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评估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434.91 KB
- 文档页数:10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④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⑤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⑧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①②⑤B.①③⑦C.③④⑧D.④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对酶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了解不够。
酶在活细胞内产生,食物中的酶会被消化酶水解不能发挥作用。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只有催化作用,不能调节生命活动.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在b点,如果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降低C.在c点,升高pH,酶促反应速率可能降低D.该图可能反映的是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答案:D解析:此图可以反映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pH,还有酶浓度等.在反应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A正确;图中37℃已经是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如再升高温度,则酶促反应速率降低,B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pH为7时,酶促反应速率低于pH为2时,故c点时,升高pH,酶促反应速率可能降低,C正确;唾液淀粉酶在pH为2左右时会失活,故图中的酶不可能是唾液淀粉酶,D错误.6.图甲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的pH中的活性,图乙表示的是三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升高C.图乙中,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D.图乙中,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40℃答案:A解析:据图甲分析,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为5,人体淀粉酶的最适pH为7~8,A正确;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从图乙中不能看出a、c 酶活性温度范围,但a、c酶活性温度范围大于b酶,C 错误;从图乙中看不出c酶最适活性温度,D错误。
单元质量评估(三)第5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具有催化功能的原因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度C.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不影响它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度D.脂肪酶在细胞内有专一性,在细胞外没有专一性2.现有三支试管①、②、③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②、③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B.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但不可以转化为光能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同一物质D.酵母菌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5.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 )A.有1/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4/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3/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6.(2013·九江高一检测)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 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D.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7.(2013·浏阳高一检测)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解析: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处理的条件不同,如温度、催化剂的种类,A、B错;据图可知,1号是对照组,2、3、4号均为实验组,C对;1、2号的变量是温度不同,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错.答案:C2.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解析:反应中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为了使反应物发生有效碰撞,需要从外部供给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
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少,反应就越易进行,酶的作用就在于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选C.答案:C3.下面两图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随H2O2浓度和时间变化产生的O2量变化曲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B.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左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解析:ab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浓度增大.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酶浓度有限。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解析] 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2.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C ) A.叶绿体色素的含量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C.氧气的含量D.二氧化碳的含量[解析]氧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小.3.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 B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全部转移到ATP中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解析]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进入ATP中。
4.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1)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2)①、④过程需要消耗[H],②过程可以产生[H](3)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4)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A.(1)(2)B.(1)(4)C.(2)(3) D.(3)(4)[解析]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Y物质代表丙酮酸;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③分别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CO2的固定,因此X物质代表三碳化合物,②过程需要消耗[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气的产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而图中没有这两个过程。
高中生物比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1.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高,这是因为( )A.酶供给的能量多B.酶供给的能量C.酶升高活化能的作用更显D.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2.为长跑运动员的运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糖类B.蛋白质C.核酸D. A TP3.下列对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同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ATPC、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ATP,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4.在新陈代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两种物质是( )A.有机酸和糖类 B.酶和ATP C.核酸和ATP D.蛋白质和核酸5.在中,②所代表的酶不存在于 (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6. A TP 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 .ATP 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 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C.A 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D.ATP 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 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现代中学B.A 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8.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 TP 的是()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细胞质基质9 .30 个腺苷和60 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 TP ()A.10 个B.20 个C.30 个D.60 个10.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酶参与生化反应后被消耗③都是活细胞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起催化作用A.③⑤⑧B.③④⑧C.②⑦⑧D.①②⑥11.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 pH 至2.0 ,保存于 37℃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12.小丽参加完400米比赛,一段时间后出现肌肉酸痛,其主要原因是( )A.能量消耗过多B.乳酸积累C.水分消耗过多D.酒精积累13.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肺泡B.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生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 C.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由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的D.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和玉米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15.下列各项应用中,不是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A.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B.稻田定期排水C.光照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CO2的浓度 D.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16.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氧气的参与B.释放出二氧化碳C.生成大量的A TPD.生成少量的A TP1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大量的A TPB.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需要多种酶参与D.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18.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二、第三阶段19.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酶B.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20.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参与分解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21. 罐头食品的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22、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C o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选择题1.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菠菜的最佳叶片应是()A.肥嫩多汁B.革质叶片C.刚刚长出来的小嫩叶D.鲜嫩,色浓绿的叶片2.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的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A.叶绿素a、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C.胡萝卜素、橙黄色D.叶黄素、黄色3.每一个分子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A.1、2、2B.1、2、1C.2、1、2D.2、1、14.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用新鲜动物肝脏制剂的目的是()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C.提高过氧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5.要计算酶促反应的速率,以下实验中哪个是最必要的()A.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温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B.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时间,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C.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D.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物的量6.能正确反映酶特征的说法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是活细胞产生且只能在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7.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了解各种色素的分子结构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8. ADP+Pi+能量ATP,在人体内完成此反应所需能量主要来自()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肌糖原分解D.磷酸肌酸能量的转移9.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B.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等都需要能量C.糖类是提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D.生命活动最终的能量来自太阳10.如下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
A、C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清水,B、D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把四支试管均置于水槽中保温5分钟,分别滴入2滴碘液,其中不变为蓝色的是()11.绿色植物在进行“ADP+Pi+能ATP”反应中,能量不可能来自()A.光B.葡萄糖C.磷酸肌酸D.三磷酸腺苷12.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土豆(马铃薯)片上分别滴上几滴H2O2。
