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试验被动凝集法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1.目的:规范实验室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操作。
2.范围: xxxx院xxxx科3.测定原理:将肺炎支原体(Mac株)的细胞膜成分致敏人工载体明胶粒子制造而成。
这种致敏粒子和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且用来测定抗体的效价。
4.标本:4.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血浆样本,血浆样本推荐使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剂。
4.2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红细胞等其它有形成分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4.3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4.4样本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5.试剂: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
5.1试剂盒在2℃—10℃储存,防止冷冻,避免强光照射,有效期12个月。
5.2 试剂盒开启使用后,冷冻干燥品配好后,2℃—10℃保存可使用7日,使用前必须做对照试验。
5.3试剂组成5.3.1血清稀释液(液体):用于稀释样品和复溶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
5.3.2致敏粒子(冷冻干燥):肺炎支原体(Mac株)抗原致敏的明胶粒子。
使用时加入规定量的血清稀释液。
复溶后的试剂含有0.9%的致敏粒子。
5.3.3未致敏粒子(冷冻干燥)鞣化的明胶粒子冻干制品。
使用时加入规定量的血清稀释液。
5.3.4阳性对照血清(液体)肺炎支原体(Mac株)抗体阳性的兔血清用血清稀释液1:10稀释后的制品。
6.临床标本测定6.1试剂的准备6.1.1溶解液(液体):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6.1.2血清稀释液(液体):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6.1.3致敏粒子(冷冻干燥):加入一定量的溶解液进行调制。
请在使用前30分钟于室温(15~30℃)下进行调制。
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标准操作程序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标准操作细则1、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剂使用进行必要的细化和补充,以规范本试剂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本试剂,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适用范围操作适用于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剂的所有操作。
3、试剂厂家日本富士公司4、工作程序(一)、原理利用纯化的肺炎支原体抗原包被明胶颗粒,此致敏的明胶颗粒将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
本试剂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
即可对单个标本进行检测,也可用于大规模普查。
(2)反应时间短:孵育时间仅3小时,随后肉眼观察结果。
(3)高度特异性:本试验中所用的载体为人工制造的明胶颗粒,由富士公司独创。
与其它同类试剂中所用的生物载体相比(如TPHA 中的红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非特异凝集反应。
(二)、试剂盒内容“A”稀释液(Sample Diluent)用于溶解致敏颗粒“B”和非致敏颗粒“C”及标本的稀释。
“B”致敏颗粒(Sensitized Particles):为冻干粉,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是包被有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明胶颗粒。
“C”非致敏颗粒(Unsensitized Particles):为冻干粉,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D”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为含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兔血清制成,最终滴度1:320。
其试验方法与定量试验同,可稀释至第7或第8孔则可。
必要时才做此对照试验。
滴管(25μl /滴):1个,分别用于致敏颗粒(“B”液)或非致敏颗粒(“C”液)的吸取,请勿混用。
U型微孔板2块需自备的材料:刻度吸管,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托盘式混匀器(注:不可用涡旋式振荡器)(三)、试验方法:用U形反应板1、定性试验孔序 1 2 3 4加血清稀释液“A”(μl)100 25 25 25血清标本(μl)25 →25 → 25 → 25 →弃去25μl标本稀释度 1:5 1:10 1:20 1:40加非致敏颗粒“C”(μl) 25致敏颗粒“B”(μl)25血清终滴度1:40 1:80置微型振荡器振摇1分钟,置有盖湿盒内,室温静置3小时后观察结果。
被动凝集法
被动凝集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间接凝集反应,此方法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被吸附在载体微粒的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的凝集现象。
以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为例,被动凝集法主要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
灵敏度很高,而且简便、快捷、价格便宜,它用于临床常规的检测和筛查。
目前的正常值是1:40,如果大于1:40就存在弱阳性,如果大于1:80,就是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
但请注意,如果肺炎支原体检测是阳性的,并不能说明就是肺炎支原体的急性感染。
因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一般是7-10天就可以出现,20天左右就能出现长期的抗体,而7-10天出现的是短期的IgM 抗体。
这种IgM抗体最长可以持续一年,甚至有达到两年的记录。
因此,我们判断这个患者是不是有肺炎支原体急性的感染,要根据他的临床症状来加以分析和判断。
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标准操作细则1、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剂使用进行必要的细化和补充,以规范本试剂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本试剂,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适用范围操作适用于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明胶凝集试剂的所有操作。
3、试剂厂家日本富士公司4、工作程序(一)、原理利用纯化的肺炎支原体抗原包被明胶颗粒,此致敏的明胶颗粒将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
