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

第十三章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如果每个人的策略都是占优策略,那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在囚徒困境中,如果每一个囚犯都相信另一个囚犯会抵赖,那么两个人都会抵赖。

(3)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最后一次重复必定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无限次重复的古诺博弈不一定会出现合谋生产垄断产量的现象。

(5)如果博弈重复无限次或每次结束的概率足够小,而得益的贴现率δ充分接近1,那么任何个体理性的可实现得益都可以作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结果出现。

(6)触发策略所构成的均衡都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答:(1)正确。每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因为占优策略均衡要求它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则自然它也是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某个特定的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从而占优策略组合必将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2)错误。在囚徒困境中,“坦白”永远是两个囚徒的最优策略,不管对方选择“坦白”还是“抵赖”,“坦白”都是自己的最优选择,因而占优策略均衡仍为(坦白,坦白)。

(3)正确。最后一次博弈,双方都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相当于一次博弈的效果,因而是原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

(4)正确。是否合谋生产主要看符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只有当贴现系数δ足够大时,双方采取触发策略才是均衡的;若贴现系数δ较小,偏离合谋生产是厂商的最优选择。

(5)正确。只有符合个人理性要求的利益最大化时,个体才会选择合作。事实上,任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都是个人理性的结果。

(6)错误。只有当触发策略有更高的预期收益时,参与者才会选择触发策略,否则参与者会直接选择非合作。

2.划拳喝酒是我国民间很流行的游戏,其中一个版本是:两个老朋友在一起划拳喝酒,每个人有四个纯战略,即杆子、老虎、鸡和虫子。输赢规则是,杆子降老虎,老虎降鸡,鸡降虫子,虫子降杆子。两个人同时出令。如果一个打败另一个,赢者的效用为1,输者的效用为-1;否则,效用均为O。请把这个游戏模型化为一般博弈形式,并写出这个博弈的收益矩阵。这个博弈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吗?计算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答:该博弈的矩阵表述如表13-5所示。

表13-5

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设A 出杆子、老虎、鸡的概率分别为p 、q 、r ,则出虫子的概率为1p q r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应使B 出杆子、老虎、鸡和虫子的期望收益相同,即:

()()()()()()()()01011101100101110110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化简得:2112p q r p r p q r p r ++-=-+=---=-,即14

p q r ===,故A 应以相同的概率(14)选择各种出令。同理,B 也应以相同的概率(14

)选择各种出令。此时A 和B 的期望收益均为零。

3.一个工人给一个老板干活,工作工资是110元。工人可以选择是否偷懒,老板则选择是否克扣工资。假设工人不偷懒有相当于50元的负效用,老板想克扣工资则总有借口扣掉60元工资,工人不偷懒老板有150元的产出,而工人偷懒时老板只有80元产出,但老板和工人之前无法知道实际产出,这些情况是双方都知道的。请问:

(1)如果老板完全能够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博弈属于哪种类型?用得益矩阵或扩展型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2)如果老板无法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博弈属于哪种类型?用得益矩阵或扩展型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答:(1)如果老板完全能够看出工人是否偷懒,老板是否克扣工资的行动发生在工人是否偷懒之后,先行动者的行为对后行动者的选择产生影响,且后行动者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选择,因而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其扩展型如图13-7所示。

图13-7

老板克扣工资后,其收益为产出加上克扣的60元工资。利用倒推归纳法:在工人做完选择后,老板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一定会选择克扣工资,而不论工人是否偷懒;工人知道老板

的这一选择,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工人会选择偷懒,所以最终的均衡结果为(偷懒,扣工资),收益为(50,140)。

(2)如果老板无法看出工人是否偷懒,即两人同时行动,因而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其得益矩阵如表13-6所示。

表13-6 收益矩阵

“扣工资”是老板的占优策略,“偷懒”是工人的占优策略,因而占优策略均衡(也是纳什均衡)为(偷懒,扣工资),收益为(50,140)。

4.考虑下列策略型博弈:

(1)

(2)

(3)

请在上述每个博弈中,(1)找出占优均衡;(2)会有几个纳什均衡,为什么?(3)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吗?

