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工业工程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46.74 KB
- 文档页数:20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美国,发扬于日本,服务于制造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是一门涉及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的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的工程学科,它应用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工程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它的基本思想是提高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尽可能大的产出。
随着工业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幵始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
它从最初主要为生产制造企业服务,不断扩展,吸纳了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知识后,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都具有广泛适用性,工业工程的思想和技术方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己从生产系统拓展到供应和营销系统中。
此外,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领域,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广泛,而且成果卓著在美国,工业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技术被应用在家居设计、医疗健康、市场营销中,人机工程技术则在法律仲裁与脑力劳动负荷等方面取得了用武之地;美国和加拿大人将工业工程技术推广到航空服务与管理中,航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度提高。
社会物流系统的研究与JT发在西班牙等国相当活跃;20世纪末,香港将工业工程研究成果应用于服务业,应用成果十分显著。
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讲,任何组织系统都能应用工业工程技术。
此外,工业工程在环境与资源设计与控制、国家安全与生产安全、现代军事与军工系统等领域中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其诞生以来,工业工程产生以来,在各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不断努力下,不断发展。
从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看,由最初主要依靠观察、实验,到后来寻得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理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工业工程幵始与IT技术紧密结合。
可以说,现在的工业工程是融合了技术理论与管理理论多种边缘学科的综合科学,成为整个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直成功的应用于以有形产品制造为特征的营利性组织的生产管理系统,成为营利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外文翻译---工业工程概述附录A译文工业工程概述作为一种古老和新颖的专业之一,工业工程的出现将用来解决当今高度技术发展的世界所遇到的复杂的系统问题。
发展工业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有:信息技术、制造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和服务。
为了创造各类组织的全潜力,从中长期看,现代工业工程应该重点研究与开发以下课题:1)未来制造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造的概念被极大地扩展了。
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证实,制造仍然是创造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行的强大支柱,并把制造定义为:创造、开发、支持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要求的流程过程和组织实体。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认为制造包括: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开发、销售与服务和实现这些职能所运用的技术与流程,以及使技术与人结合的途径。
作为一个产业,当代制造已经扩展为包括:硬件、软件或硬软件的集成,生物技术和某些农业综合企业生产的产品。
中国的工业工程必须积极参与和帮助制造应对以下六大挑战:①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为此,制造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并行工程等技术手段与工具。
②快速捕捉、搜集竞争信息,并迅速把它们转换成竞争情报和知识。
工业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横向对比(benchmarking)与关系学(relationship)等先进方法及其工具。
③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
发展网络制造和基于互联网与内部网的沟通。
④消除或控制污染,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
执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最小化,能源利用最小化,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最小化,使工作与生活环境绿色化四个判据准则。
⑤发展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
所谓可重组企业是在良好的基础结构(如法律、法规与行政,和有序而高效的金融与市场运作、资源配送及通信网络等社会条件)支持下,根据任务或项目的合作要求可以快速“聚合”(即组成动态联盟合作或虚拟公司),一旦任务完成,就可以快速“解散”的新一代可变组织与管理的企业。
工业工程定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ying 简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树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也得到快速的成长。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对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科学,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它是以科学管理作为基础,专门研究如何优化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系统。
它通过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专门知识及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可以分为传统IE和现代IE。
传统IE主要是通过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代IE则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作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作为先进手段,兼容并蕴涵了诸多新学科和理论技术。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在内任何组织机构。
对于制造业中所采用的管理技术同样能够用于评价和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工业工程是一门跨边缘的学科,其知识涵盖了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实践中,工业工程师会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各种系统。
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Integrated System)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学科。
它应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阐述、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是从事把人员、原材料、设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发挥其功能的科学;它是进行经营管理系统方面的设计、改善与设置工作的学科。
为了规定、预测、评价经营管理系统的成果,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特定知识,同时使用技术分析与归纳的原理和方法。
工业工程综合运用各种专门知识和技术,成为把生产要素组成更有效的系统所从事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
