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兴衰史之二
- 格式:wp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汉朝的历史评价兴衰与影响力的总结与评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世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从整体上看,汉朝的兴衰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影响力也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与价值。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汉朝的历史评价进行总结与评价。
一、汉朝的兴起与辉煌汉朝的兴起源于西汉刘邦的创业与开创,他成功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建立了汉朝的统一国家。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较长的和平与繁荣时期,国力逐渐增强。
光武中兴时期,东汉王朝继承了西汉的基础,通过稳定国内,开放对外贸易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汉朝的势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
1. 经济与社会发展:汉朝在农业与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家税收不断增加,对外贸易繁荣,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会制度相对稳定,士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政治和决策中。
2. 文化与科技繁荣:汉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代表性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此时出现了伟大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和《诗经》等。
在科技方面,汉朝还发明了造纸术、铁制骨科器械等。
3. 实施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汉朝始终秉持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治理原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推崇儒家思想,奠定了后来中国社会与文明的基石。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汉朝的衰落与内外崩溃然而,汉朝的辉煌与荣光并非长久。
东汉晚期,汉朝逐渐陷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汉朝的衰落与内外崩溃。
1. 政治与官僚腐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割据,官僚腐败严重,多次饱受外族侵略和叛乱困扰,使得中央政权无力掌控全局。
政治上的动荡削弱了汉朝的统治力量。
2. 经济与社会动荡:汉朝后期,土地兼并使得农民处于贫困与无依无靠的境地,造成社会的动荡。
加上连年的战乱,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继续恶化。
3. 外族入侵与内战:汉朝末年,边境地区频繁出现外族入侵,如匈奴、鲜卑等不断对中央政权进行压力。
东汉的兴衰知识点汇总
(1)王莽政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2)光武中兴: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①政治上:巩固统一局面(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强化皇权专制(退功臣,进文吏;事归台阁(尚书台),严控外戚);加强中央集权(裁并机构,整顿吏治);加强社会整治(提倡节俭,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①减赋税(轻徭薄赋,三十税一);②重民生(释放奴婢,禁止残害);③保收入(清查垦田,保证户口)。
③思想上:他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德政)治天下。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落)
(3)东汉的衰落:东汉中后期,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政治腐朽黑暗;184年;创办太平道的张角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瓦解了东汉的政权)。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抨击时政,称为“清议”。
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古代帝国兴衰年表
公元前221年 - 公元1912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开始了中国历史
上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汉朝统治。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但不久后被推翻。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结束了王莽时期的动荡。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265年:西晋建立,统一中国。
公元304年:西晋灭亡,中国进入十六国时期,国家割据。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结束了十六国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代替北魏,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为北魏所统治,南方出现多个南朝。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建立隋朝。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渊成为第一位唐皇帝。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北方与辽朝、金朝交替统治。
公元1279年:元朝灭宋,中国进入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成为第一位明皇帝。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中国进入清朝时期。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古
代帝国时期正式结束。
以上是中国古代帝国兴衰年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多个帝国的兴起