答:(1)以上三个策略型博弈均不存在占优均衡,因为对任一参与者来说,均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最优策略,每个参与者的最优选择会随着对手的选择发生变化。

(2)利用划线法可知,博弈1的纳什均衡为(U,M),博弈2的纳什均衡为(U,L),博弈3的纳什均衡为(D,R)。

(3)对于策略型博弈1,设参与人A选择U的概率为p,则选择D的概率为1p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

-=+-?=,无解,从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p p p p

31211

对于策略型博弈2,设参与人A 选择U 、M 、D 的概率分别为p 、q 、1p q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34612681p q p q p q p q p q +=++--=++--,解得21p =>,舍去,故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对于策略型博弈3,令B 取L 的概率为p ,取M 的概率为q ,取R 的概率为1p q --。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要求:221p q p q p q -=-+=--,解得1p q ==,无意义,舍去,故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5.甲乙两人面临一个分割游戏。面对着10个一角钱的硬币,甲先提出给乙1个或2个或3个……或10个硬币。然后,乙可以接受或拒绝甲的提议。如果乙接受甲的提议,那么10个硬币按甲的提议分割;如果乙拒绝甲的提议,两人便什么也得不到,游戏结束。请求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答: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甲,乙)=(9,1)。用倒推归纳法求解:如果乙拒绝甲的提议,则其收益为零,所以无论甲的提议是什么,只要给乙的收益大于零,乙都会接受;而甲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最大,会给乙最小的正收益,即1角,自己留9角。

6.大林和小林哥俩分一块冰淇淋。大林先提出如何分(假设冰淇淋是可以任意分割的),小林可以接受或拒绝。小林若接受大林的提议,他俩就接大林的提议分食冰淇淋;小林若拒绝大林的提议,小林就可以提议分法。但这时候,冰淇淋化得只剩1/2了。然后,大林可以接受或拒绝小林的提议。大林若接受,则按小林的提议分食;若拒绝,则两人什么也吃不到,博弈结束。试求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提示:试用倒推归纳法。) 答:该博弈分三阶段,利用倒推归纳法。设吃整块冰淇淋的得益为单位1。从第3阶段开始,如果大林拒绝小林的提议,则什么也得不到,收益为零,所以小林在第一次拒绝大林的

提议后,只要自己提议给大林一个足够小的δ(0δ>),大林都会接受,此时小林得到12

δ-;回到第2阶段,只要大林第一次分给小林的冰淇淋小于12

δ-,小林都会拒绝,然后自己重新提议,以确保自己得到12δ-,所以,大林第一次便会提议给小林12δ-,这样自己得到12

δ+,此时,小林也会接受,因为小林若拒绝后重新再分配也无法得到超过12

δ-的收益。故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12δ+,12

δ-),两人第一次便完成分配。

7.考虑下列扩展型博弈

(1)

(2)

请解释上述扩展型博弈的动态博弈过程,每个博弈有纳什均衡吗?

答:(1)动态博弈过程:1先选择,若选L,博弈结束;若选R,2在L'和R'中做出选择。2若选L',博弈结束;2若选R',1在L''和R''中做出选择,然后博弈结束。

利用倒推归纳法求解:第3阶段,1为了使自己得益最大,会选择L'',此时2的得益为零,所以2在第2阶段不会选择R',转而选择L',但此时1的收益变为1,小于1选择L时的收益2,所以纳什均衡为(2,0),1选择L后博弈即告结束。

(2)动态博弈过程:1现在L和R中选择,随后2在U和D中做出选择,博弈结束。

利用倒推归纳法求解:2为了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当1选L时,2会选D;当1选R时,2会选U,所以1面临的最终可能收益为(1,2)或(2,1)。从得益最大角度出发,1应该选择R,最终得到支付2。故纳什均衡为(R,U)。

8.一个厂商有许多顾客。每个顾客可能只买一次或有限次该厂商的商品,但厂商与顾客总体的交易可以看作无限次重复的。在博弈的每一个阶段,厂商选择销售商品的质量,顾客选择是否购买。如果双方的得益如下列矩阵所示,顾客决定是否购买时不知道所买产品的质量,但知道所有以前的顾客购买产品的质量。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厂商会始终只销售高质量的商品?

答:由于总体交易为无限次重复的,且顾客知道以前顾客购买产品的质量,如果以前顾

客购买的是低质量的,则现在顾客不会购买。所以该博弈相当于无限次重复博弈,且采取触发策略,即厂商只要提供高质量产品,顾客会一直购买;只要厂商提供低质量产品,顾客便停止购买。设贴现系数为11r

δ=+,其中r 为一时期内的市场利率。 厂商始终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总收益为211111πδδδ=+?+?+???=

-,而厂商在某阶段提供低质量产品的总收益为22002πδδ=+?+?+???=。当

121δ>-,即12

δ>,厂商便会一直销售高质量商品。

9.在伯特兰价格博弈中,假定有2个寡头生产企业,需求函数为()120p Q Q =-,其中12Q q q =+,又假设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0。假定博弈重复无穷多次,每次的价格都立即被

观测到,企业使用“触发策略”(一旦某个企业选择垄断价格,则执行“冷酷策略”)。求使垄断价格可以作为完美均衡结果出现的最低贴现因子σ。

解:两企业若选择合谋,利润函数为:()120Q Q π=-。

由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可得:60Q =,两企业平分产量,1230q q ==,此时60P =,121800ππ==。

若某个企业违反合谋协议,根据伯特兰价格模型,只要企业稍微降低点价格(降价幅度趋于零),即可获得整个市场份额。其价格60P →,从而整个获得全部市场份额60Q →,其利润3600π→。由于此后另一企业采取触发策略,两企业的利润均将为零。所以,要使垄断价格可以作为完美均衡结果,需满足条件:

2180018001800180036001σσσ

+?+?+???=≥-,即0.5σ≥

10.冷霸和冰王都是空调制造商。它们可以生产中档产品或高档产品,每个企业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利润如支付矩阵所示。假设每个企业在决定生产哪档产品时,并不知道竞争对方的对策。

(1)企业有没有优势策略?

