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60.00 KB
- 文档页数:7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还为人们提供了导航、规划、交通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并剖析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刚诞生的时候。
当时,人们借助于观察天象和地貌变化,开始尝试将周围的环境记录下来。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时期,巴比伦人用黄土板制作了一张由河流和山脉组成的简易地图。
其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文明古国纷纷制作了一系列与自身文化和地理环境相关的地图。
地图的发展离不开测量技术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地图。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这些地图往往存在误差,并且无法反映真实地形的精确情况。
直到17世纪,荷兰的商船船长布伦斯威克创造了现代地图制图法。
他发明了投影法和经纬度,并利用这些方法绘制了全球第一张比例尺地图。
这一技术突破为地图的精密制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图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伴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海洋地图作为重要的制图对象。
17世纪末,奥兰达斯·米尔构建了三角测量法,为海洋地图的制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18世纪,法国的卡西尼家族绘制了许多精确的地图,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地理学中的里程碑。
在20世纪,地图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图过程从手工绘制转变为电子绘制,使得地图的制作速度和精度大幅提高。
GPS技术的应用使得地图导航成为现实,人们在出行时可以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此外,遥感技术为地图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对于地质、天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技术进步,地图还受到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误导。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为了达到政治和军事目的,故意改变地图上的信息,以控制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使用地图时需要对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地图信息。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应用,就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是规划路线。
但在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古代地图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埃及人使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系统和宗教机构的位置记录来制作地图。
这些地图通常描绘了政府辖区、寺庙、水源和矿藏等关键地点,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地图逐渐演化为更为精确的版本。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地图制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将数学和测量知识引入到地图制作中来。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绘制了高度精确的地图,并使用地形简化的方法来描绘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用固定的比例缩小地图。
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的文字记载,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形式之一。
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幅真正的地图——《禹贡地域图》,它是用绫画成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各个州和部族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唐时期,出现了第一幅具有地形实际比例尺度的中国地图——《大明仆夫航海图》,该图比例十分精确,描绘了中国港口、山脉和河流等重要地标。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地图已经成熟,不仅由官方进行制作,民间也有许多绘制地图的人才。
在古代地图制作中,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星盘和角度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红线仪、姆指器和分度尺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代地图开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它们也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继续探索和发掘古代地图技术的价值。
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小地理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章:世界地图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起源:古代地图、航海地图、航空地图等。
2. 世界地图的发展:比例尺、经纬度、地形、气候等要素的变化。
3. 世界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政治地图等。
三、教学活动1. 展示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分析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3.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世界地图的能力,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识别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世界地图,并分析其中的信息。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与主要国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2. 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和地图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理分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
2. 世界主要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
3. 各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
三、教学活动1. 展示世界地理分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进行小组讨论。
3. 进行世界地图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世界的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列举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
3. 学生能参与世界地图拼图游戏,展示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
第三章:世界地形与气候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2. 掌握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形的主要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世界地图变迁史地图是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地理信息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地图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不断深化和扩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世界地图的变迁史。
一、古代地图古代地图的制作主要依靠人们的观察和经验,因此在精确度和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这些地图主要是用来记录土地和城市的位置。
古代埃及人也制作了一些地图,其中最著名的是《尼罗河地图》,它展示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古希腊时期,地理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绘制了一系列地图。
他的作品《地理学》成为了古代地理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地图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的地图以地中海为中心,将地球分为三个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
二、中世纪地图中世纪地图的制作受到了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地图上常常出现神话生物和奇幻的地理特征。
这些地图往往是基于传说和传统的,缺乏准确的地理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是13世纪的《埃尔西诺尔世界地图》,它将地球分为三个大洲,并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些传说中的地理特征,如巨人和飞龙。
三、大航海时代地图大航海时代是地图制作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15世纪的《普图斯世界地图》是当时最著名的地图之一,它展示了欧洲人对世界的新认知。
该地图将地球分为四个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并标注了大量的地理特征和航海路线。
