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及糖代谢填填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酶化学【查看答案】一:填空题1.全酶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________________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________________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2.辅助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________________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_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__________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________________除去。
3.酶是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________________。
4.酶活力的调节包括酶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和酶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5.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专一性、________________专一性和________________专一性。
7.酶活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
8.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速度,即________________时测得的反应速度。
9.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________________模型和________________模型两种。
10.同工酶是指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普通生物化学习题集第九章:糖代谢一、填充题1、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是()。
2、糖酵解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和()。
3、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和丙酮酸激酶。
4、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和()组成。
5、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次脱氢和()次脱羧反应。
6、()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7、三羧酸循环过程主要的关键酶是()、()和()8、葡萄糖有氧氧化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有()和()9、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0、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二、是非题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
()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4、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5、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6、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7、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8、动物体内合成糖原时需要ADPG提供葡萄糖基,植物体内合成淀粉时需要UDPG提供葡萄糖基。
()9、如果2,6-二磷酸果糖含量低,则糖异生比糖酵解占优势。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有相同的辅因子。
()三、选择题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A丙酮酸B乙醇C乳酸DCO2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BNAD+CADPDCoASH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A异柠檬酸脱氢酶B6-磷酸果糖激酶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转氨酶A糖酵解BTCA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氧化磷酸化作用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7、丙酮酸脱氢酶系需要下列哪些因子作为辅酶?()ANAD+BNADP+CFMNDCoA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A生物素BFADCNADP+DNAD+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ANAD+BNADP+CCoASHDATP10、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A苯丙氨酸B天门冬氨酸C谷氨酸D丙氨酸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生物化学:糖代谢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大量重要物质的原始物质。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合成的过程。
糖代谢主要包括两大路径:糖酵解和糖异生。
本篇文档将从分解和合成两个角度,介绍生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的分解糖酵解(糖类物质的分解)糖酵解是指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途径包括糖原泛素、琥珀酸途径、戊糖途径、甲酸途径等。
其中主要以糖原泛素和琥珀酸途径为代表。
糖原泛素途径糖原泛素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常用的糖分解方式。
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同时产生2个ATP和2个NADH。
糖原泛素途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糖分解阶段和草酸循环。
糖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葡萄糖通过酸化和裂解反应,进入三磷酸葡萄糖分子中,并生成一个六碳分子葡萄糖酸,此过程中消耗1个ATP。
接着,葡萄糖酸分子被磷酸化,生成高能量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产生2个ATP。
随后,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的丙酮酸残基被脱除,生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
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指将生成的丙酮酸和丁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柠檬酸,随后通过草酸循环将柠檬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草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琥珀酸途径琥珀酸途径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另一种重要的糖分解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30多个ATP。
琥珀酸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生成高能分子葡萄糖6-磷酸,随后被氧化酶和酶羧化酶双重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琥珀酸途径的关键酶有异构酶、羧酸还原酶等。
