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思政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9
思政课教学大纲一、引言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与基本特征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 当代中国发展与中国梦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与成就3.3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路径4. 法律与公民道德4.1 法律基本知识和法治精神4.2 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 基本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5. 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时代5.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5.2 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特点与影响5.3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引导学生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设计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体验和探索不同思想观点的冲突与协调。
4. 互联网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知识面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按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考深度、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思政课程大纲
一、课程目的
思政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党的十九大精神及重要论述
4.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安排
1. 理论课程
-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
- 授课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的方式,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 教学时间:每周2学时
2. 实践课程
- 教学形式:案例分析、实践活动
- 授课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思政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参与文化科技节等
- 教学时间:不定期安排
四、考核方式
1.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30%
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3.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30%
五、教学目标
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
2. 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4. 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思政课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习思政课程,学生将对理论更加深入了解,对社会更有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制定与修订时间:1997年制定,2002年修订,2004年再修订,2008年第三次修订。
2011年第四次修订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总课时量:54课时开课系(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
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重点和课时分配第一单元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政府过程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树立“概念即方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打基础。
教学内容: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教学重点:政府概念;政府过程学说的方法论特征;政府过程方法的中国适用性第二单元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9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政治背景,要求学生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与制度框架中实事求是地了解、学习、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3.党政关系及其规范化教学重点:政治权力结构党政关系党政关系规范会第三单元中国阶级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社会阶层分化对政府体制改革以及政治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重点要求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了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发展趋势,为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的重要课程。
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学资源。
课程目标是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政治理论、道德伦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知识,既要注重理论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的培养。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要注重讲授,也要注重互动和实践。
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践基地等,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大纲可以统一教学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
再次,教学大纲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到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到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社会是教学的背景和目标,它对教学大纲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支持。
只有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和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程教学⼤纲课程英⽂名称:the new teaching theor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课程代码:020201208课程性质:专业课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总学时数:54 其中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总学分数:3 编写⼈:曾伟军审核⼈:王双桥⼀、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门主⼲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必须掌握的⼀门基础专业知识。
(⼆)课程教学⽬标(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素质、技能等⽅⾯应达到的⽬标)本门课的教学⽬的是培养学⽣的教育教学能⼒。
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全⾯掌握本专业的教学⽅针、原则、规律、⽅法、策略、艺术,从⽽具备备课、讲课、评课、命题、试卷分析和担任班主任等⼯作的操作能⼒,为毕业后很快成为⼀名合格的政治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般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等)1、重点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地位、作⽤及基本原理。
2、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知识体系。
3、了解、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法。
(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思想政治学科法论、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法、思想政治学。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教育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按照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期顺序列出)1、教材:新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2、参考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的艺术(三)课程考核⽅式1、考核⽅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20%(作业、考勤);期考8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可作为本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课程,涉及到我国当前社会的很多实际状况。
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发展前景。
课程的开设具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行政管理素质的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综合、深入地理解理论原理,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的介绍本着“广、博、精”的原则,使学生集中了解该课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
方法的传授则本着“简单易懂、可操作”的原则,在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原理的同时,结合研究案例,为他们提供操作范例和实践指导。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自学。
考虑到电大学生主要是成人、具有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
因此,在保证足够听课时间的基础上,提倡和鼓励以教材和参考书为辅助开展自学。
(2)面授辅导是贯彻“少而精,求实效”原则的重要教学方式。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除了普及和巩固基本的调查知识之外,还应特别突出“实用”的原则。
面授辅导应以提高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3)实践课。
作为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必须强调理论方法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主题,开展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实践是很好的教学形式。
实践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自学和面授辅导的效果。
(考虑到电大学生比较分散,故此种教学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研究题目,教师分别监督指导等)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
二、教材及资料1、教材本课程以北京大学副教授杨凤春先生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主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汇编(2013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目录《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中共党史》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8)《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学大纲 (17)《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21)《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38)《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43)《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46)《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本论〉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思政课教学大纲第一章:课程概况思政课的概念和重要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第二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1 思想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 公民道德与伦理修养-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价值- 伦理修养的重要性与方法2.3 法律与法治精神教育- 宪法与法律基本知识- 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培养方式2.4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集体主义的重要性与实践2.5 科技与创新精神教育- 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2.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路径第三章: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3.1 学生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评价- 学习成果评价- 课程反馈与改进3.2 考核形式与要求- 笔试、口试和实践考核- 考核内容和比重设定- 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分标准第四章:师资与教学保障4.1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培养与选拔要求- 专业发展与提升机制4.2 教学资源保障- 教学材料与教辅工具- 教学环境与设施建设结语:思政课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安排,保障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通过学生评价与考核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监测与提升。
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保障也是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大纲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确保思政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ContemporaryChinese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课程代码113302101235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是研究中国政府的结构、关系及其实际运行状况的课程。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分析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考察基层治理、政府的决策与政策执行过程,探讨政府改革与政府发展问题。
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structure,relationship and actual oper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This course will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examine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and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government reform and government development.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中国政府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政府的实际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