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临界萃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9
1.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extraction,简称SFE)是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由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所需成分(或有害成分)的一种分离方法。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是指操作温度超过临界温度和压力超过监界压力状态的流体。
在此状态下的流体,具有接近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液体的溶解能力,同时还具有类似于气体的高扩散性、低粘度、低表面张力等特性。
因此SCF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很多固体或液体物质都能被其溶解。
常用的SCF有二氧化碳、乙烯、乙烷、丙烯、丙烷和氨等.其中以二氧化碳最为常用。
由于SCF在溶解能力、传递能力和溶剂回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点.而且所用溶剂多为无毒气体.避免了常用有机溶剂的污染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观察到临界流体的特殊溶解性能,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及石油化工方面的小型应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真正进入发展高潮。
1978年召开了首届专题讨论会,1979年首台工业装置投入运行,标志着超临界萃取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应用。
超临界萃取之所以受到青睐,是由于它与传统额液-液萃取或浸取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萃取率高;②产品质量高;③萃取剂易于回收;④选择性好。
1.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1.1.超临界流体特性所谓超临界流体(SCF),是指一类压强高于临界压强Pc,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的流体,这种流体既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是一类特殊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的物性较为特殊。
表1将超临界流体的这些物性与气体、液体的表1超临界流体的物性及与普通流体物性的比较相应值作了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①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密度,而比气体密度高得多。
另一方面.超临界流体是可压缩的,但其压缩性比气体小得多;②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与气体的扩散系数相比要小得多,但比液体的扩散系数又高得多;③超临界流体的粘度接近于气体的粘度,而比液体粘度低得多。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概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分离与提纯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超临界流体指的是在临界点之上的高压高温条件下,流体达到临界状态。
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密度和粘度等性质与传统液体和气体有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汽、乙烯等。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具有以下优点:•高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比传统有机溶剂高,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
•可控性强: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控制溶解度和提取速度。
•萃取效率高:超临界流体在溶解物质后,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或者减压来实现溶剂的快速脱失,从而提高萃取效率。
•环保可持续:超临界流体一般是可再生的,可以循环利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工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化合物,常见的应用包括:•油脂提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高效地从植物油中提取脂肪酸、甘油等有机成分,用于制备食用油或者化妆品等产品。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更加环保,不会产生有机溶剂残留。
•天然色素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聚合物分离: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聚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提高聚合物的纯度和质量。
制药领域在制药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离、纯化和微粒制备等方面,常见的应用包括:•天然药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用于药物生产和研发。
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
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利用高压和高温将物质转变为超临界流体状态,然后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控制物质的溶解度和分离特性的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特点。
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密度和粘度较低,介质的扩散性和溶解能力较大。
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改变,从而实现物质的溶解、分离和提取。
超临界萃取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压力控制:通过增加压力将物质转变为超临界流体状态。
此时物质的密度和溶解能力增大,使得物质更容易与目标组分发生作用。
2. 温度控制:调节温度,使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适应目标成分的需求。
通过提高温度可以增大溶解度,而降低温度则有助于分离。
3. 萃取传质:将超临界流体与待萃取物质接触,在超临界条件下发生传质作用。
超临界流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性使得物质之间的质量转移更加迅速。
4. 分离回收:调整温度和压力,使得目标组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实现分离和回收。
分离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力来实现,使得目标成分沉淀或凝结形成。
超临界萃取技术因其操作条件可调控和较高的溶解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
它可以有效分离和提取目标物质,提高产品纯度,并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超临界萃取技术一、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1、萃取剂超临界萃取所用的萃取剂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