本试剂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
即可对单个标本进行检测,也可用于大规模普查。
(2)反应时间短:孵育时间仅3小时,随后肉眼观察结果。
(3)高度特异性:本试验中所用的载体为人工制造的明胶颗粒,由富士公司独创。
与其它同类试剂中所用的生物载体相比(如TPHA 中的红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非特异凝集反应。
(二)、试剂盒内容“A”稀释液(Sample Diluent)用于溶解致敏颗粒“B”和非致敏颗粒“C”及标本的稀释。
“B”致敏颗粒(Sensitized Particles):为冻干粉,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是包被有肺炎支原体抗原的明胶颗粒。
“C”非致敏颗粒(Unsensitized Particles):为冻干粉,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D”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为含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兔血清制成,最终滴度1:320。
其试验方法与定量试验同,可稀释至第7或第8孔则可。
必要时才做此对照试验。
滴管(25µl /滴):1个,分别用于致敏颗粒(“B”液)或非致敏颗粒(“C”液)的吸取,请勿混用。
U型微孔板2块需自备的材料:刻度吸管,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托盘式混匀器(注:不可用涡旋式振荡器)(三)、试验方法:用U形反应板1、定性试验孔序 1 2 3 4加血清稀释液“A”(μl)100 25 25 25血清标本(µl)25 →25 → 25 → 25 →弃去25μl标本稀释度 1:5 1:10 1:20 1:40加非致敏颗粒“C”(µl) 25致敏颗粒“B”(µl)25血清终滴度1:40 1:80置微型振荡器振摇1分钟,置有盖湿盒内,室温静置3小时后观察结果。
血清抗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分析发布时间:2023-06-07T11:11:42.1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张倩云[导读]血清抗MP-IgM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分析张倩云(常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常州213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儿肺炎患儿在支原体感染检验中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60例小儿肺炎患儿,存在支原体感染,选择病例的时间是2022年1-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每组患者例数相同,在观察组30例患儿的支原体感染检验中使用被动凝集法,而对照组患儿30例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对比两组患儿的组间数据,主要是阳性率。
结果:在观察组患儿中,男女阳性率的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岁以上患儿,3岁以内、3-6岁患儿的阳性率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阳性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肺炎患儿在支原体感染检验中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的准确性不同,后者明显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更高,患儿可以及时获得对症治疗,避免对病情治疗造成延误。
【关键词】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准确性临床常见小儿肺炎患儿,为了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应对如何检验患儿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探讨。
目前来说,临床在支原体感染检验中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1]。
本组实验选择60例患儿,对比分析小儿肺炎患儿在支原体感染检验中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法、被动凝集法的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我院选择6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数据研究,选择病例的时间是2022年1-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n=30,在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是16/14,年龄11个月到8岁,均(5.2±1.4)岁,其中3岁以内、3-6岁、6岁以上患儿的例数是14例、12例、4例,在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是15/15,年龄10个月到7岁,均(5.1±1.3)岁,其中3岁以内、3-6岁、6岁以上患儿的例数是13例、11例、6例。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1.目的:规范实验室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操作。
2.范围: xxxx院xxxx科3.测定原理:将肺炎支原体(Mac株)的细胞膜成分致敏人工载体明胶粒子制造而成。
这种致敏粒子和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且用来测定抗体的效价。
4.标本:4.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血浆样本,血浆样本推荐使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剂。
4.2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红细胞等其它有形成分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4.3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4.4样本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5.试剂: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
5.1试剂盒在2℃—10℃储存,防止冷冻,避免强光照射,有效期12个月。
5.2 试剂盒开启使用后,冷冻干燥品配好后,2℃—10℃保存可使用7日,使用前必须做对照试验。
5.3试剂组成5.3.1血清稀释液(液体):用于稀释样品和复溶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
5.3.2致敏粒子(冷冻干燥):肺炎支原体(Mac株)抗原致敏的明胶粒子。
使用时加入规定量的血清稀释液。
复溶后的试剂含有0.9%的致敏粒子。
5.3.3未致敏粒子(冷冻干燥)鞣化的明胶粒子冻干制品。
使用时加入规定量的血清稀释液。
5.3.4阳性对照血清(液体)肺炎支原体(Mac株)抗体阳性的兔血清用血清稀释液1:10稀释后的制品。
