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89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异同指的是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可能有所异同。
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1. 词义保留: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保持一致。
例如,“花”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表示植物花朵的意思。
2. 词义发展: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经历了发展或扩展。
例如,“行”一词,在古代有“行走”之意,而在现代还有表示“事物是否符合规定”的意义,如“合法合规”。
3. 词义淡化或消失:部分词在古代的使用中有特定的词义,但在现代的使用中词义已经淡化或消失。
例如,“满江红”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一种指甲上紫红色的杂纹,而在现代已经失去了这个特定的词义。
4. 词义新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部分词在现代出现了新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例如,“网络”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渔网或捕鸟网,而在现代则指代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存在多个词义。
对于某些古代词义在现代已经不常见的情况,可能需要依靠文
献或者辞书的说明才能准确理解。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异同,可有三种类型: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手”等基本词汇。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该”是应该的意思。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这种同中有异的词又可分为词义范围的差异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其中词义范围的差异有三种情况,a:词义范围的扩大。
例如“菜”古代汉语中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现代汉语中“菜”不仅包括蔬菜,还包括肉、蛋等在内。
b: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到了秦汉以后只有只有封建帝王的宫殿才能叫“宫”,如“阿房宫”。
c:词义范围的转移。
如:“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说文》中有“犬暂逐人”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汉语中“暂”是暂时的意思。
二者在表示时间范畴上,古今是有联系的,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两种情况,a:古今褒贬意义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汉语中是勇猛的得力助手的意思,属于褒义。
现代汉语中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b:古今词义轻重的不同。
如:“恨”古代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恨是厌恶、怨恨的意思。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异义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抢”是“撞”的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即是此义。
现代是“抢劫”之义。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 ,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犙、牭古代官职等级:君、臣、吏、奴、婢、大夫、丞相古祭祀名:祠、礿、禅、社2、古今义同词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比较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今,丝织品;古,缠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古,外交使节(2)同中有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今,勤快,勤劳;古,与“逸”相对,辛苦,辛劳相对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咨询;今,询问,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说文·目部》:“睡,坐寐也。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干粮,行道中带的《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载,通“才”,仅仅,只有,限制性范围副词(对应总括性范围副词)2、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