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研究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试制试验记录的填写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及批号、实验目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操作者签名。
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实验的全名,并标明规格以及试制情况,如小试、中试等。
2.实验条件:实验操作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都要如实填写。
3.实验日期及批号:要写明实验日期、时间,并标明生产批号,没有生产批号的要根据试验情况编写批号。
4.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
5.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6.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方法,并说明原因。
如:本次实验采用干法制粒,因为ⅹⅹⅹ药遇水会水解。
7.实验材料:详细记录所用原料药、辅料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等。
所使用的设备的名称、厂家、型号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此加以说明。
8.实验过程:(1)处方:处方要写明原料、辅料名称,处方量,投药量等。
处方中原、辅料所做的加工,如研磨、干燥等应做说明。
(2)制备过程:①称量,对特殊环境、特殊设备下称量的原、辅料要加以说明,如V D在避光条件下用分析天平称取。
②混合,写明混合方法、混合顺序、混合时间。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混合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③制取,写明制取方法,并标明设备生产参数。
对生产中操作步骤要详细填写,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法、对参数的调整要加以说明。
④干燥,写明干燥方法、使用设备、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
⑤整粒,写明整粒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过筛目数等。
⑥分装,写明分装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称取半成品量等。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分装环境,如充氮气、温度、湿度等。
9.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写明成品数以及算出成品率。
10.实验讨论:总结出试验中出现的状况,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状况得出自己的推论以及改进措施。
研究生实验记录本一、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基本要求1实验原始记录须记载于正式实验记录本上,实验记录本应按页码装订;须有连续页码编号,不得缺页或挖补。
实验记录本首页一般作为目录页,可在实验开始后陆续填写,或在实验结束时统一填写。
3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在实验记录本相关页码右上角或左上角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也可记录实验条件如天气、温度、湿度等。
4字迹工整,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及外文符号,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及中文释名。
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碳素笔记录,不得使用铅笔或易褪色的笔(如油笔等)记录。
5实验记录需修改时,采用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仍可辨认, 然后在修改处签字,避免随意涂抹或完全涂黑。
空白处可标记“废”字或打叉。
6实验记录中应如实记录实际所作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格、图表和照片均应直接记录或订在实验记录本中,成为永久记录。
实验记录本应作为发表论文和实验室科技档案管理的必备文件。
研究生毕业应在离校前将全部实验记录和其他科研资料上缴实验室保管和存档,不得随意处置或丢弃。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1日期:包括年、月、日和时间,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实验名称3实验目的4实验材料:5试剂(名称、批号、厂家、浓度、溶剂、保存条件);6仪器(名称、型号、供货厂商);细胞/细菌(名称、复苏、冻存、保存处);8动物(品系、来源、年龄、性别、数量);9临床标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其他临床资料);1试剂的配制11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步骤1实验结果:包括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可视图及实验结果的整理。
13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详细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上。
14实验小结:简短的实验结果总结和解释,将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
其内容包括主要结论、存在问题、改进方法和实验体会等三、实验记录注意的问题1实验记录不允许隔天写以及写在纸片上。
保持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记录时间(年、月、日)。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及要求实验记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真实结果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科技人员在科研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下列要求和规范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一、实验记录书写规范实验记录应遵循原始、及时、系统、完整、客观的原则,实验结果、图表和照片均应直接记录或订在实验记录本中。
不得伪造编造数据,不得写“回忆性”记录。
1. 实验记录一律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彩色笔书写;保证字迹工整,内容清楚、页面整洁。
2. 实验记录必须使用中文记录,不得用外文或中外文混记,不得使用自造字和非规范简化字。
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试剂名称)必须符合规范并已得到公认,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
3. 实验记录使用专用术语必须规范,计量单位要采取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当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位数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取舍。
4. 实验记录本不得擅自撕页、挖补、涂改,数据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确因写错必须修改的,应当注明修改内容,在需要修改处画一斜线,不得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的记录能够辨认,并且由修改人签字。
二、实验记录内容实验记录的内容通常包括实验名称、实验人员、实验时间、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1. 实验名称:首次实验记录必须注明课题名称,每个实验开始必须注明实验名称。
2. 实验时间:每次实验必须在记录纸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按照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对于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要详细记录实验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实验室微小气候。
