粘接过程中,有13个托槽在压模时发生脱落,1个在口内粘接时脱落.与直接粘接法相比,间接粘接法椅旁操作时间减少,但操作繁琐、总操作时间增加.结论间接粘接技术托槽放置精确,椅旁操作时间减少,利于初学者培养托槽定位感,适合舌侧矫治器的粘接.【总页数】3页(P442-444)【作者】潘成琼;李媛;邵胜;刘敏;王林;李强;赵春洋【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自酸蚀封闭剂与光固化粘接剂配伍粘接正畸托槽临床应用评价 [J], 冯淑敏;曾赞文;马强2.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法的护理配合 [J], 纪永芳;刘丽庆3.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 [J], 刘启红4.口腔科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正畸托槽的护理 [J], 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5.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精确粘接APCⅡ托槽的临床应用 [J], 刘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亓坤;李陆鹏;李沙沙;杨宇轩;王爽;侯宪昂【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间接粘接法应用于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40例,获得患者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并将数字化的托槽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定位,进行数字化排牙实验,评估托槽位置,再根据定位结果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双层转移托盘,通过转移托盘将托槽转移至患者口中.按照分组标准,对照组使用直接粘接,实验组使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比较治疗后后牙区边缘嵴高度差、托槽粘接的准确度,同时测量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 结果:①对照组右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424±0.555)mm,左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454±0.556) mm;实验组右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186±0.307)mm,左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151±0.235) mm,对照组较实验组后牙区同侧边缘嵴高度差更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接粘接和数字化间接牙根平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字化间接粘接牙根平行度测量值均小于直接粘接;③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6.06%,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5.0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与直接粘接相比,数字化间接粘接的后牙区边缘嵴高度差较小,粘接准确性提高;②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与直接粘接无差异,粘接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临床.【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9(028)008【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间接粘接;边缘嵴高度;牙根平行度;准确性;脱落率【作者】亓坤;李陆鹏;李沙沙;杨宇轩;王爽;侯宪昂【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在正畸治疗中,医生需要将托槽、带环等粘接在牙冠上从而发挥作用。
正畸托槽间接黏结技术的临床应用
许佳奇;叶翁三杰;王睿
【期刊名称】《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3)5
【摘要】目的:探索间接黏结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糊精将托槽黏结在硬石膏模型上,然后用弹性塑胶薄膜制作转移托盘,口内托槽黏结采用化学固化或光固化方法.结果:运用该方法共黏结20位患者;观察2个月,托槽脱落率为4.6%.结论:间接黏结法由于自身的优势,可以作为直接黏结法的有力补充.
【总页数】4页(P692-695)
【作者】许佳奇;叶翁三杰;王睿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 [J], 刘启红
2.空气喷砂技术在正畸托槽黏结中的临床应用 [J], 申志云;邬通生
3.正畸托槽间接黏结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 [J], 陈越;艾虹
4.正畸托槽简易间接黏结与直接黏结的比较 [J], 石东晓;陈杰;刘珺
5.简易正畸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 [J], 石东晓;陈杰;刘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应用
林巍;钟梅
【期刊名称】《广东牙病防治》
【年(卷),期】1995(3)3
【摘要】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应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510630)林巍,钟梅,肖文辉正畸托槽的粘接可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后者指先将托槽粘接在病人的石膏牙模上,通过转移托盘将托槽转移到病人口中,同时将托槽粘接在患者整个牙弓的牙面上[1]。
此法具有托槽定...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林巍;钟梅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改良式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J], 郭昱成;李沐嘉;董明;周洪;潘
峰
2.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 [J], 张文健;王林;严斌;蔡传宝;李剑;鲍旭东
3.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 [J], 刘启红
4.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精确粘接APCⅡ托槽的临床应用 [J], 刘从华
5.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王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