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与检测教案——纱线的结构与性能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纱线结构与性能1、名词解释:股线:两根及以上的纱经并合加捻后,称为股线混纺纱:用两种及以上不同种类纤维按不同比例所纺成的纱变形纱:重量偏差:重量不匀率:条干均匀度:捻度:捻角:捻系数:临界捻系数:捻向:捻缩:片段内不匀:片段间不匀:变异长度曲线:转移指数:2、试述纱线结构测试的几种方法、指标、优缺点。
研究纱线结构主要观察纱中纤维的空间形态,缠绕分布状态及纱线表面结构特点。
在描绘纱线结构中,常用下列指标:1、纱中纤维转移的曲线和转系系数C 2、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转移指数M 3、纤维的内外转移特征即纤维平均位置y,转移幅值均方差D/平均转移强度I 4、纤维的纺入长度(自捻纱)研究纱中纤维排列形态的方法:1、放射光投影法2、浸液(透射)投影法;3、切片法;4、X射线法;5、放射线辐射法、6高速摄影等。
3、推导公制支数(Nm)、旦(D)、特(Nt)、直径(d)之间的关系。
4、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有哪些?说明各自的含义。
选择细纱捻系数的依据是什么?加捻对纱线结构与性能有什么影响?捻度:纱线沿轴向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
物理概念:表示具体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结合纱线细度表示加捻程度的相对指标。
特数制的捻系数为纱线公制捻度与纱线特数平方根的乘积,物理概念是表示单位粗细的纱线加捻程度。
捻系数的选择主要由原料的性质和纱线的用途来决定。
如细长纤维纺纱时捻系数可低些,经纱的捻系数应高些等。
随着捻度的提高,纱线的强度逐渐提高到某一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纱线的断裂伸长逐渐变大(在实际可能的捻系数范围内);纱线的体积重量的增加是先快后慢;纱线直径的变化时逐渐缩小至某一值后开始有所增加。
5何谓纱线的临界捻系数?短纤纱与长丝纱的临界捻系数哪个大,为什么?6环锭纱、自捻纱、转杯纺纱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环锭纱:从整根纤维在环锭纱中的排列情况看,由于在纱线过程中,纤维反复多次发生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转移,纱中纤维不是分层排列的,各纤维之间彼此相互挤压,缠绕联结,纱中转移纤维的螺旋线呈圆锥形较多,另一面,在短片段内,纱中纤维的排列被看成是分层的,外层纤维的向心压力,使纱的紧密度增加。
纱线结构与性能1 纱线的分类2 纱线的细度及其检测3纱线的细度均匀度4纱线的加捻程度及结构特征5纱线的力学性质内容提要:纱线的细度指标及其计算;纱线的条干不匀率及其产生的原因、测试方法、分析;纱线的加捻程度和结构特征;纱线的强伸度。
重点难点:产生条干不匀的原因及测试分析;内外转移与径向分布;影响纱线强度的因素。
难点是变异长度曲线、波谱图、滑脱长度。
解决方法:循序渐进,充分利用基础知识。
第一节纱线的分类一、依结构和外形分:(一)、单丝(二)复丝(复合丝、复合捻丝)(三)单纱(四)股线(五)花式线(六)变形纱二、依纤维长度分(一)短纤维纱(1)棉型纱(2)中长纤维纱(3)毛型纱(二)长丝纱(三)短纤维与长丝组合纱三、依纤维种类分:(一)纯纺纱(二)混纺纱。
四、依纺纱方式分(一)传统纱(环锭纱)(1)粗梳纱(2)精梳纱(3)废纺纱(二)新型纱(1)自由端纺纱:气流纱、静电纱、尘笼纱、涡流纱等。
(2)非自由端纺纱:自捻纱、包缠纱、无捻纱等。
五、依用途分:(一)机织用纱(二)针织用纱(三)起绒用纱(四)特种纱第二节纱线的细度及其检测一、细度指标公称细度(名义细度),设计细度,实际细度。
(一)特克斯Nt股线细度的表示:单纱公称细度乘以股数来表示。
如:14×2。
若合股线中单纱细度不同,则用公称号数相加表示如(18+14)。
(二)公制支数股线的公制支数:以组成股线的单纱公制支数除以股数表示,如28/2。
(注意不同细度纱的合股)(三)旦尼尔(四)英制支数NeL—长度(码,1码=0.9144米),GK—公定重量(磅,1磅=453.6克)K—系数(纱线类型不同,其值不同,棉纱:K=840,精梳毛纱:K=560,粗梳毛纱:K=256,麻纱:K=300)。
(五)直径(mm)δ—纱线的体积重量(g/cm3)(注意混纺纱的体积重量计算)(六)细度偏差率ηη=(实际细度-名义细度)×100/名义细度二、细度测量(一)测长称重法(二)显微镜投影法第三节纱线的细度均匀度一、概念纱线的细度不匀指的是沿纱线长度方向粗细的变化程度。
纺织材料学绪论纺织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时代而进入文明社会,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今天的纺织品不仅仅用于衣着,它还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天、航海、交通、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
一、特点(一) 纺织专业首门专业课,也是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很强。
涉及面广,体系庞大。
(二) 以论述纤维、纱线、织物为主线。
(三)使纺织工程各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基础。
二、研究内容(一)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结构: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的屈曲2. 性能: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机械性能——拉、弯、磨、压……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二) 性能与工艺的关系原料性能是制定工艺参数的依据,工艺是产生结构的手段。