(2)这一博弈有没有纳什均衡?有几个?请指出。

答:(1)企业没有优势策略,因为不存在某一策略是对对手所有策略的最优选择。

(2)该博弈存在纳什均衡。由划线法可得出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高档,低档)和(低档,高档)。下面验证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设冷霸选择生产高档空调的概率为p ,则生产低档空调的概率为1p -,混合策略纳什均

衡要求:()()14008001100050013

p p p p p +-=+-?=; 同理,设冰王选择生产高档空调的概率为q ,则生产低档空调的概率为1q -,混合策略

纳什均衡要求:()()14008001100050013

q q q q q +-=+-?=。 因此,冷霸以(13,23)的概率随机选择生产高档和低档空调,冰王以(13,23

)的概率随机选择生产高档和低档空调构成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11.企业的报酬与第10题一样,只是冷霸捷足先登,可以先于冰王投入生产。而且,冷霸知道冰王在决定产品时,一定知道冷霸的产品。

(1)用博弈树来表示这一博弈的展开形式。

(2)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什么?

答:(1)该博弈的展开形式如图13-8所示博弈树。

图13-8

(2)利用倒推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当冷霸选择生产高档空调时,冰王会选择生产低档空调,两者收益为(800,1000);当冷霸选择生产低档空调时,冰王会选择生产高档空调,两者收益为(1000,800)。冷霸知道自己投产后冰王的选择,当冷霸先选择投产低档空调时,冰王会选择高档,此时冷霸得到的收益最大,为1000。所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低档,高档),收益为(1000,800)。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11章附录 联合厂商的内部转移定价)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11章附录 联合厂商的内部转移定价 课后练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复习关于莱斯卡摩托的数字化例子。计算讨论过的三种情况下上游分部、下游分部和企业总体所赚到的利润,三种情况即:(1)没有发动机的外部市场;(2)有一个市场价格为6000美元的发动机的竞争性外部市场;(3)该厂商是发动机外部市场的垄断供应商。在哪种情况下莱斯卡摩托赚到最多的利润?在哪种情况下上游分部赚到最多的利润?下游分部呢? 解:莱斯卡摩托的需求为:20000P Q =-,故边际收益为200002MR Q =-。下游分部 装配汽车的成本为()8000A C Q Q =,上游分部生产发动机的成本为()22E E E C Q Q =。 (1)不存在发动机的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因为每辆车有一个发动机,因此E Q Q =。 利润函数为: ()22000080002Q Q Q Q π=---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d 12000240d Q Q Q π=--= 解得:2000E Q =,2000018000P Q =-=(美元)。 上游分部的利润为: 280002000220008000000E π=?-?=(美元) 下游分部的利润为: ()18000200080002000160000004000000A π=?-?+=(美元) 总利润为:12000000E A ππ+=(美元)。 (2)有一个市场价格为6000美元的发动机的竞争性外部市场的情况。 价格低于没有外部市场时的最优转移价格8000美元,因此企业会从外部购买一些发动机。发动机的边际成本,以及最优转移价格现在是6000美元。 发动机的净边际收益为:2000028000120002E A E NMR MR MC Q Q =-=--=-。 令6000120002E Q =-,解得:3000E Q =。 因此,发动机和汽车的总产量现在为3000。 汽车的价格为:20000300017000P =-=美元。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11章

Examine why people tend to use common r esour ces too much Consider some of the impor tant common r esour ces in our economy Consider some of the impor tant public goods in our economy Lear n t he def ini ng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 esour ces Examine why private markets fail to pr ovide public goods See why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public goods is both necessar y and dif ficult An old song lyric maintain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A moment’s thought reveals a long list of goods that the songwriter could have had in mind. Na-ture provides some of them, such as rivers, mountains, beaches, lakes, and oceans.The government provides others, such as playgrounds, parks, and parades. In each case, people do not pay a fee when they choose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the good.Free goods provide a special challenge for economic analysis. Most goods in our economy are allocated in markets, where buyers pay for what they receive and sellers are paid for what they provide. For these goods, prices are the signals that guide the decisions of buyers and sellers. When goods are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however, the market forces that normally allocate resources in our economy are absent.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for goods without market prices. Our analysis will shed light on one of the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 U B L I C G O O D S A N D C O M M O N R E S O U R C E S 225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答案

