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穿刺针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
- 格式:pdf
- 大小:146.73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87 期2019 Vol.6 No.8748微创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张建国,刘燊(山西省大同市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原322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80例作为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
常规组采用单纯穿刺引流,研究组采用穿刺引流同时辅以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有效果,临床症状均消失,研究组患者血肿腔消失时间是2个月,常规组患者血肿腔消失时间是3个月。
研究组治疗周期明显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单一穿刺引流治疗周期短,满意度高。
【关键词】微创穿刺术;中药;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7.48.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1]。
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
本病病程慢,如果能及时作出诊断和尽早手术,效果良好,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病死者,大多因为没能及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2]。
YL-1型颅内穿刺针具有针钻一体,颅骨自锁等优点,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安全且简便方法,有研究发现,术后结合中药治疗可缩短治疗周期,为了进一步研究微创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特此选择我院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2018年1月。
微创治疗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分析作者:何淑琴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我院自2007年以来采用YL-I型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有明确的外伤史的10例,无明确的外伤史的5例。
9例伤后大于20天入院;6例伤后大于30天入院。
血肿位于额部2例,额颞部4例,颞顶部5例,额颞顶枕部4例。
CT检查以大脑镰透明隔结构为准,中线移位小于0。
5cm3例,0。
5~1。
Cm5例,大于1。
0cm5例,无明显移位2例。
1.2手术方法根据CT片提示,选择血肿最大平面中心点作为穿刺点,麻醉均为局部浸润麻醉,连接YL-I型穿刺针,经头皮钻入颅内,直达血肿腔,拔出针芯,即可见黑褐色不凝血流出。
用封闭帽封闭顶端,侧孔连接带开关装置的引流管,反复用生理盐水洗至清亮,向引流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将血肿内的气体排出,外接无菌引流待,无菌敷料包扎,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利于脑复张,2~3d后复查CT,血肿明显减小或消失,若仍有少量残留血肿,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3万U,每日2次,直至血肿完全消失,拔除引流管后穿刺孔用耳脑医用胶封堵,以防脑积液漏及颅内感染,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2. 结果本组15例,术后2~3d复查CT,血肿消失8例,大部分消失者7例。
症状明显缓解者10例,有缓解者5例。
经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3~5d后复查CT,原大部分消失者全部消失。
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1例复发,随访1年,无1例复发。
3.讨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为双侧孔引流,一孔位于血肿腔的上端,用于排气;一孔位于血肿腔的下端,用于排出残留的液体。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YL-I型穿刺引流装置。
术中向原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将空气排尽后,保持引流针末端平面高于血肿腔平面,防止空气进入,有效防止气颅及张力性气颅的发生,外引流管带有开关的装置,更有效防止气体进入颅内,本组患者无1例气颅发生。
高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
林重辉;黄雪钦;徐声亮;林良山;黎永胜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1(18)20
【摘要】目的:总结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年龄大于75岁的CSDH患者57例,根据头颅CT采用局麻下血肿腔微创置入YL-1型穿刺针引流,并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液.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术后症状即改善,定期复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运用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龄患者CSDH,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林重辉;黄雪钦;徐声亮;林良山;黎永胜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
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螺纹针微创手术治疗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J], 丛占中;赵志强;刘金富
2.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螺纹针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J], 刘洪涛;李洪宇;刘沛
3.高龄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 [J], 顾庆丰;
4.高龄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 [J], 顾庆丰
5.高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 [J], 刘文涛;刘京平;任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刺引流延迟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72例报告)(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
钻孔引流因简单有效,损伤小,治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存在3%~7%的复发率[1~7]。
我科于2004年10月~2009年12月在此基础上改用微创穿刺针引流、延迟冲洗治疗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8例,女24例,年龄27~75岁,平均68岁,其中年轻组(≤60岁)24例,老年组(>60岁)48例。
2.受伤病因:摔伤48例,打击伤6例,交通事故10例,原因不明4例,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各2例。
3.病程:最短21天,最长12个月。
4.血肿部位:右侧34例,左侧32例,双侧6例。
5.血肿范围:额颞顶40例,额顶18例,额颞8例,颞顶6例。
6.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50例,偏瘫28例,智能及精神障碍20例,失语12例,感觉障碍12例,排尿障碍10例,视乳头水肿42例,锥体束症10例。
7.辅助检查:入院均由头颅扫描CT明确诊断。
显示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合密度占位阴影26例,稍低密度18例,等密度28例。
脑中线结构移位1.0cm8例,1.0~2.0cm54例,2.0cm10例,其中36例伴较明显的脑萎缩。
二方法与结果1.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型号20,该针长度20mm,外径3.0mm,内径2.5mm,可病床边操作。
术前根据CT 定位,选择血肿最厚层面的中心作为靶点于颅表作一标记。
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置入血肿腔中心,拔除针芯,可见到血肿液喷射而出,暂不冲洗。
旋紧圆孔盖帽,三通体接牢闭式引流袋,并调整高度,使血肿液缓慢引出,术后去枕平卧。
4~6小时内逐渐放低引流袋高度,待引流量逐渐减少,估计颅内残液不多(通常30ml以下),通常须10~12小时后,即在无菌操作下,去除无菌密封盖,插入血肿粉碎器,经粉碎器行血肿腔闭式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