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 格式:docx
- 大小:18.76 KB
- 文档页数:9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简介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事物、现象以及数学模型等。
本文将介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从多个角度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用字母表示比例,如a:b或a/b,其中a和b表示两个数量。
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b = a/b比例的意义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一个量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那么它的面积就是4cm^2。
这里边长与面积的比例为1:2,反映了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表示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在地图、模型制作等领域,比例被广泛应用于物体的放大或缩小。
通过比例,我们可以按照合适的尺寸制作模型,制作地图时可以将实际距离缩小为更适合展示的比例尺。
描述自然现象和数学模型中的规律在自然科学和数学中,比例被广泛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和数学模型中的规律。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理学中的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生物学中的物种数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模型中的线性关系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恒等性在一个比例中,如果将两个量同时乘以相同的非零常数,那么比例仍然成立。
例如,对于比例a:b,如果乘以一个相同的非零常数k,那么比例变为ka:kb。
反比性在一个比例中,如果将两个量同时取倒数,那么比例仍然成立。
例如,对于比例a:b,如果取倒数,那么比例变为1/a:1/b,也即是b:a的比例。
复合关系的比例在比例中,如果两个量同时乘以相同的非零常数,并且两个量之间仍然有相同的比例关系,那么称这个新的比例为原比例的复合比例。
例如,对于比例a:b,如果乘以一个相同的非零常数k,并且仍然保持a:b的比例关系,那么新的比例为ka:kb。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将介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应用: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利率计算、投资和贷款等方面。
专题:比的意义与性质总结知识梳理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 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4、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5、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一定)。
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安丘市金冢子镇草店子小学六年级数学李德新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领复习.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二、教师引领学习新课.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三.巩固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四、教学反思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习比例的意义,收到良好效果。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二)自学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1)15:2.4=10:1.6(2)60:15=40:10(3)…(4)…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
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
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
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比例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比例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数学、经济、物理、地理等等。
以下是比例的一些常见应用和意义:1.商业和经济:在商业和经济中,比例可以用来分析销售额、市场份额、成本和利润等。
比如,我们可以计算出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的比例,从而了解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此外,比例还可以用于预测销售额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的变化等。
2.地理和地图:地图上的距离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如,如果地图上的一厘米代表实际世界中的一公里,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
3.科学和物理:在科学和物理中,比例可以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相对大小、力和速度的比例关系等。
4.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和设计中,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比例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和人物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比例来创造出真实和美观的画作。
5.算术和数学: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比例来解决关于百分数、比例关系、均值问题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比例,有一些基本性质是需要了解的:1.反比例: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那么它们的比例一定是一个常数。
比如,当一个人的速度增加时,所花的时间就会减少,即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
2.线性关系: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那么它们的比例一定是一个线性函数。
比如,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时,所受的重力也会相应增加,即质量和重力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3. 比例的性质:比例具有传递性、互换性和扩大或缩小性的性质。
比例的传递性意味着如果a∶b=b∶c,那么a∶c也成立。
比例的互换性意味着如果a∶b=c∶d,那么b∶a=d∶c也成立。
比例的扩大或缩小性意味着如果a∶b=c∶d,那么ka∶kb=kc∶kd也成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比例研究及应用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从古至今比例一直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在建筑学、几何学、艺术学以及工程学中,许多原则和过程都建立在比例的基础上。
本文将讨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首先,我们来看比例的定义。
比例的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不同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比例可以用比例系数、比例常数或比例因子来表示,即:一份量与另一份量之比。
比例系数指两个量之间的比率,是一个无单位的量,而比例常数指两个量之间的恒定比率,是单位之间的比率,比例因子则指相同量级下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率,可以是一个实数或分数。
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两种,即实物比例和金钱比例。
实物比例是指两种物质的比例,它是指对一定量的物质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例如,一袋红豆与一袋绿豆的比例是3:2,而一袋绿豆与一袋黑豆的比例是2:3。
金钱比例是指货币在不同数量物品中的单位比率。
例如,针对不同数量的香槟,每一瓶香槟的价格比率是一致的,比如一瓶20元,两瓶40元,四瓶80元,以此类推。
比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首先,比例是非常精确的,可以用数学上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
