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口粮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农业科技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新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农业生产。
一、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它通过科学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精确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营养管理和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
1. 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确定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步骤。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2. 营养管理养分管理是精确施肥的核心内容。
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调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作物能够获得所需养分。
同时,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
3. 肥料利用效率提升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用控释肥料、液体肥料等新型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高效吸收特点,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精细管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是另一项推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方向。
它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1. 间隔栽植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过高的问题,导致光、水和养分的竞争加剧,并且易发生病虫害。
而通过间隔栽植技术,合理安排植株间的距离,增加植株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将水管理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技术。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施肥时间,将肥料充分溶解于灌溉水中,使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减少浪费和排放,提高施肥效果。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可以采用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等方法,针对性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中浙优8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中浙地区,优良的水稻品种一直是农民朋友关注的焦点。
中浙优8号水稻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以下是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健壮、生长势旺盛的种子,去除病虫害或发芽能力差的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2. 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可以用50℃的温水浸种24小时,或用木碱溶液浸种30分钟。
二、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在秋季耕地,深翻20-25厘米,翻松耕作面,除去根杂物和石块。
春季播种前进行中耕翻松,翻松深度为10-15厘米。
2. 施肥:按照植物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在整地后犁沟施基肥,播种前再施一次追肥。
水稻苗期每亩施氮肥15-20千克,磷肥9-12千克,钾肥15-20千克。
3. 播种:播种前需浸种24小时,把种子晾干至适合播种的水分。
按照适宜的行距和穴距进行播种,一穴两粒或一穴三粒。
4. 灌溉:刚播种时要保持土壤湿润,苗期要适当控制水量,避免积水。
5. 杂草控制:及时在水稻苗期除草,避免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6. 病虫害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施肥等。
7. 连作禁区:对于中浙优8号水稻,要注意它的连作禁忌。
连作禁忌期一般为2-3年。
三、水管理1. 按照需要浸水,注意适度控制水位。
抽穗期要实施旱田养分管理,减少水分压力。
2. 丰水期要保证灌溉充足,土地湿润。
四、病虫害防控1. 对于水稻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
对于稻瘟病要注意及时防治,可以喷洒农药进行预防。
2. 进行病虫害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中浙优8号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希望通过合理的选种、田间管理、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朋友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水稻高产创建新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新技术措施。
首先,科学施肥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传统的施肥方法往往不科学,容易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可以合理调控水稻所需养分的供应,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精准施肥可以借助于现代农业技术,如土壤养分检测、远程监测与控制等,准确预测和诊断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并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养分。
其次,合理水肥管理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水稻生长期间,均衡的水肥供应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田间灌溉和施肥管理,可以调节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提高水稻充实度和产量。
例如,科学确定灌溉时机、灌水量和配水方式,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在施肥方面,结合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提高施肥效果。
第三,良种选择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保障。
选育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
高产优质的抗逆性水稻品种可以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品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品种选择可减少气候和土壤因素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田间管理措施也对水稻高产有重要影响。
例如,密植是一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
适量的密植可以增加每单位面积的株数,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同时,正确的定植方式和定植密度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在田间管理中,适当的杂草和害虫控制也非常关键,可以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最后,正确的田间管理技术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研究表明,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养分供应、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
例如,正确控制田间温度和湿度,减少生长期间的逆境影响;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采用适当的调控栽培技术,如穴盖、调控酸碱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根系发育和生长状况。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产量的优化和提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应用建议。
1.土壤调理水稻是一种喜肥和耐肥作物,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充足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因此,要达到高产的目标,必须对土壤进行有效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物理性质。
具体操作包括:(1)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坚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肥效时间,以达到稳定的增产效果。
(2)翻耕:为改善土壤通透性、疏松程度和水分保持能力,保持土壤的蓬松度和透气性,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翻耕,地力不足的地块可适当加强翻耕次数。
(3)排水:水稻是水生植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潮湿,但不能过度积水。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土壤淤积和烂根现象的发生。
2.优质品种的选择高产不只是产量高,还要有高品质。
优质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2)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水稻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稳定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水稻品种表现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具有稳定产量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科学耕作科学的农业耕作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栽种密度:适宜的株距、行距和穗数每穗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证每株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水分和光线,从而提高单株平均产量。
(2)田间管理:适量浇水、及时除草、及时松土、及时施肥、深耕深翻、根系长势畅旺等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非常有益。