6.临床标本测定6.1试剂的准备6.1.1溶解液(液体):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6.1.2血清稀释液(液体):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6.1.3致敏粒子(冷冻干燥):加入一定量的溶解液进行调制。
请在使用前30分钟于室温(15~30℃)下进行调制。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1 目的熟悉肺炎支原体检测(被动凝集法)标准操作规程,以便于更加规范化的操作,提高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免疫室内肺炎支原体检测(被动凝集法)检测3 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组织人员制定肺炎支原体检测(被动凝集法)标准操作程序,免疫室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具体实施。
4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组长、科主任。
5 测定原理:本试剂是一种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体外诊断试验,它用肺炎支原体(Mac 株)细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胶粒子制造而成。
本试剂试验是基于以下原理:致敏粒子与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
2标本采集:随机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备用。
也可使用血浆标本进行检测。
标本宜新鲜,无污染,避免无溶血,避免反复冻融,不可用NaN3防腐。
3标本存放: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8℃不超过72小时,-20℃可长期保存(应伟血清或血浆),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 2-8℃密闭运输。
5标本拒收条件:蛋白变性标本,标本中含有颗粒物质,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止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试剂6.1试剂名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6.2试剂生产厂家:FUJIREBIO INC(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6.3包装规格:5次定量测试×5(25人份)6.4试剂盒组成:完整的试剂盒提供下列试剂和附带器具血清稀释液(液体)致敏粒子(冻干)未致敏粒子(冻干)阳性对照(液体) 5次定量测试×530ml×1瓶 1.5ml×5瓶0.5ml×3瓶0.5ml×1瓶6.4.1血清稀释液(液体)用于稀释样品盒复溶致敏粒子及未致敏粒子6.4.2 致敏粒子(冻干)肺炎支原体(Mac株)抗原致敏的明胶粒子冻干制品。
使用时加入规定量的血清稀释液。
复溶后的试剂含0.9%致敏粒子。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及流行病学分析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及流行病学分析。
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2038份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进行SERODIA-MYCO Ⅱ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抗体,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总阳性率、年龄组差异、季节阳性率差异及不同标本来源阳性率差异等。
结果2038份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中,MP阳性405例,总阳性率19.9%,其中0~2岁,2~4岁,4~6岁,6~8岁,8~14岁,14~60岁,>60岁的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别为17.9%,28.2%,31.7%,37.7%,15.5%,15.1%,7.3%,其中6~8岁组阳性率最高;不同季度MP阳性率分别为第一季度(1~3月),第二季度(4~6月),第三季度(7~9月),第四季度(10~12月)分别为23.9%,14.7%,14.5%,25.1%,第一、四季度总阳性率为24.5%,第二、三季度总阳性率为14.6%感染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2,P<0.05)。
结论第一、四季度和6~8岁学龄儿童分别是MP感染的最高季节和高峰年龄组;儿科门诊是MP感染者来源最高的科室。
标签:肺炎支原体;抗体;被动凝集法;临床应用;流行病学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o,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人类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平时散在发病,主要经飞沫传染,在幼儿园、学校、家庭等流行。
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也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干炎、脊髓炎等[1]。
MP培养所需营养比一般细菌高,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长。
而用SERODIA-MYCO Ⅱ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操作简单,3个小时就可以报告结果,为临床提供信息,及时治疗。
肺炎支原体核酸荧光PCR法与血清被动凝集法的比对分析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核酸荧光PCR法与血清学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的比对关系。
方法:将有咳嗽、低热、X线胸片检查有肺纹理增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0—12岁的患儿700例分别获取咽拭子进行核酸荧光PCR法检测和静脉抽血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
结果:上述70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核酸荧光PCR 法阳性率和灵敏度在0—4岁阶段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4—12岁阶段阳性率低于血清学检验但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
结论:核酸荧光PCR法具有早期、快速、特异等优点,血清被动凝聚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低,特别是婴幼儿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产生抗体的速度较慢,抗体量不够,易产生假阴性。