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2、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
(1)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2)温度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3)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
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
二、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与萃取方式1、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设备图片多功能超临界多元流体分步萃取、重组萃取、有毒物成份萃取囘收、超低微量成份萃取回收、精馏、萃取精馏、逆溛萃取、液液萃取、萃取冷冻结晶、多元溶媒的全封闭循环系统以及保健食品的膨化、脫色、脱硫、脱腥异味、着色、加香等的精制加工工业试验装置。
單纯超临界CO2萃取成套设备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如附图所示,它包括:(1)超临界流体发生源,由萃取剂储瓶、高压泵及其他附属装置组成,其功能是将萃取剂由常温压态转化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萃取技术(SFE)
1.前言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其中气态和液态都具有流体的基本特点。
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超临界状态。
每一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使密度与液态相近,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此特定温度为临界温度,对应的压力为临界压力。
当物质出于超临界状态的时候,气液界面小时,体系性质均一,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呈流体状态,称之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也具有气体的扩散和传质能力
2.超临界萃取技术用超临界流体做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某种成分并分离出来的技术。
2.1超临界萃取技术原理利用流体在超临界区内,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在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时,其溶解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在较高的压力下,让溶质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使压力降低,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的物质会因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使混合物分离和提纯。
2.2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1679年,J.B.hanny发现无机盐在高压乙醚中溶解度异常增加。
1978年,联邦德国建成了咖啡豆脱出咖啡因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业化装置。
这是现代SFE技术开发的里程碑。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SFE-CO2萃取技术更广泛地用于香料的提取。
键入90年代后,开始用于中草药的提取。
2.3超临界萃取的应用
3.超临界操作工艺包括萃取和分离两步
4.超临界萃取的应用实例。
超临界萃取1. 引言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介质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超过其临界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状态,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已经在化学、食品、制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2. 超临界萃取原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
在超临界条件下,流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都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对目标物质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萃取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同时不引入有毒或有害的溶剂。
超临界萃取的基本步骤包括: -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为植物或动物组织。
-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和乙醇。
- 超临界萃取设备:使用高压容器和恒温器来实现超临界条件。
- 萃取过程:将原料置于超临界流体中,通过参数控制溶解和分离的过程。
- 分离和回收:通过减压和蒸发等方法将目标物质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提取,并回收使用。
3.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3.1 化学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提取天然产物和制备新型材料。
由于超临界流体可调节的溶解能力,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
3.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超临界萃取被广泛用于营养成分的提取,如咖啡因从咖啡中的提取,花青素从葡萄皮中的提取等。
超临界萃取不仅能够提取目标物质,还可以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提高产品的质量。
3.3 制药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制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提纯,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果。
此外,超临界萃取还可以用于药物的微粒化和载药体系的制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4. 超临界萃取的优缺点4.1 优点•高效: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速度和溶解能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目标物质的提取。
•环保:超临界流体通常采用二氧化碳等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引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对固体样品进行萃取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具有类似于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性,以及类似于液体的高溶解性。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超临界流体具有以下几种独特的特性:1.低粘度:超临界流体的黏度比液体低,因此在流体中的质量传递速度更快。