与衰落。
这些帝国的建立和灭亡,使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社会和
文化变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每个帝国的命运各异,但中国历史的发展却始终是连续的,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年表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被认为是中国史前文明与历史时期的过渡时期。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他成功治水,平定洪水,奠定了中国最早的朝代基础。
然而,夏朝的终结是一个谜。
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说明夏朝为何灭亡。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兴起与夏朝的衰落有关。
商王朝的特点是祭祀重要,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阶段。
西周时期周天子实际上并不拥有全部国家政权,权力被各个诸侯分割,这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的开端。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动荡的时代。
春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多个小国,主要有齐、楚、燕、赵、魏、韩、秦、宋、晋、卫等,这些国家互相争斗,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典型特点。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割据混战的时期,很多小国战斗不断,同时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战国时期的七雄指的是秦、燕、齐、赵、韩、楚、魏,其中以秦国逐渐强大并最终统一天下而结束了战国时期。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有争议性的中央集权政策和严苛法律使其短暂而受到争议。
然而,秦朝的统一中国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秦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王朝。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
西汉朝廷的中央集权通过一系列改革得以巩固,与秦朝相比,西汉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刘邦、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相继登位,西汉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朝是西汉灭亡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统一王朝,我国的疑似方式的权力制度体现在东汉时期,此外,东汉时期还存在着外来民族对中国的侵略,如黄巾起义和七国之乱等事件。
西汉帝国兴衰简史!1.汉初,政府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将土地授予战乱的幸存者,政府将原属国家的土地分配给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念。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降低赋税,减少人头税,大力发展经济,开放了全境的山川湖泊,允许老百姓发展多种经济,鼓励人民开展私营工商业,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
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私营工商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积累,大概用了50年的时间,西汉帝国的经济由弱变强,到武帝时期,西汉帝国经历了它国力最为辉煌的时刻!(汉朝兴,关隘开,富商巨贾纵横天下!)2.公元前140年,年青武帝即位的时候迎来了西汉工商业发展的高峰,但是汉朝为解除匈奴的外患,对于匈奴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军屡次讨伐匈奴,汉匈连年征战,耗费巨大,战争迅速消耗了帝国的财富,为了应付庞大的军事开销,为了分割夺取私营工商业的利润,汉武帝采用抑商的政策与民逐利,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帝国境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采盐行业收归国有!这些行业完全由政府垄断,私营资本不得经营!3.西汉帝国对于私营工商业的巨大打击,使民间资本缺少了再投资的环境,然而资本的天性就是赚取利润,在商业经营举步维艰的条件下,大量的民间资本会向土地——这就向既安全又获利良好的资源倾斜,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府抑商政策的实施,土地——作为农业国家最优质的投资商品因种种原因促使西汉帝国中期产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颁布《推恩令》积极而成功地削减了地方政治和行政区域的规模以及他们的自治权(削藩),但是他在限制私人大地主的数量和规模增长上面却失败了,当汉武帝把垄断中华帝国官职的权力交给经过竞争性考试而被选中的儒生时,这些获得职位的官员有了职位所给予的机会之后,又利用这个机会使自己成为更多土地的所有者(兼并土地),汉武帝逐渐预感到了这一问题对于帝国的危害(不祥之兆),他颁布了一项诏令,确定了个人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但是诏令的实施取决于官僚和地主,因而这一诏令成了无法实施的一纸空文!5.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农民经常处于破产的边缘,土地兼并的浪潮无法抑制,由于帝国政府找不到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社会开始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官僚和地主巧取豪夺,大量占有土地,而贫民却无片瓦遮身,失去土地的农民干脆沦为流民,流民没有饭吃就要造反,致使暴动不断发生!6.《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06年,在关中平原突然出现了40万完全没有土地的流民,对于农业国家来说,没有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手段,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丢掉了饭碗,40万饥民出现在长安城的附近,随时引发的暴动迫使当时的丞相石庆不得不上书请辞!这样大规模的流民现象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这种情况当(如果这40万流民变成40万农民起义军的话,然令统治者触目惊心!