标签:肺炎支原体荧光PCR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被动凝聚Comparative Analysis OfMycoplasma PneumoniaeNucleic Acid Fluore-scentPCRAnd SerumPassive AgglutinationShu MeilianDepartment OfHunanProvinceYuanl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ninspection/Mycoplasma pneumoniaenucleic acid fluorescentPCRandserum antibody ofPassive AgglutinationMethod relations.Method: There are 700cases of cough,fever,chest X-rayexamination isthe lung texture increases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ofcoarseaged 0 to12years oldchildren,who got thepharynx swabs ofnucleic acidfluorescent PCR detectionandvenous bloodserumanti-body detection.Results: The above 700cases,Mycoplasma pneumoniae?DNAby fluorescent PCRpositive rate andsensitivity in0to 4 years oldstagewas higher than that ofserological test, 4to 12 years oldstagepositive rate of less thanserological testsbutthe specificity was higher thanseroLogiCaltest.Conclusions: Nucleic acid fluorescentPCR methodwith early,rapid,specific advantages. Serum passivecoacervation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are low,especially theinfantimmune system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perfect,antibody producingslower,antibodyis not enough,easy to producefalse negative.Key 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 Fluorescent PCR detectionSerumantibody detectionPassivecondensation支原体是1898年Nocard等发现的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I],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
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结果分析
张艳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33)019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1年肺炎支原体(MP)检测情况.方法采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对2011年该院疑为MP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并将结果根据季节、性别、年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年检出MP阳性者631例,阳性率15.99%.春季MP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共检出MP阳性者291例,阳性率19.36%,男性共检出MP阳性者340例,阳性率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7~17岁)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的发病与季节、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应考虑将MP检测列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
【总页数】2页(P2402-2403)
【作者】张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检验科,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189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J], 欧静德;邓国生;何江
2.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结果分析 [J], 郑玉平;张杰;周逸琴
3.酶联免疫吸附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梅毒血清抗体
比较 [J], 王娴;黄潇苇;曾着黎;牟皎;程莉惠
4.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189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J], 欧静德;
5.胶体金法和被动颗粒凝集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J], 宋秦伟;葛梦蕾;王娅琳;崔菲菲;马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试验被动凝集法作业指导书
1.原理
本试剂是一种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体外诊断试验,它用肺炎支原体细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胶粒子制造而成。
本试剂试验室基于如下原理:致敏粒子与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
2.标本采集
2.1标本种类:血清
2.2标本要求:新鲜,无溶血,无脂血。
2.3标本存放:室温﹤8小时,4℃—8℃存﹤48小
时。
3.试剂组合
3.1U型微量反应板:FASTEC。
3.2血清稀释液(液体):30ml*1瓶。
3.3致敏粒子(冻干):1.5ml*5瓶。
3.4未致敏粒子(冻干):1.5ml*5瓶。
3.5阳性对照(液体):0.5ml*1瓶。
4.操作方法
4.1用一支校准的滴管,向第1孔加100ul,向第
2-第8孔各加25ul血清稀释液。
4.2用微量移液管向第1孔中滴加25ul样品。
4.3用加样器或移液管,从第1孔至第8孔进行对倍
稀释。
4.4用试剂盒中提供的一支滴管向第2孔中滴加
25ul未致敏粒子,用试剂盒中提供的另一支滴管向第3孔至第8孔各滴加25ul致敏粒子。
4.5用平板混合器混合各孔中内容物约30秒,以便
充分混匀。
给反应物加盖。
5.结果判断:在室温下静置3小时,然后在平板观测
器上读取凝集图像。
6.操作性能: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相关性。
7.结果处理
7.1若结果失败,则重复测试,并作质控校正。
7.2若失控,则重检试剂盒。
8.方法局限性
8.1溶血、脂血结果有影响。
8.2观察结果对弱阳性存在差异。
9.临床意义: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
常见病原微生
物,它除可引起非典型肺炎外,常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淋巴结炎,也可引起肺大泡、肺脓肿,另外,它还可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关节炎、胃炎、溶血性贫血等,由于MP对一般治疗肺炎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及时进行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