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7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第七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三篇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 完全垄断理论第十一章 垄断竞争理论第十二章 寡头市场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第十四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第四篇 不确定下、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十五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三章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如果每个人的策略都是占优策略,那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在囚徒困境中,如果每一个囚犯都相信另一个囚犯会抵赖,那么两个人都会抵赖。
(3)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最后一次重复必定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无限次重复的古诺博弈不一定会出现合谋生产垄断产量的现象。
(5)如果博弈重复无限次或每次结束的概率足够小,而得益的贴现率δ充分接近1,那么任何个体理性的可实现得益都可以作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结果出现。
(6)触发策略所构成的均衡都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答:(1)正确。
每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因为占优策略均衡要求它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则自然它也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从而占优策略组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错误。
在囚徒困境中,“坦白”永远是两个囚徒的最优策略,不管对方选择“坦白”还是“抵赖”,“坦白”都是自己的最优选择,因而占优策略均衡仍为(坦白,坦白)。
(3)正确。
最后一次博弈,双方都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相当于一次博弈的效果,因而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正确。
是否合谋生产主要看符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只有当贴现系数δ足够大时,双方采取触发策略才是均衡的;若贴现系数δ较小,偏离合谋生产是厂商的最优选择。
(5)正确。
只有符合个人理性要求的利益最大化时,个体才会选择合作。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第七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三篇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 完全垄断理论第十一章 垄断竞争理论第十二章 寡头市场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第十四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第四篇 不确定下、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十五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四章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何一些厂商宁愿培训一些行政人员,而不愿培训秘书人员?答: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前者是指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力是其他厂商也可以使用的,而后者则指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力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厂商,其他厂商无法使用。
厂商不应对那些工作可能不长久的职员给予特别培训,而秘书人员的流动性较行政人员高。
在经济不景气时,厂商解雇这些未接受过培训或只接受过一般培训的秘书人员的损失较小;但厂商若把其接受特殊培训的劳动者解雇,则这些劳动者必将更换另外一种职业,等到景气时,也就不易召回了,这对厂商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
所以,厂商宁愿培训一些行政人员,而不愿培训秘书人员。
2.若某人有三种工作可供选择,其一为银行经理,每年可得500000美元;其二为经济学教授,每年可得200000美元;其三为棒球教练,每年可得100000美元。
最终,此人选择了经济学教授,此人的经济租为多少?并评论就业的去留是以经济租为准则的说法。
答:如表14-1所示。
经济租是指某要素停留在某厂商(或工作)时,其所赚取的净利益与它转移至其他厂商(或工作)时所能赚取的最大净利益的差额。
当此人选择经济学教授时,他选择当银行经理的净利益最大,为500000美元,从而其经济租为200000-500000=-300000美元。
当经济租为正时,说明选择当前的职业较其他职业能获得更多的净利益;当经济租为负时,说明选择当前职业带来的净利益小于其他职业,此时应另谋他职。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做是自由取用物。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5)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是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但经济学家在分析、寻求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个人的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会不自觉地对实证分析产生影响。
实证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因而实证分析得出的理论也就不必然是正确的。
第十四章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一、名词解释1.准租金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14-1所示。
其中MC 、AC 、AVC 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假定产品价格为0P ,则厂商将生产0Q 。
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0OGBQ ,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0Q 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做出的支付。
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0GP CB 。
这就是准租金。
图14-1准租金如果从准租金0GP CB 中减去总固定成本GDEB ,则得到经济利润0DP CE 。
可见,准租金为总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
