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
- 格式:docx
- 大小:21.31 KB
- 文档页数:3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设计一、研学导航【研学背景】本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
本课和后面一课的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特征。
【研学目标】1.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研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研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研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生:洋葱),我用摄子在洋葱表面拔一片,这就是洋葱的内表皮,待会你像老师这样用摄子拔一片,用肉眼观察,能看到什么?用放大镜观察,又能看到什么呢?现在开始吧!(先让学生观察,再指名回答)2.看来放大镜比肉眼观察得更清楚点哦!师: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又会看到些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板书课题)二、合作研学,探究新知。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下面我们就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能直接撕下来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吗?(生:不能)2.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3页认真阅读,并完成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3.哪个小组愿意出来展示一下?(指名回答)4.同学们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的方法,那么在制作玻片时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地方呢?(学生说,然后老师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不可以用手随便摸载玻片和盖玻片;(2)需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3)切洋葱表皮时,要注意离眼睛要远一些,不然会刺激眼睛;(4)用小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
最新资料推…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目标: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
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2.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3.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4. 学生阅读教材第15 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5.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
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二、提出问题1.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
自学课文第12 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
如:2.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3.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4.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5.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6. 大组交流。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三、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1.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2.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教科版科学六下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结构,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显微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观察到的生物样本,有一定的好奇心,愿意探索显微镜下的奥秘。
但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清晰,操作显微镜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的基本技巧。
2.让学生观察并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的基本技巧,观察并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生物样本的细胞结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样本,帮助他们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显微镜、生物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微生物等)、显微镜操作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显微镜操作技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叶片、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样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一)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殖。
(二)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名称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标本实验器材滴管、池塘或鱼缸里的水、载玻片、盖玻片实验内容用吸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资料: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细胞。
细胞学说是在很多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的。
要让学生建立“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也需要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
所以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四)教学建议1.关于观察器材和工具。
本课活动成功进行的关键是观察器材和工具,因此准备足够的显微镜和观察材料是很重要的。
显微镜最好是一组有一台。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每二人一台。
观察材料比较理想的是洋葱,其他的如新鲜的葱皮、蒜皮也可以。
2.关于制作及观察方法的指导。
对洋葱表皮切片的制作,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虽然教科书中已有图和文字的介绍,除了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外,教师要加强指导,讲清方法、要领,还应进行演示。
在剥洋葱表皮时,洋葱内表皮最容易弄丢,而我们要观察的恰好是内表皮,因此要提醒学生小心。
在分组观察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对不能正确调焦以至看不清物像的组给予帮助。
学生不能看到图像的主要原因常常是标本没有放在载物台中央正对物镜,或是不耐心调焦。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观察活动的前提。
因此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基本会操作。
但不必要求学生记住,也不应作为评价的内容。
3.关于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在观察活动中,要提醒学生对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
因此,洋葱表皮的装片可以每组制作三份,便于学生的对比观察,或者每组保留几块洋葱皮不制成装片,用来作为肉眼、放大镜观察的材料。
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构造(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不要求学生掌握,也不要求他们在观察活动中都能观察到,更不需要他们能描述洋葱表皮是由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
但是教师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以求有更多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单选题1.(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生物进化论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 )。
A. 气孔B. 叶绿体C. 细胞D. 叶脉3.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
A. 松树B. 蝗虫C. 花岗岩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
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
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肠黏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个小时。
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
最为神奇的是大脑的神经细胞的神经冲动传递速度超过400千米/小时,相当于777型飞机速度的一半。
(1)人体内( )是没有细胞核的。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神经细胞D. 肠黏膜细胞(2)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神经细胞D. 卵细胞二、填空题5.生物细胞的________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________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________也是不同的。
6.在显微镜下我观察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
7.在________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________。
9.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0.________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2.生命体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
-回复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了解微观世界中的生命形态和特征,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显微镜、身边的生命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细胞等)
