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糖代谢与氧化磷酸化)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59 MB
- 文档页数:260
2004年一、填空题1.中英互译: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核内小RNA:聚合酶链式反应:联酶免疫吸附测定:Proteome:Leu:dG:NMR:SOD:2.细胞溶胶内的NADH通过穿梭途径或穿梭途径进入线粒体。
3.对于纯的RNA,A260为1相当于每毫升毫克。
4.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酮体合成的限速酶分别是、和。
三、选择题1.γ-氨基丁酸来源于()2.Tm越高的DNA分子,其()3.在离体肝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氰化物,则一分子β-羟丁酸的P/O比值为()4.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酶主要在于()5.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缺少()6.甲亢病人,甲状腺分泌增高会出现()7.有一种激素,溶于水。
但与脂溶性激素一样需要进入核内发挥作用,这种激素是()A、胰岛素B、心钠素C、生长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8.细菌被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损伤时,编码DNA修复酶的基因表达增强,这种现象是()9.葡萄糖在合成糖原时,每加上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高能磷酸键10.有关外显子核内含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nRNA上只有外显子而无内含子B、成熟mRNA有内含子C、除去外显子的过程称为剪接D、除去内含子的过程称为拼接11.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抑制剂是()12.核蛋白体的受位和给位,可被下述霉素或抗生素鉴别出来的是()A、红霉素B、氯霉素C、白喉霉素D、环乙酰亚胺E、嘌呤霉素13.既是生糖氨基酸又是生酮氨基酸的是()14.实际测得1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低于理论值,约为()15.人体内的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16.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原因是()四、名词解释1、蛋白聚体2、酸值3、核酶4、转换数5、H-DNA6、Cori循环7、冈崎片段8、中心法则9、化学渗透学说10、别构酶五、问答题1.以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说明大肠杆菌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的作用。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一轮复习一、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糖酵解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一步分解为乙酸,最终生成乙醛酸和ATP。
整个过程中生成少量ATP和NADH。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将乙酸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并在过程中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这个过程中还生成少量ATP和NADH。
3.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将NADH等带有能量的分子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转化为更多的ATP。
这个过程中最终生成大量的ATP和水。
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ATP)。
整个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需要的能量。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过程,它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1.光能捕捉和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捕捉,植物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将其转化为电子激发态,并通过光化学反应将激发态电子转移到电子受体上。
这个过程产生了ATP和NADPH。
2.光独立反应光独立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这个过程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最后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有葡萄糖和氧气。
整个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光合成反应,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活的重要过程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过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利用光合作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实现自给自足。
而细胞呼吸则可以用来解决一些能量需求较高的问题,如人工合成药物等。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了解其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氧化磷酸化1. 概述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一种细胞内的能量产生过程,通过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磷酸化反应耦合在一起,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提供给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氧化磷酸化是真核生物和某些原核生物中最主要的能量产生途径。
2. ATP的重要性ATP是细胞内最常见的高能分子,被认为是能量的“通用货币”。
它在细胞内参与各种生物学过程,如肌肉收缩、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
由于ATP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在细胞内进行各种非耗散性活动时提供动力。
3. 细胞呼吸与氧化磷酸化细胞呼吸是指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储存在其中的能量,并将其转换成ATP。