(3)合理收获:合理选择收获时间、收割方式、储存条件等,可以避免伤到稻株、减少脆萎倒伤和失粒等问题,从而保证高产和高品质。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农民科学栽培水稻,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水稻的栽培效果会更好。
在土壤改良方面,首先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深翻耕地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要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二、适时播种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利用好每一个生长阶段。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稻的适播期在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适播期在5月上中旬。
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科学施肥水稻是一个高产作物,因此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分别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还可以通过土壤测试,科学调配配方肥,以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效果。
四、合理灌溉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旱季和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水盐积累,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定期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整秧田等。
这些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保证生长发育顺利。
也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保护水稻的生长。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一、合理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污染。
在不同土地类型的水稻田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地形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具体说来,应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水稻需求,采取分步施肥、减量施肥和控制施肥等方法,以实现适度施肥、增产增收和环保的目标。
二、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稻高产技术。
该技术将水稻田中的作物残体和农家肥料、有机肥等有机物质深入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活性炭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与传统的深耕、平耕和浅耕技术相比,浅耕深耕交替技术可以减少耕作次数,降低机械损失和能耗,并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三、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优良水稻品种,如越优84、早稻52、吉林优1、超级稻等,已经通过气候适应性、抗病虫性、优质性、高产性等方面的研究改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
同时,高效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如中稻早衰栽培技术、双季稻高产技术、直播水稻栽培技术等,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四、生态系统保护技术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
在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方面,应引入种间轮作、套种、杂交等技术,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耕作方式的效益。
例如,在水稻田中可以引种蔬菜、水果、禽畜等,进行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能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应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结合实际实施上述技术,以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优良品种
1- 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适应生态环境条件。
2- 选择具有高产潜力、耐病虫害、丰满粒型等优点的品种。
二、合理良种选育与繁殖
1- 选用健壮且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选育。
2- 合理利用育种技术,如亲本选择、杂交和选择等。
三、科学施肥
1-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合理配制无机肥与有机肥的比例。
2- 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3-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分季施肥。
四、正确田间管理
1- 剪除杂草,保证光照和营养供应的充足。
2-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
3- 合理安排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五、合理整地与适时栽培
1- 地块整理要彻底,保证土壤质地良好。
2- 根据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点,选择适时进行栽培。
六、精确用药
1- 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2- 控制农药的用量和次数,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
附件: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意图。
2- 相关数据和统计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种子法:种子法是保护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保证种子质量
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有机肥:指通过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工艺
加工制成的肥料,不含有机化学肥料和农药成分。
3- 农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合成
药剂。
全文结束:\。
农家科技27优质杂交水稻“品香优美珍”高产栽培技术“品香优美珍”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育成的不育系品香A 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联合选育的恢复系旌晶美珍配组育成,经2017年、2018年重庆市多点试验筛选出来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21年通过重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210001。
一、特征特性1.农艺性状。
“品香优美珍”在亩栽秧1.2万~1.5万窝的密度下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163天,平均156.8天,比对照渝香203短1.1天。
平均株高111.3厘米,分蘖力强。
穗长23.7厘米,亩有效穗16.7万,穗平均着粒数165.3粒,结实率变幅75.4%~94.3%,平均结实率87.2%,千粒重27.4克。
稃尖、柱头无色,叶鞘绿色。
2.抗性表现。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25,抗性病级7级,抗性评价感病。
3.米质。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7%,粒长6.9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19%,垩白度1%,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重庆市梁平区“品香优美珍”测产现场农家科技28准一等。
食味鉴评81.1分。
4.产量表现。
2019、2010两年区试12个点次增产,1个点次减产,平均亩产594.7千克,产量变幅452.5~705.2千克,比对照渝香203增产9.6%。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9.2千克,比对照渝香203增产8.5%。
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95%。
2022年,在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千河村种植了“品香优美珍”百亩示范方。
2022年8月12日,测产小组专家根据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验收办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3块田,现场严格实割测产,平均亩产达856.41千克。
二、高产栽培技术1.秧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弱酸性、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作为秧田。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实现水稻的高产,除了选用优良的种子和品种外,我们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科学施肥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水稻的产量。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水稻的施肥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出土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在出土期和拔节期,可以采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
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稻的灌浆期前的重要时期,此时适当的施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穗粒形成,增加产量。
而在灌浆期,水稻需要更多的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加水稻的沉积量,提高稻谷的重量,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科学排水水稻是喜欢水的作物,但是过多地水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栽培水稻时应采取科学排水的方法。
排水主要分为中耕排水和水口排水两种方式。
中耕排水是指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前对田间进行轻微的深翻,以便排出积水。
