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制订旅游计划》 苏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10.04 KB
- 文档页数:10
制订旅游计划-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订旅游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制订旅游计划的方法及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制订旅游计划的方法及过程。
2.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旅游计划的了解程度,引入下一节课的内容,告知学生今天的教学目标。
2. 理论讲解1.什么是旅游计划?旅游计划是旅游者为了达到旅游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提前安排好旅游线路、旅游日程、旅游项目等一系列旅游行程计划,并在旅游过程中执行和调整的活动过程。
2.制订旅游计划的过程和方法(分组讨论)(1)选择旅游目的地。
定下旅游的目的地,一旦决定就会影响到交通、住宿、旅游项目等多方面。
(2)确认旅游时间。
确定旅游的时间是春、夏、秋、冬,还是特定的节日,节气等。
(3)制定旅游计划。
制定旅游计划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根据旅游时间、交通、住宿、饮食和游览景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4)确认旅游费用。
旅游费用是制定旅游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了解预算和花费很重要。
(5)最后一次检查。
一旦确认旅游计划,最好再进行一遍检查,看是否完美无缺。
3.组织实操。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小组讨论制订一个旅游计划,可以体现出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
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订旅游计划的方法和过程,并且能够提高其计划和组织能力。
四、作业1.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旅游地的特点,综合考虑制订一份旅游计划。
2.假设你是某一城市的旅游部门,根据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旅游计划。
五、教学反思制订旅游计划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到制订旅游计划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旅游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计划的游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之形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制定旅游计划》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7-109页,综合与实践“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析教材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思考、计算、比较,解决有关旅游费用的实际问题,能独立收集、分析与整理一处旅游地点旅游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比较可行的家庭旅游计划,并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
2.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发展应用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学会评价与反思,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分析、处理信息并完成旅游制订和费用预算。
教学难点:合理提取信息,制订旅游计划。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是自游还是随团?生1:我去过香港,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去的。
生2:我去过青岛,是自驾游。
师:有个小朋友也喜欢旅游,今年暑假她想乘火车出行,到目的地后,再随团。
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齐读:小芳和爸爸、妈妈准备利用暑假外出旅游,计划8月5日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8月9日从北京乘飞机返回。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旅游人数是。
生齐:3人。
师:地点?生齐:北京。
师:交通方式?生齐:去时乘火车,返回时乘飞机。
师:时间?生:8月5日出发,8月9日返回。
师:爸爸妈妈把这次出行的任务交给了小芳,让她全权负责,小芳想请大家帮她制定一个旅游计划,愿不愿意帮忙?生:愿意。
师:板书“制定旅游计划。
”二、制定计划,费用预算1.收集信息。
师:旅游前我们都要考虑哪些问题?生1:游览哪些景点、吃饭、住宿。
生2:出发和返回的时间、费用。
……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提前做一个调查,所以制定计划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板书)2.设计行程方案(1)确定出发时的火车。
师:在景点、住宿、费用、时间这些问题中你觉得首先要解决哪个问题,才能安排其它的活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知识,以及行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行程问题。
但是,对于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旅游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旅游情境,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了解行程问题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旅游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制订旅游计划。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旅游计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制定旅游计划、绘制平面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制定旅游计划、绘制平面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制定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
教材通过具体的旅游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制定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旅游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以完成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的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旅游场景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准备平面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旅游场景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
2.呈现(10分钟)呈现旅游场景的图片和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旅游路线和景点分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景点,制定旅游计划并绘制平面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制订旅游计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计划制订的基本知识。
2.运用加减法计算旅游行程中的时间、距离、费用等。
3.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
4.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提高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熟练地应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能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实际可行的旅游计划。
3.能够与他人合作,协作制订旅游计划。
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旅游计划制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
3.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结合计算题目,教授加减法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1. 流程:1.鼓励学生思考制订旅游计划的目的、意义和流程。
2.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制订旅游计划。
3.给学生一些题目,让他们利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涉及时间、距离、费用等。
4.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旅游计划,并作出评价和改进意见。
2. 方法:1.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旅游计划的制订流程。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虚拟场景的模拟,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4.评价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旅游计划,并接受他人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教材、习题、课件等。
2.学生自带的笔记本、平板等电子设备。
六、教学评价1.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在合作制订旅游计划中的表现。
2.设置旅游计划设计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3.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六年级下册《制定旅游计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学科六年级下册《制定旅游计划》一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制定旅游计划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总价=单价×数量”的公式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不能正确列出算式或者计算错误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方法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制定旅游计划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制定旅游计划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旅游计划的相关素材,包括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信息。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个旅游计划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同学们,假设我们要一次旅游活动,我们需要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去哪些景点、交通方式、住宿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定旅游计划。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具体的旅游计划情境,包括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信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教案3,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制订旅游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认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订旅游计划的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制订旅游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旅游计划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旅游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旅游计划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个真实的旅游计划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旅游计划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小华一家计划去苏州旅游,已知苏州有A、B、C三个景点,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为2小时,请问小华一家如何安排游览时间才能使游览景点的数量最多?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尝试解决旅游计划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其合理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制订旅游计划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制订旅游计划,属于数学应用类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计划的制订方法和流程,掌握数学应用技巧;•形式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旅游中关心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三、教学内容1.了解旅游计划的制订方法和流程;2.计算旅游费用: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3.实现校内旅游计划方案的制定,并展现完成的方案;4.学生自主制定旅游计划方案,明确路线、景点、费用预算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旅游计划的制订方法和流程以及如何计算旅游费用;•教学难点:学生在做校内旅游计划时,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同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五、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2.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能力;3.问题式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适时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出话题:“你有没有计划过旅游?”;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3.谈论旅游计划制定的重要性。
第二步:新知讲解1.讲解旅游计划的制订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2.讲解旅游费用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教师示范1.老师示范如何制订一个校内旅游计划;2.演示如何计算旅游费用。
第四步: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制定一个校内旅游计划;2.探究旅游计划的制订方法和流程;3.计算旅游费用,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五步:方案展示1.各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2.老师点评各组方案。
第六步:拓展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次旅游目的地,进行费用预算和路线规划;2.各组进行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游计划制订的方法和流程;2.能够通过计算费用对旅游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3.能够合作探究,一起制定出可行的旅游计划;4.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知识,对“总价=单价×数量”的公式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旅游计划的制定,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总价=单价×数量”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旅游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旅游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制定旅游计划,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总价=单价×数量”的规律,并讲解其应用。
4.实践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一个旅游计划,并计算旅游的总费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