(三) 测试技术、方法与标准原料、产品的性能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相关的指标。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一)按来源和组成分:1、天然纤维—(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2、化学纤维: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2)合成纤维涤纶——聚酯;锦纶——聚酰胺;腈纶——聚丙烯腈;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丙纶——聚丙烯;氨纶——聚氨酯。
第五章纱线结构与性能1、名词解释:股线:两根及以上的纱经并合加捻后,称为股线混纺纱:用两种及以上不同种类纤维按不同比例所纺成的纱变形纱:重量偏差:重量不匀率:条干均匀度:捻度:捻角:捻系数:临界捻系数:捻向:捻缩:片段内不匀:片段间不匀:变异长度曲线:转移指数:2、试述纱线结构测试的几种方法、指标、优缺点。
研究纱线结构主要观察纱中纤维的空间形态,缠绕分布状态及纱线表面结构特点。
在描绘纱线结构中,常用下列指标:1、纱中纤维转移的曲线和转系系数C 2、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转移指数M 3、纤维的内外转移特征即纤维平均位置y,转移幅值均方差D/平均转移强度I 4、纤维的纺入长度(自捻纱)研究纱中纤维排列形态的方法:1、放射光投影法2、浸液(透射)投影法;3、切片法;4、X射线法;5、放射线辐射法、6高速摄影等。
3、推导公制支数(Nm)、旦(D)、特(Nt)、直径(d)之间的关系。
4、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有哪些?说明各自的含义。
选择细纱捻系数的依据是什么?加捻对纱线结构与性能有什么影响?捻度:纱线沿轴向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
物理概念:表示具体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结合纱线细度表示加捻程度的相对指标。
特数制的捻系数为纱线公制捻度与纱线特数平方根的乘积,物理概念是表示单位粗细的纱线加捻程度。
捻系数的选择主要由原料的性质和纱线的用途来决定。
如细长纤维纺纱时捻系数可低些,经纱的捻系数应高些等。
随着捻度的提高,纱线的强度逐渐提高到某一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纱线的断裂伸长逐渐变大(在实际可能的捻系数范围内);纱线的体积重量的增加是先快后慢;纱线直径的变化时逐渐缩小至某一值后开始有所增加。
5何谓纱线的临界捻系数?短纤纱与长丝纱的临界捻系数哪个大,为什么?6环锭纱、自捻纱、转杯纺纱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环锭纱:从整根纤维在环锭纱中的排列情况看,由于在纱线过程中,纤维反复多次发生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转移,纱中纤维不是分层排列的,各纤维之间彼此相互挤压,缠绕联结,纱中转移纤维的螺旋线呈圆锥形较多,另一面,在短片段内,纱中纤维的排列被看成是分层的,外层纤维的向心压力,使纱的紧密度增加。
第一章纱线的结构与性能第一节纱线的分类★纱线是由纺织纤维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细度和柔软性的连续细长条。
★纱线形成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长丝不经任何加工,即直接作纱线用;或经并合、并合加圭及变形加工形成,称为长丝纱。
另一类是由短纤维经纺纱加工形成,称为短纤维纱。
一、按纱线的结构外形分-----大体可分为单丝、复丝、捻丝、复合捻丝、变形丝、单纱、股线、花式线、序体纱、包芯纱等10种。
各种纱线的理想结构如图。
(1)单丝——实心、无限长的丝缕(2)复丝——由很多根连续长丝组成(3)短纤维纱——很多短纤维依靠加捻捻合在一起(4)双股线——两根单纱捻合在一起(5)复合股线—--股线捻合在一起(6)多股线——两根及以上单纱捻合在一起(7)绳或缆——很多根股线并捻后形成的分层结构(8)花式纱——具有特种结构与色彩(一)单丝---指长度很长的连续单根丝。
(二)复丝---指两根及以上的单丝并合在一起的丝束。
(三)捻丝---由复丝经加捻而形成。
(四)复合捻丝---捻丝经过一次或多次并合、加捻即成复合捻丝。
(五)变形丝---化纤原丝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
加工的目的是增加原丝的膨松性、伸缩性和弹性。
根据变形丝的性能特点,通常有弹力丝、膨体纱、网络丝三种。
1.弹力丝---绝大多数的弹力丝都是用假捻法加工制造而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经过假捻、热定形、退捻三个过程。
除了用假捻法制造变形丝,还可用刀口卷曲变形法、填塞箱变形法、喷气变形法、齿轮赋形变形法、拆编法等。
2、膨体纱---是利用腈纶纤维的热收缩性加工的,具有高的松软度和丰满度的纱线。
(六)单纱----由短纤维经纺纱工艺过程的拉细加捻形成的,单根的连续细长条。
(七)股线----由两根及以上单纱合并加捻而形成的。
(八)花式线---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具有特种外观形态与色彩的纱线、称为花式线,包括花色线和花饰线。
(1)疙瘩花线(3)竹节花线(2)螺旋花线(4)毛圈花线(5)绳绒线(九)包芯纱---是以长丝或短纤维纱为纱芯,外包其他纤维或纱线而形成的纱线。