这里面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就是IE的四大职能。
现代IE根据已有的学科内容和这四大职能,可以分成三大知识体系:规划设计类,管理控制类,分析评价类。
规划设计类主要包括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因工程。
管理控制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控制。
分析评价类主要包括工程经济,预测与评价,可靠性分析。
利用标准工时,进行精益生产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案例,深刻剖析和系统讲解IE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
让学习者掌握实际可以应用的IE专业技能和改善方法,课程结束后即能了解IE 在实际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和发展,同时可以将所学技能实际应用的工作中产生效益课程内容:课程目录与简介第一集时间与动作时间与效率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则与应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对效率的意义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最为IE的两大支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就没有IE。
那到底什么是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呢,到底在改善中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两者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第二集PTS(预定时间标准)MOD法介绍与应用MOST法介绍与应用案例分析看到动作就可以知道时间,这就是预定时间标准。
Unit1IntroductiontoIndustrialEngineeringTheRolesofIEIndustrialengineering?(IE)?is?emergingasoneoftheclassic*andnovelprofessionsthatwillbecountedforsolvingcomplexandsystematicproblemsinthehighlytechno-logicalworldoftoday.?Inparticular,withtherapiddevelopm entofChina’seconomyanditsactingasacenterofworldmanufacturingindustries,thedemandforIEwillin-creaseandwidencontinuouslyandurgently.工业工程是新兴的经典和新颖的将计算解决复杂和系统性的问题,在今天的高度科技世界职业之一。
,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其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演技,为IE的需求将增加,并不断扩大和迫切。
Aproductionsystemorservicesystemincludesinputs,transformation,andout-puts.Throughtransformation,theaddedvaluesareincreasedandthesystem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areimproved.Transformationprocessesrelyonthetechnologiesusedandmanagementsciencesaswellast heircombination.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包括输入,转换和输出。
通过改造,增加值的增加,系统的效率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管理科学以及它们的组合依靠。
附录A译文工业工程概述作为一种古老和新颖的专业之一,工业工程的出现将用来解决当今高度技术发展的世界所遇到的复杂的系统问题。
发展工业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有:信息技术、制造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和服务。
为了创造各类组织的全潜力,从中长期看,现代工业工程应该重点研究与开发以下课题:1)未来制造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造的概念被极大地扩展了。
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证实,制造仍然是创造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行的强大支柱,并把制造定义为:创造、开发、支持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要求的流程过程和组织实体。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认为制造包括: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开发、销售与服务和实现这些职能所运用的技术与流程,以及使技术与人结合的途径。
作为一个产业,当代制造已经扩展为包括:硬件、软件或硬软件的集成,生物技术和某些农业综合企业生产的产品。
中国的工业工程必须积极参与和帮助制造应对以下六大挑战:①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为此,制造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并行工程等技术手段与工具。
②快速捕捉、搜集竞争信息,并迅速把它们转换成竞争情报和知识。
工业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横向对比(benchmarking)与关系学(relationship)等先进方法及其工具。
③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
发展网络制造和基于互联网与内部网的沟通。
④消除或控制污染,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
执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最小化,能源利用最小化,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最小化,使工作与生活环境绿色化四个判据准则。
⑤发展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
所谓可重组企业是在良好的基础结构(如法律、法规与行政,和有序而高效的金融与市场运作、资源配送及通信网络等社会条件)支持下,根据任务或项目的合作要求可以快速“聚合”(即组成动态联盟合作或虚拟公司),一旦任务完成,就可以快速“解散”的新一代可变组织与管理的企业。
⑥创新和改进了的流(过)程。
它是基于基本粒子物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微小型化的材料零部件生成与制造和已经创新改进了的工艺技术方法与流程的。
同时,工业工程应该积极参与应对上述挑战的十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它们是:①可重组制造系统RMS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制造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三个核心竞争要素中,制造系统经常成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上市和快速响应市场的商务活动的瓶颈。
RMSs是对传统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与运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它利用系统组元/模块组态(布局)的可变性与可更新性实现制造系统的可变性。
它将对产品、制造系统及装置硬软件的设计与制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无损耗的处理(Waste2free Processing)。
未来的制造过程是能耗与资源消耗最小化的。
③新的物料过程(New Materials Process)。
它是建立在革新了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制造方法与流程基础上的。
④制造用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它是利用生物技术实现自动化装配和加工的新一代制造技术。
⑤企业建模与仿真(Enterpri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这一技术主要解决企业系统变换、商务流程和所有制造作业的建模、仿真和系统集成等有效综合的问题。
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它是为正确、高效的各级决策提供全方位关键信息和快速把信息转换成情报与知识的技术。
⑦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Methods)。
它要求创新系统、产品与流程/过程的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新一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方法和工具。
⑧增强了的机器-人的接口(Enhanced Machine Human Interfaces)。
它是解决机器与人接口问题的新一代人机工程技术,重点解决物理接口设计和增强员工学习能力的问题。
