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及灭火器选择与设置
- 格式:pdf
- 大小:110.78 KB
- 文档页数:1
古城古建筑防火安全灭火指南对于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建筑,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防火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受到火灾的侵害,在古城古建筑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重防火安全,建立健全的灭火体系。
本文将分别从防火安全和灭火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古城古建筑的防火安全灭火指南。
防火安全1. 电气安全古代没有电气设备,但现代文化建筑普遍带有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是起火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特定的电气安全措施,如以下三个方面,被提出。
•合理的电气设计:应避免电线和电缆的交叉等,保证电气系统可靠。
•定期巡检:应定期做好电气设备检查,积极消除安全隐患。
•预防过载:应当避免电器过载,保证安全并减少火灾发生率。
2. 建筑材料安全•伸缩缝和热缩带:古城古建筑内的木材和石材由于受潮和遭受持久的挤压会发生变化,会引起砖石的龟裂、生水泡或遍布细小的空隙。
因此,需要在建筑材料上施工伸缩缝和热缩带等,以便让烧毁的区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部分,防止火势渐大。
•饰面和装饰品:建筑材料中的饰面和装饰品容易燃烧,需要注意选用耐火性能佳的材料引入建筑,另外,装饰品也要符合建筑要求,以减少火灾的发生。
•神龛庙宇:古建筑的神龛庙宇周围往往累积了大量的木屑、文物等易燃材料,因此需要定期清理。
3. 消防设施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和灭火器。
在古城古建筑中,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以满足灭火需求,如消防水带、灭火器等。
而这些的位置和数量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4. 急救设施急救设施包括火警自动报警器、喷淋系统等。
在建筑消防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急救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灭火1. 灭火方法在古城古建筑中,灭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见的灭火方法有:•水灭火:如果火势比较小,可以选择水灭火。
但需要注意,古城古建筑内一般都是木结构建筑,因此在使用水灭火时,需要细心谨慎,以避免进一步扩大灾情。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有良好的隔离性,适用于小火灾。
一消古建筑防火灭火配置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火灭火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建筑的特殊结构和材料,使得其防火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文化价值,必须合理配置防火灭火设备和资源。
一、防火设备的配置1. 灭火器具:古建筑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具,如灭火器、灭火器箱、灭火器车等。
根据古建筑的大小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合的灭火器具,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 消防栓系统:古建筑周边应配置消防栓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足够的灭火水源。
消防栓的位置应合理确定,方便消防车辆接近,并且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火灾报警系统:古建筑内部应配置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
一旦发生火灾,系统能够及时报警,提醒人们采取紧急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救援。
4. 防火门和防火墙:古建筑中的通道和隔断应配备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阻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火门和防火墙的材料和结构要符合防火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防火宣传和培训1. 宣传教育:古建筑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游客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开展防火演练等形式,向大众普及防火知识和技能。
2. 培训机构:古建筑管理部门可以邀请专业的消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消防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方法、逃生自救技巧等,使员工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应对。
三、古建筑防火灭火策略1. 防火检查:古建筑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并及时处理。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要妥善存放,并与易燃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同时,要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电器引起火灾。
2. 灭火预案:古建筑应制定灭火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预案中应包括火灾报警的程序、紧急疏散的路线和地点、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等内容,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ICS13.220.20P 16备案号:30567-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791—2011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规范Code for fire-protection facilities equi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relics2011-04-28发布2011-11-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管线(设备)设置 (2)6 消防给水系统 (4)7 自动灭火系统 (6)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9 消防电源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8)10 灭火器设置 (9)1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9)附录A(规范性附录)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等级 (11)I前言本标准的第4.1条、第5.1.1条、第5.1.2条、第5.1.3条、第5.1.5条、第5.2.1条、第8.1.1条和第9.1.1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条文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提出。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安局共同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北京金舟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东晨、王玉伟、赵克伟、冉鹏、李建春、李宏文、柳国忠、王景宝、侯兆年、张浩、朱勇、孟德兴、李悦、张磊、边富国、韩扬、吉冬梅、王健。
II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及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源及电气火灾监控设施、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消防基础设施在文物建筑中的设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
