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投资的概念(一)
- 格式:docx
- 大小:11.40 KB
- 文档页数:4
投资的定义、运动过程及其社会意义一、投资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是指:投资者将一定的资财(资本资源、资产或财富)投入某项事业,以便未来能获得所期望的价值增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历史范畴。
投资的概念有金融概念和经济概念之分。
所谓投资的金融概念,是从投资者或资本供给者的观点来看,投资是投入现有的资金,以便以利息、股息、租金或退休金等形式取得将来的收入,或者使本金增值。
无论投资者是从别人那里买进证券,还是把资金用于新的资产,都没有关系。
即在“公开”市场上买进“二手”证券,如股票、债券、抵押契约或购买为新增资本而发行的证券,作为投资并没有多大区别。
从金融的立场出发投资是否用于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性”用途,也是无关紧要的。
投资在经济意义上的含义则明显不同,它是以新的建筑、新的生产者的耐用设备或者追加存货等形式构成新的生产性的资本。
只有当实物资本品的生产通过建造房屋、生产汽车或类似的活动产生时,才有经济学家所说的投资。
显然上述经济学上的投资只包括生产性投资,并不包括非生产性投资,只包括物质资本的投资,并不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投资运动过程整个投资活动运动过程包括:投资的产生与筹资;投资的分配与使用;投资的回收与增值三个阶段。
投资运动过程依次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货币资金三种表现形式,如图1-1 投资运动过程所示。
图1-1投资运动过程(一)投资的产生与筹资投资产生于生产,生产是投资的源泉。
从再生产角度考察,投资资金形成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为C+V+m,其中作为生产资料价值C的部分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形成投资资金;作为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V的部分也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除满足个人消费需要外,余额部分也可以转化为投资资金;作为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m的部分同样能够以货币形式收回,其中一部分可以积累起来转化为投资资金。
可见,投资作为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垫付,来自于生产,没有生产过程就不能形成价值,从而不能产生投资。
第一章投资概述第一节投资的概念一、日常生活中的投资投资这一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用到,居民、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可能进行各种形式不同的投资:居民家庭在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收入后,可能将部分货币收入用于满足现期消费的需要,如购买食品、服装等,但同时可能将满足现期消费支出后剩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债券或股票。
企业有多种类型,但无论何种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都必须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以建造或租用生产经营场所和购置设备。
例如:汽车生产企业要有厂房和生产流水线;钢铁生产企业要有高炉;商业企业必须事先建设或租用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水力发电企业要建筑水坝和安装发电设备。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仅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农业工具或农业机械,还可能要修筑水渠。
为了增加产出或改善生产条件,农民往往需要增加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
政府为了给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提供公共设施,如建筑交通道路、铺设供排水设施、供电和通信网线,治理大江大河等。
二、投资的定义1.投资的概念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的经济行为。
2.资本和资产的区别1)在会计上的资产平衡表中: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资本净值)+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净值)=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利润是资本的收益,收益一部分可能用于分红,未分配利润则是没有用于分红的部分,除少量现金外,绝大部分已经被用于再投资,并形成了资产,反映股东权益的增加。
即:资本和资产都是价值指标,差别在于资产反映企业的总价值,资本反映股东的权益。
2)从分类来看:企业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等,这种分类侧重反映的是资产实物形态的差异;资本分为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反映的是资本价值形成来源的差异。
3)在经济学中,斯密最早对资本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个人的资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是他存起来期望获得收入的那部分。
此后,西方经济学者大多沿袭了这种用法。
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投资的概念投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的内容之⼀,因⽽也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
随着经济⽣活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半富,投资已经成为个多层次、多侧⾯的经济概念。
⼴义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投⼊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
在上述⼴义的投资概念中,经济主体即投资者,包括经济法⼈和⾃然⼈,在现时的社会经济⽣活中,他们表现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个⼈、政府以及外国⼚商等。
预期收益不仅包含着投资的动机与⽬的,也体现着⼀定的经济关系,包括可计算的微观经济收益,还包括不可直接计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投⼊的经济要素,是指从事建设和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产要素。
它可以是现⾦、机器设备、房屋、运输⼯具、通讯、⼟地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劳务,还可以是专利权、商标、⼯艺资料、技术秘诀、经济信息等⽆形资产投⼊的事业或领域,可以是建设领域、⽣产领域,也可以是流通领域、服务领域;可以是固定资产,也可以是流动资产;可以是物质产品的⽣产,也可以是精神产品的⽣产。
投⼊的形式,包括直接投⼊、间接投⼊。
投⼈的地点,包括国内和国外。
上述概念是⼀个⼴义的概念,这⼀概念更多地偏重于理论概括。
因为实际上,在实际管理⼯作和在⽇常⽣活中,⼈们谈及投资时,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讨论范围,总是给投资限定了⼀个较之⼴义的概念要⼩的范围。
经济学家们⼀般是从“经济”和“⾦融”两层含义上来概括和认识投资的。
美国哈佛⼤学博⼠、⿇省理⼯⼤学经济学教授保罗。
A·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书中这样定义投资:“必须注意:对于经济学者⽽⾔,投资的意义总是实际的资本形成——增加存货的⽣产,或新⼯⼚、房屋和⼯具的⽣产。
对于⼀般⼈⽽⾔,投资的意义仅仅是购买⼏张通⽤汽车公司的股票,购买街⾓的地基或开⽴储蓄存款的户头。
必须弄清这种混淆之处:如果以我的保险柜中取出1000元把它存于银⾏,或⽤来从⼀个经纪⼈那⾥购买普通股票,仅就这⼀⾏动⽽论,经济学者认为投资和储蓄都没有增长。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资源用于购买资产、项目或经营活动,以期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或回报的行为。
以下是对经济学中投资概念的解释:
资本投资:资本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生产设备、工厂建设、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中,以增加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或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投资通常是为了长期收益而进行的。
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例如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以获得资本增值或分红、利息等金融收益。
金融投资的风险和回报通常取决于市场的波动和资产的表现。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将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教育、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加未来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投资:技术创新投资是指将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改进现有产品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技术创新投资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投资:社会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资源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以改善社会福利、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投资通常追求社会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的投资概念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从资本投资到金融投资,再到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投资。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未来的经济效益、回报或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理性的决策和风险管理。
投资经济学名词:1、投资:所谓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得预期效益,而将资本投入经济运动过程并转化为资产的一种行为或活动。
2、金融性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本投入金融市场,通过购买有价证券以使其增值的投资行为。