水口排水是指在水稻丰水的时期,及时开口放水,保证积水不淤滞,从而避免水稻根部出现缺氧现象。
科学排水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高产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三、合理密植水稻密植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植株,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但是密植太多也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密植应该合理掌握。
在一定的肥料和生长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品种和植株密度,加强水稻间的竞争关系,既防止了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稻穗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阻碍因素。
因此,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科学预防和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也可以选择适量的农药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扩散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和农药,以避免使用过多农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这为农民增加了收益,提高了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供农民参考。
1. 合理施肥水稻是一种肥料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施肥上,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等因素合理配比肥料,科学施肥。
一般而言,水稻的生长期分为生长初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五个阶段。
因此,在不同阶段应根据需求量适时、适量施钾、氮、磷等肥料。
2. 精细管理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精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农民可以采用分层施肥、集中浇水、适时采摘等精细管理措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土壤调节、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优良。
3. 种子选优种子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种子选优可以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优质种子可以保证水稻在不利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水稻的抗性和耐性,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4. 种植密度管理水稻种植密度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种植密度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种植密度上,要结合气候、土质、水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从而达到高产的效果。
5. 合理灌溉灌溉对水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不同生长期的水稻,要根据其生长需要及土壤保水能力等因素进行灌溉。
同时,还需注意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使灌溉达到最优效果。
6. 病虫害防治防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保障之一。
要了解和掌握水稻病虫害的生态、症状及其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尽量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作者:肖庆国李永富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9期
摘要:通化县金斗乡是一个典型的东北水稻之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盛产出远近闻名的优质稻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也得到飞跃式发展。
近些年来,企业加农户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壮大。
给当地生产者们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生产中发现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们,最突出的就是有些订单优良品种容易倒伏的现象严重,比如稻花香2号。
对此曾采取很多措施但效果不佳。
今年高光效栽培技术的推广,与之前的多措并举,形成了一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较好地克服和解决了多年来的困扰。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优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水稻高光效新型综合栽培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风、光、温等气候资源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新型栽培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水稻群体微气象环境,通风好、透光性高,边际效应明显,秆壮抗倒伏。
其核心技术是将传统的栽培行向变为西南-东北向,本地区适宜角度为磁南偏西20°;将传统30cm的等行距改为大行距50cm和小行距20cm的组合行。
株距为13~
15cm,采用拐子苗插法。
1 科学选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分蘖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
可采用简塑钵盘育苗或简塑旱育苗。
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排水良好,无盐碱,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育秧大棚。
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5∶2∶2比例混合过5目筛后做苗床土,选择当地主推优良品种,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d;用1∶1.13的盐水选种;用咪鲜胺浸种4~6d;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2d,然后摊开晾晒,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2~3粒芽种,简塑旱育苗播催芽种子0.15~0.2kg/m2。
苗期管理中播种至出苗阶段保证水分;出苗1叶1心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保持床土湿润;1.5~3.0叶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在两叶一心期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g兑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1次,以免化肥烧叶,3.0叶至移栽阶段每天浇1次透水,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d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60g,兑水100倍喷施,施后用清水冲洗1次,以免化肥烧叶。
2 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在5月上、中旬对稻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15~20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每1hm2施农家肥12t、纯N 70kg、P2O5 100kg、K2O 50kg后耙平,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5月中下旬当秧龄35~45d,叶龄4.0~4.5叶,苗高13~17cm,根数12~14条,百株地上干重2.8g以上时,即可移栽。
插秧前,用罗盘定向,将插秧行向定为磁南偏西20°,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行距20cm,株距15cm。
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50cm作为大行距,再按上述方法插2行。
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3~4棵,深浅一致;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以保证行直行正,光能利用率更高。
3 科学管理:包括灌溉、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1 灌溉
移栽时保持1~3c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3~5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采用1~2cm浅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深灌(10~20cm)护胎;乳熟至收获前1周(8月下旬~9月中旬)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7d断水;灌溉要采用昼停夜灌方式进行。
3.2 施肥
插秧20d后(6月15~20日前后)每1hm2施纯N 50kg促分蘖肥;出穗前30d(7月5日前后)每1hm2施纯N 20kg、K2O 50kg攻穗肥;8月中旬~9月中旬喷施叶面肥2~3次。
3.3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移栽后5~7d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cm、5~
7d;7月中下旬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兑水500倍喷雾防治稻瘟病;在孕穗中后期每1hm2用井岗霉素150~200g兑水75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在7月上中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进行喷雾或喷浇防治水稻二化螟。
4 适时收获
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即可收获。
高光效新型综合栽培技术是一项保障粮食增产增效的创新型技术,不仅有效增强了优质品种的抗倒伏等性能,运用此项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及增产潜力,对土壤持续性耕作也有很大作用。
作者简介:肖庆国(1978-),男,吉林通化县人。
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站,助理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及特产业;李永富(1971-),男,辽宁辽阳人,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站,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