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态与环境所考试科目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 基本知识1)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2)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3)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4)环境保护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2)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4)大气污染的危害5)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水环境及水资源2)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3)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4)水污染的危害5)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3)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五.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3)食物链与食物网4)营养生态金字塔5)生态系统的功能6)生态平衡六.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2)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3)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七. 其他环境污染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2)电磁污染3)光污染4)热污染八.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1)环境监测2)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风险评价九. 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2)环境管理十. 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2)全球环境变化i.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i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3)全球环境污染i.臭氧层空洞ii.酸雨4)生态破坏i.生物多样性减少ii.沙漠化5)人口问题i.人口与资源ii.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十一. 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2)《21世纪议程》考试要求一. 基础知识1)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2)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2)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4)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2)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3)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4)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927环境工程B2019考研真题一、填空(每题3分)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
2.大气污染物有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3T”指的是:时间、温度、湍流度。
4.燃烧法控制VOC S污染分为三类: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
(课本433页)5.吸附类型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6.催化剂的组成:主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表示催化剂稳定性的三个方面: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课本306页)7.煤炭转化分为:气化、液化。
(课本329页)8.除尘主要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
(试卷上本题共3空,还有湿式除尘器,见于课本171页)9.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分为固定床、流化床两大类。
10.燃煤排放的Hg的形态有:与颗粒物结合的汞(Hg p)、单质汞(Hg0)、二价的气态汞(Hg2+)。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1.汽油机、柴油机产生的污染物的区别。
2.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三类NO X。
(课本380页)3.温室效应的机理及主要温室气体有哪些?4.控制VOC S的方法有哪些?5.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哪几类?(课本3页,4类)三、论述题(每个10分)1.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7步)。
(课本307页)2.叙述双模理论的要点,并用双模理论来解释气液吸收。
3.我国现在的复合态大气污染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如何控制。
4.催化燃烧法控制VOC S的原理和特点。
(课本436页)四、计算(前两个题:每个15分,第三个题:10分)(注意:原题均如下,第2题考试中给出了公式提示。
)1.重油成分为:C:75.8%,H:9.5%,S:1.6%,H2O:0.5%,灰分:12.6%。
燃烧重油1kg,理论空气量为多少?空气过剩系数α=1.2,S全部转化为SO X(其中SO2占97%),求烟气中SO2和SO3的浓度(化为10-6)。
求干烟气中CO2的含量,用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笔试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为选拔优秀的科研人才,环科院经常举办笔试来对应聘者进行考察。
环科院的笔试内容是非常严谨的,旨在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笔试内容。
在环科院的笔试中,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环科院的笔试通常涵盖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各种考题。
环科院的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评价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在笔试中,环科院通常会设置科研题目,考察考生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合理的科研方案或解决方案,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
环科院的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环科院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机构,因此在选拔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外,还会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考生需要通过笔试展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被录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笔试内容严格、科学,旨在选拔具有优秀环境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参加环科院的笔试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只有在笔试中尽力发挥,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才能有可能成为环科院的一员,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准备,勇敢挑战,争取在环科院的笔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环境科学研究人员。
【编者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环科院官方公告为准。
】第二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第三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第四篇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2004年生态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生物圈生态因子种间竞争生态位生活型季相群落交错区初级生产量景观尺度生物多样性生态工程二简答(7选6,共60分)1、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2、负反馈调节的生态学意义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及其特点4、耐盐植物的类型及特征5、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7、水分要素的生态作用三论述(4选3,每题14分)1、阐述群落的基本特征2、举例说明影响陆地系统分布的因素3、试述生态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原则4、论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2006年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萨王纳(savanna)2,恒有度3,生态效率4,生态工程5,演替顶级6,协同进化7,内岛模型8,空间异质性9,生态风险评价10,?二,简答1,什么是高斯假说和竞争排斥原理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3,简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和炭循环过程4,简述内稳态的概念及其保持机制5,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及特点6,简述负反馈调节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三,论述1,论述生态幅的概念及其限制因子的特征2,举例说明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因素3,试述生态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原则4,论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态学(乙)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层片(Synusia)(2)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3)物质周转率(Turnover)(4)光周期现象(5)边缘效应(Edge effect)(6)尺度推绎(Scaling)(7)生态交错带(Ecotone)(8)能量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9)斑块(缀块,patch)(10)温室效应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每题6分,共30分)(1)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2)r-对策与K-对策(3)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4)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5)优势种与建群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两方面分别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
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
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
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2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第五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838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晓蓉编著,1993。
《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2006年10月。