四、现代地图现代地图的制作借助了先进的测量和绘图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0世纪初,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制定了一系列地图投影方法和地理标准,为现代地图制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地图通常采用等角投影或等距离投影,能够准确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地图不仅可以在纸质上呈现,还可以通过卫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实时更新和交互式浏览。
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等在线地图服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地图是人类认知和描述地球表面空间的工具,它既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理信息的图形,也是导航和定位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图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地图的起源以及它在历史和现代中的发展。
一、地图的起源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当时的地图主要是为了记录土地和土地所有者的边界,以及农田和灌溉系统的位置。
这些地图通常是在粘土板上雕刻的,被称为“土地纲要(Cadastral Maps)”。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也开始制作地图。
古埃及的地图主要用来记录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希腊的地图则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罗马帝国的地图则用于管理领土和军事行动。
二、传统地图的发展1. 中世纪地图在中世纪,地图制作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的地图常常以宗教信仰为中心,侧重于描绘圣经中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宗教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是13世纪的“埃舍尔世界地图(Mappa Mundi)”,这是一幅巨大的圆形绘画,其中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历史特征。
2. 大航海时代地图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地图学的发展。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图主要用于导航和探险,帮助航海者在未知水域中找到正确的航线。
这些地图以描绘海洋和陆地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中最著名的是荷兰航海家荷马斯·滨古的世界地图。
3. 科学测绘时期到了16世纪末,地图制作开始运用科学测量和绘图技术。
一些突破性的地图绘制方法被发明,如经纬度和等高线。
这种科学测绘的方法使得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以显著提高,为后来现代地图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地图的发展20世纪以后,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经历了巨大的革命。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图的制作和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
现代地图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分为政治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地形地图等多种类型。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图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起源、地图的发展历程、地图的分类以及地图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地图的发展历程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地图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分类,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地图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资料,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等。
2.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地图资料。
3.准备地图绘制工具,如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让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壁画、地图到现代的电子地图。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导游图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图,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4.巩固(5分钟)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中国古地图史(转载)传说中的中国古地图起源较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已经在使用了。
在大约公元前21 世纪的夏朝,有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大禹治水时, 河神河伯献一青石于大禹,上有治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成功。
此传说表明地图早已在民间流传。
概括来讲,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它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汉代。
地图载入史册,在“史记”卷八十六《荆轲传》中可以查到,公元前228 年,秦攻占赵都邯郸,赵灭。
北邻燕国(建都今北京一带)一片恐慌。
为防秦进攻,燕太子丹苦思良策,终于结识荆轲,图派荆轲出使秦献燕督亢(今河北涿县,固安一带)地图给秦王为名,伺机刺杀秦王。
荆轲将入秦,燕太子丹等送至南部边境易水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悲状激亢。
荆轲到达秦都咸阳,秦王召见,荆轲献图于秦王,图展尽,忽抽出匕首,左手握住秦王衣袖,右手刺秦王,秦王惊跳,扯断袖子猛跑,两人追逐,此时侍从拿起药袋打向荆轲,秦王乘机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应声倒地,拾匕首抛向秦王,打在铜柱上未中,最后荆轲被秦王侍从杀了。
此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故事虽说明燕国企图以献地图来改变历史的一段徒劳进程。
但是这当中却明确说明公元前200 年时,我国就已有地图来表示国家的地理版图。
春秋战国初期,七国各占一方,疆域之争战事不断,最后终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这些表示地理疆域的地图,虽说至今仍未发现有实物验证,但从种种历史记载的考证,地图确早已存在。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帝即位时,他曾把全国所有的地图收集起来,这时的地图主要是表示地理版图的军事地图,以致秦灭亡时,刘邦攻入咸阳城(公元207 年)时,其宰相萧何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尽快把这些地图接收过来,以备继续为汉朝的统治利用。
所以要说中国的地图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起码是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了,春秋战国的诸候战事不断,各国利用地图指挥战斗,地图更是得到充实与利用。
中国地图史笔记第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一、什么叫地图(一)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1、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使地图具有可测量性。
2、运用特殊符号和注记系统。
3、实施制图综合。
(二)地图构成的三要素1、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
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2、地理要素(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因此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如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居民区、交通线、行政区划等)3、辅助要素(指便于读图、用图的某些内容。
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学注记)二、地图分类(一)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1、普通地图:是以表达地表的各种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六要素)为主要制图对象的地图。
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需要,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图,如气象图、人口分布图、地表分布图等。
(二)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以及更大2、中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之间3、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另外,我国把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又称为地理图或者一览图,把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统称为地形图,其中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这8种地形图称为国家基本系列地形图。
三、地图的作用1、科学研究方面(1)研究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如地震图。
(2)研究制图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制约关系。
如人口和地形的关系。