它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细胞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细胞呼吸的最后一个阶段,即线粒体内的内膜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将NADH和FADH2等高能电子供体转化为水。
这种过程涉及到一系列蛋白质复合物,其中包括呼吸链中心的线粒体复合物I至IV。
4. 线粒体复合物4.1 复合物I(NADH脱氢酶)复合物I是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一个蛋白质复合物,也被称为NADH脱氢酶。
它接收来自三羧酸循环或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电子供体,并将其转化为NAD+。
在这一过程中,复合物I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辅酶Q上,并释放出能量。
4.2 复合物II(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II也被称为琥珀酸脱氢酶,它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复合物II接收来自三羧酸循环的FADH2电子供体,并将其转移到辅酶Q上。
与复合物I不同的是,复合物II不直接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c。
4.3 复合物III(细胞色素bc1)复合物III,也称为细胞色素bc1,是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蛋白质复合物。
它接收来自复合物I和II的电子,并将其转移到细胞色素c上。
第十一节: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定义:NADH和FADH2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传递给O2,由此产生一个跨膜的质子梯度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5.1 氧化还原电势某一化合物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称为一对氧化还原对(redox pair)(氧化型:电子受体。
还原型:电子供体)电极电势代表着氧化还原对得失电子的能力。
低电极电势的氧化还原对倾向于失去电子,高电极电势的氧化还原对倾向于得到电子。
标准还原势(E0’ ),代表着一对氧化还原对对电子的相对亲和力(affinity),即E0’ 低,倾向于失去电子,E0’ 值高,倾向于得到电子。
如何从标准还原势(E0’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电子是从低E0’ 的氧化还原对流向高E0’ 的氧化还原对。
即低E0’ 的氧化还原对的还原型失去电子,高E0’ 的氧化还原对的氧化型得到电子。
自由能变化意味着一个体系转移电子的能力。
自由能变化越大,体系转移电子的能力越强。
5.2 电子传递过程和呼吸链呼吸链:指催化氢(包括电子)传递的酶及辅酶/辅基的连锁反应体系,它们按电子亲和力递增的顺序排列。
呼吸链的分布部位在电子载体传递电子方式:大多数脱氢酶以NAD+为辅酶,有的以NADP+为辅酶,极少数能用NAD+或NADP+两种辅酶。
一般说,用于分解代谢的脱氢酶以NAD+为辅酶,NADP+多用于合成代谢NAD(P)+既存在于胞液中,又存在于线粒体中,彼此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见NADH shuttle systems) 。
某一部位的NAD(P)+只能与该部位的脱氢酶结合。
FMN /FAD 与蛋白质结合紧密(有时候是共价结合),因而结合蛋白通称为黄素蛋白。
其还原电势取决于结合的蛋白质,FMN /FAD只是黄素蛋白的活性部位CoQ这些特性使根据吸收光谱的不同,分为细胞色素a、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三类。
它们各自的血红素辅基在结构上有一些差异。
细胞色素类载体单纯传递电子。
(通过其结合的金属离子传递)在电子传递链中,还有一类铁不是存在于血红素辅基中,而是与无机硫(S)原子或/和蛋白质分子中的Cys残基的S原子相连,iron-sulfur center, Fe-S center)。
生物化学(下)第八章糖代谢与氧化磷酸化1、糖酵解过程:(见图)三个不可逆反应:(1)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己糖激酶受到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产物抑制)。
(3)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磷酸果糖激酶(别构调节酶),A 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又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A TP可以使酶对它的底物果糖-6-磷酸的亲和性降低。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的调控(果糖-1,6-二磷酸别构激活和A TP的别构抑制),●前馈激活:果糖-1,6-二磷酸既是丙酮酸激酶的别构激活剂,又是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反应的产物。
所以,磷酸果糖激酶-1的激活自然会引起丙酮酸激酶的激活,这种类型的调控方式称为前馈激活。
2、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通过从一个高能化合物(例如1,3-二磷酸甘油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 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第七步)生成A TP。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第十步)生成A TP。
3、糖酵解的生物意义:●糖酵解是普遍存在的糖代谢途径,对于某些细胞(角膜、红细胞),是唯一生成A TP的途径。
●另方面,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
3、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及酶:(见图)4、柠檬酸循环是双重代谢途径:●循环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NADH和FADH2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A TP。
(分解代谢)●循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许多生物合成中充当前提原料。
(合成代谢)5、柠檬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是有氧代谢的枢纽;●中间代谢物是许多生物合成途径的起点。
因此,柠檬酸循环既是分解代谢途径,也是合成代谢途径,可以说是分解、合成两用途径。
6、柠檬酸循环的调控:●调控是通过循环中的别构效应以及共价修饰实现的。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调节:乙酰CoA和NADH抑制,NAD+和CoASH则是激活剂。