第5章章末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①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②细胞肯定能产生酶;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③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都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④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⑤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缘由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⑥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⑦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⑥⑦ D.③④⑥⑦答案 C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①正确;活细胞肯定能产生酶,只要条件相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起催化作用,②错误;酶有胞内酶和胞外酶,胞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但胞内酶不分泌出去,③错误;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④正确;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降低了酶的活性,⑤错误;最适温度是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但该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酶一般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⑥正确;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⑦正确。
2.(2024·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在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茶红素等物质,使茶叶变红。
依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出了绿茶、红茶等品种的茶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可能与茶多酚不匹配B.可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失活来制作绿茶C.可通过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来制作红茶D.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答案 A解析茶多酚氧化酶可以将茶多酚氧化为茶红素等物质,故茶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肯定与茶多酚相匹配。
植物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溶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细胞液中。
第5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答案:B2.下列各项中除哪种因素外,其余的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 )A.强碱B.强酸C.低温D.高温答案:C3.将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至2.0,再加入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C.麦芽糖、胃蛋白酶、氨基酸、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解析: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容器内pH为2.0,此时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而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4.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图乙能用来表示酶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D.图乙能用来表示生成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解析:图甲中虚线反应速率增加,但是最终平衡点不变,因此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A项正确;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项错误;酶活性与温度、pH 的关系都是先增加后降低,C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反应物浓度应该越来越低,而生成物浓度应该越来越高,因此图乙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阶段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阶段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阶段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B.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解析:根据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根据曲线①②可知,①是对照组,②为实验组,故B正确;曲线②在曲线①的下方,说明化合物P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故C正确;若不断提高反应温度,最终会导致酶失活,反应速率降低,故D 错误。
答案:D2.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增加酶量,可以增加反应速率,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①图像中虚线正确。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解析: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处理的条件不同,如温度、催化剂的种类,A、B错;据图可知,1号是对照组,2、3、4号均为实验组,C对;1、2号的变量是温度不同,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错。
答案:C2.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解析:反应中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为了使反应物发生有效碰撞,需要从外部供给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
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少,反应就越易进行,酶的作用就在于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选C。
答案:C3.下面两图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随H2O2浓度和时间变化产生的O2量变化曲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B.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左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解析:ab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浓度增大。
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酶浓度有限。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不移。
答案:B4.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解析:在线粒体内膜上会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结果产生ATP和[H];蓝藻(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等,其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上也会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而选项C中的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只消耗ATP,不能合成ATP。
答案:C5.如图1为ATP的分子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为腺嘌呤,B为腺苷B.图1中的化学键①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C.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图2中催化过程Ⅰ和过程Ⅱ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解析:图1中的A为腺苷,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图1中的化学键②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B错误;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可以来自于光反应,C错误;ATP和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Ⅰ是水解酶,酶Ⅱ是合成酶,D正确。
答案:D6.(2015·海南卷)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解析: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 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答案:D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分别需要不同的酶催化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化学能C.叶肉细胞在有光与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合成ATPD.夜间,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线粒体解析:夜间,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只能来自光反应,不能来自线粒体。
答案:D8.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解析:根据题意,向锥形瓶中充入N2可以制造无氧环境,避免有氧呼吸的发生,A正确;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则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不是酒精发酵而是乳酸发酵,B错误;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可以用来鉴定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B9.为研究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有水的生成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C.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D.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解析: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A正确;加入的呼吸底物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C正确;分析题图得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D正确。
答案:B10.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方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解析:二氧化碳可抑制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可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利于储藏,C错误。
答案:C11.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 )A.等于1,等于1 B.等于1,大于1C.小于1,小于1 D.等于1,小于1解析: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12.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解析:叶绿素b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A13.将一绿色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在恒定且适宜温度下,依次经过如下处理:①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②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③维持光照,并添加NaHCO3溶液。
测得装置内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点开始进行光照处理B.AB段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是恒定的C.BD段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D.CD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解析:B点O2浓度开始上升,说明B点开始进行光照处理,A正确;AB段O2浓度直线下降,说明呼吸速率不变,B正确;BC段O2浓度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D段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错误;CD段限制因素是CO2浓度,D正确。
答案:C14.如图是绿色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一阶段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B.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c过程完全在线粒体内完成D.a、b、c三过程都需要酶参与解析:从图示看出a、b、c应分别为CO2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有氧呼吸过程,都要有酶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
15.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O2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能提高作物产量,故A正确。
增大室内昼夜温差,可以在白天提高光合作用,夜晚降低细胞呼吸,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故B正确。
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能提高作物产量,故C正确。
叶绿体对绿光基本不吸收,采用绿色玻璃盖顶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使作物减产,故D错误。
答案:D1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反应减弱,合成的[H](NADPH)与ATP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答案:B17.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与绿色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A.利用的原料不同B.合成的产物不同C.利用的能源不同D.产生的ATP不同解析: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均能将CO2和H2O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但两者的能量来源不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答案:C1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B.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C.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均有ATP的合成D.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还原剂[H]解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H2O光解产生的O2释放到了外界环境中;温度过高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ATP。
答案:D19.下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移关系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示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B.若⑤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③④⑤D.动植物细胞中都可以含有物质A,但具体结构不同解析: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无氧呼吸的场所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物质A表示多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合成和分解多糖,但物质A在植物中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而在动物中主要是糖原。