文物博物馆单位典型火灾类型场景和扑救注意事项— 2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5]《博物馆条例》[6]《博物馆管理办法》[7]《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 16571-2012)[8]《公共安全演练指南》(GB/T 38209-2019)[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10]《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 38315-2019)[11]《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XF/T 1463-2018)[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9007-2019)[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9009-2015)[14]《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15]《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试行)》(文物督发[2011]17号)[16]《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文物督发[2015]11号)[17]《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物督发[2019]19号)[18]《博物馆火灾风险防范指南(试行)》(应急[2021]90号)[19]《博物馆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应急[2021]90号)[20]《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防范指南(试行)》(应急[2021]90号)[21]《文物建筑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应急[2021]90号)[22]国家文物局《关于深入推进全国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通知》(文物督函[2021]415号)[23]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物督函[2022]282号)[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公消[2016]413号)[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基一厅〔2014〕2号)[26]《文物建筑类博物馆安全管理规范》(DB4113/T 002-2021)[27]《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DB11/1706-2019)[28]《北京市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定》(DB11/791-2011)[29]《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13T2640-2017)[30]《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山西省人民政府第281号令)[31]《深圳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则》[32]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范》[33]《应急演练指南—设计实施与评估》(地震出版社)[34]《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操作规程》实操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35]《应急演练设计与推演》(清华大学出版社)[36]《应急演练评估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
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及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源及电气火灾监控设施、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消防基础设施在文物建筑中的设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GB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与运行GB14287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65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38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CJJ 39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159 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11/ 74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CJJ 3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文物建筑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被公布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及优秀近代建筑。
3.2油饰彩画 painted coloring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保护木质结构不受潮湿和虫蛀侵害所采用的一种做法,为传统形式建筑装饰手段之一。
古建筑消防难点及灭火器材的选择关键字建筑消防灭火超细干粉正文一、前言我国是文物大国,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建筑,这些文物和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我们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的特点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盲点,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极易诱发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火灾损失。
下面就谈谈古建筑的消防难点及灭火器材的选择。
二、古建筑的消防难点(一)构造性因素。
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构造,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约在12~18%之间),成了全干材。
同时文物古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其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极易燃烧。
(二)火灾负荷因素。
现代建筑要求火灾负荷量平均每平方米的木材的用量,不宜多于0.03立方米。
在文物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包括其它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那么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
由此可见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之大。
(三)扑救困难因素。
1、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建造上往往存在先天缺陷。
建筑之间大多间距很小,没有消防通道,更无法设立防火墙,消防设施及水源无法满足施救的需要,因而,对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燃烧速度快,温度积聚迅速。
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必须在15~20分钟内实施有效施救,否则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最高温度可达800~1000℃。
文物古建筑中的木材,由于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其牢固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
有的大圆柱,并非完整的原木,而是用几根木料拼接而成,外面裹以麻布,涂以漆料,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加快了燃烧速度。
同时,文物古建筑的屋顶相当宽大且坚实,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雾和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导致轰燃现象,使古建火灾难以扑救。
规章制度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及消防设施选择前言古代建筑在历史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保护和维护古建筑成为必要的事情。
而消防保护则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和消防设施选择。
一、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需要针对古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一般分为主动防火措施和被动防火措施两个方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火灾发生的风险因素在古建筑中可能存在木结构、老旧电线、加压水力系统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火灾风险。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火灾风险评估。
1.2 古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施工中,需要选择具有降低火灾风险的建筑材料。
例如,石材、砖头、混凝土等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而将木材等易燃材料的使用降到最低。
1.3 防火隔离古建筑中会设置防火隔离区,防止火灾扩大。
例如,将古建筑划分成几个房间,防火门和窗等。
这样,如果火灾发生,就可以将火灾隔离到最小的范围之内。
1.4 防火控制系统防火控制系统是古建筑消防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系统监测火灾风险,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报警。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控制灭火器等设备的启动,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1.5 灭火设备古建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
例如,可设置灭火器、灭火水龙等,来进行火灾扑救。
二、古建筑消防设施选择在古建筑消防设施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古建筑的特点。
因此,需要选择适合古建筑的消防设施。
下面介绍几种古建筑常用的消防设施。
2.1 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自动检测和灭火设备,能够减轻消防员的工作负担。