3. 实验方法:常规实验方法应当在首次实验记录时注明方法来源,创新实验方法必须详细记录步骤和细节。
4. 实验材料:要详细记录实验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其度量精度,实验动物种属及其来源,主要试剂的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批号。
自制试剂要在首次记录中详细说明配制方法和配制时间。
实验室记录书写规范1.引言实验室记录是记录实验室工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实验室记录的书写,提高记录准确性和可读性,制定以下实验室记录书写规范。
2.记录要求所有记录必须使用清晰易读的黑色或蓝色墨水签字笔书写,禁止使用铅笔或彩色笔。
实验室记录必须使用统一的日期格式,例如“年-月-日”或“日-月-年”。
每页记录必须使用实验室统一的页眉和页脚格式,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页码等。
所有记录必须使用正楷字书写,且字迹清晰工整。
不得使用潦草不工整的字迹。
每一项记录必须包含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内容,确保完整准确地记录实验相关细节。
对于出现异常、偏差或错误的情况,必须详细描述,并解释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修正措施。
3.图表和图像图表和图像必须与记录内容相关,并以图号或表号进行标识。
图表和图像必须清晰可辨,字体大小适当,线条粗细均匀。
图表和图像的标题必须简明扼要,说明图表和图像的内容和意义。
4.数据记录对于实验结果的数据记录,必须准确填写数据数值,包括单位和精度。
所有数据记录必须进行验证和复核,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重复实验的数据记录,必须注明实验次数和平均值及标准差等统计信息。
5.修改和更正对于记录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在错误内容下面划一横线,注明正确的内容,并加上签名和日期以示更改经过审查。
修改和更正必须使用颜色和笔迹与原始记录内容明显区分开来。
不得使用涂改液或其他遮盖物进行不可逆的修改。
6.保存和归档所有实验室记录必须经过主管审核,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保存和归档,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所有记录必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方便查阅和检索。
7.结论以上是实验室记录书写规范的要求,每位实验室成员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
规范的实验室记录不仅有助于科研工作的进行,还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要求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为准。
实验室实验记录规范1. 前言实验记录时实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实验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是实验结果得以复现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实验记录,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实验室实验记录规范。
2. 规范要求1. 实验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录实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并注明记录人。
2. 实验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数据记录。
3. 实验记录应当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重点记录实验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不安全行为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 实验记录应当规范填写实验名称、时间、实验人员、实验目的、仪器设备、试剂及用量等字段。
5. 实验记录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不得涉及到违法和违反学术规范的内容。
6. 实验记录应当及时、完整地归档,保存期限至少与实验报告相一致。
3. 实验记录内容1. 实验记录应当包括实验前概述、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记录应当记录实验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验记录应当包括相关的仪器操作记录、数据记录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结果。
3. 实验记录应当可审阅,使得实验结果能够被其它同行科研工作者进行复现。
4. 实验记录应当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应急措施记录。
4. 实验记录评审实验记录的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审人员应熟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更多的是要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在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实验记录的评审应当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 实验记录评审应当被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查证和复审。
5. 总结本实验室实验记录规范是实验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规范实验记录不仅便于实验数据的整合和利用,也有助于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规范能为实验工作提供指导,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试验记录格式
实验记录的格式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类型和要求而有所差异。
然而,一个典型的实验记录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日期:实验的具体日期,格式为XXXX年XX月XX日。
2. 实验者:进行实验的人员姓名。
3. 实验目标:实验的主要目的或目标,用于明确实验的方向和预期结果。
4. 实验材料:实验中使用的所有材料、设备和试剂,应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商、批号、纯度等信息。
5. 实验步骤: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6. 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和图片等,应包括所有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发现。
7.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的部分,这部分应该详细描述数据处理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果。
8. 问题与改进: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的地方,应在此部分记录下来。
9. 参考文献: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引用了其他文献,应在此部分列出。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实验记录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实验室要求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记录时,应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临床实验记录如何书写一、引言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该临床实验的目的、研究对象以及实验设计等基本信息。
二、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中需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类型:明确该临床实验是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还是其他类型。