851微生物学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 科学出版社, 2012.835自然地理学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25物理化学(乙)《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科目:(841)生态学生态学乙2005年一、名词解释1.协同进化2.动态生命表3.功能反应4.初级生产力5.基因流6.生态效率7.边缘效应8.优势种9.适应10.内禀增长率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三、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四、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争作用、捕食作用、寄生作用模型,并说明其中的r、k、、、a五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五、试比较单项极群落学说及多项极群落学说的差异六、给出次级生产过程模式框图,并试述次级生产量估算的几种方法2006年一、名词解释1.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2.竞争排斥原理3.r,K对策者(r-strategist and K-strategist)4.食物链5边缘效应(edge effect)6优势种(dominant)7生态系统(ecosystem)8生产力二、简述题1解释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它可能的几种结局2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3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4试论系统模型建立的几个步骤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生态学甲2007年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1.表型适应及进化适应2.单体生物及构件生物3.生境及生态位4.捕食食物链及腐尸食物链5.上行控制效应及下行控制效应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生态学》(841)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成对名词辨析、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4 种类型。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3. 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3.种群密度的估计4.种群的动态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7、种群的调节(四)群落生态学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4.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6.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4.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5. 生态系统的发育6.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六)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3. 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4.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5. 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 理解生态学的主要定义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3. 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4. 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CO2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特点5. 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3.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5. 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7.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8.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9.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10.灵活运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和解决种群生态学问题(四)群落生态学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5.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6.熟练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8. 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9、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2.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3. 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4. 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5.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6.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7. 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8.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8.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9. 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10、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六)景观生态学1.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保护途径3. 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4. 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主要技术5. 了解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三、主要参考书目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1997-2005硕士生态学试卷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8)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生态平衡2、温室效应3、生境4、生态学5、生物小循环6、生态工程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2、举例解释边缘效应3、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4、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2、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7)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协同进化2、内禀增长率3、生态工程4、净初级生产力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7、边缘效应(作用)8、生态演替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14分)1、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2、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3、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4、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7分)1、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9)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1、生态因子2、生态型3、R-对策4、K-对策5、食物链6、食物网7、种群8、群落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19、温周期现象 20、光周期现象二、简答题(每题5分)1、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2、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3、生活型与成层现象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20分)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0)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2、最小最大限制定律(Sheford limiting law) 3、基质(matrix)4、边际效应(edge effect) 5、生态等值(ecological equivalents) 6、基石种(key stone species 7、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8、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logical services) 10、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类型4、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2、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这里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1)一、概念(每题3分)1、生态学2、生境3、耐性限度4、温周期现象5、光周期现象6、种群密度7、生态平衡的阈值8、协同进化9、演替 10、食物网二、简答题(每题5分)1、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3、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4、两种生态对策对比5、种间关系的类型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2、内稳态3、景观连接度4、生态等值5、生态幅6、基石种7、生物富集8、生态效率9、生物多样性10、生态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2、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4、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与控制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2、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沉降、富集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200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生态型(Ecotype)2、无性系种群(Clone population)3、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on exclusion principle) 4、功能反应(Function response) 5、盖阿假说(Gaia hypothesis)6、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7、香侬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 index)8、生物富集(Ecological amplify)9、基质(matrix)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类型2、试写出种群增长模式、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两个种群警长模型,并说明式中r,K,α,β等的生物学意义3、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4、简述顶级群落的类型5、简述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主要类群及其过程6、简述廊道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植物对干旱的反应与适应方式2、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3、阐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区别4、阐明全球硫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生态学一、限制海洋自养生物生长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海洋中生源要素的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