就会要了他们的老命!)7.《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利,则必有其弊!当某一事物的弊大于利的时候,它就蜕变成邪恶事物了,当然国家也不例外!国家的职能之一是维护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维护整个社会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在帝国的形态下,国家的官僚体系也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它依托国家的权力很容易实现对社会的掠夺,在西汉帝国的末期,国家利益集团的超量掠夺开始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帝国陷入了悖论之中,政治上它需要建立官僚体系治理国家,但是却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8.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独裁政体的缺点在于其不可避免地极度地依赖皇帝的个人才智,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古今中外优秀的人才极少连续出现,但是昏君一出便是接连不断(例如明朝从明武宗一直到明熹宗接连不断地出现了四大昏君),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帝国或王朝毕竟是昏君多,明君少!而且独裁政体的最大缺点在于这个制度不存在有效地检测机能,无法避免出现失误和恶政!所以那些认为国家发展只要一心抓经济建设,民主早晚会到来,凡指责某国现在独裁政体的言论,便被扣上“破坏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帽子的行为正是没有看到独裁政体长远危险的一种表现!9.经济上,帝国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严重的流民问题,动摇国家之根本!但是如果将土地收归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崇尚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10.西汉帝国政府更是通过抄富人之家等暴力手段聚敛财富,政府在打击私营经济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商人因为无法通过商业致富,民间资本转而大量投向土地,导致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土地向少数人集中,促使流民与地主豪强两大对立阶级同时产生,财富的两极分化令社会矛盾日趋激烈!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和战争,导致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国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由盛而衰的周期律的支配!(也就是“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的改朝换代,轮回怪圈!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苦海!)11.人类历史上,贫富的差距是社会动荡的首要因素,这与社会的政治体制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造就财富的过程,拥有财富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这使他们更容易进入或影响统治阶级,他们的介入又会给他们继续积累财富带来更多的方便。
高三历史教案:西汉的兴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教案:西汉的兴衰高三历史教案:西汉的兴衰教学建议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
西汉的兴衰知识点总结一、西汉的兴起1. 刘邦的崛起:西汉的始祖刘邦是一个从农民出身的英雄人物,他凭借着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2.刘邦的政治手腕:刘邦在统治国家时,实行“分封制”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通过与诸侯王共治国家,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3.汉初的统一:刘邦建立西汉后,逐步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确立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局面。
二、西汉的发展1. 文景之治:西汉朝的文景之治是西汉朝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秩序稳定。
2. 开疆辟土:西汉在文景之治时期开始了对南越、匈奴等民族的战争,大大扩展了西汉的疆土。
3. 政治制度的完善:西汉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例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县制度等,这些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西汉的衰落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朝政治腐败,社会庞杂,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暴政措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不聊生的情况。
2. 内外交困:西汉朝后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内部宦官专权,外部匈奴不断入侵,导致国家不断的衰落。
3.王莽篡位:西汉末年,汉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王莽趁机篡位成为新的皇帝,西汉王朝最终灭亡。
四、西汉的影响1.政治制度: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础,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外开放:西汉朝在对外开放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与外部国家的文化交流。
3. 文化传承:西汉朝时期,文化昌盛,孔子学说得以传承,这对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西汉的历史评价西汉王朝的兴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兴起到最终灭亡的过程中,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给了中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基础。
虽然西汉王朝在历史上有其衰落,但其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说到西汉,自然得从西汉开国君主刘邦说起。