2.高扩散性:超临界流体的粒子间距比液体小,因此分子在流体中的扩散速度更快。
3.高溶解性: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能够更好地溶解固体样品。
4.可调性: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压力来控制,从而实现对萃取过程的精确控制。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在该技术中,固态样品首先与超临界流体接触,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上升,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被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
然后,通过降低温度和压力,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和乙烷(C2H6)等。
这些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地提取出目标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食品行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溶剂,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医药行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超临界流体能够高效地提取药物成分,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妆品行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植物精华和天然色素,用于化妆品的生产。
环境监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测定。
超临界流体能够高效地提取有机污染物,并且对环境无毒性。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性:超临界流体能够高效地提取目标化合物,减少提取时间和成本。
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ow extraction technique超临界萃取概述超临界萃取原理与特征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超临界萃取应用超临界萃取发展展望第一节超临界萃取概述一、超临界流体的概念临界状态:是指物质处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的状态。
此时是物质的气态和液态共存的一种边缘状态,在此状态下,物质的密度与其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气液界面消失,物质表现出特殊性质。
超临界状态:是指物质所处压力和温度稍高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高于临界点)状态。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的流体。
也就是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特殊性质。
超临界流体在相图中的位置C点是临界点,T点是三相点二、超临界流体特性1.无相界面之分;2.具有气体的低黏度、高扩散性和液体的高密度性;3.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其溶解能力与密度成正比;4.密度随温度或压力的轻微改变变化很大。
由于以上特性,超临界流体是理想的萃取溶剂。
从超临界流体特性可知,操作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能力的变化。
因此,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此种特性,在高密度条件(低温、高压)下,溶出所需要的组分,然后改变操作条件(提高温度或降低压力),在低密度条件下释放萃取成分,实现物质的分离。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概念超临界流体萃取:是指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附近条件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的操作。
又称压力流体萃取、超临界气体萃取、超临界溶剂萃取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进行物料分离的技术。
四、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超临界流体真正作为强溶解性的萃取溶剂分离技术,是在近20~30年的发展。
1978年西德的zosel提出用超临界CO脱除咖啡豆中咖啡因技术,并建立了工业化2生产设备。
同年在西德Essen召开了首届国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专题会议,该技术才成为国际关注的新课题。
20世纪80年代,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从过程原理、测试手段、基础数据及与之有关的超临界热力学、工艺学及高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相继展开。
其应用范围涉及石油化工、食品、香料、医药、化工等多个方面。
我国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开始有论述性和研究性文章出现,90年代后有不少博士论文反映了我国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情况,1994年5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学术交流会。
1996年10月,化工学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涉及食品、香料、医药、化工等多个方面。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应用领域(1)石油脱沥青;(2)从煤中萃取出用作化学原料的碳氢化合物;(3)鱼肝油的分离;(4)高碳烯烃的分离;(5)甘油油酸酯的分离;(6)从蛇麻中提取有效的成分;(7)从胡椒、肉豆蔻、辣椒中提取有效成分;(8)从可可豆中提取可可脂;(9)从大豆中提取睫油;(10)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碱;(11)去除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成分;(12)从咖啡和茶叶中去除咖啡碱。
第二节超临界萃取原理及特性一、超临界流体的临界点超临界流体的临界点: 稳定的纯物质在气液共存状态时的点。
一般物质均具有固定的临界点,包括临界压力p c 、临界温度T c 和临界密度ρc 。
下表列出了一些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控制适当操作条件,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在高密度(低温、高压)下将待分离组分溶出,然后改变条件(稍高温度或稍低压力),将分离组分析出而大到分离物质。
图中阴影部分处于CO 2的临界温度点附近,是最适宜的操作区域。
一般地说,操作温度比临界温度高10~100℃,操作压力比临界压力高5~30MPa 。
超临界流体的最重要的性质表现在密度、粘度和扩散系数上。
表列出了超二、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溶解能力随着密度改变而变化。
在临界点附近(即适宜操作区),改变温度或压力会明显改变超临界流体密度,从而改变溶解度。
图为萘在CO 2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曲线。
当P<Pc ,萘在CO 2中几乎不溶解,当P>Pc 时,萘的溶解度随压力增高迅速增大,当P=25MPa 时,萘的溶解度可达70g /L 。
萘在CO2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C 与密度ρ之间可用下式表示: lnC =mln ρ+aρ¡ª流体密度;m 和a 常数与所使用临界流体及待分离组分化学性质有关。