而在古建筑中,自动灭火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安装和维护难度较大,需要充分考虑。
2.2 灭火器灭火器是消防设施中常用的一种。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的火源。
在选择灭火器时,需要考虑到古建筑的特点以及需要防止的火源类型。
2.3 系统灭火器系统灭火器可以安装在古建筑的各个角落,时间和灭火效果都非常不错,并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火势。
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古建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其年代久远和特殊的建筑结构,其消防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消防安全需求,制定以下消防设计方案。
一、灭火设备选择1.灭火器:古建筑内部设置适量的灭火器,根据古建筑的大小和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灭火器种类和数量,保证古建筑内的每个区域都能迅速取得灭火器使用。
2.消防栓:根据古建筑的大小和周边消防水源的距离,合理设置消防栓的数量和位置。
在古建筑外部建立消防栓,方便消防车辆接水和扑灭火灾。
3.自动报警系统:在古建筑内部和周边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感应器和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古建筑内部的火灾情况,并进行报警,及时通知消防人员进行处置。
4.排烟、通风系统:根据古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设置合适的排烟、通风系统,保证古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和烟雾消散,减少火灾扩散的可能性。
二、疏散通道设计1.疏散楼梯:古建筑内设置坚固的疏散楼梯,保证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根据古建筑的结构和规模,设置适当数量的疏散楼梯,确保能够容纳所有人员的疏散需求。
2.疏散出口:在古建筑内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疏散出口,确保人员能够顺利逃生。
疏散出口要保持通畅,便于人员迅速疏散。
3.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在古建筑内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指示人员熟悉的逃生路线,减少疏散过程中的混乱和迷失。
三、火灾预防与安全宣传1.火灾隐患排查: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古建筑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火灾隐患。
2.火灾安全宣传:定期开展火灾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古建筑内部人员的火灾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保证古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发现、控制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在火灾预防方面,通过定期巡检和安全宣传,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古建筑的火灾安全水平。
(注:以上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实际方案应根据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制定)。
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及消防设施选择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及消防设施选择本文关键词:古建筑,消防设施,保护,选择,技术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及消防设施选择本文简介: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丰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所以在此种背景下也衍生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气势磅礴、壮观的长城还是风景秀美的古镇,都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给我们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瑰宝,是中华民族整体城市建设和实现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及消防设施选择本文内容: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丰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所以在此种背景下也衍生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气势磅礴、壮观的长城还是风景秀美的古镇,都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给我们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瑰宝,是中华民族整体城市建设和实现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但是近年来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问题频繁发生,也给文物古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要想对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有效降低火灾事故对古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要加强对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也将针对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并有效探究相关的消防设施,以期对我国古建筑安全性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消防设施所谓的古建筑指的就是在历史上保存到今天仍然具备极高文物价值、历史意义和艺术表现的建筑物,通常指的都是古人留下来具备较长历史时期的房屋、祠庙、宫殿、桥梁等建筑。
这些也是建筑也是当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古建筑是对古代社会进行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具备明显的不可再生性。
古建筑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不管是在传统文化还是建筑艺术来说,古建筑都是国家昌盛和民族长远进步的重要标志。
所以古建筑一旦受到火灾的影响或是破坏,最终造成的损失也将是难以预估的。
博物馆文物防火措施有哪些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珍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
然而,火灾是博物馆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更会让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至关重要。
一、完善的消防设施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博物馆内安装灵敏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防火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的早期迹象,并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2、自动灭火系统(1)气体灭火系统:对于存放珍贵文物的区域,可以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等。
这些气体灭火剂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灭火。
(2)水喷淋灭火系统:在公共区域、走廊等地方,可以设置水喷淋灭火系统。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能沾水的文物区域,要谨慎使用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3、消防栓和灭火器在博物馆的各个区域合理配置消防栓和灭火器,确保在火灾初期能够方便地取用进行灭火。
灭火器的类型应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进行选择,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二、合理的电气设备管理1、电气线路规划博物馆内的电气线路应进行合理规划和铺设,避免线路混乱、过载和短路等情况。
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线电缆,并定期检查线路的老化和破损情况。
2、电器设备选型选用符合防火标准的电器设备,如防爆灯具、防火插座等。
对于大功率电器设备,要进行单独供电和控制,防止因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3、定期维护与检测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和部件,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
三、严格的火源控制1、禁止明火博物馆内应严格禁止明火,如吸烟、焚烧物品等。
设置明显的禁止明火标识,并加强巡查,防止游客或工作人员违规使用明火。
2、控制动火作业在进行维修、改造等需要动火的作业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设置隔离区域等。
作业完成后,要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没有留下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