其次,比例是一种比较的概念,无论是实物比例还是金钱比例,都是用来衡量不同物体之间的比率或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价格。
第三,比例可以用来评价一个物品或事物,可以用来衡量它的质量或性能,如一个商品的价值,它的成本与收入比率,甚至对一个组织的改善水平等。
此外,比例也是美的追求的基石,它是一种几何学的规律,比如帕拉迪斯比例、金字塔比例和黄金分割比例等,它们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学和艺术学中。
总之,比例是无处不在的,它为组织节约成本、改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参照,对艺术追求和实践中取得美感也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量度,更是一种规律,一种理论,一种思想。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便能够理解和灵活运用比例。
比例的意义: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数量之间的比较,以及抽象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食谱中的分量等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1.同比例关系:比例中的两个数成比例,表示它们之间有固定的比值关系。
例如,如果两个比例相同,即a:b=c:d,那么a与b的比值等于c与d的比值。
2.交叉乘积相等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这个性质常用于解决比例问题中的未知量。
3.图形的比例:当两个图形之间的边长成比例时,它们的面积也成比例。
例如,如果一个矩形的边长是另一个矩形的两倍,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4:1比例的应用:1.实际问题求解:比例可以应用于各类实际问题中。
例如,如果购买商品时打八折,可以通过比例计算出实际支付的金额。
又如,如果食谱上需要加入一种调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确定所需的数量。
2.图形的相似性:两个图形的相似性可以通过比例来判断。
如果两个图形的边长成比例,那么它们是相似的。
对于相似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其其他属性,如周长、面积等。
3.统计与数据分析:比例也可以应用于统计与数据分析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描述人口的结构,一些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在学习比例时,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图形的相似性验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总结:。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
能够识别比例关系,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意义:比例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情境中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比例的作用。
1.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复习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个性质。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2.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比例的化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化简比例,理解化简比例的方法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化简:将比例中的项进行约分,使得比例中的项为最简整数。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化简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简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化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化简比例。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比例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计算方法:利用比例的性质,通过交叉相乘等方法进行比例计算。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性质,复习比例的化简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
(如80:2=200:5,=,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两个或更多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例有着许多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比例的意义1.描述关系:比例用于描述两个或更多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通过比例,我们可以判断两个数值的大小、相对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
2.比较大小:比例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大小。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尺寸、重量等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关联。
3.预测和估算:通过比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数据预测和估算未知的数值。
比如,在人口统计学中,可以利用城市总人口与其中一样本人口的比例,来估算整个城市的人口规模。
4.量化指标:比例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些特定量的相对大小。
在统计学中,可以用比例来度量其中一种情况的频率、百分比等。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恒定性:比例具有恒定性,即当两个数值同时成比例增加或减少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比如,如果甲、乙两个人参与的比赛中甲的得分是乙的两倍,那么无论甲、乙的得分如何变化,甲的得分始终是乙的两倍。
2.等式关系:比例可以表示为一个等式关系。
比例的等式关系通常表示为“a:b=c:d”,其中a、b、c、d表示四个相关的数值。
在这个等式中,a和b之间的比例关系与c和d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相等的。
3.翻转性:比例的翻转也是成立的。
即如果"a:b=c:d",那么"b:a=d:c"。
这意味着当两个比例中的两个数值交换位置时,它们仍然成比例。
4. 交叉乘积:比例中的交叉乘积恒定。
即对于比例"a:b=c:d",交叉乘积为ad和bc。
无论a、b、c、d取何值,ad和bc的乘积始终相等。
5.倒数关系:如果两个数的比例为"a:b",那么这两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为"1/a:1/b"。
这意味着比例的倒数之间也成比例。
比的意义与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点回顾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有关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包含两部分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两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的应用的基础,需要切实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概念,也是这部分内容中的起始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师有机的引导与学生有效的观察、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从而归纳出比例的意义,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并读出比例。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对国旗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理论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
六:教学实施策略: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两组比的比值,再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比较后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再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