2. 研究对象:描述实验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包括样本容量计算方法,如何进行筛选等。
同时,还需提供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文件编号。
3. 干预措施: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并详细描述干预的剂量、频率和时间等关键信息。
4. 随访计划:描述每个参与者的随访方案,包括随访时间点、随访内容等。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样本信息:提供参与实验的样本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等。
2. 数据收集:描述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如问卷调查、生理指标检测、影像学评估等。
3. 干预措施实施:详细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使用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
4. 不良事件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病例的描述、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处理方法等。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 描述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均值、标准差等。
2. 比较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3. 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以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展示,便于读者理解。
五、讨论与结论在讨论与结论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结果解读: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分析是否与研究假设一致,探讨可能的原因。
2. 结果与现有研究的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讨论是否一致或有差异,并给出解释。
3. 实验的局限性:指出实验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六、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采用一定的引用格式。
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项目(课题)名称、实验目的、研究内容、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参考文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记录者签名。
1. 项目(课题)名称:要求写明本项目的全名、课题来源、资助单位、项目编号。
2.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名称和具体目的。
3.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设计原理: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采用统计学原理设计实验,以便实验结束后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有利于得出科学客观的实验结论。
5.研究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工艺流程,详细叙述每个实验步骤。
6.实验日期:本次实验的年、月、日、时。
在记录本的每一页右上角填写日期。
7.实验条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动物实验室的级别,合格证书号及发证单位。
8.实验材料:详细记录标本、样品的来源、取材的时间,实验原料的来源、特性,购买时的相关票据复印件(动物合格证要贴在实验记录本上)。
所用试剂、标准品、对照品等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及配制方法等,应保留称量的原始记录纸,并贴在实验记录本上。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厂家、出厂日期、生产批号、规格型号。
9.实验过程:详细记录本次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所观察到的反应过程。
需保留所有的原始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上。
10.实验结果:详细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各种实验数据及反应现象,并做简要分析。
不得在实验记录本上随意涂改实验结果,如确需修改应保留原结果,修改的结果写在边上并要附有说明和课题负责人签字。
11.实验讨论: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详细说明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实验制定实施方案。
12.参考文献:详细记录所参考的文献资料的作者、文题(书名)、刊物(出版社)、页码、发表时间及卷、期号等。
研究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试制试验记录的填写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及批号、实验目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操作者签名。
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实验的全名,并标明规格以及试制情况,如小试、中试等。
2.实验条件:实验操作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都要如实填写。
3.实验日期及批号:要写明实验日期、时间,并标明生产批号,没有生产批号的要根据试验情况编写批号。
4.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
5.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6.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方法,并说明原因。
如:本次实验采用干法制粒,因为ⅹⅹⅹ药遇水会水解。
7.实验材料:详细记录所用原料药、辅料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等。
所使用的设备的名称、厂家、型号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此加以说明。
8.实验过程:(1)处方:处方要写明原料、辅料名称,处方量,投药量等。
处方中原、辅料所做的加工,如研磨、干燥等应做说明。
(2)制备过程:①称量,对特殊环境、特殊设备下称量的原、辅料要加以说明,如V D在避光条件下用分析天平称取。
②混合,写明混合方法、混合顺序、混合时间。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混合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③制取,写明制取方法,并标明设备生产参数。
对生产中操作步骤要详细填写,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法、对参数的调整要加以说明。
④干燥,写明干燥方法、使用设备、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
⑤整粒,写明整粒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过筛目数等。
⑥分装,写明分装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称取半成品量等。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分装环境,如充氮气、温度、湿度等。
9.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写明成品数以及算出成品率。
10.实验讨论:总结出试验中出现的状况,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状况得出自己的推论以及改进措施。