实验步骤:
1.准备显微镜和身边的生命样本,确保样本清洁无污染。
2.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位置,使光源能够照
在载玻片上。
3.将身边的生命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夹住样本的一端,放
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不同倍率
的目镜或物镜来观察样本的细节。
5.仔细观察样本,记录观察到的生命形态和特征。
可以使用绘图或拍照
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6.在观察结束后,清洁显微镜和样本,并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身边的生命世界是非常神奇和多样化的。
例如,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形状各异;动物细胞则具有细胞
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基本结构。
这些微观世界的生命形态和特征与我们所熟知的宏观世界截然不同,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微观世界中的生命形态和特征,还培养了观察和探究能力。
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设计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查阅有关资料,把了解到的关于细胞的作用整理成网状图。
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气孔B、叶脉C、叶绿体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达尔文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二)判断题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样的。
()2、蚕豆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3、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4、有些细胞能够保护我们的健康。
()5、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和细胞有关。
()6、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四、拓展提高:介绍两种人体细胞的制作方法1、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①先用凉开水漱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
②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盖玻片。
③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查阅资料,填写网状图独立完成阅读资料查阅资料,了解细胞的作用完成达标测评巩固制作切片标本的方法2、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①用蘸有7500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
②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③如果能给血膜染色观察效果更佳。
五、作业布置你想对这两位科学家说点什么呢?列文虎克罗伯特胡克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总结课堂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背景和目标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它们的出现,是在动物和植物之前。
人们对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1675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在不流动的污水中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动物”,看到了酵母菌和球状、杆状及螺旋状的细菌。
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迄今为止,人们不仅认识了很多引发各种疾病的微生物,掌握了抑制其传播疾病的各种技术,而且开发了大量微生物的机能,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应用。
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科学概念。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过程与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教科书第18页中的微生物只涉及到水中的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在经历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过程后,自己对本课教材理解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性。
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兴趣也会有所降低。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采取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显微镜知识的巩固。
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
体验探究发现微小世界的乐趣。
2.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
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
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调整实验仪器,减少干扰因素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
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
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减少对实验观察的干扰。
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显微镜教学活动中“中小衔接的体会”①教学力量上的衔接首先在技术支持上得到了兴华中学的老师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显微镜和相关的玻片标本,并且对于显微镜的使用相互交流。
使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能让学生亲手使用“显微镜”这样的“精准”科学仪器。
同时,提供的标本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知道显微镜是观察物体精细结构的仪器,今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表皮,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①用显微镜怎么观察洋葱的表皮?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的表皮和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或是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
2、怎样制作玻片标本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通过微课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了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和要求,比教师演示更好。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取皮②滴水③盖玻片④染色(取到洋葱的内表皮后先可以用肉眼进行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法记录看到情况,在组内进行交流。
然后小组分工制作1到2片玻片标本。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课件出示:①安放②对光③装片④调焦⑤移动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怎样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教师要强调安放时,反光镜对着光源;显微镜对好光后尽量不要再移动,要是移动了必须重新对光;调焦时速度要慢,不能心急要有耐心;)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教材简析:在上一节课对显微镜结构的了解和初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上,对多种生物细胞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生物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科学结论。
通过一系列生物细胞的观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分成5个别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第二部分观察多种不同的生物细胞,第三部分观察大量生物细胞的图片,第四部分了解17-19世纪科学家们对细胞研究的情况,第五部分收集并交流有关细胞的资料。
二、教学背景:细胞学说是在很多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的。
要让学生建立“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也需要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
所以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③观察时可以抓住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颜色等方面;④正确使用显微镜2. 了解观察记录表①课件出示记录表,教师指导填写②学生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
3. 汇报交流①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好汇报内容。
②学生汇报交流有关大蒜叶片表皮细胞观察到的内容。
(投影记录表)③教师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汇报内容,投影有关细胞、叶绿体、气孔的知识。
○4大蒜表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的比较。
4. 小结大蒜和洋葱表皮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各种生物细胞的观察1. 过渡:通过对大蒜和洋葱的表皮细胞的观察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有什么困惑?各小组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形态是不是都不一样?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注意点师:你打算怎样观察?生回答要点:①准备多种细胞的标本;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边观察、边记录、边比较。
3. 强调比较的重要性,了解观察记录表。
学生开始观察、比较各种细胞标本,并填写其中两种细胞标本观察记录表。
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细胞的图像,学生读记录表,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到的细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