第十章练习 1答: 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单个市场、居民或者企业的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法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一般均衡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每个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还与其他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相关。各个商品的价格不能单独决定,必须和其他商品一起联合决定。只有当整个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 两者的区别在于假定“其他事物是否变化”,即其他产品的供需数量和价格是否变化。 2答: 瓦尔拉斯假定,在市场上存在一位“拍卖人”。该拍卖人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如下:首先,他随意报出一组价格,家户和厂商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需求和供给。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一致,则他就将该组价格固定下来,家户和厂商就在此组价格上成交;如果供求不一致,则家户和厂商可以抽回自己的申报,而不必在错误的价格上进行交易。拍卖者则修正自己的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改变价格的具体做法是: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该市场的价格,反之,则降低其价格。这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先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报出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则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中达到均衡的所谓“试探过程”。 3答: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明确表明在西方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的经济学。 4答: 经济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使此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也就是说,如果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的经济状态。包括交换帕累托最优,生产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帕累托最优。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替代率应相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技术替代率应相等;生产与交换的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5答: 当存在生产的外部经济时,MSC<MPC=P=MPB=MS B,这个经济生产的商品量太少,以致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存在消费的外部经济时,MSB>MPB=MPC=MSC,这时,消费的商品量太少,以致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存在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时,MSC>MPC=P=MPB=MSB,这个经济生产的商品量太多,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存在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时,MSB<MPB=MPC=MSB,这时,消费的商品量过大,也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6答: 因为可以证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替代率应相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技术替代率应相等;生产与交换的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7答: ①增加一种产品,必然会减少另一种产品,否则就不是最优,产品Y的产量是产品X产量的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章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 一、选择题 1.博弈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被称为() A.收益 B.支付 C.决策 D.利润 2.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 A.一个纳什均衡 B.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C.和纳什均衡没有关系 D.不是每一个博弈都有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3.用囚徒困境来说明两个寡头企业的情况,说明了:() A.每个企业在做决策时,不需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B.一个企业制定的价格对其它企业没有影响 C.企业为了避免最差的结果,将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D.一个企业制定的产量对其它企业的产量没有影响 二、判断题 1.一般地在一个博弈中只有一个上策。() 2.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3.一个博弈中只能有一纳什均衡。() 4.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5.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 6.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7.在动态博弈中先行动者总是占有优势。() 三、计算题 1.在喝酒的过程中,人们经常玩“鸡、虫、虎、杠”的游戏助兴。这个游戏规则是,双方同时叫出上面四种物品中的一个,其中规则是“鸡胜虫,虫胜杠,杠胜虎,虎胜鸡,负者罚酒一杯”。假如胜者的效用为1分,负者的效用为-1分,则: (1)一个局中人的策略都有哪些? (2)写出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3)此博弈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吗? 2.假定企业A和B都是服装制造商,它们都可以选择生产高档或中档产品,其支付矩阵如下(利润单位:万元):

(1)这两个企业有没有上策? (2)该博弈中有几个纳什均衡?有几个?请指出。 (3)若企业A可以先决定生产其产品,试用博弈的扩展形式来分析该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3.若两家企业A与B在做广告与不做广告间展开博弈,他们的支付矩阵如下(单位:万) (1)这是不是一个“囚徒的困境”? (2)若对局一次,其纳什均衡是多少? (3)若该博弈重复3次,两企业都采用“以牙还牙”策略。假如企业A在第一次对局中不做广告,试考虑企业B在第一次做广告或不做广告时,分别计算企业B的累计利润,试问企业B将如何行动? 4.假设一个卡特尔面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它可能采取价格战或接纳的策略,相应的支付矩阵如下(单位:万元): (1)若卡特尔威胁潜在进入者,一旦后者进入市场将展开价格战,这一威胁是否可信? (2)若卡塔尔投入60万以扩大生产能力,此时威胁是否变得可信? 四、问答题 1.说明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之间的联系? 2.试举出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3.(1)一个人身患绝症,在保险公司未察觉的情况下,他购买双份保险,不久便去世,其亲属得到了双倍赔偿。 (2)一个人已购买人寿保险,为了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来满足家庭的生计需要,企图自杀。但自杀不再人寿保险赔偿之列,他在一场预谋的车祸中丧身。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吗? 解答:(1)所谓纳什均衡,是参与人的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 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2)不一定。如果纳什均衡存在,纳什均衡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例如,在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纳什均衡就不是 最优的;即使在纳什均衡是唯一时,它也可能不是最优的,因为与它相对应的支付组合可能会小于与其他策略组合相对应的支付组合。如:囚徒 困境。 2.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为什么? 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 (如 A和 B)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四个。例如,当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所有四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四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22211211a a a a B 的支付矩阵=??? ???2221 1211b b b b 例如:a 11=a 12=a 21=a 22,b 11=b 12=b 21=b 22就会得到以上四个纳什均衡。 具体事例为: 73737373?? ?? ??