实验室日常实验记录要求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定实验室的日常实验记录要求,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记录要求2.1. 实验记录的书写应规范、清晰、详细。
记录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实验日期和时间;- 实验名称和编号;- 实验目的和背景;- 实验方法和步骤;- 使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参数和条件;-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中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实验结束后的结论和总结。
2.2. 实验记录应使用黑色或蓝色的墨水笔进行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彩色笔和红色墨水。
2.3. 实验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不得跳跃记录或留出空白。
2.4. 每次实验记录应占据一页纸,不得在同一页上进行多次实验记录。
2.5. 实验记录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或删除已记录的数据。
2.6. 如有实验异常或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的情况,需详细记录并附上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2.7. 实验记录书写完毕后,应在文档末尾签名并注明记录人员、日期和时间。
3. 注意事项3.1. 实验记录应及时进行,不得拖延或遗漏。
3.2. 实验记录应保密,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3.3. 实验记录的保存应符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4. 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检查实验记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及时修正错误和补充遗漏。
4. 结束语本文档的要求适用于实验室的日常实验记录,希望每位实验室人员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记录的书写和管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
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一、实验记录1.实验记录是科学实验工作的原始资料,应直接写在实验记录本上,严禁用零散纸片记录。
记录应做到条理分明、文字简练、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抹。
写错之处可以划去重写。
从实验课开始应养成认真写好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
2.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将实验名称、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等简明扼要写在记录本上。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应如实、客观、详细、准确。
记录内容包括试剂名称、规格、用量,实验方法和具体条件(温度、时间、仪器名称型号、电流、电压等),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现象(正常的和异常的)、数据和结果等。
4.记录的形式可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在预习时事先设计好表格或流程图,实验中边观察边填写,应做到条理分明、整洁清楚,便于整理总结。
5.实验中如发生错误或对实验结果有怀疑,应如实说明,必要时应重做,不应将不可靠的结果当作正确结果。
应培养一丝不苟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记录,及时整理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下面列举的实验报告格式可供参考。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一、目的和要求二、原理三、操作方法四、实验结果五、讨论目的要求、原理、操作等项目可简单扼要叙述,但实验条件、操作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书写清楚。
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要求,将数据整理归纳、分析对比、计算,并尽量总结成图表,如标准曲线图、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表等。
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分析,并作出结论。
讨论部分可以包括对实验方法、结果、现象、误差等进行探讨、评论和分析,对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实验记录规范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项目(课题)名称、实验目的、研究内容、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参考文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记录者签名。
1. 项目(课题)名称:要求写明本项目的全名、课题来源、资助单位、项目编号。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总则1.为加强对实验室和实验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记录真实、规范、完整,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根据《国家档案法》、科学研究管理法规以及实验室管理和评估评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规范。
2.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
因此实验记录的内容务必真实、表述清楚、应当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重复。
3.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所有使用的实验记录本需要登记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
实验记录本由本单位统一印制,并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发放,按照编号统一回收。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和整洁,不得污损、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
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
6.实验记录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
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若非本人修改应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
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7.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等不易书面展示的原始记录,关键的电子数据等必须打印出来,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或记录纸相应位置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实验记录的相应位置上,图片或照片要有相应的实验说明;底片、磁盘、声像资料等其他特殊记录媒体应装在统一制作的资料袋内,编号后另行保存;用热敏纸打印的实验记录,须保留其复印件。
研究生实验记录本模板篇一:实验记录书写规范一、实验记录书写规范1、实验原始记录需记载于正式实验记录本上,实验记录本应按页码装订;必须有连续页码编号,不得缺页或挖补。
2、实验记录本首页一般作为目录页,可在实验开始后陆续填写,或在实验结束时统一填写。
3、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在实验记录本相关页码右上角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也可记录实验条件如天气、温度、湿度等。
4、字迹工整,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及外文符号,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必须注明全称及中文释名。