2010年中科院生态中心考博生态学真题一、名词解释1、Climax2、Biological invasion3、Fundamental niche4、Energy pyramid5、Landscape process6、Heat island7、Ecosystem service8、Allelopathy9、r/k selection10、Direct grandient anylisis二、简答(六选四)1、简述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2、简述氮循环过程。
3、简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特点。
4、简述植物对光照因子的响应方式。
5、简述生态敏感评价方法。
6、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论述(四选二)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征,并讨论其研究方法。
2、从碳循环的角度,论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的影响。
3、举例说明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举例论述污染物的产生、传输、危害过程及控制对策。
1 何谓R对策和K对策?简述 r-K选择理论的生态学意义(10分)。
2 简述演替顶极理论的三个假说(10分)。
3 简述三级营养关系的概念并举例加以说明(10分)。
4 简述物种和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10分)二论述题1 我国近年来兴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试举例说明并提出环保对策(15分)。
2 外来种 (exotic species) 和入侵种 (invasive species) 有何不同?如何防止一种外来种成为入侵种?试举例说明(15分)。
3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保护水环境(151、MacArhthur平衡说2、恢复生态学3、净初级生产量4、空间异质性5、邻接效应6、群落排序7、湿地 8、他感作用9、同资源种团 10、原生演替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1.岛屿生物地理学(Island Biogeography)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科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引言:在如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的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我国的顶尖科研机构之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扎实的科研实力,在环境科学领域持续发力。
本文将对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进行全面探讨,以期能够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的背景与意义1.1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以生态环境科学为核心领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其环境科学专业的设立旨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2 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性与挑战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研究的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面临着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的挑战。
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以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该专业的领军者和引领者。
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重要性与方法论2.1 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背景和意义环境科学专业评级是对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的综合评估,旨在提供选择指导和科研发展的参考。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开展,对于推动学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2 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方法论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教学角度评价教育质量,二是从科研角度评价学科实力。
评级综合考量因素包括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条件和水平。
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评级的综合分析3.1 师资队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涵盖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
他们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或与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第四节环境保护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第五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第二节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二、食物链与食物网三、营养生态金字塔四、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二节生态平衡第六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一节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第二节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第三节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第七章其他环境污染第一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二节电磁污染第三节光污染第四节热污染第八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第一节环境监测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第九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节环境规划第二节环境管理第十章全球环境问题第一节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第二节全球环境变化一、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第三节全球环境污染一、臭氧层空洞二、酸雨第四节生态破坏一、生物多样性减少二、沙漠化第五节人口问题一、人口与资源二、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第二节《21世纪议程》考试要求第一章绪论1. 要求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2. 要求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2. 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2. 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 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4. 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1. 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2. 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3. 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4. 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中科院博士笔试环境科学专业
中科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笔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拔环节,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笔试通常会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包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笔试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笔试可能会涉及到科研方法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能够准确把握科研的核心问题,并能够合理运用科研方法进行解决。
最后,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笔试还会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这包括文献综述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方面。
考生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扎实的文献查找和
综合能力,能够在学术交流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的来说,参加中科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笔试需要考生全面准备,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希望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自由沉降、水环境容量、污泥沉降比、污泥龄、污泥池的表面负荷(溢流率)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水软化主要去除钙镁离子。
2、 化学需氧量测定可将全部有机物氧化。
3、 废水处理主要对彖为溶解污染物时,不宜川混凝沉淀。
4、 反渗透推动力是浓度差。
5、 K&)越大,过滤效果越好。
6、 乳化油类一般用气浮法去除。
7、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对碱土金属的选择顺序Ba 2>Sr 2+>Ca 2+>Mg 2+8、 利用界样硝化菌作川,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根、硝酸根,同时降解冇机物。
9、 超滤主要截留1到10 nm 的颗粒。
10、 曝气过程中,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加氧的转移速度。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胶体稳定的原因( )、( )、( )2、 Fe 阳极电解时,使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钻(3、 水澄清工艺通常有( )( )(4、 循环冷却水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5、 水体污染有( )( )两人类6、 活性污泥系统中主要净化作用的是( )7、 调节池按功能分为( )( )8、 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的阻力集中在( )9、 水环境容量一般可分为( )()10、 稳定塘最基木的生态系统是(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减速过滤(即等压过滤)的工艺特点。
2、 沉淀的类型?二次沉淀池的类型分布特征?3、 水处理常用的吸附设备?吸附剂操作特点?4、 稳定塘的净化机理? 五、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1、 水体自净的过程及类型?2、 水处理膜分离法的类型及原理?3、 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4、 污泥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5、 氧化沟的特征及类型?六、 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 比较沉淀分离与气浮分离的工艺特点及使用范围。
2、 试述理想沉淀池与浅池理论,并以此理论说明为什么斜板沉淀池能提高沉淀效率。
3、 生物脱氮原理、主要工艺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