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 格式:docx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理解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有位学生提问:“为什么抗日战争最终能够取得胜利?”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第三题题目:请你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丝绸之路”,并说明其在当时及现代的重要意义。
第四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五题题目:请你简要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大纲,谈谈如何有效地将历史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第七题题目:请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八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学校计划开展一次以“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筹备阶段,学校领导要求你在活动中融入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将如何设计这次活动,以及如何确保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第九题题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请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史记》中的记载,谈谈你对“文景之治”的理解,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设计一堂45分钟的历史课。
你的教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课堂活动、总结归纳、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题题目:请你根据以下教学主题,设计一节初中历史课的教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有学生反映说他们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述学生听。
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第二题情景:某初一历史课上,你在讲解古代农业发展史时,发现学生们兴趣不高,有的还在打闹。
问题:请你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谈谈你应对此情境的措施。
第三题请分析并解释历史事件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请描述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您在教授历史课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题一位学生在学习有关“五四运动”时,问我:“五四运动真的很有必要,为什么要反抗这样封建腐败的统治吗?”请您如何理解和回答学生的疑问?第七题题目:“如何理解和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水平?”第八题假如你是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在一次授课中发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日期记忆模糊,你将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请举例说明。
第九题情景:某次课堂教学,你发现学生在学习近代史时期中国鸦片战争时,对战争性质的理解较为浅薄,停留在“侵略战争”这个简单的标签上。
不少学生还表现出对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英勇事迹的认知不足,略显不敏感。
要求: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本质和影响,并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思考。
第十题请阐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你将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教学资源来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份教案,针对“中国近现代史”这一单元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题题目:《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要求:1.十万字介绍罗马法从起源到鼎盛的发展过程,涵盖形式、变革以及影响。
2.使用历史兼容论的基本视角解析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3.具体论述罗马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权利平等以及程序公正方面的表现及贡献。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
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之一是( )。
A.经济快速发展B.国家实现统一C.学术思想活跃D.军事战争不断2.七年级(3)班的同学在排演历史小话剧《汉武帝》,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汉武帝与大臣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B.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D.汉武帝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下列内容属于后者的改革措施有(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共分四段B.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C.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如果你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 )A.削弱相权B.三年一换C.设置通判D.重用武将6.两宋时期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政府设机构专门来管理外贸,该专门机构为( )。
A.市舶使B.港务局C.东厂D.市舶司7.《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开放海禁C.轻徭薄赋D.重农抑商8.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天工开物》——徐光启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水浒传》——施耐庵⑤《红楼梦》——曹雪芹⑥《西游记》-吴承恩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9.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情境:上课时,你发现一名学生在听课时神情恍惚,偶尔会有一些不礼貌行为,例如打瞌睡、和同学窃窃私语,甚至会大声与同学讨论不相关的话题。
要求:请结合你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历史授课的实际经验,谈谈你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第二题菩萨,佛教中的梵语是’Bodhisattva’,意指寻求真理的一位圣者。
在中国佛教文化中,菩萨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温和善良、慈悲为怀,他们为了众生的解脱而牺牲个人的快乐。
在中国,菩萨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对象,还深深地渗透到了文学、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请你谈谈你对菩萨形象在中国文化的评价。
第三题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请阐述你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封建社会的衰落”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五题你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你的想法。
第六题问题:请对这一材料进行分析,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阐述作为未来教师你该怎么做?第七题题目:在历史教学中,你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非常重要吗?请阐述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并给出你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具体方法。
第八题题目:请描述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九题题目: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十题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您如何处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观点与您教授的历史事实相冲突的情况。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备课目的:设计一个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教案,侧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从历史事件中体会民主精神的内涵。
教学对象:初一历史学生教学时数: 2课时请根据上述要求,设计一个能够满足教学目的的教案框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注意:本题仅需要设计教案框架,不需要详细的教学内容。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点:初中历史1、题目:《西方文明之源》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有要有教学评价。
(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提问。
(4)讲解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的过程。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内容,了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实质。
2.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讨论,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制度。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教师出示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提高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ニ、教学重难点[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难点]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辩证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雅典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然后教师总结:雅典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里布满了古希腊时期的文化遗迹,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地,它所在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西方的文明之源,感受她丰富多彩的文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雅典城邦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古代希腊地区的地形图和现在希腊地图,提问学生:希腊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学生可以总结出: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古代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教师补充总结:古希腊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葡萄。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答案:“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从而形成客观、科学的历史认识。