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总固定成本。
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总固定成本。
2.经济租金答: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于租金,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14-2所示。
要素供给曲线S 以上、要素价格0R 以下的区域0AR E 为经济租金。
要素的全部收入为00OR EQ 。
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0Q 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0OAEQ 。
因此,0AR E 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图14-2经济租金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
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
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
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13.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博弈论概述1.何谓博弈和博弈论(1)博弈博弈(games ),又被称为对策、游戏或竞赛,是指一些个人或单位在“策略相互依存”(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 )情形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在博弈情境下,每个人的效用(或利益)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行为,而且也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简而言之,个人所采取的最优策略取决于他对其他人所采取的策略的预期。
(2)博弈论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博弈情境下博弈参与者的理性选择行为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关于竞争者如何根据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变化,采取最优策略和行为的理论。
博弈论既可以用于研究相互依存的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也可以用于研究政治、谈判及战争等对抗行为。
2.博弈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形式博弈问题都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
“个体行为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唯一目标,除非为了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
“非合作博弈”指在各博弈方之间不能存在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说各博弈方不能公然“串通”、“共谋”的博弈问题。
(1)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①博弈的参与者,或简称为博弈方。
②博弈各方可供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
③进行博弈的次序。
④各个博弈方的得益。
(2)博弈的表述形式①博弈的策略型表述在博弈的策略型表述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各自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课后复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给出一个例子。
答:(1)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①博弈按照参与人之间能否达成协议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能达成协议的称为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队理性;不能达成协议的称为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更注重个人理性。
②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一份有约束力的合同,即在合作博弈中,参与人可以谈定能使他们设计共同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但在非合作博弈中是不可能的。
(2)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行业中的两个厂商谈判一项开发一种新技术的联合投资(假设其中任何一个厂商都没有能独自成功的足够知识)。
如果两个厂商能够签订一份分配联合投资利润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则使双方都获益的合作的结果就是可能的。
非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就是两竞争的厂商相互考虑到对方的可能的行为,并独立确定价格或广告策略以夺取市场份额的情况。
2.什么是占优策略?为什么一个占优策略均衡是稳定的?答:占优策略指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是指博弈方都采用占优策略所达到的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每一个竞争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稳定的原因是参与者在均衡时都没有激励去改变各自的策略。
3.解释纳什均衡的含义。
它与占优策略均衡有何不同?答:(1)纳什均衡的含义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严格按照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四篇16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复习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元鹏老师编著的《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为主,并结合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元鹏老师编著的《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
本书后期会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第1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I)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II)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生产者行为理论(I)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生产者行为理论(II)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10章完全垄断理论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垄断竞争理论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寡头市场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不确定性、信息与市场失灵第15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垄断竞争理论1.某垄断竞争厂商的比例需求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在10美元处相交。