3.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有三个。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 纳什均衡可能有4个、3个、2个、1个和0个五种情况,所以可能有3个。例如,当参与 人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恰好有三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三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 ??? ???22211211a a a a B 的支付矩阵=11122122b b b b ???????? A 、 B 共同的支付矩阵=1111121222222121a b a b a b a b ?? ?????? 具体事例为: 76157323?? ?? ?? 4.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所 有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解答:可使用条件策略下划线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把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分解 为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其次,在第一个 (即位于整个博弈矩阵左方的)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列的最大者,并在其下画线;再次,在第二个 (在位于整个博弈矩阵上 方的)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行的最大者,并在其下画线;然后,将已经画好线的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再合并起来,得到带有下划线的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最后,在带有下划线的整个的支付矩阵中,找到两个数字之下均画有线的支付组合。由该支付组合 代表的策略组合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 5.设有A、B两个参与人。对于参与人A的每一个策略,参与人B的条件策略有无 可能不止一个?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例如,在如表10—1的二人同时博弈中,当参与人 A选择上策略时,参与人 B 既可以选择左策略,也可以选择右策略,因为他此时选择这两个策略的支付是完全一样 的。因此,对于参与人A的上策略,参与人B的条件策略有两个,即左策略和右策略。 表10—1

博弈论练习题2答案

博弈论练习题2答案

111111111111111111 博弈论练习题(四) 一、什么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答: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的威胁策略剔除出去。它要求参与者的决策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由于剔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胁,在许多情况下,精炼纳什均衡也就缩小了纳什均衡的个数。只有当参与人的策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叫做精炼纳什均衡。或者说,组成精炼纳什均衡的策略必须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是最优的。 二、参与人的理性问题对动态博弈分析的影响是否比静态博弈的影响更大?为什么? 答:正确,博弈论要求个体具有始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意识和理性能力的“自我”个体理性,这是静态博弈的范畴。除此之外,还要求相关的参与者具有层次较高的“交互理性”,要求不同个体之间在理性和行为方面具有一种“默契”。即,人们的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的选择与行为,那么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个体的理性决策就必须考虑他人的理性选择与行为。作

为博弈论的基础,交互理性是其基本的理性要求。博弈论还要求有关博弈的结构、各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函数以及各个博弈参与者的理性等“知识”是所有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共同知识”。也就是,每个博弈参与者不仅要首先明确自己和其他参与者所有可选的策略,还需知晓各种情况下自己最终的收益或其概率分布,并且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知道各个参与者掌握这些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知道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都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都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其他博弈参与者知道所有博弈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理性的共同知识假设是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假设,是实现交互理性和理性主义的纳什均衡的基本前提,这些,都是动态博弈的范畴。因此说,参与者理性问题对动态博弈的分析影响更大。 三、纳什均衡和精炼纳什均衡存在哪些问题?答:纳什均衡存在的问题: (1)不是所有博弈都存在纳什均衡如纯策略就不存在混合策略则一定会存在纳什均衡,它是通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圣才出品】

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11.1 课后复习题详解 1.设一厂商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它会定的最低价格是什么?它的总产量是什么? 答:厂商会定的最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总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即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的交点。 如图11-1所示,由于厂商能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向每个顾客索取其保留价格,由于各个消费者被索取的正好是他们愿付的最高价格,因此边际收益不再与厂商的产量决策相关,相反,从销售每个额外单位所增加的收益就简单地等于顾客为这个单位所付的价格,因而它由需求曲线给出。因为价格歧视并不影响厂商的成本结构,各额外单位的成本仍由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给出。因而,从生产和销售每个增加的单位所得到的利润就等于需求与边际成本之差,只要需求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能通过扩大生产而增加利润,并且它一直这么做,直到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图11-1中,此时总产量为,价格为 。 图11-1 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