糖异生(糖合成)糖异生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转化成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异生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维持生命的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糖异生途径包括丙酮酸途径、戊糖途径和甘油三磷酸途径等。
丙酮酸途径丙酮酸途径是指通过丙酮酸合成糖的途径,它可以将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乙酰辅酶A进一步转移,合成3磷酸甘油醛,随后通过糖醛酸-3-磷酸酰基转移酶反应,合成葡萄糖6磷酸。
---------------------------------------------------------------最新资料推荐------------------------------------------------------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习题含答案第八章糖代谢习题一、是非题 1.判断下列关于戊糖磷酸途径的论述对或错:① 在这一代谢途径中可生成 5-磷酸核糖。
② 转醛酶的辅酶是 TPP,催化 -酮糖上的二碳单位转移到另一个醛糖上去。
③ 葡萄糖通过这一代谢途径可直接生成 ATP。
④ 这一代谢途径的中间物 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起始物之一。
2.判断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论述对或错:① 此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乙酰 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② 此循环在细胞质中进行。
③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NAD+。
④ 该循环中有 GTP 生成。
3.判断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对或错:①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NADPH 和 ATP。
② 暗反应只能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
③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需要两个光反应系统参加。
④ 在三碳(Calvin)循环过程中, CO2 最初受体是 5-磷酸核酮糖。
4.判断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的叙述对或错:1 / 16① 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葡萄糖激酶高 100 倍。
② 己糖激酶对底物的专一性比葡萄糖激酶差。
③ 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都有抑制作用。
④ 在肝和脑组织中既有己糖激酶也有葡萄糖激酶。
5.判断下列关于糖异生的叙述对或错:① 糖异生是酵解的逆转。
② 糖异生只在动物组织中发生。
③ 丙酮酸羧化酶激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之一。
④ 凡能转变为丙酮酸的物质都是糖异生的前体。
6.判断下列关于乙醛酸循环的叙述对或错:① 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是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酶。
② 许多植物和微生物能在乙酸环境中生活是因为它们细胞中有乙醛酸循环。
糖代谢名词解释: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酶:Q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
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 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
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6.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7.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9.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0.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11.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12.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13.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糖异生;4.乳酸循环;5.巴斯德效应(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己糖激酶。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10摩尔ATP,而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30或32摩尔ATP。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五种辅酶是、、、、。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穿梭系统或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和。
6.乙醛酸循环不同于三羧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7.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再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8.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B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cA.1B.2C.3D.4E.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EA.A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NAD +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4.在肝脏中2摩尔乳酸转变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摩尔的高能化合物?E A.2B.3C.4D.5E.6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E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作为辅酶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通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第一部分蛋白质与核酸一、填空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蛋白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
2、八种必需氨基酸是。
3.核酸最初是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磷较多的酸性物质。
4.核酸按组成不同分为和。
3.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有、、。
5.核酸中戊糖有和两种,在RNA中含,在DNA中含。
核酸中的嘌呤碱有、两种,嘧啶碱有、和三种。
6.RNA中含有、、和四种含氮碱,DNA中含、、和四种含氮碱。
7.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它由、和各一分子缩合而成。
8.1953年、提出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假说。
9、DNA的二级结构为结构。
RNA据其功能不同分为、、。
10.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维系力主要是和。
二.名词1、Tm2、增色效应3、DNA的复性4、等电点5、必需氨基酸三、选择1.蛋白质是()。
A 中性分子 B 两性分子 C 酸性分子 D 碱性分子2.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
A 分解 B 空间结构破坏C 一级结构破坏D 等电点破坏3. 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含量大约是()A 8% B 9.5% C 40% D 16%1.已知一段DNA一条链为5'AGCTGACCTAGA3',其另一条互补链为()。