(3)利用地图研究各种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
如黄河下游变迁图。
2、国民经济方面(1)进行区划和规划(2)进行资源勘察、设计和开发(3)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3、国防建设方面4、政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来指示方向。
四、地图的成图方法1、实测成图法。
2、编绘成图法(依据已有地图和其他编图资料)。
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地图的发展与演变世界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图,使用地图投影方式绘画,在平面上用记号、图形和文字表现。
画有经线,纬线,各国分界,地名,海洋,陆地等。
在地理学,政治学,自然学等领域都具有重大作用。
世界地图自古被学者们通过外出考察所绘画,在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地图的绘画更加准确了。
国际上通行的世界地图有两种,一种是以大西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大西洋分割在图幅两边;另一种是以太平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太平洋分割在图幅两边,地图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几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同样悠久。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最古老地图是巴比伦地图,出现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也就是现在中东的伊拉克境内,这两种版本的世界地图之所以成为世界通行版本,就在于它们遵循了编制世界地图的两个重要原则,即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的原则和采用整15°经纬线划分图面的原则。
世界地图的表示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定中央经线,中央经线既是投影到地图上的中心线,也是投影的对称轴。
世界地图上要表示整个球面的要素,相当于将球面沿一个方向切割后展开铺平。
中央经线选定后,其相隔180°的对应面即切割线也相应选定了,这个切割线就是地图上的图幅边线,因此,选中央经线时,不能单纯考虑要表示的重要内容分布在中央经线附近,使其变形最小,还要兼顾考虑其对应的切割线要不切割或尽量少切割陆地,以避免大块陆地被分割在图幅两边而影响阅读效果和图面的整体美。
“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常以西经30°经线为切割线;“大西洋版世界地图”常以180°经线为切割线,当然,若以西经170°经线为切割线,则该图上的陆地可完全不切割,这样虽满足了编制世界地图的第一个原则,但表达时区时又会出现困难,因为世界时区是按照15°经线划分的。
地图学发展简史及现代地图学进展的基本情况地图学发展简史及现代地图学进展的基本情况本文将从四个大的阶段讲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原始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一、原始地图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
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在中国,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夏朝的九鼎。
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利的象征。
在九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
后来在《山海经》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在周代的《周礼》一书中,至少有15处提到有关的图籍,其中13处较明确地记述了地图。
专题图中有全国交通图(“司险掌九洲之图,以周知其川林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世界上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的铸刻铭文,记载周分封诸候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与《东国图》。
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的可靠文字史料。
据史学家考证时间约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文物,确凿的证明了我国记载古地图的历史事实。
在平山县发掘出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铜版《兆域图》,图上标明宫垣、坟墓所在地点、建筑物各部名称、大小、位置和诏书。
这是世界上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
放马滩古墓群出土的公元前239年7幅秦王政八年木板图,反映战国晚期秦国属地邦县(天水到宝鸡一带)的政区、地形和经济,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图。
这些地图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号的概念,说明了这些时期我国地图发展已开始从模型地图向平面地图过渡。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地图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地图学领域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一、地图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地图学在古代,人们对于地图的认识基本上只停留在实用层面。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当时的人们刻画的是人类居住的村落、粮食储藏、灌溉渠道等基本信息。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地图。
这张地图上标注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现代地图学17世纪后,地图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720年,法国地理学家德拉麦的《世界地图》是欧洲第一幅定量地图,标志着地图学进入了“量化”的阶段。
19世纪末,地图学进入了“专业化”的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学派和理论。
20世纪是地图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现代地图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二、地图学的应用前景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地图学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
地图技术可以将气象数据准确地展现在数字地图上,为气象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医疗保健地图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例如,地图可以记录疾病流行的情况,预测疾病的扩散范围,制定应对策略。
此外,地图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状况和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地图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图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制定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布局。
例如,地图可以记录城市的人口、建筑和交通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4. 旅游业旅游业是地图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数字地图可以直观展示旅游景点的位置、路线和周边服务设施,帮助游客制定旅游计划并提供导航服务。
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加全面的旅游信息,如历史文化、景观风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图,在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十分普及了,甚至到了出门必带地图的地步。
那么,中国何时开始有了地图呢?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
因为原始地图跟图画一样,把山川、道路、树木如实地画进地图里,是外出狩猎和出门劳作或旅行的指南。
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就广泛流传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
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感动了河伯。
河伯是黄河的水神,禹为治水踏遍山川、沼泽,忽一天看见河伯从黄河中走来,献出一块大青石,禹仔细一看,原来是治水用的地图。
禹借助地图,因势利导,治水取得了成功。
“传说”虽然不能证实地图起源的具体时代,但从侧面说明,约在四千年以前,我国先民已经使用地图了。
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就诞生了地图。
《汉书.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像九州”的记载。
《左传》中有:“惜夏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像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意思是说,在夏朝极盛时期,远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兽画成图,而九州的长官把图和一些金属当作礼品献给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铸成鼎,并把远方人画的画铸在鼎上,以便百姓从这些图画中辨别各种事物。
文中的“百物而为之备”,很明显说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图。
可惜,原物流传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因战乱被毁而失传。
据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断,后来的《山海经图》是从夏代九鼎图像演变而来的,也是一种原始地图。
在《山海经图》的“五藏三经图”上,画着山、水、动物、植物、矿物等,而且注记着道里的方位,是较规范的地图形式。
由此可以说,中国在夏代已经有了原始的地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