2.汽车推销员是怎样实行价格歧视的?正确利用价格歧视的能力是怎样影响他或她的收入的? 答:(1)由于汽车推销员一般将价格差额作为其利润,所以推销员可以通过达成协议将其一部分利润转让给顾客,也可以坚持要求顾客支付汽车的牌价,通过这种方式,推销员可以实行价格歧视。 (2)一个好的推销员知道怎样区分顾客,他能够确定哪些顾客如果得不到一个可观的折扣就会转向其他卖者。因此似乎要离开到别处购买的顾客可以得到大的折扣,而匆匆忙忙的顾客只能得到一小部分或者得不到折扣。因此,正确利用价格歧视的能力与汽车推销员的收入是正相关的。 3.电力事业公司常常实行二级价格歧视。为什么这可能会改善消费者的福利? 答:(1)二级价格歧视指通过对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电力公司一般都存在着规模经济,从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故电力公司可以增加产量同时降低价格。分段定价价格小于垄断定价。因此电力公司实行二级价格歧视,能够增加自己利润,同时也可以改善消费者的福利。 (2)下面通过分析消费者剩余来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如图11-2所示,假设实行 了二级价格歧视,分为两个价格和。假设为不实行价格歧视时的单一价格。保留价格高于的消费者取得消费者剩余,保留价格低于高于的消费者获得消费者剩余 。在不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为,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时的消费者剩余增加,改善了消费者福利。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第十章垄断性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性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是: a、很少几个占统治地位的企业,进入障碍较少 b、数量众多的企业,严格的进入限制 c、数量众多的企业,进入障碍较少 d、很少几个占统治地位的企业,严格的进入限制 2、在垄断性竞争市场中,进入市场 a、完全没有障碍 b、比在充分竞争市场中困难,但比在纯粹垄断市场中容易 c、比在纯粹市场中更困难 d、完全禁止 3、非价格竞争是指: a、不同行业产品之间的竞争 b、竞争对手之间对相互之间的价格变动视而不见 c、以广告、促销及改变产品的特性等手段进行竞争 d、降低生产成本,但并不由此降低价格 4、下列哪一项不是垄断性竞争市场的特征? a、非价格竞争 b、产品存在差异 c、进入市场较容易 d、在长期内在ATC的最低点上进行生产 5、垄断性竞争行业既有竞争因素也有垄断因素,其垄断因素主要源于: a、串通共谋的可能性 b、较严格的进入障碍 c、产品的差异性 d、决策时的相互依赖性 6、垄断性竞争企业与充分竞争企业最显著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b、后者只有降价,才能增加销售 c、前者的需求曲线完全缺乏弹性 d、前者销售的是相似的但并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7、垄断性竞争市场和充分竞争市场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没有进入障碍,即使有也非常少 b、都肯定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利润 c、都生产存在差异的产品 d、在两种市场中单个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都具有完全弹性 8、垄断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 a、具有负斜率且与需求曲线合而为一 b、与需求曲线合而为一且与横轴平行 c、具有负斜率且位于需求曲线下方 d、由于企业是“价格制定者”,所以其边际收益曲线不存在 9、垄断性竞争企业 a、在短期内获得正常利润,但在长期内遭受损失 b、在短期内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遭受损失,但在长期内获得正常利润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和答案

1.假设三个人要在纸上写下金额,而且不可以说出来。他们必须在1元到100元之间挑一个整数(包括1和100),所编写数字最小的人则可以得到他所编写的金额。如果有平手的情形,总奖金则由赢的人平分。所以如果A写53元,B写22元,C写30元,则B可以得到22元;如果A写53元,B写22元,C也写22元,则B和C就会各自得到11元,因为他们要平分这22元。在所有人都很理性的情况下,找出这个博弈的合理结果,并给出分析过程。(10分) 答:(1)假设前提是所有人都很理性,那么,对于所有人,每人写100元都能得到最多的钱,但是这样每个人只能分到100元的三分之一,那么此时如果是A,在第一次博弈中为了得到最多的钱,便会写99元。 (2)当A想写99元时,B、C同样作这样的决策,那么此时三个人就只能每人获得33元,进而,又会重复之前的博弈。 (3)直到最后三个人都写了1元,因为三个人都非常的理性,而三个人之间又不够信任,就只能陷入困境,最终每个人只能会得到1块钱的三分之一。 2.你在9个信封里各装了100元,第10个信封里则没有装东西。你把这些信封混在一起,小张随便挑了一个信封打开来看。小李提议让他出一笔钱买下小张所挑选的信封,但他在提出这项建议时,并不知道小张的信封里有没有钱。小张可以接受小李的出价,也可以拒绝并把信封留下来。小李应该出多少钱买小张的信封?请说明理由。(10分)答:(1)如果小张小李都是理性人,那么根据概率方法,小李最多会出90元买信封,所以,小李的出钱范围是1-90元。 (2)而小张知道信封里到底有没有一百块钱,如果信封里有100,那么小李出任意小于100的数,小张都不会同意,在依据小李的出钱范围,小李会出1元。 (3)如果信封里没有100,那么小李出任意小于100的数,小张都会同意,在依据小李的出钱范围,小李出1元才是合理的。 (4)综合而言,无论里面有没有100元,小李都应该出1块钱买信封,如果小张同意,则小李便以1块钱买了一个信封。 3.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劣币会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山寨手机对正规手机造成较大冲击,劣质商品大行其道等,请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的角度进行解释,并谈谈你对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的看法。(11分) 答:(1)略 4. 在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可能会为了一个座位争吵,可如果他们认识就会相互谦让;在农村人们之间比较诚恳,一家有事全村人帮忙,可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比较淡漠。请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12分) 答:(1)从博弈论角度看城市生活的人们之间人口流动比较大,一个人干了坏事,转眼便会消失在人群中,对方难以实施报复,就比如在火车上的东西都很贵一样属于一次博弈,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 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 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 2.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A.对甲和乙,MRT XY = 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 (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发生在()。 A.MRT XY = P X/P Y B.甲和乙的MRS XY = P X/P Y C.(MRS XY)甲 =(MRS XY)乙 D.MRT XY =(MRS XY)甲 =(MRS XY)乙 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5.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可能曲线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2,小于3 D.上述均不正确 8.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第十二章