2008年一、填空题1、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是凯氏定氮法的理论依据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和()3、血红蛋白具有四级结构,它是由()个亚基组成的,每个亚基中含有一个()辅基4、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时重要的功能调节方式,磷酸化时需要()酶催化,而去磷酸化需要()5、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和()6、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可以促进果实成熟7、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调节基因是()、()和()8、线粒体外的NADH经磷酸甘油或是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是()和()9、一分子乙酰辅酶A经TCA循环生成()分子NADH,()分子FADH2和()个CO2,脱下的氢通过电子传递链彻底氧化,可生成()分子ATP10、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为70S,它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其大小分别是()和()11、肌肉细胞中()和()两种蛋白承担收缩和运动的功能二、选择题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2、如果要测定一个小台的氨基酸顺序,选用()3、蛋白质与碱供热水解,虽然这个过程会破坏一些氨基酸,但它却常被用来定量蛋白质中的()4、与茚三酮反应成黄色的是()5、关于油脂错误的是()A、油脂的皂化值大时说明所含脂肪酸的分子小B、酸值低的油脂其质量也差C、油脂的碘值高说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高D、氢化作用可以防止油脂酸败6、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的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D、所有的抑制剂都是由于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7、蛋白质的别构效应()A、是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的效应B、总是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紧密联系的C、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关系不大D、有时与蛋白的四级结构有关,有时无关8、含有硫胺素的辅酶是()9、将抗体固定在层析柱的载体上,使抗原从流经此柱的蛋白质样品中分离出来,这种技术属于()10、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描述,下列哪个错误()A、两条链正向平行B、嘌呤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C、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主要力是氢键D、碱基堆积形成分子中心的疏水区11、经脱氢基作用直接生成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12、与尿素循环相关的氨基酸是()13、关于密码子的买哦数哪一项是错误的()A、每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碱基组成B、每一个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或多肽链合成、终止信息C、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D、密码子无种属差异14、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和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15、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氧化呼吸链的成员()A、CoQB、细胞色素C、辅酶ID、肉毒素16、酶的诱导契合学说是指()17、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其原因是()18、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煤气中的一氧化碳()19、生物分解途径中()是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的辅酶20、()的发现开启了基因体外操作的可能,基因工程应运而生四、英译汉nucleotide()restrction map()peptide()Edman degradation()uncompetitive ()inhibition()glycoprotein()dialysis()endonuclease()clone()gluconeogenesis()domain()Okazaki fragment()collagen()chemiosmotic-coupling()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vector()allosteric()alpha-helix()promoter()五、问答题1、请介绍PCR反应的原理,并举出几个应用的例子2、请从酶的结构和功能角度综述酶的催化机理3、请从核酸、蛋白质等不同层次阐述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4、请综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说明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意义。
生物化学丨氧化磷酸化
医学联络官
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
氧化磷酸化
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其他核苷三磷酸:UTP,CTP,GTP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磷酸、乙酰辅酶A。
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从物质代谢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与氧结合成水的氧化过程,与ADP磷酸化过程的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2. 呼吸链(大纲称电子传递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酶和辅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递氢、递电子体系称呼吸链.
①组成: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称辅酶I;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黄素单核苷酸(FMN)
铁硫蛋白(Fe-S)
泛辊
细胞色素(Cyt): Cyt b, Cyt c1, Cyt c, Cyt aa3
②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和ATP的生成部位
两条呼吸链
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DP摩尔数)
③质子梯度
呼吸链在传递H和电子时,将H+转移至线粒体内膜的胞液侧,形成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当质子通过ADP合酶回流时合成ATP。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①ATP浓度的调节
②抑制剂
呼吸链抑制剂:抗霉素A,二硫基丙醇,CO,CN
解偶联剂:二硝基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