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2015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99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简称“两壮两高”技术)是指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高群体颖花量和高充实度而获得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
“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亩有效穗数X每穗总粒数)高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
“两高”是高产栽培的最终目标,“两壮”是获得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的基础和保障。
这是针对我省近年来大穗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生产中较难做到穗数和穗型、大穗与充实的协调发展,品种高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状,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在总结各地籼粳杂交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两壮两高”技术主要以壮秧为基础,以壮秆为主攻方向,在适宜群体基础上,通过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一、确定“两高”指标群体总颖花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所有谷粒数(包括实粒和空秕粒),每亩总颖花量由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
高充实度是指穗部颖花得到充分有效的充实,即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
当穗数不足时,增加穗数有明显增产作用;但穗数过多会带来群体过大,基部通风透光条件恶化,个体生长受到抑制,每穗总粒数下降,大田总颖花量反而减少。
有效穗在够苗期基本定型,也受之后群体质量导致的成穗率的影响;每穗总粒数取决于植株个体的健壮程度与抽穗前15天的天气状况。
结实率主要受抽穗期至抽穗后25 天期间的天气状况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抽穗前形成的谷壳大小、抽穗后的天气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因此水稻高产栽培,首先要明确种植品种目标产量的总颖花量和充实度指标。
如甬优12 亩产800 公斤,每亩总颖花量4300 万,每亩有效穗13 万,每穗总粒330 粒,结实率85% 以上,千粒重22.5 克。
生产中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两高”指标。
二、明确“两壮”作用和技术指标1. 壮秧的作用与指标壮秧的作用:个体健壮,发根力强,扎根返青快,抗逆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早够苗,分蘖的生长期长,有利于攻大穗;健壮秧苗第4 叶龄期开始增生的大维管束数多,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与茎秆大维管束数呈正相关;壮秧可以做到稀植,有利于优化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大穗形成。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指通过科学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
超级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基础、育秧、水田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首先是种植基础。
选择育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是超级稻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品种。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最适合的密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
其次是育秧。
超级稻的育秧是通过合理的育秧管理,提高幼苗质量,为后续的稻田管理打下基础。
育秧时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充分的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同时还要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育秧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水田管理是超级稻高产的关键。
其中包括田面管理、水管理、杂草控制等方面。
田面管理包括平整整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
水管理主要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给水稻生长发育。
杂草控制要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通过翻耕、铲除和施药等手段,控制杂草的生长繁殖,减少对水稻生长的竞争。
施肥技术是超级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准确的施肥计划。
通常首要施肥要考虑氮肥,通过分几次追肥来满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
同时还要合理施放磷肥和钾肥,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对病虫害防治要加强措施。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病虫害防治物品的喷洒,生物防治等。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1)旱育秧或稀播壮秧。
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
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
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
生育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使头季稻秆青叶绿黄熟。
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水,以满足再生稻的需水要求。
(5)精确施肥,重施促芽肥。
一般头季稻亩施纯N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
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
头季稻收获前15~20天,亩施尿素20千克,收获后再追施尿素20千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及稻瘟病等。
适宜区域: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于在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推广。
其中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宜采用大、中棚塑料薄膜覆盖。
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
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南方稻区。
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长江中下游稻区。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闽北、长江中上游及西南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
超级杂交稻深优9516示范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黎健荣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32期超级杂交稻深优9516示范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黎健荣(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1430)1示范种植表现深优9516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用深95A与R7116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010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稻2010042),201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是广东省2012年至2015年主导品种。
作者挂点扶贫村五华县横陂镇于2012年早造引进试种示范,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广泛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及优良的米质,深受挂点镇农户的欢迎和市民的喜欢。
2014年早造在挂点的五华县横陂镇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中进行高产示范,项目实施结合当地实际,通过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配套,建立与核心技术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取得了丰产丰收。