使用黑色水笔记录,不得使用铅笔及易腿色的笔(如油笔等)记录。
5、实验记录需修改时,采用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仍可辨认,若非本人修改应由修改人在修改处签字,并注明修改时间和原因,避免随意涂抹或完全抹黑。
空白处打叉。
6、计算机等不易书面展示的原始记录,关键的电子数据须打印出来,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相应位置,并在相应处注明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应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表明;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记录本相应位置,图片和照片应有相应实验说明;不宜书面保存的文件等其他特殊记录应统一保存于电脑中,并在记录本记录具体保存位置。
7、实验记录中如实记录实验所有过程;实验结果、表格、图表和照片均应直接记录或订在实验记录本中,成为永久记录。
8、实验记录本应作为发表论文和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必备文件。
研究生毕业应在离校前将全部实验记录及其他科研资料上缴实验室,不得随意处置或丢弃。
二、实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日期:包括年、月、日和时间,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2.实验名称;3.实验目的;4.实验材料:5.试剂:包括名称、批号、厂家、浓度、溶剂、保存条件,配制人,配制时间;6.仪器:包括名称、型号、供货厂商;7.组织/细胞/细菌:包括品系、来源、名称、复苏冻存、保存处、培养条件、培养密度等;8.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步骤。
9.实验结果:包括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可视图及实验结果的整理。
v1.0可编写可改正实验记录规范一、实验记录的基根源则实验记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察看、检查或许资料剖析的方法,依据真切结果直接记录或统计的各样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所以,实验记录应知足以下基根源则:1、实验记录一定真切、实时、正确、完好。
2、当日实验当日记录,不得写“回想性”记录。
不得假造或许编造数据,不得任意涂改或许弃取。
3、实验记录一定易于查察,可以让课题负责人、导师及其余有关人员认识实验过程及结果。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好,不得缺页或挖补;若出缺、漏页,应详尽说明原由。
每次实验一定按年代日次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5、实验记录需改正时,采纳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仍可辨识,防止任意涂抹或完好涂黑。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1、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代日次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2、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应注明名称,而且实验名称要规范,保证其余查察实验记录的人也能看懂。
3、实验目的:本次实验详细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资料:受试样品和比较样品的根源;初次使用的主要试剂的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批号。
自制试剂要在初次记录中详尽说明配制方法和配制时间。
实验资料若有变化,一定在相应实验记录中加以说明。
5、实验环境: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日的天气状况和实验的细小天气(如光照、通风、干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6、实验步骤:应该详尽记录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已经记录过的同样实验步骤可注明初次记录的页码。
关于新接触的实验,应该详尽记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7、实验过程:实验中应详尽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操作,察看到的现象,异样现象的办理,产生异样现象的可能原由及影响要素的剖析等。
8、实验结果: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办理和剖析,同时注明相应原始资料寄存的形式及其地点。
实验结果必需精准而且准确,不得假造任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三、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1、实验记录应该笔迹工整,内容清楚、整齐,不得潦草。
一、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基本要求1、实验原始记录须记载于正式实验记录本上,实验记录本应按页码装订;须有连续页码编号,不得缺页或挖补。
2、实验记录本首页一般作为目录页,可在实验开始后陆续填写,或在实验结束时统一填写。
3、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在实验记录本相关页码右上角或左上角记录实验日期与时间,也可记录实验条件如天气、温度、湿度等。
4、字迹工整,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及外文符号,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及中文释名。
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碳素笔记录,不得使用铅笔或易褪色的笔(如油笔等)记录。
5、实验记录需修改时,采用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仍可辨认,然后在修改处签字,避免随意涂抹或完全涂黑。
空白处可标记“废”字或打叉。
6、实验记录中应如实记录实际所作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格、图表与照片均应直接记录或订在实验记录本中,成为永久记录。
7、实验记录本应作为发表论文与实验室科技档案管理的必备文件。
研究生毕业应在离校前将全部实验记录与其她科研资料上缴实验室保管与存档,不得随意处置或丢弃。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1、日期:包括年、月、日与时间,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2、实验名称3、实验目的4、实验材料:5、试剂(名称、批号、厂家、浓度、溶剂、保存条件);6、仪器(名称、型号、供货厂商);7、细胞/细菌(名称、复苏、冻存、保存处);8、动物(品系、来源、年龄、性别、数量);9、临床标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其她临床资料);10、试剂的配制11、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步骤12、实验结果:包括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可视图及实验结果的整理。
13、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详细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上。
14、实验小结:简短的实验结果总结与解释,将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
其内容包括主要结论、存在问题、改进方法与实验体会等三、实验记录注意的问题1、实验记录不允许隔天写以及写在纸片上。
2、保持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记录时间(年、月、日)。
3、原始数据(包括照片)必须贴在当天的试验结果栏里;不要保留在公共计算机里。
4、即便就是阴性结果,也必须保留。
不能仅记录符合主观想象的内容与自认为成功的实验。
5、定期整理、分析数据,并向导师汇报。
四、实验记录的坏习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原始资料,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某些不良习惯对客观、及时与准确收集实验数据非常有害。