这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能否在12美元的水平上达到均衡?答:不能。
垄断竞争厂商达到均衡时,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其价格一定等于比例需求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相交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
因为只有这一价格,才是厂商愿意接受的价格(主观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又是市场竞争允许有的价格(实际需求曲线上的价格)。
因此,如果这两条需求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为10美元,就不可能在12美元水平上达到均衡。
2.在垄断性竞争下,长期均衡时,是否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皆为零?答: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其原来所在的产品群,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需求曲线d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3.为什么某些厂商需要提供一些真实性的广告呢?答: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借助广告能促使消费者认识其产品的性能与功能,进而增加其销售量;此外,由于垄断竞争条件下各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完全同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提供真实性的广告有助于突出这种差异性。
4.设某完全垄断厂商采取广告对需求的影响如下:=-+(A为广告)P q A10034而且其成本为2410C q q A=-+求(1)不做广告时,此厂商利润最大的产量、价格与利润。
(2)做广告的情况下,厂商应支付多少广告费用才能使其利润达最大,此时厂商产量、价格与利润各为多少?解:(1)不做广告时,1003P q =-,2410C q q =-,则利润函数为:()()21003410q q q q π=---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d 110140d q qπ=-=解得557q =,从而55535100377P =-⨯=。
()2535555555192541077777Pq C q π⎡⎤⎛⎫=-=⨯-⨯-⨯=⎢⎥ ⎪⎝⎭⎢⎥⎣⎦。
(2)做广告时,厂商的利润函数为:()(()(22100344107110Pq C q q A q q q A q A q A π=-=-+--+=-++-利润最大化时有一阶条件:1411040q A qπ∂=-++=∂210A Aπ∂==∂解得553q =,121009A =,从而55121005751003393P =-⨯+。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三章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如果每个人的策略都是占优策略,那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在囚徒困境中,如果每一个囚犯都相信另一个囚犯会抵赖,那么两个人都会抵赖。
(3)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最后一次重复必定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无限次重复的古诺博弈不一定会出现合谋生产垄断产量的现象。
(5)如果博弈重复无限次或每次结束的概率足够小,而得益的贴现率δ充分接近1,那么任何个体理性的可实现得益都可以作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结果出现。
(6)触发策略所构成的均衡都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答:(1)正确。
每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因为占优策略均衡要求它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则自然它也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从而占优策略组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错误。
在囚徒困境中,“坦白”永远是两个囚徒的最优策略,不管对方选择“坦白”还是“抵赖”,“坦白”都是自己的最优选择,因而占优策略均衡仍为(坦白,坦白)。
(3)正确。
最后一次博弈,双方都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相当于一次博弈的效果,因而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正确。
是否合谋生产主要看符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只有当贴现系数δ足够大时,双方采取触发策略才是均衡的;若贴现系数δ较小,偏离合谋生产是厂商的最优选择。
(5)正确。
只有符合个人理性要求的利益最大化时,个体才会选择合作。
事实上,任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都是个人理性的结果。
(6)错误。
只有当触发策略有更高的预期收益时,参与者才会选择触发策略,否则参与者会直接选择非合作。
2.划拳喝酒是我国民间很流行的游戏,其中一个版本是:两个老朋友在一起划拳喝酒,每个人有四个纯战略,即杆子、老虎、鸡和虫子。
输赢规则是,杆子降老虎,老虎降鸡,鸡降虫子,虫子降杆子。
两个人同时出令。
如果一个打败另一个,赢者的效用为1,输者的效用为-1;否则,效用均为O。
请把这个游戏模型化为一般博弈形式,并写出这个博弈的收益矩阵。
这个博弈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吗?计算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答:该博弈的矩阵表述如表13-5所示。
表13-5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设A 出杆子、老虎、鸡的概率分别为p 、q 、r ,则出虫子的概率为1p q r ---。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应使B 出杆子、老虎、鸡和虫子的期望收益相同,即:()()()()()()()()01011101100101110110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化简得:2112p q r p r p q r p r ++-=-+=---=-,即14p q r ===,故A 应以相同的概率(14)选择各种出令。
同理,B 也应以相同的概率(14)选择各种出令。
此时A 和B 的期望收益均为零。
3.一个工人给一个老板干活,工作工资是110元。
工人可以选择是否偷懒,老板则选择是否克扣工资。
假设工人不偷懒有相当于50元的负效用,老板想克扣工资则总有借口扣掉60元工资,工人不偷懒老板有150元的产出,而工人偷懒时老板只有80元产出,但老板和工人之前无法知道实际产出,这些情况是双方都知道的。