A 5'TCTAGGTCAGCT3'B 5'CUCAGGUCAGCU3'C 5'CACATTGAUTAT3'D 5'UCACUCGGGAUC3'2.DNA变性后的特征变化是()。
A 磷酸二酯键断裂B A260增高C A280增高D 分子量变小3.已知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30%、G=24%,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正确的是A T和C 46%B A和T 46%C A和G 54 %D T和C 54%4.作为第二信使的核苷酸是( )A cAMPB cCMPC AMPD cUMP5.DNA的T 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溶液浓度无关 B与分子大小无关C 无种属特异性D G—C碱基对含量高,T m值也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 分)1.PCR反应是一种体外通过酶促反应扩增特异核酸序列的技术。
它主要是由___变性_________、__________复性_________、________延伸__________三步反应循环实现的。
2.基因表达可以在多个环节受到调节,一般说来,___转录起始________是基因表达的基本调节点。
3.脂肪酸氧化分解时,长链脂肪酸以____脂酰肉碱___________的活化形式进入线粒体。
4.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_____亚麻酸______。
5.德国科学家______Hans Krebs______在三羧酸循环和尿素循环两个重要代谢途径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
6.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_____ HMG-CoA还原酶_____,受到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调节。
7.糖原降解是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的。
8.肌肉组织中,由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磷酸酶,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9.在乳糖操纵子中,CRP与操纵序列结合,阻遏基因的转录。
10.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
11.在四种脂蛋白中,___LDL_______负责运输内源胆固醇。
12.动物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活性供体是UDPG 。
13.羧化酶的辅酶是生物素。
14.在代谢调节中,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式有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
15.磷酸酶A水解甘油磷脂,生成脂肪酸和溶血磷脂。
16.游离NH3对人体是有毒的,一般以Gln和GLU形式进行转运。
17.哺乳动物体内的氮主要以尿素形式排除体外,合成的尿素中一个N来自游离的NH3,另一个N 来自______天冬氨酸______。
18.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是______FH4________。
19.转氨酶的辅酶是PLP。
20.从头合成第一个含有嘌呤环的核苷酸是IMP。
21.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核苷酸在NDP水平还原产生的。
22.DNA复制是半_____保留_______和半______不连续_______的。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939生物化学主编:弘毅考研弘毅教育出品资料说明《生物化学专业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系四川大学优秀生物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弘毅胜卷》专业课考研资料系列之一。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
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第一眼看到四川大学历年试题的同学,都觉得试题“简单”。
其实,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四川大学的原因吧。
四川大学的试题不偏、不怪,80% 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部分的答案。
这不同于一些学校的试题,比如北京大学,理论性很强,说不会答,一点也答不上来。
四川大学的试题,不管你复习的怎么样,一般都能答上一点,至于能答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数字,“80%”,这是试题中能够在书本中找到具体答案的数字。
看到这个数字,你会觉得题目“简单”吗?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
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
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大家不要被试题表象所迷惑。
很多学生考完,感觉超好,可成绩出来却不到100分,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把考的基础当成考的简单。
其实这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招式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剑走偏锋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内功是不会成为大师的。
我们只能说命题的风格是侧重考察基础的知识,但是,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
从最近五年看,四川大学的题目主观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还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和填空题。
可很多学生平时喜欢做选择题,不想写,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傻眼。
每个题型的分值是不一样的,一个名词解释一般也就是5分,可一个论述就是30分。
第五章 生物氧化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2.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叮1ation)4.磷氧比(P/O)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6.高能化合物(highenergycompound)7.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electron–transportchain)(二)填空题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和。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和参与。
3.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
4,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等类。
5.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与蛋白质以键结合。
6.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状态。
7.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
8.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和。
9.举出3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10.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11.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能量代谢的。
12.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13.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作用,即参与从到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转移到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14.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传递。