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还能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入多元史料:教师应广泛搜集各类史料,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影视资料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史料,感受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可以展示中英双方的官方文件、当时的新闻报道、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战后签订的条约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引导史料分析:教师需教会学生如何鉴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指导学生分析史料的背景、作者立场、信息来源等,培养他们对史料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学家的工作过程,对史料进行解读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3.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基于史料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探究。
例如,在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时,可以展示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让学生分析这些评价背后的原因,进而理解辛亥革命的多重影响。
4.鼓励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自行搜集史料,进行小课题研究或撰写历史小论文。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教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回答,教师应展现出对“史料实证”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篇一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分封制。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篇二(一)知识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对唐朝的贡献,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2020年初中教师资格证《历史》试题及答案(卷一)1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周朝政治状况是()。
A主权大大加强B中央集权制建立C.分封制受到破坏D宗法制寿终正寝【答案】C。
解析:鼎代表着周王的权力,而楚王问鼎,则表现了分封制开始衰落。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河南省简称豫,河北省简称冀,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故排除A;湖南省简称湘,湖北省简称鄂,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排除B;山东省简称鲁,西周时封周公子伯禽与鲁,陕西省简称晋,西周时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当时西周的统治范围还未到达广东、广西地区,排除D。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
解析:“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说明是在学习西方之后的反思,故应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断遇到挫折之后的思。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后,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华民族开始反思,开始结合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故选4歌曲往往反映时代的发展,并且和一定的历史事件一致,下列歌曲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的是()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中的“天路”指的是青癜铁路,它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2020下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历史初中2020下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历史初中
1.题目:《辽与北宋的和战》
(1)题目:《辽与北宋的和战》
(2)内容:
(3)要求:①讲清楚辽与北宋的和与战;②为辽与北宋的和与战设置一个课堂活动;③10分钟试讲;④要有板
书。
2.题目:《雅尔塔会议》
(1)题目:《雅尔塔会议》
(2)内容:
(3)要求:①讲述雅尔塔会议的内容;②至少有两个问题;③要有板书;④10分钟内完成试讲。
3.题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题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内容:
(3)要求:①讲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②试讲中提出两个问题;③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④要有适当的板书。
4.题目:《昆曲与京剧艺术》。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初中历史《昆曲与京剧艺术》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国戏曲发展的纪录片,提问:通过视频的观看,你对戏曲艺术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回答: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其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表演艺术等综合而成。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特性。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种类很多。
教师引导: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昆曲和京剧最具有特色,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昆曲和京剧的艺术魅力吧!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引导:刚刚提到在清代,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那这两种戏曲艺术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呢?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因为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而昆曲和京剧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教师补充:不仅如此,还因为这两种戏曲形式,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昆曲教师提问:那关于昆曲,谁愿意担任历史介绍员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呢?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着,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教师展示《长生殿》的视频片段,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昆曲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020下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2017下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一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片段,镜头将人们带回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其中场景之一田园风光被高耸的烟囱取代,象
征着英国进入蒸汽时代。
教师讲述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改变了英国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
提问:是谁改良了蒸汽机呢?蒸汽机的改良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蒸汽机发明的背景
教师出示珍妮纺纱机和人们利用珍妮纺纱机工作的图片,并指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
序幕。
紧接着提出问题:珍妮纺纱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结合图片能够回答出珍妮纺纱机的动力是人力。
教师过渡:珍妮纺织机以人力作为动力,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以水力、风力、畜力为动力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一种更方
便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生产,解决机器动力问题的人便是学
徒出身的瓦特。
(二)瓦特改良蒸汽机
通过搜集史料,让学生讲述蒸汽机发明的故事,并总结蒸汽机改良和使用的史实。
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钻研,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教师播放《蒸汽机工作原理》片段,让学生讲述其工作原理,认识到蒸汽机的巨大动力。
(三)蒸汽机应用的影响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
要求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蒸汽机的使用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并总结如下:
首先,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手工工场(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可以只写手工工场)转变为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其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最后,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出现了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环节三:小结作业
作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结束本课内容。
作业:课下请同学们选择以下任意一个主题,写一段话,发表你的观点,下节课分享交流。
(1)说一说今天的中国在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获得什么启示?(2)如果当时珍妮机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参考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的贸易额增加三倍以上,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列强开始输出资本,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2.简述图示教学法的原则。
【参考答案】
直观性:能较直观地体现出史实的纵横关系,使学生能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
形象性:能够较为生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
概括性:能够使知识更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系统性:由于把知识图表化从而系统化,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历史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