A.为什么灭火器在消费中表现出正外部性? 答:对灭火器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使用者自己的损失,还可以减少其他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灭火器的使用有正消费外部性。 B.画出灭火器市场图,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答:灭火器的使用有正的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 C.指出市场均衡产量水平和有效率的产量水平。直观地解释为什么这两种量不同。 图10-2 灭火器市场图 答:如图10-2所示,市场均衡的产量水平是Q1,有效率的产量水平是Q2。灭火器有正消费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同时它的供给曲线等于其社会成本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社会有效率的产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均衡水平的产量。因此,两个产量不同。 D.如果每个灭火器的外在收益是10美元,说明能引起有效率结果的政府政策。答:政策应该对每消费一个灭火器,向消费者补贴10美元。 3.根据联邦所得税法,对慈善组织捐款可以免税。政府这种政策用什么方法鼓励私人解决外部性? 答:政府的这种政策用一种变相性的补贴方法鼓励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免税鼓励人们向慈善组织捐款。慈善组织是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业和行为资助,使外部性内在化。 4.瑞格喜爱以高音量演奏摇滚乐,卢西阿诺喜爱歌剧,并憎恨摇滚乐。不幸的是,他们在一座墙薄如纸的公寓楼中是邻居。 A,这里的外部性是什么? 答:这里的外部性是:瑞格用高音量播放摇滚乐,使邻居卢西阿诺受到噪音干扰,因为卢西阿诺憎恨摇滚乐。 B.房东可以实行什么命令一控制政策?这种政策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吗? 答:房东可以规定房客不得在房间里开大录音机、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这种政策可能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它虽然使卢西阿诺避免忍受摇滚乐干扰之苦,但也使瑞格无法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如果高音量摇滚乐使卢西阿诺所承受的成本小于瑞格的收益,这项政策就是无效率的。 C.假设房东允许房客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据科斯定理,瑞格和卢西阿诺如何自己实现有效率的结果?什么妨碍他们实现有效率的结果?

博弈论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 ) 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 )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 ) 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第十二章

2.考虑灭火器市场。 A.为什么灭火器在消费中表现出正外部性? 答:对灭火器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使用者自己的损失,还可以减少其他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灭火器的使用有正消费外部性。 B.画出灭火器市场图,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供给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答:灭火器的使用有正的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 C.指出市场均衡产量水平和有效率的产量水平。直观地解释为什么这两种量不同。 图10-2 灭火器市场图 答:如图10-2所示,市场均衡的产量水平是Q1,有效率的产量水平是Q2。灭火器有正消费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它的需求曲线,同时它的供给曲线等于其社会成本曲线。社会价值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社会有效率的产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的产量是均衡水平的产量。因此,两个产量不同。 D.如果每个灭火器的外在收益是10美元,说明能引起有效率结果的政府政策。答:政策应该对每消费一个灭火器,向消费者补贴10美元。 3.根据联邦所得税法,对慈善组织捐款可以免税。政府这种政策用什么方法鼓励私人解决外部性? 答:政府的这种政策用一种变相性的补贴方法鼓励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免税鼓励人们向慈善组织捐款。慈善组织是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业和行为资助,使外部性内在化。 4.瑞格喜爱以高音量演奏摇滚乐,卢西阿诺喜爱歌剧,并憎恨摇滚乐。不幸的是,他们在一座墙薄如纸的公寓楼中是邻居。 A,这里的外部性是什么? 答:这里的外部性是:瑞格用高音量播放摇滚乐,使邻居卢西阿诺受到噪音干扰,因为卢西阿诺憎恨摇滚乐。