超临界流体溶解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选用超临界流体在化学性质上与待分离组分性质越相似时,m 值和a 值就越大,超临界流体对分离组分的溶解能力就越大。
选择了恰当的超临界流体,适当地改变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就可对物料中的多组分体系实现选择性分离。
三、影响超临界流体溶解性的因素v 流体的特性:不同流体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
v 压力:可影响超临界流体密度。
v 温度:可影响超临界流体密度。
v 待分离物特性:不同物质在相同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
相同物质在不同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
v 夹带剂特性:夹带剂可提高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v 夹带剂浓度:夹带剂浓度的变化可改变物质溶解性。
四、不同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性除压力、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性有影响外,溶质性质,特别是分子量与极性,是影响超临界流体溶解性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该物质能否用超临界来萃取。
D.C.Dandge测定了有机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溶质分子结构与其溶解性的经验规律:①烃类: 12碳以下正烷烃能在超临界CO2中全部互溶,超过12个碳原子,溶解度将锐减。
与正烷烃相比,异烷烃有更大的溶解度。
②醇类:6碳以下正醇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进一步增加碳原子数,溶解度将明显下降。
正醇中增加侧链可适当增加溶解度。
③酚类:苯酚溶解度3%,当甲基取代苯酚时能增加溶解度。
醚化的酚羟基将显著增加溶解度。
④羧酸:9碳以下脂肪酸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而十二烷酸(月桂酸)仅仅有1%的溶解度。
卤素、羟基和芳香基的存在会降低脂肪酸的溶解度。
⑤酯类:酯化将明显增加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
⑥醛类:简单的脂肪族醛类能在超临界CO2中互溶。
脂肪族醛不饱和度对其溶解度没有明显影响,然而苯取代基将降低不饱和醛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
⑦萜类(天然香料关键成分):随萜烯类分子量的增加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逐步降低,萜烯分子每增加5个碳原子,溶解度下降5倍左右。
与分子量影响相比,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影响更大。
随着萜类化合物中含氧取代基增多,萜类化合物极性增大,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
单萜化合物如樟脑、柠檬醛、香茅醇和1,8-萜二醇有不同的取代基和极性,尽管分子量差异不大,但溶解度差别很大。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征选择性好,萃取效率高既利用了萃取剂与萃取物间分子亲和力的差别,同时又利用了混合物各组分间挥发性差别,因而具有较好选择性。
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易于用变温、变压来实现萃取与分离超临界萃取能力与流体密度近似成正比,而流体密度又与温度和压力相关,因此萃取和分离易于用变温、变压、吸附进行控制,无需对不同的萃取对象选择不同的萃取剂,只是改变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温和,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萃取操作在室温附近,对热敏性物质影响较少。
超临界流体一般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并对萃取物具有保护作用,特别适用具有热敏性或易氧化成分的萃取。
萃取溶剂回收简单,残留底超临界流体大多为低分子的气体,易于挥发,基本不会产生残留,尤其适用于食品和医药产品的生产。
操作过程简单,能耗较低,生产成本较低萃取分离一次完成,过程操作简单。
只需少量的调温、变压即可完成,能耗较低,成本相对较低。
需要高压设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属于高压技术,需要相应的高压设备。
六、超临界萃取技术特点由于密度是溶解能力、黏度是流体阻力、扩散系数是传质速率的主要参数反映,因而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超临界萃取技术有如下重要特点。
良好的传质特性相平衡所需时间短,是高效传质的理想介质。
因超临界流体黏度低,(液体的1%),扩散系数大(液体100倍),有极好的渗透性。
溶质溶解速度快超临界流体对固体物质溶解快,携带能力强。
巨大压缩性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发生很大变化,可通过简单的变换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调节它的溶解能力,提高萃取的选择性。
萃取分离一次完成通过降低体系压力来分离超临界流体和所溶解的产品,省去消除溶剂的工序。
因此超临界萃取技术特别适合不稳定天然产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精制,已成为食品、香料、生物、医药、化工、轻工、冶金、环保、煤炭和石油深加工等领域中获得高品质产品的最有效方法。
七、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CO2作为最常用的超临界萃取剂的优点:临界温度为31.4℃,接近于常温,对热敏性原料无破坏性。
临界压力为7.4MPa,容易达到。
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性。
无色、无臭、无毒,符合食品和医药等行业无污染要求。
具有防氧化和抑制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作用,分离过程中不易发生腐变。
容易得到较纯产品,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的强化CO2为非极性分子,决定它对弱极性物质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对强极性物溶解力差。
为了提高超临界CO对强极性物质的提取能力,需采取外部措施对超临2萃取过程的选择性和提取速率进行强化,这就成为当前研究的新动向。
主界CO2要强化方式有:夹带剂、超声波、电场、微波等强化方式。
由于超声波、电场、微波等强化与设备结构有关,我们重点介绍夹带剂强化方式。
1、夹带剂由于纯CO2本身的非极性特点,限制了其有效提取强极性物质,通过在CO2中加入少量极性物质,以改变 CO2的极性,提高其溶解性。
夹带剂:是在纯超临界流体中加入的一种少量的、可以与之混溶的、挥发性介于被分离物质与超临界组分之间的、能显著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物质。
夹带剂可以是纯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2、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增加被分离组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提高溶质的选择性(或分离因子)。
增加溶质溶解度对温度、压力的敏感程度,降低操作压力、温度及能耗。
改变溶剂临界参数,提高萃取得率。
3、夹带剂的选择对生理活性夹带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对萃取效果影响甚大,能拓宽超临界CO2物质萃取的应用范围。
夹带剂选择需掌握涉及超临界萃取条件的相变化、相平衡理论,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主要靠实验摸索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