⑨员工的教育与培训(Workfor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它要求建造一种能快速联想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开发不同语言直接沟通的翻译机,实现不同文化、语言员工的合作。
⑩智能合作系统软件(Software for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Systems)。
其目的是把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专家通过智能合作软件融合为一体。
它包括成组通信协议、制造专用网络协议、分布式企业流程控制方法与标准和共享知识等软件的开发,是利用人的交互动力学模型和全部智能合作软件与接口软件形成的虚拟合作空间。
2)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信息被理解为是经过处理后可获取人可以接受与理解、有确定涵义的情报的那些原材料。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检测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柱的技术群。
信息系统是提供经过处理的信息流和精确数据与信息的网络,其核心功能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保存。
工业工程师们应该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及其软件工具的研究开发,特别是SCM、CRM,XRP(扩展的资源规划),以及电子贸易(e2C)、电子商务(e2B)和知识管理的工程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发挥工业工程方法学的优势,在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发挥组织全潜力和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施展工业工程师的才华。
3)开发和建立管理系统工程1990年W.Skinner明确指出:“传统管理失效了”。
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近7~8年来企业界掀起学习应用约束理论(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的热潮。
所谓约束管理,是由E1M1Goldratt开发的一种管理哲理,它由三个分离而相关的业绩测定、逻辑思考过程和后勤保护工程组成(APICS,2002)。
它不是最优生产技术OPT,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根本改进企业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
①企业的目的不再只是“为老板赚钱”,而是“使受益者完全满意(TSS,total 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为了达到TSS,企业的目标是“将来同现在一样赚钱”,以净利润、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三个指标度量企业业绩,用产销量、库存和运行费用测度企业的运作,以“产销量最大化、库存与运行费用最小化”作为优化企业运作的目标判据。
②约束是阻止(企业)系统按其目标达到更高业绩水平的因素(APICS,2002)。
基于约束的五步法、99/1规则和DBR(鼓/缓冲器/发信缆)法是寻找和解决系统约束的方法,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找到瓶颈、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
③基于约束的管理是按照TOC原理管理组织和资源的实践(APICS,2002)。
它利用DBR法、V2A2T结构分析、关键链等理论管理后勤保障工程;测定每天的业绩改进企业的业绩系统;利用现在现实树、未来现实树、因果审计和云雾图等工具思考与分析问题。
80年代以来的企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使顾客完全满足TCS 作为业务工作目标才能实现企业业绩改进。
其核心是建立“超过顾客期望”的企业文化,每天用3.4×10-6(6σ)或0. 287×10-6 (6. 5σ)测定所有员工和岗位业绩差错,用每五年压缩运行时间10倍测定效率的提升。
同时,工业工程还应该继续利用TOC 理论、DBD(基于决策的设计)等理论在组织的系统管理、发挥人因作用,特别是为建立管理系统工程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4)积极参与服务领域企业的创新与改进过去十几年工业工程象其它学科一样不太重视在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开发。
服务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分性、不均匀性和不可存储性等特征同产品的生产活动有显著的区别。
对于这一最大的国民经济行业,未来的工业工程不能置之不理,应该积极参与其改进与创新。
5) 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的革新。
现在,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工业工程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未来要求工业工程在员工教育培训和智能合作系统软件开发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6) 流程(过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流程设计与再造是改进工业工程方法、工作/作业测定和企业“全组织业绩”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它包括:流程设计与再造(PDR)、提问技术与调查表设计、动作经济原则与方法改进,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组织系统业绩测量,以及工程决策等方法和对传统工业工程工作研究的创新与改进。
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到工作研究各个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已经成为工作研究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在我国,工作研究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论述了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应用工作研究问题的途径。
工作研究(Work Study)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20世纪它对各工业化国家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公认是建立企业基础标准、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工业发展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上已有上百年历史,60年代以前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在那以后,工作研究技术不断创新,引入了计算机辅助方法。
国外各工作研究相关的软件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崛起,研制开发了一批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应用软件。
而国内在工作研究的发展与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研究软件的研发方面更是乏善可陈。
1)国外工作研究发展状况:工作研究自十九世纪末被创立以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就有着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1976年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与博通公司联合对1500家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89%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英国应用工作研究的情况大体与美国相似,据1979年哈里斯对英国401家企业的调查,其中有84%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占应用工业工程各项技术的首位;1981年,路特(Reuter)对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90%以上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其中94.1%的企业应用方法研究,96.3%的企业应用作业测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51%;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将工作研究作为工业工程首选技术,其为企业提高生产率达50%以上。
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进行流程分析、动作研究和时间标准制定与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作研究技术已从最初的现场手工记录工作过程发展到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辅助纪录,一些研究机构还利用3D人体模型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轨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