实验三纱线结构分析一、纱线细度测定纱线细度表示纱线的粗度程度,可用纱线的直径、截面积以及密度来表示。
细度偏差是指实际纺成的纱线细度与设计细度差异程度;细度不匀是指纱线沿长度方向的纱线直径、截面积以及线密度的变化程度。
细度和细度偏差、细度均匀度是纱线性的主要指标,作为考核纱线质量的主要依据。
纱线细度不同,纺纱所用原料的规格、质量不同,纺纱工艺设计要相应改变,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也不同,因而纱线的用途也就不同。
纱线细度均匀度影响纱线的实际使用价值及织物的外观。
因为纱线是柔性体,截面并非圆形,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可能呈椭圆形、跑道形、透镜形等形状。
纱线的理论直径通常是由纱线的线密度换算而得。
因为纱线表面有毛羽,截面形状不规则,并容易变形,较难实际测量,故纱线的细度常用线密度来表示。
线密度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种。
定长制线密度是用单位长度纱线所具有质量来表示。
有旦尼尔和特克斯。
旦尼尔是以在公定回潮率下,900m长纱线所具有的质量克数来表示。
特克斯是以在公定回潮率下100m 长度线所有的质量克数来表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特克斯表示纱线细度。
我国规定特克斯作为纱线线密度的法定计量单位。
定重制有公制支数,即以每克具有多少个米来表示。
棉纱或棉型纱线曾使用英制支数制,即用每磅纱具有多少个840码长度来表示。
纱线细度不匀率常以各单位长度纱线重量间的变异系数(均方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来表示。
纱线越细,不匀率值越高。
此外,纱线细度不匀也可以黑板条干与标准样照对比确定。
前者表示线密度的变异,与单位长度纱线中纤维量多少有关;后者表示表观粗细的变异,反映纱线投影宽度的变化程度,与织物外观有对应关系。
(一)纱线直径测定实验的目的要求将纱线置于装有目镜测试微尺的100倍左右显微镜或同样放大倍数的投影仪下,加以预定张力,随机测量纱线的宽度,即为该纱线的实测直径。
通过实验,掌握纱线直径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各种纱线的直径范围,以及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服装材料纱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服装材料-纱线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纱线及其特点。
2. 掌握纺织纱线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术语。
3. 学习纱线的用途和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制作简单的纺织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纱线样本、纺织工具(织布机、织布架等)、PPT演示、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PPT演示展示不同类型的纱线,包括棉纱、羊毛纱、亚麻纱、丝绸纱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穿的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纱线在服装制作中的作用是什么?探索纱线: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不同类型的纱线的特点和用途。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 教师补充:在小组展示后,教师对纱线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总结和补充。
纺织纱线的基本知识:1. 教师介绍纺织纱线的基本知识,包括纱线的组成、纱线的粗细度表示方法(支数)、纱线的结构等。
2. 使用PPT演示展示纺织纱线的基本知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纱线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纱线在服装设计中如此重要?2.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纱线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并记录下来。
3.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并强调纱线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对服装外观、手感、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实践活动:1. 教师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织布机或织布架进行纺织纱线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简单的纺织品(如小毯子、布艺手工等)。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纺织品,并与全班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纱线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纱线,并了解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传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