15.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内膜含有,内膜小瘤含有16.典型的呼吸链包括和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不同而区别的。
17.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Mitchell)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18.每对电子从FADH2转移到必然释放出2个H‘进入线粒体基质中。
19.体内CO2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
20.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和两种。
生物氧化也称为______,参与生物氧化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物经生物氧化的终产物为H2O和CO2。
CO2由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含有羧基的中间
物经_____反应产生,H2O是由___与___结合而成。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脱下来的氢和电子需要经
过呼吸链的传递最终与____结合。
呼吸链可分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位于细胞的_____,其主要
功能是_____。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氧。
这些组
分在线粒体内膜上按照一定次序排列。
在特定的条件下,呼吸链可拆成四种复合物。
复合体I即_____酶,其主要成分为_____酶,复合体Ⅱ
即_____酶,复合体Ⅲ即_____酶,复合体Ⅳ即_____酶,_____是整个呼吸链的电子最终受
体。
氧化磷酸化是指_____。
用来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有化学滲透学说,化学滲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电子在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释放的自由能转化_____。
驱动ATP合成的是_____。
1对电子在流过复合体I、Ⅱ、Ⅲ和Ⅳ时,分别有___、___、___和__个质子泵出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
一对电子在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个ATP和___个ATP。
由食物中摄入的生物大分子在进入细胞进行分解代谢之前,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在各种_____的作用下,蛋白质、脂类、多糖和核酸被降解成各自的_____,再通过吸收或转运进入细胞被进一步分解。
绝大多数动物消化道缺乏水解_____糖苷键的酶,因此纤维素就无法被水解利用。
而带有_____糖苷键的淀粉和糖原则可以在消化道分泌的各种_____酶催化下被最终水解成葡萄糖单位。
糖酵解几乎发生在所有的细胞中,通过糖酵解,葡萄糖或者其他单糖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成为三碳化合物_____,并产生_____和少量能量货币_____。
糖酵解发生在_____,如果以葡萄糖作为起始物质,共有___步反应,可划为两个阶段,前五步为____阶段,葡萄糖与2分子ATP反应,通过____化、____化、再次____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
果糖-1,6二磷酸再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甘油醛-3-磷酸再进入第二阶段即_____阶段。
在____酶作用下:甘油醛-3-磷酸经历氧化和磷酸化生成_____和_____。
这步反应可受到_____和_____的抑制,砷酸能代替磷酸参与反应,生成不稳定的_____,而导致下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的_____。
第二个阶段可产生两种高能磷酸化合物_____和_____。
糖酵解的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_____,其次是_____。
细胞在癌变的时候,糖酵解活动_____,这是受_____调控的。
在糖酵解过程中,_____、_____和_____为不可逆反应。
催化这三步反应的酶是____激酶、_____激酶和_____激酶。
_____激酶是哺乳动物酵解途径的主要调节酶,它的活性受到高浓度的_____和_____的抑制,以及_____和_____的激活。
己糖激酶受_____抑制。
丙酮酸激酶受高浓度_____和_____的抑制,以及_____的激活。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被____氧化脱羧成为乙酰-CoA,NADH则可以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____和____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氧化放能。
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分解并不停留在丙酮酸,而是继续进行有氧分解,最后生成C02和水。
____循环是糖、脂肪酸和氨基酸最后共同的分解途径,这一循环的中间体还可作为许多____的前体。
真核细胞内的TCA循环在____中进行。
丙酮酸进入TCA循环前需先转变为____。
参加TCA循环的酶共有____种。
柠檬酸合酶催化____与____反应生成柠檬酸,氟乙酰-CoA可在它的催化下与草酰乙酸反应生成____,而这种产物可抑制____步反应。
____酶催化柠檬酸与异柠檬酸的互变。
____酶催化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它也是一个变构调节酶,受NAD+和ADP____,受NADH和ATP____。
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与____酶复合体类似,受____和____的抑制。
____酶催化____和GDP或ADP及Pi发生____磷酸化,产生一个GTP或ATP和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____和____,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____抑制剂。
____催化延胡索酸水合生成L-苹果酸。
L-苹果酸和NADH+在____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完成了一次循环。
乙醛酸循环作为TCA循环的支路,通常只存在于____中,此循环可导致____净转变为葡萄糖。
次循环与TCA 循环密切联系,但存在两种特殊的酶:______和______。
磷酸戊糖途径又称为____,是葡萄糖分解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发生在____,一般可将其全部反应划分为氧化相和非氧化相。
氧化相包括三步反应,葡糖-6-磷酸和NADP+____酶的作用下生成葡糖酸内酯-6-磷酸和NADPH,这一步是戊糖磷酸途径的调控步骤。
葡糖酸内酯-6-磷酸被内酯酶水解为_,随后与另一分子NADP+在____酶作用下,生成____和NADPH。
非氧化相由5步非氧化的可逆反应组成,由异构酶、转酮酶和转醛酶催化。
非氧化相存在的目的是将戊糖-5-磷酸,转变为糖酵解的中间物___或___,从而将戊糖磷酸途径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NADPH,提供生物合成的___,以及产生___作为核苷酸合成的前体。
糖异生指以___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
动物细胞能够进行糖异生的非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所有___循环中间产物等,但不包括___脂肪酸。
糖异生途径利用___的所有逆反应,但需要使用不同的酶克服___途径中的三步___反应。
以丙酮酸为例,首先丙酮酸在___酶催化下,消耗_个ATP分子形成OAA;接着,OAA在___酶催化下,形成PEP,消耗一分子___。
形成的PEP可以逆糖解而上,直到形成___,然后在___酶催化下,克服了___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产生___,再经逆反应变成___,最后在___酶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
在激烈运动时,肌肉中___解产生的丙酮酸转变为___,随血液进入___,通过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又随血液供应肌肉和脑。
这个循环称为___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