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生活或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七、媒体资源: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比例出示国旗图片师:在我们学校里,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有什么感受?师:你了解那些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自主回答,可能会说出国旗的颜色、形状、图案、规格等很多方面,只要学生说的合理,要给与肯定。
师: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有关国旗的知识呢?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国旗面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我国的第一面国旗长 4.6 米,宽 3.38米,1949 年开国大典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升国旗的通用规格有五种:(1)长288cm,宽192cm,(2)长240cm,宽160cm,(3)长192cm,宽128cm,(4)长144cm,宽96cm,(5)长96cm,宽64cm ,师:通过阅读《国旗法》,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国旗的知识?【教学意图:通过出示国旗相关知识及数据为学生研究比的意义提供材料,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二、新授。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利用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咱们学校挂的国旗是哪种规格的?学生估计不准,教师介绍师:学校挂的国旗是第四种规格的,也就是长144cm,宽96cm。
课件出示长144 厘米,宽96 厘米的国旗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利用这两个数学信息,计算出这面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的比?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学生自主选择计算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师:真聪明。
我们学校挂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宽和长的比是2:3,那么,《国旗法》中规定的其他规格的国旗,它们长和宽的比或宽和长的比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汇报并分类板书。
左边写长和宽的比值,右边写宽和长的比值。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情况预设:生:尽管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宽和长的比值都相等。
师:对!《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既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举例说明并板书:240:160=144:96 也可以写出分数形式。
师: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生:试着说。
师小结:在数学中,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重点强调比例的意义)师:你能自己试着写几组比例吗?【教学意图:教学比例的意义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里我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看谁学得最好。
课件出示问题:【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例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举例说明分数形式的比例,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汇报。
师:看看黑板上或练习本上还有哪些比能组成比例,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教学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2)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比吗?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检查学生能否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师: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比,你能判断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回答,主要强调学生说出理由。
5:3和60:36 4:12和9:270.9:0.3和3.6:12 1/3:1/9和1/2:1/6三、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太聪明了,老师这里有一道题不会做了,你愿意帮助我吗?(愿意)这里有一个比例“12:□=□ 2”不过有东西把它的两个内项盖住了,你帮老师猜一猜,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2)猜测。
学生回答,教师在方框下面板书,如1和24, 2和12, 3和8, 4和6……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3)验证。
大家猜测说“在比例中,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不能靠我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验证。
(4)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黑板上的比例或各自写的比例进行验证,看看结果如何?(4)小结。
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向乘积等于两个内向乘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概括性质。
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师:你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5)反馈练习: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44 页练一练四、自主练习,巩固提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比例,又探索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又该进入我们的智慧城堡了,你准备好了吗?1:猜数游戏:():3=4 :()12:()=():516 : 2 =(): 0.6 5 : 15 = 10 : ()2、在下面每组的三个比中,选出两个组成比例。
(1 )4:5 1.2:1.516:18(2)3/8:3/42/3:2/52/5:4/5(3)0.5:0.82:3.2 1.25:23、写出比值是 4 的几个比,并组成比例。
4、教材46 页5(选择题)5、思考题。
思考题: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比例吗?(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是9 和15,两个内项都是 5 和27。
(2) 1.2 >25 = 0.4 )75(3)在一个比中,两个外项是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9 。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今天老师和大家的学习真是太高兴了,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课下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七、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40:160=144:96九、教学评价评价教师:1.教学是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有一些()没有()2.是否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是()有一些()没有()3.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平台?有()有一些()没有()4.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有一些()没有培养()评价学生:1.是否掌握了知识?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没有掌握()2.有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活动吗?有()有一些()没有()3.学生是否在探究学习?是()有一些()不是()4.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是()有一些()不活跃()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三路居小学谢增丽教学理论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望,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册教材新手部分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