3、重置投资:是指利用原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进行的投资。
4、投资运动的调节机制:是指使投资运行的各种方式或手段内在的相互关联形式,换句话讲,是投资运行的各调节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功能统一体。
5、投资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投资活动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6、投资项目决策: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若干个为实现同一预期目标而可以相互替代的可行性投资方案中选择并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7、非常规投资决策:是指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一次性投资决策,一般属于战略性投资决策或重大战术性投资决策。
8、确定型投资决策:是指决策所涉及的外部因素具有较大的可控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桑依据可控因素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9、非确定性投资决策:是指决策所涉及的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一个方案存在几种不同结果,而且出现的概率不能确定。
10、风险型投资决策与非确定型投资决策一样,所涉及的外部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这种不可控因素所产生的作用程度,以及引起的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是可以估算的。
11、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和社会等方面的部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综合研究建设项目的技术适用性和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是有可行或选定最佳投资方案。
12、所谓招标就是指招标人事先公布有关工程、货物和服务等交易业务的选择分派或采购的条件和要求,如图样、货样、标准、规格、质量、期限等,以招引他人参加竞争承接。
13、所谓投标是指投标人获悉招标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后,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而向招标人做出愿意参加有关业务承接的意思表示,在性质上属要约。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投入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的行为。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直接投资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如购买设备、建设厂房等;间接投资则是指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等。
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重要。
投资可以增加生产力和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投资还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投资者需要对市场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减少投资风险。
此外,投资还需要考虑资金来源、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等因素,以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收益。
总之,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投资者需要对市场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减少投资风险。
投资的名词解释词是什么投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和方面。
在经济学中,投资被定义为“为了求得长期的效益而进行的一种支出”。
简而言之,投资是将资金或其他资源投入到某种项目或活动中,以期望获取回报或产生利益的行为。
投资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和实现财务目标。
不同的投资方式和工具可以帮助个人或机构实现不同的投资目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与投资相关的名词和表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投资的概念和实践。
1. 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资产配置是将投资资金分配到不同类型的资产中,以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来选择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2. 风险收益比(Risk-Return Ratio):风险收益比是投资评估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投资所获得的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的平衡。
较高的风险收益比意味着相对较高的回报,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具有适当风险收益比的投资。
3. 股息(Dividend):股息是指公司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的一部分。
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息获得额外的收入,尤其是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小或下跌时,股息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投资回报。
4. 现金流(Cash Flow):现金流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流入或流出的现金金额。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投资项目的现金流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金流量可以体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健康状况。
5. 投资组合(Investment Portfolio):投资组合是指由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投资组成的整体。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分散风险,并获得不同资产类别的回报。
投资组合管理涉及选择和管理投资组合中的各种资产,以实现投资目标。
6. 投资者情绪(Investor Sentiment):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的看法和态度。
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从而影响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的价格。
经济学投资的概念(一)
经济学投资概念及相关内容
1. 经济学投资的定义
经济学投资是指将资源转移到一项或多项具有潜在风险和回报的资产中,以期获得未来盈利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投资通常是指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投入,用于购买或生产商品、资产或服务,以期获得未来的经济收益。
2. 投资的基本原则
•风险收益权衡:投资者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潜在回报之间的平衡,风险高的投资通常具有更高的回报潜力。
•分散投资: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或市场,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长期投资:投资者应该采取长期的投资视角,以获得更稳定的回报,并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信息获取和分析:投资者应该积极获取和分析相关的经济、市场和公司信息,以辅助投资决策。
•资产配置: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金到不同的资产类别,以实现预期的回报。
3. 不同类型的投资
股票投资
•股票是企业的所有权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即获得对企业未来盈利的一部分权益。
•股票投资的风险较高,但回报潜力也较大。
投资者需具备研究公司基本面和市场趋势的能力。
债券投资
•债券是政府、公司或机构向投资者借款的债务工具,投资者购买债券即获得债务利息收入。
•债券投资相对较稳定,回报相对较低。
投资者需关注债券发行方的信用风险和利率走势。
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是指购买、租赁或开发房地产资产,以期获得租金收入或资产增值的投资行为。
•房地产投资回报相对较稳定,但需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和政策变化对房价的影响。
外汇投资
•外汇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买入或卖出外汇市场上的不同货币,以期通过汇率波动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
•外汇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受全球经济、政治和金融因素的影响较大。
4. 投资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增长、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投资市场的走势。
•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法规和政治环境对投资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重大影响。
•金融因素:货币供应量、利率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回报率。
5. 投资策略和技巧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能够分散市场波动的风险,并获得更稳定的回报。
•定投策略:定期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无论市场涨跌,以平均成本对冲市场波动。
•技术分析:通过分析市场的图表和走势,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和买卖时机。
•基本面分析: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和行业动态,分析企业价值和成长潜力。
以上是对经济学投资的简要概念及相关内容的阐述,投资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和艺术,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投资市场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