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管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32.23 KB
- 文档页数:44
管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管理学研究方法通常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类。
定性研究以诠释和理解现象为目标,重点在于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
它常使用参与观察、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探索复杂问题,获取个体的主观意见,为管理者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定量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来量化和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数值型的结论。
它常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量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大量的客观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来验证假设和推导结论,为管理实践提供量化的依据。
在管理学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文献综述、模型构建等。
行动研究是一种强调实践性和反思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者主动介入管理实践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管理实践的效果。
文献综述是通过搜集、整理和评价现有的文献资料来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
模型构建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管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问题性质以及可用数据的性质来进行选择。
定性研究适用于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和主观意见的获取;定量研究适用于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同时,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也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此外,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限制因素。
例如,在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对应的研究工具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管理学研究方法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性质进行选择。
此外,还有其他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文献综述、模型构建等可以辅助研究。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和限制因素,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方法标题: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研究方法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
其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典理论:1. 科学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以提高劳动效率为目标,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
- 实践应用:管理者可以通过测量和调整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2. 行为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强调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 实践应用:管理者应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自主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3. 环境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组织内外环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者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并调动内部资源以应对变化。
- 实践应用: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行动,灵活调整组织战略,保持竞争优势。
二、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 步骤:1) 制定调研目标:明确想要获取的信息和问题。
2) 设计调研方案:确定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信息。
4) 数据分析:整理、统计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
5)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2. 实验研究:- 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研究的变量和研究目的。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群体、控制变量等。
3) 数据采集: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3. 大数据分析:- 步骤:1) 数据采集:收集大量的数据。
2) 数据清洗:清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管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什么定量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及分析大量数量化的数据,以验证或推翻其中一特定理论假设。
-横断面研究:对其中一特定时间点进行调查,获取一时点的数据。
-纵向研究: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跟踪观察,常用于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对照试验:通过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来检验项政策或措施对变量的影响。
2.抽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访等方式,对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获得对总体的推论。
-随机抽样:在总体中随机选择样本,以保证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系统抽样:在总体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样本,通常适用于总体有一定顺序的情况。
-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分别抽取样本。
3.实验研究法:建立人为的实验场景,控制和操作变量,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相似特征但没有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相似性。
定性研究方法:1.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其中一群体或组织内,参与其中的活动并观察和记录相关情况。
-直接参与观察:研究者成为群体的一员,真实体验和记录活动。
-间接参与观察:研究者观察其中一群体或组织的活动,但并不真正参与其中。
2.深度访谈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和访谈,以获得受访者的观点和经验。
-结构化访谈:采用预定的问题和顺序,提供指导性回答。
-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问题,但对回答的顺序和深度灵活处理。
-未结构化访谈:没有预定问题的访谈形式,让受访者自由发表观点。
3.文件分析法:通过分析组织、团体产生的文件资料,了解其决策、活动和意图。
-公共档案:政府、机构、企业等公开的相关文档。
-私人档案:个体或组织内部留存的文件资料。
-大众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传媒中公开报道的信息。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管理学研究还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管理学研究方法学)(2008年3月)共4篇18章序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第1章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Overview 第1节什么是管理学研究方法第2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和内容第3节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第4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第5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第一篇制定研究计划Research Design and Planning明确研究问题、目标、途径、方法,规划研究资源、条件、过程,对整体研究活动和过程做出科学计划和安排或做好研究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2章问题的提出Problems and Issues Arousing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ory 第1节科学问题的特征第2节研究问题的来源第3节质疑、需求和愿望第4节问题的沉淀和筛选第5节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结果第3章研究问题的界定Problems Refining and Definit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问题的初步调研第2节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第3节研究内容、范围与边界第4节变量的测量与分析第5节提出研究假设Developing and Formulating Hypothesis第6节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第4章研究规划Research Preparation, Resource and its Planning第1节研究内容、规模与方法第2节研究条件第3节研究基础第4节研究资源#第5章设计研究方案第1节研究方案的性质和特点第2节研究方案的类型第3节研究方案的结构及设计第4节研究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第5节研究方案的评估标准第二篇收集研究资料Data Collecting and Preparation按确定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运用确定好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收集、核实、整理研究资料。
管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士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力,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人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人类知识库里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方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方法、技能或工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人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方法:传承知识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方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又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论文具备三点:一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力;二是论点正确、立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力;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力)8.科学方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非科学方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二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要1.管理人与经济人:西蒙提出,管理人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人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人追求满意解,经济人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力图用“一套方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而管理学则似乎是在用“各种方法处理一种”管理现象。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
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
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科学哲学的转向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二、科学研究过程•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
•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检验假设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邮件、网络、电话或访谈)、实验(大学环境下)、准实验(组织中)以及二手数据(财务、生产或人事记录)。
管理学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研究者来说,就如同指南针一样,能够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就管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管理学研究者有所帮助。
首先,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相适应。
在研究目的方面,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对于理论研究来说,可以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可以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
在研究问题方面,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对于定性问题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而对于定量问题可以采用数量研究方法。
其次,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
研究者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同时,还应当考虑到研究所需的时间、资金、人力等资源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另外,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
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比如对于组织行为的研究,可以采用实地观察、访谈调查等方法;而对于管理决策的研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
最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应当选择能够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要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研究工具的有效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研究者应当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要想在某一领域内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获得科学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套符合该领域的科学、合理、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一节研究设计、过程与原那么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整个研究的能否顺利进行、研究结论是否科学有效,同样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遵循这一根本要求。
当然,在进行研究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对先前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根底上进行理论构思,从而进行详细的研究设计。
广义的说,研究设计指的是根据研究目的,制定出关于被试选取、研究工具、相应的研究方法、施测程序及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具体的方案和安排。
具体来说,一个科学、完善的研究方案和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局部:〔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是研究设计的首要任务,研究目的的设定直接影响到被试选取、研究变量确实定、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具体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如“领导者责任心的研究〞与“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两个课题,由于其研究目的不同,其研究变量与测量指标、所选取的研究被试也自然不同。
同样地,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和因果性的研究假设,也只有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加以检验。
所以明确研究目的对于整个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明确研究目的能够使研究目标更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确保研究任务高效、准确地完成。
研究目的明确后,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就大致确定了。
选择研究对象实质上就是被试的选取或抽样问题。
由于科学、合理地获取被试或样本资料,是采用各种推断统计方法对总体情况作出科学结论的前提,同时它还是研究者省时省力,节约研究费用,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所以被试选取要慎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采用科学抽样方法进行取样。
样本选取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抽样的随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