刘邦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后的表现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不是神童,也不是有名的少年犯。
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在其他人看来总是模糊不清,像苏轼的两句诗中说的一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在经过长期岁月磨洗后,对于后世来说,就像是雪泥上的鸿爪一样,踪迹难觅。
刘邦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个普通百姓,所以他的早年经历别人很难搞清楚,史书上记载的刘邦的早年生活都已经经过了艺术加工,显得十分扑朔迷离,传奇色彩浓厚,真假难辨。
出生、娶妻、流亡、斩蛇等等虽然都在正史上留下记载,但一直以来,争议颇多,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刘邦出生在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境内。
沛县就是因为这件事而闻名天下,并被称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
但在当时看来,刘邦出生的环境十分普通,他们家也是个很难找出些特别之处的家庭。
《史记》对他们家庭的记载是,“高祖,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
伯仲叔季是以前排序的词,所以刘邦的这个字肯定是很普通的字。
叫起来就像今天叫老三、老小那么平常。
而“父曰太公,母曰刘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父亲叫做刘老头,母亲叫做刘老太。
这在乡里之间这样称呼倒也很正常,但写在史书当中未免有些滑稽。
刘邦是刘家的第三个儿子,在小村庄中阳里来说,有新人出生也算是村里的一桩大事了。
更凑巧的是,同村一向与刘家交好的卢家也在同一天生了个男孩,取名叫卢绾。
两个孩子在同一天出生的事情在小村庄里更是难得一遇。
这样凑巧的事是该好好庆祝一番。
于是乡亲们备了酒肉兴高采烈地庆祝了刘邦和卢绾的降生。
刘邦一出生就给乡里带去了一片欢乐祥和。
但欢乐祥和的背后,还有着一丝神秘。
因为刘邦的出生还有着一个神话般的故事。
这个故事叫统治者的故事,出身贫贱的统治者常常有着一个神话般的出生故事。
比方说上古黄帝出生,是他母亲有一天在野外的时候,忽然遇上电闪雷鸣,从此有孕。
两年后的二月初二,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黄帝便降生了,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这类的故事多如牛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号称天子,官方宣传的君王统治权来源是上天指派,是天意,所谓的“君权神授”。
因为君王是天的儿子和使者,总该和人的儿子有所区别。
于是统治者们常常编造自己出生时会有异象。
至于是怎样的异象就看各自的创造力了,长年以来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刘邦的故事是:刘老太曾经在湖泊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
那时候电闪雷鸣,刘太公去找刘老太时,看见一条龙趴在刘老太的身上,之后刘老太就有了身孕,产下刘邦。
据说刘邦一生下来后,左腿上就七十二颗黑痣。
不管故事记载得多么有声有色,言之凿凿,但我个人还是觉得一条龙趴在刘老太身上之后生下刘邦的可能性没有刘太公趴在刘老太身上之后生下刘邦的可能性大。
刘邦家庭条件应该还可以,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那个教育十分不普及,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年代,刘老头还让刘邦接受了教育,与卢绾一起学过些诗书。
还得说刘老头觉悟高啊,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
时间过得很快,刘邦一天天长大。
而天下大势更是风云变幻,秦国在刘邦的长大的日子里灭掉了刘邦所在的楚国。
公元前221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建立了一个以咸阳
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嬴政为炫耀自已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
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
世、三世,直至万世。
国家推行郡县制度,嬴政把全国划分成几十个郡,郡全部都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再分封诸侯王,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接着嬴政又在整个帝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并开始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每年的十月定为一年的岁首。
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高层的法令、制度日新月异。
但沛县的百姓们仍旧照样过着他们波澜不惊的生活,改朝换代的巨大影响在这个小城中,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新政令的推行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逐渐长成的刘邦虽然额头高隆,有一把漂亮的胡须,看上去仪表堂堂,但老刘家对这个“龙子”却并不是特别满意。
原因是在刘邦的父兄们起早赶往田地的路上时,他却在榻上高眠;父兄们在汗滴禾下土时,他却在对酒当歌;父兄们认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时,他却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尽还复来。
刘太公和刘家干活的老二刘仲当然会感到不满,或许确实,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没道理你刘邦就只管着散,我们累死累活地就是为了钱再复来。
刘邦是个有品位、会享受的人,他不爱干农活,喜欢到处交朋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整日里游手好闲,常常还会惹是生非。
有时刘邦在外头惹了事,欠了债,要避避风头时,常常带一帮小兄弟去大嫂家蹭饭吃。
刘邦的大哥刘伯去世得早,大嫂家确实不容易,孤儿寡母,能养活自己一家人就不错了。
刘邦还经常带这么一帮人大吃海喝,大嫂自然也对他十分不满。
终于有一回。
刘大嫂忍无可忍了。
在一次刘邦带人蹭饭时,刘大嫂假装东西都吃完了,用勺子把锅刮得震天价地响,锅声响起来,大家心里都明白。
刘邦的朋友们一看,人家都那样了,我们就别这样了吧,于是都很自觉地告辞了。
刘邦却跟大嫂十分不见外,亲自跑到厨房去查看,发现锅里明明还有吃的,觉得这让他很没面子,心里十分恼火,但吃人家的嘴短,他也拿大嫂无可奈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