请问:(1)如果老板完全能够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博弈属于哪种类型?用得益矩阵或扩展型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2)如果老板无法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博弈属于哪种类型?用得益矩阵或扩展型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答:(1)如果老板完全能够看出工人是否偷懒,老板是否克扣工资的行动发生在工人是否偷懒之后,先行动者的行为对后行动者的选择产生影响,且后行动者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选择,因而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其扩展型如图13-7所示。
图13-7老板克扣工资后,其收益为产出加上克扣的60元工资。
利用倒推归纳法:在工人做完选择后,老板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一定会选择克扣工资,而不论工人是否偷懒;工人知道老板的这一选择,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工人会选择偷懒,所以最终的均衡结果为(偷懒,扣工资),收益为(50,140)。
(2)如果老板无法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即两人同时行动,因而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其得益矩阵如表13-6所示。
表13-6 收益矩阵“扣工资”是老板的占优策略,“偷懒”是工人的占优策略,因而占优策略均衡(也是纳什均衡)为(偷懒,扣工资),收益为(50,140)。
4.考虑下列策略型博弈:(1)(2)(3)请在上述每个博弈中,(1)找出占优均衡;(2)会有几个纳什均衡,为什么?(3)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吗?答:(1)以上三个策略型博弈均不存在占优均衡,因为对任一参与者来说,均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最优策略,每个参与者的最优选择会随着对手的选择发生变化。
(2)利用划线法可知,博弈1的纳什均衡为(U,M),博弈2的纳什均衡为(U,L),博弈3的纳什均衡为(D,R)。
(3)对于策略型博弈1,设参与人A选择U的概率为p,则选择D的概率为1p-,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无解,从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p p p p31211对于策略型博弈2,设参与人A 选择U 、M 、D 的概率分别为p 、q 、1p q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34612681p q p q p q p q p q +=++--=++--,解得21p =>,舍去,故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对于策略型博弈3,令B 取L 的概率为p ,取M 的概率为q ,取R 的概率为1p q --。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221p q p q p q -=-+=--,解得1p q ==,无意义,舍去,故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5.甲乙两人面临一个分割游戏。
面对着10个一角钱的硬币,甲先提出给乙1个或2个或3个……或10个硬币。
然后,乙可以接受或拒绝甲的提议。
如果乙接受甲的提议,那么10个硬币按甲的提议分割;如果乙拒绝甲的提议,两人便什么也得不到,游戏结束。
请求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答: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甲,乙)=(9,1)。
用倒推归纳法求解:如果乙拒绝甲的提议,则其收益为零,所以无论甲的提议是什么,只要给乙的收益大于零,乙都会接受;而甲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会给乙最小的正收益,即1角,自己留9角。
6.大林和小林哥俩分一块冰淇淋。
大林先提出如何分(假设冰淇淋是可以任意分割的),小林可以接受或拒绝。
小林若接受大林的提议,他俩就接大林的提议分食冰淇淋;小林若拒绝大林的提议,小林就可以提议分法。
但这时候,冰淇淋化得只剩1/2了。
然后,大林可以接受或拒绝小林的提议。
大林若接受,则按小林的提议分食;若拒绝,则两人什么也吃不到,博弈结束。
试求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提示:试用倒推归纳法。
) 答:该博弈分三阶段,利用倒推归纳法。
设吃整块冰淇淋的得益为单位1。
从第3阶段开始,如果大林拒绝小林的提议,则什么也得不到,收益为零,所以小林在第一次拒绝大林的提议后,只要自己提议给大林一个足够小的δ(0δ>),大林都会接受,此时小林得到12δ-;回到第2阶段,只要大林第一次分给小林的冰淇淋小于12δ-,小林都会拒绝,然后自己重新提议,以确保自己得到12δ-,所以,大林第一次便会提议给小林12δ-,这样自己得到12δ+,此时,小林也会接受,因为小林若拒绝后重新再分配也无法得到超过12δ-的收益。
故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12δ+,12δ-),两人第一次便完成分配。
7.考虑下列扩展型博弈(1)(2)请解释上述扩展型博弈的动态博弈过程,每个博弈有纳什均衡吗?答:(1)动态博弈过程:1先选择,若选L,博弈结束;若选R,2在L'和R'中做出选择。
2若选L',博弈结束;2若选R',1在L''和R''中做出选择,然后博弈结束。
利用倒推归纳法求解:第3阶段,1为了使自己得益最大,会选择L'',此时2的得益为零,所以2在第2阶段不会选择R',转而选择L',但此时1的收益变为1,小于1选择L时的收益2,所以纳什均衡为(2,0),1选择L后博弈即告结束。
(2)动态博弈过程:1现在L和R中选择,随后2在U和D中做出选择,博弈结束。
利用倒推归纳法求解:2为了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当1选L时,2会选D;当1选R时,2会选U,所以1面临的最终可能收益为(1,2)或(2,1)。
从得益最大角度出发,1应该选择R,最终得到支付2。
故纳什均衡为(R,U)。
8.一个厂商有许多顾客。
每个顾客可能只买一次或有限次该厂商的商品,但厂商与顾客总体的交易可以看作无限次重复的。
在博弈的每一个阶段,厂商选择销售商品的质量,顾客选择是否购买。
如果双方的得益如下列矩阵所示,顾客决定是否购买时不知道所买产品的质量,但知道所有以前的顾客购买产品的质量。
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厂商会始终只销售高质量的商品?答:由于总体交易为无限次重复的,且顾客知道以前顾客购买产品的质量,如果以前顾客购买的是低质量的,则现在顾客不会购买。
所以该博弈相当于无限次重复博弈,且采取触发策略,即厂商只要提供高质量产品,顾客会一直购买;只要厂商提供低质量产品,顾客便停止购买。
设贴现系数为11rδ=+,其中r 为一时期内的市场利率。
厂商始终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总收益为211111πδδδ=+⋅+⋅+⋅⋅⋅=-,而厂商在某阶段提供低质量产品的总收益为22002πδδ=+⋅+⋅+⋅⋅⋅=。
当121δ>-,即12δ>,厂商便会一直销售高质量商品。
9.在伯特兰价格博弈中,假定有2个寡头生产企业,需求函数为()120p Q Q =-,其中12Q q q =+,又假设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0。
假定博弈重复无穷多次,每次的价格都立即被观测到,企业使用“触发策略”(一旦某个企业选择垄断价格,则执行“冷酷策略”)。
求使垄断价格可以作为完美均衡结果出现的最低贴现因子σ。
解:两企业若选择合谋,利润函数为:()120Q Q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