7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梅州市农业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等单位专家,对五华县2014年早造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进行现场实割验收,据实测,平均亩产613.5公斤,最高产量达到630.4公斤/亩,完成了省下达粮食高产550公斤的目标任务,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肯定。
1.1主要特征特性1.1.1生育期五华县种植深优9516,全生育期早造为130天左右,晚造为118天左右,比天优368稍长3天,3月上旬前播种,3月底移植,6月中下旬始穗,7月中旬成熟,表现中迟熟类型。
晚造全生育期118天,7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齐穗,有利于避过寒露风,该组合在该县可作双季连作稻种植。
1.1.2农艺性状深优9516分蘖中等,株型集散适中,前期生长矮壮,后期抽穗整齐,茎秆健壮,抗倒性强,中高杆,叶色青翠、清秀,收获时绿叶数多(2.89-3.12叶/株)成熟色好,穗多穗大、粒多粒重,田间生长表现前中期稳生稳长,中后期生长迅速。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指具有超高产潜力和优异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超级稻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超级稻的种植和管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超级稻品种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是不同的,只有选择适宜的品种才能取得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农民朋友可以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或种子公司,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超级稻品种。
二、土壤准备超级稻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在种植超级稻前,农民朋友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清理田地,去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土地整洁。
然后根据土壤性质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还要保证土壤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和滞留水对超级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合理密植超级稻的密植栽培技术是其高产的关键之一。
适当的密植可以有效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过密也会导致植株之间的养分竞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超级稻的合理密植范围在30-40cm左右,具体密植距离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根据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找到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密植方式。
四、科学施肥超级稻对养分的需求比普通水稻更高,因此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超级稻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分季施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量和作物养分状况,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超级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滴灌的方式,给予超级稻适量的微量元素补充,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五、合理灌溉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合理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超级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但过多或不足的水分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超级稻的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积水和干旱对超级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超级稻亩产900千克超高产栽培模式1.基本情况基地选择海拔300~500米,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0℃,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270天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35克/千克左右,p H为5.5~6.5;土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设施齐全,生态条件较好。
根据产量要求,穗粒结构设计为:有效穗数每公顷240万穗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28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左右。
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均围绕如何提高以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水肥调控。
2.育秧移栽一般4月中旬开始浸种,浸种前进行晒种、选种、种子消毒处理,人为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使稻谷发芽“快、齐、匀、壮”。
催好芽的芽谷采用水育秧方式育秧。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田块作秧田。
秧田翻耕后施好底肥,每公顷秧田施用45%(15—15—15)复合肥600千克,氯化钾112.5千克作底肥,过2~3天再平整秧厢播种。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112.5千克,每公顷大田用种量15千克左右,均播稀播,培育壮秧。
秧苗2叶1心时施好“断奶肥”,每公顷用尿素60千克,保证秧苗能顺利从自养时期过渡到异养时期。
移栽前3~4天,每公顷施用尿素105千克作“送嫁肥”,为移栽后大田的早生快发打下基础。
秧田期防虫一次,移栽前一天喷施一次长效农药,使秧苗带药下田,有效减轻了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移栽前对大田进行精细耕整,用中型翻耕机将稻田深耕至20~25厘米,再耙平,做到3厘米水层不现泥。
根据产量指标,插植规格采用宽窄行,宽行40厘米,窄行23.3厘米,株距20厘米,即每公顷栽插15.8万蔸,宽行设置为东西行向,用专用划行器划行移栽,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
移栽时浅插,分蘖节入泥2~3厘米,因为浅插是早发、多发低位分蘖,保证足苗大穗的必要前提,同时做到不多蔸、不漏蔸,移栽后4天左右如有死苗,尽快补全。
3.合理施肥目标产量为13.5吨/公顷,每吨稻谷需氮量约为18千克,总需氮量约13.5×18=243千克/公顷纯氮。
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
与普通水稻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特性主要表现为穗型变大、分蘖力较强、株高提高、光合能力强、株型优化、生产量大。
近年超级稻的栽培面积在我区不断扩大,但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水平、种植习惯不同,加上极端气候频发,对超级稻高产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多年的试验与示范,超级稻高产栽培应建立以品种为前提,壮秧为基础,合理稀植、精确控苗为核心、好气灌溉,科学施肥和综合防冶为支撑的技术体系。
一、因地制宜选好品种超级稻品种较多,每个品种均有相应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因地因种植制度的不同,准确地选用适宜品种。
遵循以下标准:1、选择生育期适中偏长的品种。
在水稻有效生长季节与种植制度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既可安全成熟且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提高群体生长量。
2、选择穗粒协调的大穗型品种。
穗型过小,显然不可能超高产,穗型过大,往往导致结实率偏低。
选用分蘖能力较强、结实性状好的偏大穗型品种有利于协调穗粒矛盾。
3、选用株高适中、叶片直立性好、抗倒伏抗病害的高效品种。
植株高度的增加利于群体生长量的增长,但往往降低了抗倒伏能力,应选用株高适中而抗倒,同时对重大病害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二、确定适宜的播期确定适宜的播期,一要因地制宜地用足水稻有效生长季节;二要与当地作物的茬口相衔接;三要考虑抽穗期避开不利的高、低温影响。
黄陂南部应避开7月下旬至8月初的高温,黄陂北部应避开8月中旬的低温。
三、培育壮秧超级稻要达到高产,培育壮秧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是基础。
一是选用适宜的育秧方式。
根据品种特性、移栽方法及当地种植习惯,选择不同育秧方式,如旱育秧、湿润育秧等。
大中苗移栽的应大力提倡旱育保姆无盘旱育秧。
二是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确保成苗率和秧苗的整齐;三是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秧田播种量不宜太高,且根据育秧方式确定,一般按本田用种量1kg/亩,播量8-10公斤/亩,秧本比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