常见为: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纸片实验操作时,由于未携带实验记录本,有时将某些实验现象随手记录于身边的纸片或其她纸质材料的空白处,本想以后再将其转抄至实验记录本,但由于随手记录的内容一般欠详细,待需要正式记录时遗忘了其细节甚至关键内容,或小纸片根本就遗失了。
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须养成随身携带实验记录本的习惯,或将实验操作流程打印并贴于操作台,打印时旁边留一定空间用于填写某些随想或改变的条件,待实验结束时再将其贴到实验记录本上。
2.实验记录不及时有人习惯用脑子记忆当天(甚至几天)的实验过程,待空余时再将其记录于实验记录本,殊不知好记性远不如一只烂笔头,某些事情就是瞬间记忆,转身即忘,或仅记住一部分,遗忘或记错的后果可能使某些重要实验现象被遗漏,有时恰巧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数据,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
尤其对于某些实验操作过程中临时改动的条件,若未及时记录,即使此次实验成功,日后也难以重复,因为某些细微变化根本不可能回忆起来。
兹举一例:某学者喜用脑记忆,且习惯于临时改变实验条件,某次对一个长时间未能成功的实验进行改动,居然获得成功,为完善该实验的对照条件,须重复相同实验,但由于未及时记录改变的条件,事后花费半年时间才重复出相同结果,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3.实验数据整理不及时实验数据的及时整理极为重要,否则难以从中发现实验的某些规律,也难以对后续实验的实施与调整提供正确指导。
实验者常期望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做一些实验,往往将实验数据简单整理,甚至不整理,即匆匆进入下一轮实验操作,结果可能导致某些实验错误持续性存在,或重复某些无意义、无价值的实验,或使应该深入的线索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导致长时间都在实验失败的痛苦中挣扎。
所以在实验中,有时快即就是慢,慢也可能即就是快。
养成实验后及时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不记载实验的年份与时间“Time is flying、”——若同意这样的描述,则请将年份记载于实验记录上,因为转眼就就是一年。
有人总认为,一年的时间足够长,实验记录上除首页外,仅记录月日,尤其对可能需长期存放的试管也仅记录月、日,殊不知当回顾性分析某些实验结果时,非常依赖准确的时间。
另外,很多人不习惯记录实验的具体时间(尤其身边无可提供准确时间的钟表),从而可能造成实验的实际发生时间与记录不符,有时直接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因此,应养成瞧表并记录时间的习惯。
甚至记错时间,如第一次免疫时间与加强免疫5.仅保留阳性结果实验结果指经实验操作所获结果,其本质上无阳性与阴性之分,因为结果就是客观的,阳性与阴性均为研究者在一定假设基础上所界定。
因此,应保留实验所获的全部数据或现象。
有人错误地认为“阳性”结果才有保留价值,并随意地将当时认为“阴性”的结果舍弃,待后续实验突然发现被舍弃的结果有意义时,已难以弥补。
总之,请勿纵容自己养成某些坏习惯,某些付出的代价就是金钱与时间都难以挽回的。
良好的科研素养对于研究者极为重要,应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重视实验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6.仅记录符合主观想象的内容实验记录指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际发生的事件与现象。
整个过程中的任何变化、所获得的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观察结果等均须如实记录。
即便在出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下,记录下实际发生的事情才能使日后解释实验成为可能。
有人仅记录自认为成功的试验,而舍弃失败的试验。
殊知失败乃成功之母,若不记录失败试验的全过程,难以分析失败的原因,也不可能缩短通往成功之路。
什么就是实验记录??实验研究就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
每个作过实验的人对实验记录都不陌生,实验记录就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一般来说,传统的实验记录用纸质记录本为多。
正规的实验记录本就是由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编号、发放与收回的。
由于记录需要长期保存并反复利用。
因此,除了要求记录本耐翻、耐磨外,对书写用笔与墨水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必须使用稳定性好、不易褪色的蓝黑、碳素墨水笔书写。
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笔、红墨水笔等耐磨性差、化学性质不稳定,这些笔应杜绝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规范的实验记录包括的内容、该怎样记实验记录等问题似乎没有受到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尤其就是刚刚步入科研之路的研究生对此往往就是随心所欲。
其实,我国在药品研究领域有国家制定的实验记录暂行规定。
在其她领域尽管未见到国家级的科研实验记录规定,但专门的论述与要求还就是有的。
实验记录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就是记录发明行为的日志,就是科研活动的真实描述与记载,就是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唯一原始记录,也就是科研档案的一部分。
它的好坏反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作风,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质量与科技档案质量。
规范实验记录,就是加强科研作风培养、保证科研工作质量、提高科技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记录通常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观察指标、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等内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0年一月三日制订并下发的《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中关于“实验记录的内容”的条款中规定,来自网络)。
(一)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开始前应首先注明课题名称与实验名称,需保密的课题可用代号。
(二)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设计或方案就是实验研究的实施依据。
各项实验记录的首页应有一份详细的实验设计或方案,并由设计者与(或)审批者签名。
(三)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与时间(根据具体实验可精确到小时、分钟)。
(四)实验材料:受试样品与对照品的来源、批号及效期;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微生物控制级别、来源及合格证编号;实验用菌种(含工程菌)、瘤株、传代细胞系及其来源;其它实验材料的来源与编号或批号;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主要试剂的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及效期;自制试剂的配制方法、配制时间与保存条件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应在相应的实验记录中加以说明。
(五)实验环境: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与实验的微小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六)实验方法:常规实验方法应在首次实验记录时注明方法来源,并简述主要步骤。
改进、创新的实验方法应详细记录实验步骤与操作细节。
(七)实验过程:应详细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及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的分析等。
(八)实验结果:准确记录计量观察指标的实验数据与定性观察指标的实验变化。
(九)结果分析:每次(项)实验结果应做必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有明确的文字小结。
(十)实验人员:应记录所有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