B.房东可以实行什么命令一控制政策?这种政策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吗? 答:房东可以规定房客不得在房间里开大录音机、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这种政策可能会引起无效率的结果。它虽然使卢西阿诺避免忍受摇滚乐干扰之苦,但也使瑞格无法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如果高音量摇滚乐使卢西阿诺所承受的成本小于瑞格的收益,这项政策就是无效率的。 C.假设房东允许房客做自己想做的事。根据科斯定理,瑞格和卢西阿诺如何自己实现有效率的结果?什么妨碍他们实现有效率的结果? 答:根据科斯定理,瑞格和卢西阿诺可以就此事进行协商,比较他们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个协议。要么,瑞格向卢西阿诺支付一定的金额以补偿卢西阿诺忍受摇滚乐的痛苦;要么,卢西阿诺向瑞格支付一定的金额以补偿瑞格不能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的损失。 但达成协议有时是很困难的。有时会因为高昂的交易成本使谈判无法进行;有时会因为各方都竭力要达到更好的交易而使谈判破裂。假设瑞格从听摇滚乐中得到400美元收益,而卢西阿诺由于听摇滚乐要承受700美元的成本。虽然瑞格放弃听高音量的摇滚乐,同时卢西阿诺向他进行支付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瑞格想要600美元,而卢西阿诺只愿意支付500美元。当他们就价格争执时,摇滚乐仍然以响亮的声音在公寓楼里回荡。 5.据传闻,瑞士政府对养牛业进行补贴,而且,越是能吸引旅游者的地区,补贴越多。你认为这种政策会有效率的一个理由是什么? 答:这种政策使旅游业的外部性内在化。旅游者多的地方,当地的养牛业必然受到不良影响。为了将养牛业维持在一个合意的水平,瑞士政府给予其补贴,而且,越是受旅游业的负外部性影响大的地区,补贴越多。这种政策是有效率的。 6.酒的消费越多,引起的汽车事故也越多,因此,就给那些不喝酒又不开车的人带来了成本。 A.说明酒的市场,标出需求曲线、社会价值曲线、市场均衡的产量水平,以及有效率的产量水平。 答:酒的消费有负外部性,它的社会价值小于其私人价值。酒的有效率产量小于市场均衡时的产量。

博弈论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4)

第四章谈判与协调 1.帕累托占优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关系是什么? 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局中人选择一个策略,由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策略组合;在其它局中人选定策略不变的情况下,若某一个局中人单独地违背自己已选的策略,那么他的收益只会下降(或收益不会增加)。这样的策略组合构成一个均衡局势,并命名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一个博弈中有不止一个纳什均衡时,就构成一个多重纳什均衡问题。在多重纳什均衡下给出一些选择标准就得到一些特定的纳什均衡。其中帕累托占有纳什均衡是根据这样的选择标准选择的均衡。在博弈 中,若均为G 的其纳什均衡,若满足[,{},{}]i i G N S P =12,,,m s s s ????0 i s ?,0()()i i i j P s P s ?? >1,2,,,1,2,,i n j m ==??则称为博弈G 的帕累托占优纳什均衡。可见帕累托占有纳什均衡是纳什均衡中收益最大 0i s ? 的一种均衡。 2.分别找出具有下列性质的2人博弈的例子。 (1)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2)至少有两个纳什均衡,并且其中之一是帕累托占优均衡。 (1 )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2) 该博弈有三个纳什均衡:(战争,战争)、(和平,和平)和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 衡。很显然,(和平,和平)是一个帕累托占优纳什均衡。 2525((,),(,77773.假设在某一产品市场上有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TC 1=0.1q +20q 1+100000TC 2=0.4q +32q 2+20000 2122这两个企业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 。试分别基于古诺模型和纳什谈判模型求解两企业的利润。 解:由和400010Q p =?12 Q q q =+得124000.1() p q q =?+战争 和平国 家 1战争-5,-58,-10和平-10,810,10

微观第十一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市场失灵科斯定理 二、选择题 1、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哪项不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A、垄断; B、外部效应; C、公共物品; D、政府干预。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 A、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B、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成本; C、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 D、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收益。 3、下列哪项不是纠正外部效应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的方法() A、使用税收和津贴; B、规定财产权; C、企业合并; D、制定反托拉斯法 4、当某厂商的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A、厂商产量大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B、厂商产量小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C、厂商产量等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D)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C、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6、某人的吸烟行为会造成()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7、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8、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 A、0; B、1; C、大于1; D、介于0和1之间。 9、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问题都可妥善解决。 10、根据科斯定理,当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时,问题的最终来源通常是() A、价格没有高到使人们不过度消费; B、价格没有低到使企业不过度生产; C、没有很好的界定产权; D、政府没有出面加以管制。 11、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2、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搭便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13、造成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有() A、卖方故意隐瞒信息;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信息的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三、判断题 1、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通常只能由政府进行管制。 2、由政府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物品。 3、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部化而进行干预。 4、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办法。 5、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公共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无法避免搭便车的问题。 7、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仍然是一种公共资源。 8、品牌能成为提供有用的质量信号。 四、计算题 1、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成本函数为C=40Q,求: (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为多少?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为多少? (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2 假定有一企业,从私人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从社会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还可再多得4元,产品成本函数为C=Q2-40Q,试问: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若用政府补贴办法,可使产量增加多少? 3、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2 000,X是牧场上养牛的头数。每头牛的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